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净空法师心经讲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净空法师)(2)

  心字是中文,自古以来解释心字之文甚多,但以心为六百卷《大般若经》之精要一语最为圆满。《心经》为《大般若经》之纲领,所以称为大般若之中心,亦比喻人的心脏,至为重要。最后经字是通题,佛所说的言教,经弟子们续集成文,皆称为经。古来大德解释经字,常用贯、摄、常、法四字。贯是贯穿所说之义理,换句话说,每部佛经都是一篇有系统的文章,从头到尾一直贯穿下来,绝无杂乱,摄为摆持所化之众生,使读者百读不厌,如磁铁吸针一样。常是古今不易,法是远近同遵,确实超越时间与空间,即今人所说之真理。

  本经是唐朝玄奘大师翻译的。大师是河南偃师人,姓陈名袆,十三岁在洛阳净土寺出家,贞观三年到印度求学,历一百二十八国。当时西域与印度均未统一,有许多小的国家。留学到中印摩揭陀国那烂陀寺,此项古迹到现在依然存在。他受业于戒贤论师及胜军居士,他的老师发一僧一俗。贞观十九年回国,三年去的,往返共十七年。大师世寿六十五岁,圆寂于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初五。由印返国后翻经十九年,翻成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分量之多为译经师之冠,对中国有最大的贡献。所译经典均收入《大藏经》。这部《心经》是大师于贞观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在终南山翠微宫翻经院译的。过去南京金陵刻经处杨仁山老居士曾把大师所译经典刻版流通。该刻经院曾送我一全套,我把它收藏在达拉斯佛教会501楼上。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即观世音菩萨,中文译此菩萨名字有两种,翻“自在”是表智慧,菩萨有究竟圆满的智慧,于法自在;翻为“观世音”表菩萨大慈大悲,循声救苦。此二名各有取义,表明菩萨自行化他。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是修行,历事练心。凡夫心不清净不平等,菩萨是觉悟的人,在一切顺逆境中修清净心平等心,以究竟圆满的智慧,行甚深境界的般若。深对浅而说,在经教中有浅深二种,第一类人空般若,破除我执,但见于空,不见不空,此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三乘所修的,谓之共般若,贤首家称为大乘始教。

  第二类法空般若,不但人我空,法我亦空。更进一步,破了法执,不但见空,又见不空,此与前面三乘人所见所悟的不同,称为不共般若,亦即圆教初住以上菩萨所证的,教下谓之实教菩萨,包括大乘的终教、顿教、圆教。

  观自在菩萨所证的即深般若波罗蜜。

  照见是功夫,智慧的运用,修行的枢纽。为三智用,此三智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亦即智慧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们的见解与看法就属于智慧。

  第一种空观深者,能断见思惑,显一切智,见真谛,真谛即哲学家所说的本体。

  第二种空观深者,能断尘沙惑,显道种智,见俗谛,就是对法界自然现象完全发达明白。

  第三种是中观深者,能破无明,显一切种智,见中谛。

  一切智与道种智是一不是二,前面两种的观照均偏在一边,未达到圆融。等到观照功夫深了,知道一切性相理事是一不是二,对宇宙人生之真相完全明白,无丝毫疑惑,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见到中谛。

  五蕴即万有,分为色、心二法。色法即物质,一切物质皆以色为代表;心理精神方面的以心为代表,心分为四类,受、想、行、识。受是前五识,想是第六意识,行为第七末那识,识是第八阿赖耶识。

>T<>xt<小<>说<>天<>堂<>Www.xiaosHuotxt.net

同类推荐 浮生六记 西游记 长生殿 曾文正公全集 太平广记 论语 金瓶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资治通鉴全译 吕氏春秋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