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阅读 | 章节目录 | |
我要推荐 | TXT下载 |
一部堕落与救赎的江湖秘史·一个律师最后的良心!
完全未删减版首度公开!道破司法界灰色潜规则
告诉老百姓最黑暗荒唐的律师行业真相!
一位来自乡村穷困家庭的小男孩,经过自己的勤奋努力,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考上了大学法律专业,最终成为一位事业蒸蒸日上、名利双收的律师。
他被称为铁嘴魏达,一个常常在电视台的法律咨询节目中出现的春风得意的名律师。
他37岁,离过婚,有个23岁的名叫肖丽的女友,两人同居两年有余。一直想结婚的肖丽,见魏达没有与她成婚的意思,便在前男友陈杰的撺掇下,偷了魏达行贿某法官60万的“视听资料”,以达到得不到人就拿钱的目的。
魏达一边安抚肖丽,假意许诺与她结婚,一边想方设法挖出陈杰,以便拿回自己的行贿证据。与此同时,因为一个几千万标的的大案子,魏达与同事、法官之间,开始上演一出又一出惊心动魄相互较劲的好戏。
他们是好帮手,却要互相提防;他们是同盟者,却要算计对方以获取更多利益筹码;终于,一切按照魏达的精心策划顺利进行,但在他志得意满之时,一个惊人的意外出现了……
慕容雪村用横竖撇捺搭建起的戏台上演着现实主义大戏。这部戏剧描绘了一个特殊的时代,和这个特殊时代赋予人生的千姿百态。慕容雪村的笔触总是尖刻的书写着人性里的虚伪和贪婪,嘲讽着人们无尽的欲望。他这样解读男女欲望之间的区别:女人看男人就是提款机,男人看女人就是绞肉机。他也如此揭露奋斗史的本质:女人一生的事业就在自己的两腿之间。女人为了自己光彩夺目出卖肉体给钱权兼备的男人,男人为了得到光彩夺目的女人穷极一生敛财敛权出卖灵魂,这是小说里的生物链。
他原原本本的参照着现实规则来讲述这个正邪颠倒、黑白不分的故事。阴暗、残酷、尔虞我诈,哪怕是在这个象征着公平公正、高尚纯洁司法环境里,狴犴镇守的审判法庭之上,罪恶依然无处不在:性贿赂、作伪证、收买法官、买凶杀人。这并不是一个作者意淫出来的罪恶都市,而是一个鲜活的映射了人间百态的小时代。
这是一个真爱消亡的时代。“我和这个女人在一张床上睡了两年,但我从来没有爱过她。我不相信什么爱情,老子要是没钱,她肯为我这样?”。这不仅仅是一个人在面对感情收获时的狐疑,而是一个时代信念坍塌后的集体猜忌。对照现实中的爱情标尺“有车有房父母双亡”,是眼下婚姻情感的竞争资本。故事里的婚外恋已经不用遮遮掩掩,“我”在妻子眼里是个“窝囊废”,因为“我”没钱没势。她敢带着情人到家里并且在“我”的面前打情骂俏,还让“我”给他们做辣子鸡。报复只是时机的问题,婚姻和爱情已经荒诞到成为了一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江湖恩怨。同合租房的“鸡肋男友”和“女炮友”一般,爱情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同样也已经被消耗殆尽。
这是一个情义尽失的时代。“我三七岁,当了十四年律师,没有一个朋友”。有的是所谓的朋友之间的相互利用、相互欺骗和相互设陷。一环套一环的利益纠葛、虚情假意的患难之交、明码标价的及人之所急,这就是朋友之间的一切感情因素。所有人与正义为敌,两袖清风的俗称是傻逼。情义和道德从来不是权衡善恶的标准。“和老潘认识十几年,大学时候就在一个宿舍,可我从来没把他当过朋友”。因为“我们是站在世界的岸边,哪怕这湖水多么清澈见底,我们也是往里撒尿的人;而老潘哪怕是全身浸泡在一坑大粪里,也想把粪坑清洗干净”。洁身自好的人孤立无援,而腐败堕落的人自成一派,这是大环境下的生存悖论。所以在小说里才有了清廉沦为阶下囚,腐败却成了最高法院的法官。
这是一个吸食欲望的时代。有人想要钱、有人想出名、有人想上电视、有人想拿更多案子、有人想自己的丈夫升职、有人想进行情感诈骗。不同的欲望同样的砝码,除了青春和姿色她们一无是处,心狠手辣、道德沦丧。这些风采各异的女人们在纸醉金迷里挥霍着年轻身体,换取自己想要的一切。成功者有,失败者更多。有人沦落成了妓女、有人被陷害得了性病、有人意外的被当场捉奸、有人自作自受成了杀人犯。“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这是在她们欲望成瘾后,设陷者的提醒。谁又能轻易的戒掉欲望满足之后的快感呢。
这是一个行销信仰的时代。当夷齐寺的高僧一边念着四大皆空一边所要赞助费的时候,“我”明白了一切神灵的庇护和心安理得都是可以用钱来购买的。信仰商业化后,竟成了一个一本万利的经营之道。“一场法会做完赚一千多万,光他妈的卖香火的收入一天就七八十万”。这解释了为什么大富大贵之人总能破财免灾红光化吉而贫穷之人总是时运不济来年不利。
“日子很长好像永远也过不完,日子也很短不经意间就走到了头”这是“我”深陷牢狱一无所有时候发出的叹息,也是看清善恶之后的突然觉醒。然后峰回路转,一切的虚伪、恶毒、肮脏、堕落竟成了一场梦。“我”终究是一个平凡的人,在一个普通的早晨为爱人做早操,这是大彻大悟后的幸福追求。
这样的结尾很容易让人想到阿尔帕西诺和基努李维斯主演的《魔鬼代言人》。小说和这部电影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当我们在投入到小说的情节里时,谁也不知道,到底是我们做了一场现实的梦,还是梦想着让现实化为一场梦呢。
一本极其现实的书,它把残酷无比的司法界现状揭露的淋漓尽致,通过小说里挣扎沉浮的芸芸众生,慕容雪村似乎想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体制之外固然是地狱,体制之内不是地狱胜似地狱。
整部小说里我最关注的是两个人物,魏达与潘志明。前者生活在体制之内,出场时八面玲珑春风得意,但在浮华背后是隐藏不住的落寞孤单,最后的结局也早是先前注定;后者虽也是体制中人,但却像个异形,抱着众人皆浊唯我独清的贞操一抱就是十几年,体制既然没能同化他,那就只能消灭他,潘志明的结局亦是先前注定。
读到中途突然发现此书与《一九八四》颇有相通之处,都是强大的制度机器将渺小的个人压得变形,压得粉碎,将星火般的希望毫不留情地吹灭,人性中光辉的一面永远被冷酷黑暗的现实打压得服服贴贴,永无出头之日。读这两本书时身子都冷到不行,不得不停下来喝点热水,看看别人脸上幸福的表情,哪怕只是傻笑。
这样的人生没有赢家,谁都不是赢家,都是输家。如果非要说有输就有赢的话,那么赢家只能是造成悲剧的体制,像一条色彩斑斓的毒蛇一样紧紧地缠住所有人,如果像魏达他们那样屈服的话,可以获得暂时的喘息之机,但最终的命运仍是无法改变;如果像潘志明那样,就只能被毫不留情地直接绞杀,没有一线生机;毒蛇以人性中的贪婪与懦弱为养料,愈长愈大,愈大愈长,直到它将最后的人吞入腹中。
魏达与潘志明所走的是两条不同的路,但最终却是殊途同归。我想知道有没有第三条路,第四条路,它们所通往的终点会不会是真正的天堂,还是说真正的天堂根本就不曾存在。"
T.xt`小~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