作者:

第2章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1)

  写下这个标题后,自己怎么看怎么别扭。自从当年明月用了《明朝那些事儿》作为一本书的名字后,“这些事儿”、“那些事儿”一类的书名开始满天飞,似乎不是“事儿”就不值一提。不过,看起来我只是这章用了这么个“入流”的标题,所以在心理上也多少平静了点儿……谁知道呢?也许吧,不管了,就让我们从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开始吧。

  先从“那些年”说起

  那些年,是指19世纪中期(1856年)至20世纪初(1920年);或者我们换个更明确的说法:“那些年”,所包含的年代是以弗洛伊德出生为起始,到梦解析理论基本成型为结束点。也许有读者会质疑,你不是要说梦的解析吗?怎么改说欧洲近代史了?为啥要从年代开始说呢?莫非你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天地良心,这不是为了凑字骗稿费,而是我觉得有必要从时代背景说起。

  如果我们想弄明白为啥李世民同学要干掉自己的兄弟,逼老爸退位,自己成为唐太宗,那我们肯定要从隋朝末年说起;如果我们想分析《红楼梦》的一些情节设定,我们一定会从曹雪芹的出身和成稿年代说起;如果我们想弄明白奥巴马为什么会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那么我们肯定会从美国解放黑奴及民权运动说起;如果我们……算了不如果了,再这么说下去肯定就是骗稿费了……举了这几个例子之后,我想聪明的读者肯定明白我的意思了。那么,就让我从150年前的欧洲说起吧。

  150年前的欧洲是个啥样呢?说实话,有点儿乱。

  一、那些年

  自从16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后,萌了两百多年终于萌成了正果:到了19世纪中期,欧洲大陆的半数国家凭借着资本主义的逐步发展,充分享受到了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丰硕成果——国富民强,因此,也就有了足够的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各种扩张及资源掠夺。其中,以英、法为首几个列强国家,更是殖民地遍布全球,同时这也标志着欧洲成为了世界的中心。但由于民主思潮和君主立宪制在欧洲各国推行进程有快有慢,所以当时一部分欧洲国家的实权还是由王室掌握,例如中、南欧各国。也就是说,19世纪其实算是整个欧洲从封邦建国的封建体制,彻底过渡到资本主义体制的最后阶段。这也就造成了有些国家已经开始了大规模地工业化发展,而有些国家还在羞羞答答、磨磨蹭蹭地耗着。那个时代,可以说整个欧洲大陆都处在一种体制上交替、交接的纷乱状态。也正因如此,国家的体制转型、政治变革、社会结构的变更、经济模式的转变使得欧洲人意识形态上的开放感大大增强,再加上海外殖民为欧洲所带回前所未闻的新物种、匪夷所思的新哲学思想等,使得整个欧洲的文化和自然科学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是当时欧洲大陆的整个情况,现在让我们更详尽地缩小范围后再来说当时的奥地利。这个必须说,因为奥地利是弗洛伊德的祖国。

  关于奥地利,我们就不往远说了——那会牵扯太多,几乎整个欧洲都得说一遍,深究起来连我自己都会晕,简直就是一笔糊涂账——比中国的春秋战国还春秋战国(所以我很佩服精通欧洲史的人),就让我们从19世纪初开始说吧。

  奥地利在19世纪初(1815),通过维也纳会议拟定出以奥地利帝国为首的“德意志联邦”(其实是松散的邦联形式,而非结构比较紧密的联邦制)。企图重新建立“旧秩序”体系的欧洲政局以此来对抗早已席卷欧洲的民主思潮。这个德意志联邦仅存了几十年,经过1866年普奥战争的失败后被迫解体。1867年,奥地利与匈牙利签订了协议,又建立起了二元制的奥匈帝国(目的还是维护旧体系)。不过奥匈帝国在沉浮50多年后,伴随着“一战”的结束(1918)也瓦解了。而弗洛伊德生于1856年(德意志联邦时期)奥地利的普利堡——当时叫作弗莱堡(注意区分,不是现在德国南部的弗莱堡)。由此可以看出为什么成年后的弗洛伊德始终对“德意志联邦体系”有一种亲切感——因为他生于德意志联邦体系下。

  说起来欧洲自古以来基本都是打来打去、吞并来吞并去的。前面说了,感觉上很像我们的春秋时期——国家之间的关系很暧昧。什么德国公主嫁给法国王储,英国王子娶了意大利贵族的女儿,或者德国人当了英王……不过亲戚归亲戚,打还是要打的。上层都这样,就更别提民间了。这样经过几个世纪后,欧洲人的血统被搞得很混乱,大多跟邻国沾亲带故(如果更进一步来说,其实整个欧洲也就两大主力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斯拉夫人)。所以,多数欧洲人并没有清晰的国界疆土概念。基于以上这点,我们也就不能认为弗洛伊德有扩张领土的意识了(我见过有一本书说弗洛伊德最初是支持纳粹思想的,这很搞笑),至少在当时联邦体制下,那是绝大多数奥地利人非常主流的观点。

  另外,还要在这里强调的是19世纪至20世纪的欧洲反犹太运动。这个问题很重要,至少对弗洛伊德来说很重要——他是犹太人。

  公元135年犹太起义失败后,犹太人就被逐出耶路撒冷而游荡于世界各地。欧洲犹太人在中世纪时期(14世纪)饱受欧洲封建主与宗教僧侣的迫害,到了近代,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以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使得部分欧洲犹太人被歧视的现象有所改变。不过19世纪中后期,由东欧沙俄所掀起的反犹太浪潮又席卷了大半个欧洲,并一直持续到“二战”爆发。我们都知道,弗洛伊德是犹太人。所以,通过这个时代背景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件事——弗洛伊德的某些学术成就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受到的轻视甚至蔑视,与当时欧洲排犹浪潮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一些推崇弗洛伊德的人所强调的“弗洛伊德本人宽容大度,对早年的学术抨击并不在意”的说法,我认为不够客观。在当时欧洲排犹思潮盛行的时代背景下,身为犹太人的弗洛伊德能怎么办?我认为他只有默默地承受着——这才是他保持沉默的真正原因:环境不允许他抗争。

  其实,推崇一个人的学术观点并没有错,但是假如就此把那个人彻底神化并描绘成永远伟大光荣正确那就有点儿二了。人无完人,伟人也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私心烦恼,也会恐惧,也会生老病死,但也正因如此才算是伟人——他超越了这些。反面例子是超人,我觉得超人就不算伟人。因为超人会飞,可以不吃饭依旧欢蹦乱跳,子弹打在身上就跟爆米花打在身上似的……嗯?好像扯远了。

  关于“那些年”的话题让我们就此打住,来说说“那些事”。

  那些事是指什么呢?是指当时的学术背景,为啥要说这个我就不解释了,明摆着的。

  二、那些事

  这部分我们拆分成两大块来说,第一部分是西医学,第二部分是心理学。先说西医学。

  西医学属于医学的一部分,但并不代表就是医学。医学涵盖面很广,而西医学属于医学重要的组成元素。

  西医,源于古希腊,强调自然和人的关系,注重饮食、作息、心态等。古西医的关注点是病人,而非疾病,这和中医比较接近——都一样跟哲学有着很大的联系。而近400年来,西医开始逐步从哲学体系中脱离了出来,依据解剖学、生物学、现代科技基础等重新进行了自身定位——这也就是我们目前接触得最多的现代西医学。有人认为现代西医完全脱离了古希腊西医,应该算是全新的学科。其实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并不完全正确。因为近代西医很多地方还延续了古西医的一些理论基础,即便做了大量的改良但仍然没有彻底脱离古西医。从目前看,现代西医开始更多地吸收古西医和中医里面的自然调节理论。也就是说,整个医学开始以现代西医为主体,融合多种医学模式成型为真正的现代医学了,所以现今仅仅用西医这个词来表述西方医学,很显然不够客观,不够清晰。

  但150年前可不是这样的。那么,19世纪的欧洲医学究竟是个什么状况呢?

  自从17世纪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现代西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以来,科技对于西医的发展变得极其重要。例如显微镜,解剖器具,临床诊断用的血压、体温测量技术,还有化学提纯技术等。到了19世纪,科学技术的逐步现代化对西医的微生物学(病毒及感染、疫苗)、临床外科、病例解剖、防腐技术、药性及药性成分的了解和应用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时候,欧洲医学的体腔外科可以说是相当的发达。而且现今的许多临床专业也就是在那时候奠定下来的基础。例如:眼科、泌尿科、妇科、神经外科等。这当然是值得欢欣鼓舞的事情,不过,一些问题也就浮现了出来。

  我就不用疑问句卖关子了,直接说吧:问题出在病理研究上了。

  解剖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了神经外科的进步,但是在临床神经外科的研究过程中,医师们发现了一些不能用外科医学解释的事情。例如:明明神经并未受损,但是患者为什么却表现出某种神经受损的症状呢?明明没有任何器质性病灶,为什么患者的症状却十分严重呢?比方说,一个女患者在丈夫去世后突然失明了,但是无论是眼科检查还是神经检查都无法查出明确病因,所以治疗上也就束手无策;或某患者莫名其妙地就瘸了,肌体骨骼并未受损,神经传导也一切正常,但患者的确就是瘸了……这种情况以当时的外科或者医疗技术都是无法解释的,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这个让19世纪西医师们抓耳挠腮的问题,就是我们下面要说的本节的第二部分——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这个词源于希腊文。原文也可以翻译为“灵魂的科学”或“灵魂学”。其实希腊文中的“灵魂”一词也有“呼吸”的意思——这可以理解,没有呼吸人就玩儿完了。后来,对于灵魂学这个说法有所改变,变为心灵学——psychicalresearch。中间的过程就不说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找有关心理学发展演化的书籍来看。到了19世纪初,心灵学逐步划分为两个分支,一个是我们要说的心理学,另一个是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超心理学最初叫超心灵学,这玩意儿说起来比较玄。什么遥感啊,远距离信息传递啊,甚至还有UFO都属于超心理学范畴,20世纪初甚至还有人把占星都加进去了……总之,至今也说不明白超心灵学到底是咋回事儿,所以在这里就不再提了,我们还是来说心理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心理现象。现在我们已知的心理现象包括:思维、记忆、想象、感觉、知觉、表象、情感,还有意志等。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注意,是目前的而不是19世纪的)这些心理现象源于神经对于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虽然这点得到学术界的公认,但是其详细解释那是相当的复杂,什么细胞储电,正负电反应,电磁场,电磁场传动,电传输,电传导,神经细胞负责通过编辑把刺激反应弄成电代码……诸如此类,别说一般读者了,就连很多专科学生对此也解释不清。而19世纪的时候对心理现象的解释则比较简单——神经反应。这就是说,150年前人类对于心理的认识虽然脱离了哲学范畴,但其认知仍很有限。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心理现象太复杂了。

  这不是我为了写这本书而危言耸听,是真的。根据现代神经学的研究,心理反应与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后天自我完善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假如发育期内神经系统的功能涉及越多,那么神经系统的后天构建就越完善,同时神经系统的发挥也就更强——这就导致神经反应更加复杂。而反应越复杂,心理现象也就随之复杂。请读者先别不耐烦地打算翻页,让我试着说得通俗点:婴儿的行为和情绪相对成人而言很简单,对吧?为什么呢?因为婴儿的神经系统不够发达。在婴儿的成长过程中,根据受到的外界刺激不同,婴儿的神经系统会有着不同于他人的发育成长,这也就造成了神经系统发育的独特性——每个人都和他人不一样。以此为据,那么心理反应也会有很大的差距对吧?这就是我要说的:心理反应,大多数情况是没有固定模式可言的(本能反应不算,那是先天神经机制)。

  复杂吗?不,这还不算完,还有心理,是我们无法直接用感官感知的。你能摸到吗?你能看到吗?或者听到?都不行,只能意识到(通过经验判断)。这样说起来够玄了吧?差得远着呢,让我们洗把脸继续。

  虽然我们每个人的心理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看不见它,摸不着它,但是心理功能却无处不在。只要有人存在,就必定有心理功能的存在,如影随形,因为心理活动支配着人的一切行为。想想看吧,我们生活在由人类组成的社会,而每个社会个体单元——人,都有着与他人不同的心理活动,这些活动又支配着人的行为,这些千奇百怪成因复杂的行为构成了人类社会……你说,心理学需不需要研究?19世纪的人们虽然没有那些现代神经学作为研究心理的依据,但是几千年来的社会进化已经让人们注意到了这点,并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心中反映出来的某些意志当作神力或者上帝的旨意来看待。

  从19世纪初心理学自心灵学分离出来后(我倒更愿意用“进化”这个词),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心理学已经有了许多细分学派。但是,真正奠定现代心理学基础的(不仅仅是临床心理学),其中之一便是精神分析。而精神分析法的创始人之一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说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无论是在世时还是百年后,都备受争议。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无论是他的支持者或是他的反对者,都会毫不迟疑地给他一个光辉的头衔——影响人类进程的心理学家。

  三、那些人

  明明是说弗洛伊德,为什么要用这么个复数标题呢?因为弗洛伊德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且他也不是同一个敌人在战斗。所以,就用了这么个标题。

  让我们先从弗洛伊德的出生开始吧。

  关于弗洛伊德大人的出生年份没有争议,确定是1856年无疑。至于具体的出生日期有两个说法。官方记录是5月6号,但是另有说法是3月6号。据称,出生证写5月6号是弗洛伊德的父母为了掩饰结婚前就怀有弗洛伊德的事实。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实在是没有考证的必要。再说这么牛的一个人,关于出生日期的这点儿绯闻真的不算啥。小品里说得好:“没有新闻的领导那不叫领导,没有绯闻的名人那算不得名人。”而且这点儿小事和我们史书中记载的牛人比起来可差远了!我们史书中的牛人出生时都是要满地红光、打雷刮风、半夜房顶升太阳的。牛人他妈怀牛人的时候,家里不是凤凰来筑巢,就是龙憋不住跑来下蛋。那排场是相当的大。所以这种出生日期的绯闻……小儿科啦!

  1.. 天才+勤奋

www/xiaoshuotxt/n e tT xt ~小 说天,堂

同类推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时间简史 物种起源 魔鬼搭讪学 果壳中的宇宙 身体语言密码 大设计 万物简史 轻断食 浪潮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