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水经注卷二十六 潍水

  【原文】

  潍水出琅邪箕县潍山,琅邪,山名也,越王句践之故国也。句践并吴,欲霸中国,徙都琅邪。

  秦始皇二十六年,灭齐,以为郡。城即秦皇之所筑也。遂登琅邪大乐之山,作层台于其上,谓之琅邪台。台在城东南十里,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里余,傍滨巨海。秦王乐之,因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于琅邪山下,复十二年。所作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余步,广五里,刊石立碑,纪秦功德。台上有神渊,渊至灵焉。人污之则竭,斋洁则通。神庙在齐八祠中。汉武帝亦尝登之。汉高帝吕后七年,以为王国。文帝三年,更名为郡,王莽改曰填夷矣。潍水导源潍山。许慎、吕忱云:潍水出箕屋山。《淮南子》曰:潍水出覆舟山。盖广异名也。东北径箕县故城西,又西,析泉水注之。水出析泉县北松山东,南流径析泉县东,又东南径仲固山东,北流入于潍。《地理志》曰:至箕县北入潍者也。潍水又东北径诸县故城西。《春秋》文公十二年,季孙行父城诸及郓。《传》曰:城其下邑也。王莽更名诸并矣。潍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马耳山,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世取名焉。东去常山三十里,涓水发于其阴,北径娄乡城东。《春秋》昭公五年,《经》书夏莒牟夷,以牟娄防兹来奔者也。又分诸县之东,为海曲县,故俗人谓此城为东诸城。涓水又北注于潍水。

  东北过东武县西,县因冈为城,城周三十里。汉高帝六年,封郭蒙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祥善矣。又北,左合扶淇之水,水出西南常山,东北流注潍。晏、伏并以潍水为扶淇之水,以扶淇之水为潍水,非也。按经脉志,潍自箕县北,径东武县西,北流合扶淇之水。晏谟、伏琛云:东武城西北二里潍水者,即扶淇之水也。潍水又北,右合卢水,即久台水也。《地理志》曰:水出琅邪横县故山,王莽之令丘也。山在东武县故城东南,世谓之卢山也。西北流,径昌县故城西,东北流。《齐地记》曰:东武城东南有卢水,水侧有胜火木,方俗音曰柽子,其木经野火烧死,炭不灭。故东方朔云:不灰之木者也。其水又东北流,径东武县故城东,而西北入潍。《地理志》曰:久台水东南至东武入潍者也。《尚书》所谓潍、淄其道矣。

  又北过平昌县东,潍水又北径石泉县故城西,王莽之养信也。《地理风俗记》曰:平昌县东南四十里,有石泉亭,故县也。潍水又北径平昌县故城东,荆水注之。水出县南荆山阜,东北流径平昌县故城东。汉文帝封齐悼惠王肥子印为侯国。城之东南角有台,台下有井,与荆水通。物坠于井,则取之荆水,昔常有龙出入于其中,故世亦谓之龙台城也。荆水又东北流,注于潍。潍水又北,浯水注之,水出浯山,世谓之巨平山也。《地理志》曰:灵门县有高山、壶山,浯水所出,东北入潍,今是山西接浯山。许慎《说文》言水出灵门山,世谓之浯汶矣。其水东北径姑幕县故城东。县有五色土,王者封建诸侯,随方受之。故薄姑氏之国也。阚駰曰:周成王时,薄姑与四国作乱,周公灭之,以封太公。是以《地理志》曰:或言薄姑也。王莽曰季睦矣。应劭曰:《左传》曰薄姑氏国,太公封焉。薛瓒《汉书注》云:博昌有薄姑城。未知孰是。浯水又东北径平昌县故城北,古堨此水,以溢溉田,南注荆水。浯水又东北流,而注于潍水也。

  又北过高密县西,应劭曰: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也。然今世所谓百尺水者,盖密水也。水有二源,西源出奕山,亦曰鄣日山。山势高峻,隔绝阳曦。晏谟曰:山状鄣日,是有此名。伏琛曰:山上鄣日,故名鄣日山也。其水东北流,东源出五弩山,西北流,同泻一壑,俗谓之百尺水,古人堨以溉田数十顷。北流径高密县西,下注潍水,自下亦兼通称焉。乱流历县西碑产山西。又东北,水有故堰,旧凿石竖柱,断潍水,广六十许步,掘东岸,激通长渠,东北径高密县故城南。明帝永平中,封邓震为侯国。县南十里,蓄以为塘,方二十余里,古所谓高密之南都也,溉田一顷许。陂水散流,下注夷安泽。潍水自堰北,径高密县故城西。汉文帝十六年,别为胶西国。宣帝本始元年,更为高密国。王莽之章牟也。潍水又北。昔韩信与楚将龙且,夹潍水而阵于此。信夜令为万余囊,盛沙以遏潍水,引军击且,伪退,且追北,信决水,水大至,且军半不得渡,遂斩龙且于是水。水西有厉阜,阜上有汉司农卿郑康成冢,石碑犹存。又北径昌妥县故城东。汉明帝永平中,封邓袭为侯国也。《郡国志》曰:双安帝延光元年复也。

  又北过淳于县东,潍水又北,左会汶水,北径平城亭西,又东北径密乡亭西。《郡国志》曰:淳于县有密乡。《地理志》,皆北海之属县也。应劭曰:淳于县东北六十里,有平城亭,又四十里,有密乡亭,故县也。潍水又东北径下密县故城西。城东有密阜。《地理志》曰:有三户山祠。余按应劭曰:密者水名,是有下密之称。俗以之名阜,非也。

  又东北过都昌县东,潍水东北径逢萌墓。萌,县人也,少有大节,耻给事县亭,遂浮海至辽东,复还,在不其山隐学。明帝安车征萌,以佯狂免。又北径都昌县故城东。汉高帝六年,封朱轸为侯国。北海相孔融,为黄巾贼管亥所围于都昌也,太史慈为融求救,刘备持的突围其处也。又东北入于海。

  【译文】

  潍水发源于琅邪郡箕县的潍山,

  琅邪是山名,原属越王句践的国土。句践吞并吴国后,想称霸中国,就迁都到琅邪。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 ,灭了齐国,就把琅邪设立为郡。城是秦始皇所筑。秦始皇登上琅邪的大乐之山,在上修筑了层台,称为琅邪台。台在城东南十里,孤零零地耸立着,在众山之中显得格外突出。山周围二十里有余,靠近海滨。秦始一王很高兴,因此在这里逗留了三个月,他把三万户平民迁移到琅邪山下,豁免赋税十二年。他修筑的高台,台基有三层,每层高一 丈,七层平坦宽敞,二百余步见方,宽广五里。又刻石立碑,溉载秦始皇的功德。台上有个神渊,非常灵验,如有人将水弄脏之后就会枯竭;如诚心诚意,保持洁净,水就畅通。这里的神庙是齐地八祠之一,汉武帝也曾登临此台。汉高帝吕后七年(前181 ) ,把这里立为王闲,文帝三年(前177 ) ,改名为郡,王莽时又改称填夷。潍水发源于潍山。许慎、吕忱都说:潍水发源于;箕屋山。《 淮南子》 说:潍水发源于覆舟山。这些都是此山的异名。潍水往东北流经箕县旧城西,又往西流,析泉水注入。析泉水发源于析泉县北面的松山,往东南流经析泉县东,又往东南流经仲固山,往东北注入潍水。《 地理志》 说:析泉水流到箕县往北注入潍水。潍水又往东北流经诸县旧城西。《 春秋》 文公于二年(前615 ) ,季孙行父修筑了诸城和郭城。《 左传》 说:修筑了卜邑城。王莽改名为诸城。滩水又往东北流,涓水注入。涓水发源于马耳山,山高百丈,山顶有两块岩石相对并峙,望去像马耳一样,因此世人取名为马耳山。此山东距常山三十里,涓水发源于山的北面,往北流经娄乡城东面。《 春秋》 :昭公五年(前537 ) ,《 经》 载,夏天,营牟夷带了牟、娄、防、兹前来投奔。又把诸县的东部划分出来立为海曲县,所以民间称此城为东诸城,涓水又往北注入潍水。

  往东北流过东武县西边,

  东武县利用山冈地势筑城,周围三十里。 汉高帝六年(前201 ) ,把这里封给郭蒙,立为侯国,王莽改名为祥善。潍水又北流,左面与扶淇水汇合,扶淇水发源于西南面的常山,往东北流,注入潍水。晏漠、伏深都以为潍水就是扶淇水,把扶淇水当作潍水,都弄错了。根据,《水经》的水脉记载,潍水从箕县往北流经东武县,往西北流,与扶淇水汇合。晏说、伏深说:东武城西北二里的潍水,就是扶淇水。潍水又往北流,在右边与卢水汇合,卢水就久台水。《 地理志》 说:卢水发源于琅邪横县故山,横县就是王莽时的令丘。山在东武县旧城东南,世人称为卢山。卢水往西北流经昌县泊城西面,转而往东北流。《 齐地记》 说:东武城东南有卢水,水旁有胜火木,当地方言称怪广、这些树木经野火烧死,变成了炭都不消灭,因此东方朔称为不介成灰的树木。卢水又往东北流经东武县旧城东面,往西北流,注入潍水。《 地理志》 说:久台水往东南流,到东武注入潍水。这就是《 尚书》 所说的潍水、淄水都已疏通……

  义往北流过平昌县东边,

  潍水又往北流经石泉县旧城西边,就是王莽时的养信。《 地理风俗说》 说:平昌县东南四十里有石泉亭,是旧县。潍水又往北流经平昌县旧城东边,荆水注入。荆水发源于县南的荆山阜,往东北流经平昌县旧城东边‘汉文帝把这里封给齐悼惠王肥的儿子印,立为侯国。城的东南角有一座台,台下有井,与荆水相通,有什么掉到井里,可在荆水取回。过夫常有龙出入其中,所以民间又称为龙台城。荆水又往东北流,注入潍水。潍水文往北流,语水注入。语水发源于语山,世人称为巨平山。《 地理志》 说:灵门县有高深山、壶山,悟水发源于此,亨靛东北流,注入潍水。今天此山西面和语山连接。许慎《 说文》 说:语水发源于灵门山,世人称为语汶水。语水往东北流经姑幕县时城东边,该县有五色土,帝王分封诸侯时,包起不同颜色的泥卜,按方位授给诸侯。这里是从前薄姑氏之国。阐胭说:周成王时,薄姑和四国叛乱,周公灭了它,封给太公。因此《 地理志》 说:姑幕县也称薄姑,王莽时称季睦。应勘说:《 左传》 记载,薄姑氏国琏太公的封地。薛攒《 汉书注》 说:博昌有薄姑城。不知谁的说法正确。涪水又往东北流经平昌县旧城北面,古时在此筑堰截流,用来灌溉农田,南流注入荆水。语水又往东北流,注入潍水。

  又往北流过高密县西边,

  应劫说:县里有密水,因此有高密之名。现在所说的百尺水就是密水。密水有两个源头。西源出自奕山,也称郭日山,山势高峻,挡住了阳光。晏模说:山形蔽障了日光,因有此名。伏深说:山峰蔽障了太阳,所以称郭日山。此水往东北流。东源水出自五弩山,往西北流,与源水一同流泻入一条山谷,俗称百尺水,古人在此拦河筑堰,灌溉田地数十顷。百尺水往北流经高密县西,注入潍水,自此以下,两条水互兼通称。潍水乱流往县西碑产山西,又往东北流,水上有旧堰,从前凿石竖柱阻断潍水,堰宽六十多步,掘开东岸,引水通长渠。潍水又往东北流经高密县旧城南。明帝永平年间(58 - 75 ) ,把这里封给邓震,立为侯国。县南十里,蓄水为塘,塘方圆二十里,就是古时所说的高密南都,灌溉农田约一顷。塘水散流,向下注入夷安泽。潍水从堤堰往北流经高密县旧城西面,汉文帝十六年(前164 ) ,把这里划出来立为胶西国,宣帝本始元年(前73 ) ,又改名为高密国,王莽时称为章牟。潍水又往北流,从前韩信与楚将龙且在此处隔着潍水列阵。夜里韩信命部下准备了一万多只袋子,装满沙子堵住潍水,然后率军攻击龙且,假装败退。龙且向北追击,韩信决水,大水突然冲下,龙且的部队一半渡不过来,于是就在此水上杀了龙且。水的西面有厉阜,这座小山上有汉朝司农卿郑康成墓,石碑还在。潍水又往北流经昌安县旧城东面,汉明帝永平年间(58 ? 75 ) ,把这地方封给邓袭,立为侯国。《 郡国志》 说:汉安帝延光元年(122 )恢复为县。又往北流过淳于县东面,

  潍水又往北流,左边与泣水汇合,往北流经平城亭西面,又转向东北流经密乡亭西面。东郡国志》 说:淳于县有密乡。《 地理志》 说,都是北海的属县。应肋说:淳于县东北六十里有平城亭,又四十里有密乡亭,从前是县。潍水又往东北流经下密县旧城西,城东有密阜。《 地理志》 说:有三户山祠。按应肋说:密是水名,确有下密之称,但民间用这名字来称呼小山岗,这就不对了。又往东北流过都昌县东面,

  潍水往东北流经逢萌墓。逢萌,都昌县人,少年时就很有骨气,以在县亭供职为耻,就渡海到辽东,回来后在不其山隐居读书。明帝备车征聘,逢萌假装癫狂,没有应聘。潍水又往北流经都昌县旧城东面,汉高帝六年(前201 ) ,把这里封给朱较,立为侯国。北海宰相孔融曾被黄巾贼管亥围困在都昌。太史慈替孔融去向刘备求救,手持挡箭牌突围,就是这地方。又往东北流注人大海。

TXT小//说//天//堂www.xiaoshuotxT.NET

同类推荐 徐霞客游记 齐民要术 王阳明全集 牡丹亭 大学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道德经 资治通鉴 二十四孝 老残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