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2章 晏殊(十一首)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七岁能写文章,十多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宰相。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很早就进入仕途,过着“花团锦簇”的贵人生活,词作内容大都是吟风弄月、离愁别恨,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晏殊词主要为应歌而作,因此很注意字句的音韵节奏。象“重头歌韵响琮,入破舞腰红乱旋。”(《木兰花》)上句形容歌唱的韵律,下句描写舞蹈的姿态。“重头”、“入破”是音乐上的词语,即所谓“管弦家语”(刘攽《贡父诗话》);“琮”双声,表示琴声,“乱旋”迭韵,形容舞姿。

  晏殊词有时也能反映出较深的含意,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是写西风落叶、众劳芜秽,词人独自登楼望远的心境,意味深长,引人深思。词集名《珠玉词》。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①。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②。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①全句是指这次宴会的天气与去年此时相同,池沼台榭也依然如旧。

  ②前人认为诗词写作都是“虚处难工”,这里“无可奈何”对“似曾相识”,却以虚语显工巧。王士祯谈诗、词、曲分界,就举“无可奈何”两句,认为一定是词而决非香奁诗(艳诗),而“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则又定非草堂词,见《花草蒙拾》。

  【简说】

  本词内容只是一般文人的伤春之感,其中“无可奈何”两句,由于经过苦心构思,显得清新流利,对仗工巧,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因而受人称赏。晏殊自己对这两句也很欣赏,所以在《示张寺丞王校勘》七言律中又将它们用作腹联(第五、六两句)。明代杨慎《词品》认为“‘无可奈何’两语工丽,天然奇偶。”

  浣溪沙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①。曲栏杆影入凉波②。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园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注释】

  ①庭莎(suō缩):庭中的莎草。

  ②这句是说斜阳把曲阑干的影子投在绿波之中。

  【简说】

  这首词景中见情,以花、草、风、雨衬托酒醒人散后的怅惘之情。在艺术上亦有其特色,一是注意色泽,如“红片”、“翠幕”;二是注重声音,如帘、落、栏、凉,花、红、好、回、荷,都是双声字(即声母相同),“落庭莎”,“入凉波”,“得愁多”又都是“仄平平”。

  浣溪沙

  一向①年光有限身。等闲②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③。

  【注释】

  ①一向:即一晌,一会儿。

  ②等闲:平常。

  ③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记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简说】

  这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运伤春,但气度较大,从放眼河山到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

  踏莎行

  祖席①离歌,长亭②别宴。香尘③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④依波转。画阁魂消,高楼目断⑤。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⑥。

  【注释】

  ①祖席: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叫“祖”。后来称设宴饯别的所在为“祖席”。

  ②长亭:旅途中的驿站。

  ③香尘:地上落花很多,尘土都带有香气,因称香尘。

  ④棹:同櫂,划船的桨。长的叫櫂,短的叫楫。

  ⑤两句是说“居人”在楼阁之上遥念“行人”。

  ⑥寻思:不断思索。两句是说从连接到天边的水波,引出无边无际的离愁,而有“思绕天涯”的感觉。

  【简说】

  先写送行时饮别酒唱离歌,再写临别依依,欲行又回头。“居人”两句是对句,从马嘶不行、船转不前,衬托出别情之深。接着写别后登楼,只见斜阳平波,引出无限愁思。王世贞认为“‘斜阳只送平波远’……淡语之有致者也。”(《艺苑卮言》)这是说作者使用的语言虽然平易,而含意却很深远。

  踏莎行

  小径红稀①,芳郊绿遍②。高台树色阴阴见③。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④。垆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

  ①红稀:花儿稀少。红,指花。

  ②绿遍:绿草长满郊外。

  ③阴阴见(xiàn现):暗暗显露。

  ④两句是说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

  【简说】

  张惠言《词选》指出:“此词亦有所兴。”《蓼园词选》亦认为本词所写的花、叶、高台、杨花、东风等都有所寄托。其实本词主要是通过写景来引出最后两句,亦即暮春傍晚、酒醒梦回,只见斜阳深院而不见伊人的惆怅心情。

  山亭柳赠歌者

  家住西秦①。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②。偶学念奴声调③,有时高遏行云④。蜀锦缠头无数⑤,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⑥道,残杯冷炙谩消魂⑦。衷肠⑧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⑨,不辞遍唱阳春⑩。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释】

  ①西秦:秦亡后,项羽三分关中之地,称为三秦,其中西秦在咸阳以西,即今陕西中部西境之地。曹植《侍太子坐》诗:“歌者出西秦。”

  ②花柳:指妓女。尖新:新颖别致。斗尖新:争奇斗胜。

  ③念奴:唐玄宗时歌伎之名。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

  ④高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也阻住了。《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伎,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遏(è饿):阻止。

  ⑤蜀锦:四川所出产的丝织品。缠,即缠头,指赠给歌舞者和伎女的锦帛或财物。全句是说由于歌声美妙,收到很多蜀锦一炎的赏惕。

  ⑥咸京:秦建都咸阳,故称咸京,在今陕西咸阳县。

  ⑦残杯冷炙:吃残的剩酒和冷肉。炙(zhì至):烤肉。杜甫《秦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谩,徒然。消魂:这里指黯然神伤。全句说这种侍候人的卖唱生涯使她饱尝人世的艰辛。

  ⑧衷肠:衷情。

  ⑨知音:知己朋友。这里指能欣赏她歌声的人。《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战,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就称了解自己的朋友为知音。见采:赏识之意。

  ⑩阳春:古代楚国歌曲名,是较为高级的音乐。见《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这句是说愿为知音到处歌唱高级的曲子(暗指她年华老大,不大有人要听她的歌唱。)

  两句形容歌者一曲唱罢,抚今思昔,不胜伤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同情。

  【简说】

  词中抒写都市中年老色衰的歌女的沦落之悲,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上片描绘歌女歌喉嘹亮的盛年,下片叙述了她沦落天涯的暮年,并对她的不幸遭际表示了同情。全篇以叙事为主,与《珠玉词》其他作品有所不同。

  破阵子春景

  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②。疑怪③昨宵春梦好,元是④今朝斗草⑤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

  ①新社:即春社,指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祭祀土神的日子。这句是说燕子在春社时飞来。南宋杨万里《春晴怀故园海棠》诗中也有“一年过社燕方回”之句。

  ②径:小路。逢迎:彼此问候嬉戏。

  ③疑怪:怪道。

  ④元是:原来是。

  ⑤斗草:妇女在春天采百草为游戏。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简说】

  清明时节,梨花初落飞絮飘,燕子双飞黄鹂啭,采桑少女踏青斗草,巧笑相语,特别是“疑怪”两句,描绘出少女斗草时的心情,十分活泼生动。

  清平乐

  红笺小字①,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②,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③。人面不知何处④,绿波依旧东流。

  【注释】

  ①红笺:一种精美的小幅红色信笺。据《开元天宝遗事》等书记载,长安城内有平康坊,为妓女所居地,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故此后诗人常以“红笺”代指情书。这里正用此意。

  ②按古代传说,雁足鱼腹,可以传递书信。这句说消息难通。

  ③帘钩:卷帘所用的钩子。

  ④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简说】

  这是一首伤离怀远的爱情作品。词的上阕叙事抒情,下阕写景寄情,表现的是女主人公对离她而远行的情人的苦苦思恋之情。“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那密密匝匝的小字,表达了她对情人的千般思念、万种挚情,其珍视程度,不言自明。而书信写成,却无由寄达,则其惆怅程度亦不言自明。书信难寄而欲登楼望见,自是情痴,痴得令人心痛。望的结果自然是“人面不知何处”——这也是不言而自明的。其相思相望之情,人何以堪?那“依旧东流”的“绿波”,又何尝不可以看作是登楼人无尽的绵绵情思呢!在封建社会,青年男女没有爱情的自由,而女子尤甚,于是,“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见《红楼梦》第五回)便成了封建社会文学作品中一个极常见的主题,而这些作品,也就或多或少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①,罗幕轻寒②,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③,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④,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槛菊:菊在庭院廊庑之间,有栏杆护持,故曰槛菊。兰泣露:兰花沾带露水。用“泣”字,是移情入景,使客观事物染上主观色彩,古人多用之,如“幽兰露,如啼眼”(李贺《苏小小墓》)。大晏亦多用之,如“秋露坠,滴尽楚兰红泪”(《谒金门》)。

  ②罗幕:丝罗做的帷帘,此指屋子里。

  ③谙:了解,熟悉。

  ④彩笺、尺素:都是书简。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彩笺、尺素并用,表示强调。兼:一作“无”,则全句意为:欲寄彩笺,却不能如尺素之得附托鲤鱼。亦通。

  【简说】

  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名作,全词表现了多情女子对远行情人刻骨铭心、朝思暮想的深切怀念。上阕先写菊愁、兰泣,实际上是写女主人公的愁和泣。那么,她愁泣的原因是什么呢?“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两句,含蓄地作了解答:燕子双飞,人却独处,自难免触动离愁。而“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则通宵不眠可知。明月本是无情无知之物,可诗人词人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赋予它生命和感情。同一明月,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张泌说,“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而晏殊则说,“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都是使情与景交融起来,以更好地感染读者和表现主题。下阕。“昨夜西风凋碧树”(彻夜不眠,风声自然听得格外清楚),没有了树叶的阻挡,要“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想望见自己的情人。情人自然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但其一片痴情自是令人感动,而“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山如此连绵不断,水那样广阔无边,情人究竟在何方?信又如何投送?这一结句含蓄有力地表达了闺中女子在情人走后消息难通的相思之苦,陷入了“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的难言苦痛之中。

  王灼《碧鸡漫志》说:“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这一首《蝶恋花》,可说是当之无愧。

  木兰花

  绿杨芳草长亭路①,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②。

  【注释】

  ①长亭:亭,是古代大道上供行人休息停留的建筑物,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说法。

  ②结尾两句化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比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而不露痕迹。

  【简说】

  这首词述相思之苦,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闪烁着哲理的光芒。上阕先点出送别的地点,烘托出“长亭送别”的环境,次句言少年郎阅历不广,轻易离去。而闺中人受尽相思之苦,钟惊残梦,雨浇离愁,令人凄楚不堪。下阕直抒胸臆,却极感人。“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句实际上是反语,突出表现了不堪相思之苦的心境。“天涯”两句概括得好,且充满着爱情的哲理。古人论诗,往往强调“贵在含蓄”,其实也不尽然。这首词的下阕并不怎么含蓄,但谁又能否认它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呢?

小 说t x t-天堂T:xt.小``说".天 堂

同类推荐 资治通鉴 儒林外史 施公案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水浒传 牡丹亭 金瓶梅 老残游记 剪灯新话 纳兰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