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6章 孙子兵法 (15)

  用兵的原则:敌人占据了高地,不要去仰攻;敌人背靠着山丘,不要去迎击;而对于假装撤退的敌人,不要跟踪追赶;对于精锐的敌军,也不要去迎头进攻;对于充当诱饵的小股部队,不要去吃掉;对于回撤的敌人,不要去阻止;包围敌人的时候要留个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能逼迫太甚。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啊。

  前沿诠释本篇中,孙武所列举的八条原则都是从慎重作战这一角度提出的,尽管带有一定的消极性和局限性,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的:在对敌上不可出现轻视敌人

  面,呐喊击鼓,打算把赵军的注意力吸引到武安,钳制赵军援救阏与。赵奢军中有的态度,同样也不能过于慎重,要根据敌方的情况来做出具体分析,在没有情报或者情报有误的时候,指挥者要依靠自己的才能做出进一步的判断。

  公元前270年,秦赵发生了阏与(今山西和顺)之战。秦国发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听到这个消息后甚为着急,立刻召集众人,商议该如何对付秦军。廉颇、乐毅等大将认为阏与距离赵国的首都邯郸太远,而且道路崎岖,是非常不容易救援的。但是大将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两军相逢勇者胜,救援阏与并没有什么困难。于是,赵惠文王派赵奢率军去救援阏与。

  赵奢的军队没有远走,而是在离邯郸三十里处安营扎寨。赵奢传令军中:“有敢于谈及军事者,一律斩首。”他这样做就是为了隐藏援救阏与的企图。秦军看赵军没有动静,于是展开了下一步的动作,他们派兵进驻武安(今湖北武安西南)西迅速率军抵达距阏与不远的地方,这样可打秦军个措手不及,秦军怎么都想不到看似怯懦的赵军会来这一手。而且之前为了防止作战意图被探知,赵奢严令全军上下不得议论军事,而是表现出一派和平之态。等到达阏与的时候,赵奢又采纳了部下的建议,不等秦军到来,就先占据了有利地形,化被动为主动,最终战胜了秦军。

  阏与之战的精妙之处在于,不按常理办事,打破从前的格局,麻痹敌人。从表面上看赵奢是在消极抵抗,但其内部的运作却是在为营救做准备,这就突出了孙武所说的以迂为直的观点。这是争夺先机之利的基本原则。

  公元34年,光武帝刘秀入关,准备亲征高峻。刘秀觉得光用武力不行,于是先派遣使者去游说,希望对方可以投降。光武帝派出游说的人是寇恂。

  寇恂奉命到达了高峻的领地,高峻派出自己的军师皇甫文接见。谈话的时候,皇甫文态度傲慢,表示坚决不会投降。寇恂非常生气,于是下令诛杀皇甫文。这人要求救援武安,赵奢立刻斩杀了这名要求救援的士兵,全军至此没有人敢提救援武安的事情。

  二十八天过去了,赵奢的军队依旧在邯郸城外三十里处,继续增强营垒防御,给秦军造成一种赵军胆小怯懦、唯保邯郸的假象。秦军觉得不对劲,于是派间谍到赵营里探查虚实。赵奢的军队中一派和平之象,所有人都不提战争。秦军的间谍把这些情况告诉秦军大将胡阳,胡阳一听大喜,觉得赵军根本没有救援阏与的意思,攻取阏与只是小菜一碟,对赵军也放松了戒备。赵奢趁此机会,带领军队用两天一夜的时间疾驰到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

  秦军久攻阏与不下,赵奢的军队突然出现,秦军只能仓促迎战。赵奢的军士许历建议先占领北山高地,赵奢采纳了这个建议,发兵万人占领了北山高地。

  秦军到了以后,开始往山上进攻,但是怎么都攻不下来。赵奢居高临下,猛击秦军。阏与的守军看到赵国的救援军队来了,也积极配合。秦军被赵军内外夹击,死伤过半,大败而归。

  阏与之战中,包含着一套出奇制胜的战略计谋。赵奢先想办法让秦军对其放松警惕,所以在离国都三十里处安营扎寨,并且待了很长时间,而且修筑工事,让秦军认为赵国胆小,只守不攻,根本没有要救阏与的意思。麻痹了秦军以后,赵奢又赵奢,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是战国后期赵国名将。

  时,他身边的人都对他说:“高峻有精兵万人,我们很多城池都还没有攻下,如果

  他想投降,我们却先杀了他的使者,这么做怕是不妥吧?”寇恂坚持杀了皇甫文,然后派人告诉高峻:“你的军师说话无理,我把他给杀了,你要是想投降最好快点投降,不想的话你就守在这里。”高峻一听这话,心里害怕起来,当天就让人告诉寇恂自己愿意投降。诸将问寇恂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杀了高峻的使者,高峻没有发怒,却投降了。寇恂分析道:“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高峻很多意见都是听他的。皇甫文来找我们谈的时候,态度明确,就是不投降。要是放他回去了,他肯定会让高峻坚持不投降,高峻听他的话,也不会投降的。如今,杀了皇甫文,高峻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也没有人给他拿主意,所以就投降了。”寇恂利用高峻犹豫的心理取得了胜利,这也是一种以迂为直的方法。同样,在现代社会里,此计也是较为常用的。比如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些人就会犹豫,思量利弊,那么对方如果能利用这个机会就能将其超越,从而战胜他。

  寇恂(?—36),字子翼,汉族,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人,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他想投降,我们却先杀了他的使者,这么做怕是不妥吧?”寇恂坚持杀了皇甫文,然后派人告诉高峻:“你的军师说话无理,我把他给杀了,你要是想投降最好快点投降,不想的话你就守在这里。”高峻一听这话,心里害怕起来,当天就让人告诉寇恂自己愿意投降。诸将问寇恂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杀了高峻的使者,高峻没有发怒,却投降了。寇恂分析道:“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高峻很多意见都是听他的。皇甫文来找我们谈的时候,态度明确,就是不投降。要是放他回去了,他肯定会让高峻坚持不投降,高峻听他的话,也不会投降的。如今,杀了皇甫文,高峻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也没有人给他拿主意,所以就投降了。”寇恂利用高峻犹豫的心理取得了胜利,这也是一种以迂为直的方法。同样,在现代社会里,此计也是较为常用的。比如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些人就会犹豫,思量利弊,那么对方如果能利用这个机会就能将其超越,从而战胜他。

  寇恂(?—36),字子翼,汉族,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人,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第八篇九变篇:灵活指挥,针锋相对题 解本篇着重讲解了在各种特殊情况下的机断措施。这里的“九”是一个数量词,泛指多。“变”则是指不按正常原则处置。

  本篇的内容错综复杂,先讲到了五种地形,然后又讲了五种情况及根据当时具体形势而应做的灵活应变,再次指出了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另外还提出了在战略上指挥诸侯的方法以及强调了有备无患,最后结合上述提出了将有五危的警告。

  将受命于君,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经典再现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地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古文译读孙子说:凡是用兵的法则,将领从国君手中领受命令,聚集民众组成军队,在“圮地”的时候不要驻扎军队,在“衢地”要与诸侯结交,在“绝地”不可多加滞留,在“围地”要巧妙运用智谋,在“死地”则要拼死抵抗。

  有的道路不适合通过,有的敌军可以不加以阻击,有的城池可以不攻克,有的地盘可以不争夺,甚至就连国君的命令有的也可以不接受。

  第八篇九变篇:灵活指挥,针锋相对题 解本篇着重讲解了在各种特殊情况下的机断措施。这里的“九”是一个数量词,泛指多。“变”则是指不按正常原则处置。

  本篇的内容错综复杂,先讲到了五种地形,然后又讲了五种情况及根据当时具体形势而应做的灵活应变,再次指出了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另外还提出了在战略上指挥诸侯的方法以及强调了有备无患,最后结合上述提出了将有五危的警告。

  将受命于君,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经典再现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地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古文译读孙子说:凡是用兵的法则,将领从国君手中领受命令,聚集民众组成军队,在“圮地”的时候不要驻扎军队,在“衢地”要与诸侯结交,在“绝地”不可多加滞留,在“围地”要巧妙运用智谋,在“死地”则要拼死抵抗。

  有的道路不适合通过,有的敌军可以不加以阻击,有的城池可以不攻克,有的地盘可以不争夺,甚至就连国君的命令有的也可以不接受。

  领兵的将领要能够通晓各种机变的应用,就算是懂得用兵了;如果将领不懂得各种机变的方法,即使对地形十分了解,也不能充分发挥地利的条件;治军而又不了解机变的权术,即使是知道了“有的道路不宜通过”等“五利”,也不能使士卒们充分发挥最大的战斗能力。

  因而,高明的将领考虑问题,一定会涉及利与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条件下要能够看到有利的一面,事情就可以顺利往下进行;在有利的条件下要能够看到不利的因素,便可以及早地解除祸患。

  这就是说要用祸患威逼来使得诸侯屈服,用各种诸侯不得不做的事来役使他们,用各种小利来引诱他们,使得他们疲于奔命。

  而打仗的原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攻打自己,而是要依靠自己的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贸然进攻,而是要依靠自己有敌方不可攻破的条件。

  领兵的将领有五个方面的性格偏执是非常危险的:勇而无谋、一味死拼,可以进行诱杀;贪生怕死,畏葸疑惧,可以进行俘获;浮躁易怒,刚忿急躁,可以去凌侮;矜于名节的,可以去污辱;太过仁慈的,可以去烦扰。举凡这五个方面,都是将领性格上的缺陷,是用兵的大害。而全军覆没,将领被杀,肯定都是由于这五个方面的危险因素造成的,是不可不警惕的。

  前沿诠释军无常事,战局本身就是变化多端的,而想要掌握战场上的瞬息万变就要依靠领兵的将领要能够通晓各种机变的应用,就算是懂得用兵了;如果将领不懂得各种机变的方法,即使对地形十分了解,也不能充分发挥地利的条件;治军而又不了解机变的权术,即使是知道了“有的道路不宜通过”等“五利”,也不能使士卒们充分发挥最大的战斗能力。

  因而,高明的将领考虑问题,一定会涉及利与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条件下要能够看到有利的一面,事情就可以顺利往下进行;在有利的条件下要能够看到不利的因素,便可以及早地解除祸患。

  这就是说要用祸患威逼来使得诸侯屈服,用各种诸侯不得不做的事来役使他们,用各种小利来引诱他们,使得他们疲于奔命。

  而打仗的原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攻打自己,而是要依靠自己的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贸然进攻,而是要依靠自己有敌方不可攻破的条件。

  领兵的将领有五个方面的性格偏执是非常危险的:勇而无谋、一味死拼,可以进行诱杀;贪生怕死,畏葸疑惧,可以进行俘获;浮躁易怒,刚忿急躁,可以去凌侮;矜于名节的,可以去污辱;太过仁慈的,可以去烦扰。举凡这五个方面,都是将领性格上的缺陷,是用兵的大害。而全军覆没,将领被杀,肯定都是由于这五个方面的危险因素造成的,是不可不警惕的。

  前沿诠释军无常事,战局本身就是变化多端的,而想要掌握战场上的瞬息万变就要依靠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王守仁全集 纳兰词全编笺注 论语 曾文正公全集 剪灯新话 鬼谷子 庄子大全集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孙子兵法 东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