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5章 孟子荀卿列传

  本篇导读

  本篇的篇名虽是孟子与荀卿的合传,但内容却包括了战国时期阴阳、道、法、墨各家代表人物十余人,实际上是一篇战国诸子的类传。从不长的篇幅中,读者不仅可以掌握当时所谓“百家争鸣”之各学派的基本观点,还能简单明了地了解那个时代思想家的经历与性格。那些记载当时游说之士如何著述、并推行自己思想的内容,更是有着特别重要的史料价值。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译文

  太史公曰:我读《孟子》一书,读到梁惠王问“怎么样才能有利于我国”的时候,未尝不放下书而感叹:哎呀,利益实在是祸乱之始啊!孔子很少提到利,是因为时常要防备乱的祸根。所以说“放纵利益而行事,怨恨就多”。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的毛病有什么不同呢!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1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2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3,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4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

  注释

  1 果:实现。

  2 阔:离别。

  3 合从连衡: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

  4 如:往。

  译文

  孟轲,邹国(山东省邹城市)人。求学于子思的门生。通晓大道之后,出游,为齐宣王做事,未得宣王重用。到了梁国,梁惠王未能听从他的主张,认为他的主张迂阔而不近情理。当时,秦起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起用吴起,总打胜仗而削弱敌人;齐威王、宣王起用孙子、田忌等人,诸侯都来东方朝见齐王。天下正致力于合从连衡,把攻伐当作能力,而孟轲却讲述唐、虞、三代的德政,因此所到之处与人主张不合。引退而与万章等人编撰《诗》、《书》,阐述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他之后有邹子等人。

  齐有三邹子。其前邹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邹衍,后孟子。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1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2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称引3天地剖判以来,五德4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5若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注释

  1 消息:消长,增减,盛衰。

  2 序:排序。与下句“列”同义。

  3 称引:援引,称述。

  4 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

  5 符应:上天显示的与人事相应的征兆。

  译文

  齐国有三个邹子。在孟子之前的是邹忌,以善鼓琴取得威王信任,由此参与国政,封为成侯而被授予相印,时间在孟子之前。

  其次是邹衍,后于孟子。邹衍目睹掌握国家者越发淫侈,而不能崇尚道德,像《大雅》那样修整自身,进而施行于百姓。就深入观察阴阳的盛衰以及由此发生的怪异之变,有《终始》、《大圣》十余万言的著作。他的话不着边际,近乎荒诞,凡事必先验证于小物,而后向大处推演,至于无穷。首先从现在上溯至黄帝进行排序,叙述了学者所共同使用的方法之后,大体随世代盛衰,而记载其吉祥与法度规制,然后将此推演,直至天地未生成、深远不可考证而溯源之处。首先列举中国的名山大川、峡谷的禽兽、水土所繁殖的、物类所珍贵的,然后由此推演,直至海外那些人之所不能目睹之处。引述天地开辟以来,五德的转移,各有其适宜的治理方法,符应也如此。认为儒者所谓的中国,仅仅占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而已。中国名叫赤县神州。赤县神州之内有九州岛,夏禹之列举的九州岛即此,但也不得以此为州数。中国之外像赤县神州的还有九处,才是所谓的九州岛。九州岛各有小海环绕,相互之间人与禽兽没有能交通的,像一区中央的地方,就是一州。这样的州有九个,有大瀛海环绕在外侧,那里就是天地的边际。他的学术都是此类内容。然而归纳其要旨,必限于仁义节俭,以此为施行君臣上下六亲的开始,漫无边际。王公大人初见其学术时,由于惊奇而予以重视并希望施行,之后终不能施行。

  赏析与点评

  抱着“我们来自何方”、“我们为何在此”的疑问,数千年来人类从未放弃过对宇宙生成的探索。我们的祖先自古就知道宇宙生成论既是一门宏大“至于无垠”、久远“不可考而原”的学问,又是一门“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的现实学问。由于时空的限制,这门学问始终有着推理多于实证的特色。司马迁所言“其语闳大不经”的感受,至今难有根本的改变。不仅如此,两千年前人们那种“惧然”、“顾化”、“不能行”的惊奇、向往、无奈的心情,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感谢《史记》保存了古人的宇宙学以及当时人对这门学说所作反响的重要史料。

  淳于髡,齐人也。博闻强记,学无所主。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然而承意观色为务。客有见髡于梁惠王,惠王屏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客以谓髡。髡曰:“固也。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复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客具以报王,王大骇,曰:“嗟乎,淳于先生诚圣人也!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后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谢去。于是送以安车驾驷,束帛加璧,黄金百镒。终身不仕。

  译文

  淳于髡,是齐国人。博闻强记,治学不以哪一家为主。他的进谏劝说,看来是仰慕晏婴的为人,然而又致力于承受旨意、察言观色。有宾客引他拜见梁惠王,惠王让左右退下,与他单独会见了两次,但他始终不言语。惠王感到奇怪,责备宾客:“你称赞淳于先生之才,即便管仲、晏婴也不如他,等寡人接见他,却没有收获。难道是寡人不足以和他谈话吗?这是什么原因呢?”宾客把这些话说给淳于髡。淳于髡说:“本来嘛。我前一次见大王时,大王的心思在策马奔驰;后来又见到王,王的心思在音声,所以我沉默无语。”宾客具实禀报给惠王,惠王大惊,说:“哎呀,淳于先生真是圣人呀!前一次淳于先生来时,有人献上好马,寡人未来得及看马,赶上先生来了。后一次先生来时,有人来献歌,没来得及试听,又赶上先生来。寡人虽让旁人回避,然而自己却心不在焉,确有其事。”后来淳于髡来见,连续谈了三日三夜也不疲倦。惠王想以卿相地位对待他,他却谢绝而去。于是送给他驷马安车、丝绸加璧、黄金一百镒。他终身没有做官。

  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故慎到著十二论,环渊著上下篇,而田骈、接子皆有所论焉。

  邹奭者,齐诸邹子,亦颇采邹衍之术以纪文。

  于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览天下诸侯宾客,言齐能致天下贤士也。译文

  慎到,是赵国人。田骈、接子,是齐国人。环渊,是楚国人。都学习黄老道德之术,所以能够阐明叙述其旨意。因而慎到著有十二论,环渊著有上、下篇,而田骈、接子对此都有所论述。

  邹奭者,是齐国各邹子之一,也颇能吸收邹衍学术,并据此著述。

  于是齐王嘉奖他们,自淳于髡以下都任命为列大夫,为他们建造宅第,开通宽阔平坦的道路,高门大屋,尊敬宠信他们。招揽天下诸侯的宾客,声言齐国能招致天下贤士。

  荀卿1,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邹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2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

  注释

  1 荀卿:名况。卿:尊号。后代也称为孙卿,是因为回避汉宣帝刘询的名讳而改。

  2 序列:按照次序排列。

  译文

  荀卿,是赵国人。五十岁开始来齐国游学。邹衍的学术迂回夸大而雄辩;邹奭文辞完备而难以实施;与淳于髡相处长久了,时常会获得有益之言。所以齐人称颂说:“能谈天的是邹衍,会雕饰的是邹奭,思维敏捷的是淳于髡。”田骈等人都已死去。齐襄王时,荀卿最是年老辈尊的授业学者。齐国重视补充列大夫的缺位,而荀卿曾三次担任祭酒。齐国有人谗害荀卿,荀卿就到了楚国,春申君让他担任了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弃职,由此在兰陵安居。李斯曾经是他的弟子,后来成为秦国相。荀卿痛恨乱世之政,亡国之乱君相继不断,他们不遵循大道而迷惑于巫祝,信任吉祥;鄙陋的儒生拘泥小节;像庄周等人又以能言善辩扰乱民俗,于是荀卿推求儒、墨、道各家的成败利害,分门别类地著述数万言而后去世。就葬在兰陵。

  赏析与点评

  “炙毂过”一语历来难解。字面的意思是加热后的车轴润滑装置。炙:烤;毂:车轴;过:通“锅”,盛脂器。这里比喻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至少在词义上,它有一些类似汉语中“滑头”的意思。不过,二者之间是否真有修辞学上的关系我不敢说,这个问题最好还是留给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吧。

  而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1之辩,剧子之言;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楚有尸子、长卢2;阿之吁子3焉。自如孟子至于吁子,世多有其书,故不论其传云。

  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注释

  1 坚白同异:即战国思辨学派所谓“离坚白”、“合同异”的论题。

  2 尸子:名佼,晋国人。长卢:一说是楚国人。

  3 吁子:名婴,齐国人。

  译文

  而赵国还有公孙龙,对“坚白”、“同异”作出了辨析,还有剧子的言论;魏国有李悝,提出尽地力的倡导;楚国有尸子、长卢;阿邑有吁子。自孟子至吁子,世上有很多他们的书,所以就不论述他们的主张了。

  至于墨翟,是宋国的大夫,善于防守、抵御,提倡节用。有说他与孔子同时,有说在孔子之后。

w w w. xiao shuotxt. n ettXt小_说天_堂

同类推荐 官场现形记 菜根谭 西游记 齐民要术 西厢记 姑妄言 楞严经 隋唐演义 资治通鉴全译 说唐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