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49.共产党员率国民党军起义

Txt小xiaoshuo说天堂

  在粟裕指挥部队追击黄百韬兵团时,徐州“剿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拌、张克侠率该绥区第59军全部和第77军两个师2.3 万人起义,也给黄百韬很大打击。
  第三绥靖区设在贾汪、台儿庄地区,共有第59和第77两个军。这两个部队的前身是冯玉祥的西北军,抗战初期编为第33集团军,由张自忠率领。张自忠在对日作战中牺牲后,冯治安继任总司令,抗战以后改编为第三绥靖区部队,因为不是蒋介石的摘系部队而受排挤。何基泽、张克侠都是中共党员。
  张克侠曾在苏联学习,回国后在陆军大学第十期学习。张克侠与冯玉祥是连襟,又一起跟随张自忠,与第59军有很深的关系。
  这天凌晨4 时,在徐州通往贾汪的大道上,一辆吉普车正全速向前急驶。车子扬起了一股冲天的黄尘,车上坐着一位国民党中将军官、一名卫兵。这位将军双手紧紧把住车上的扶手,目视前方,神色凝重,身上佩戴一把柄刻“中正”字样的短剑。
  这位将军就是长期在国民党军内部的中共党员,时任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的张克侠。
  此刻,张克侠心潮起伏,两年来的经历在他的脑海中再现出来。
  还是在1946年夏天,张克侠在南京拜会了正在梅园的周恩来。
  按照约定的时间,一辆黑色的小汽车准时驶到冯玉祥将军寓所附近一个偏僻的公园门口,嘎然停在正在等候的张克侠面前,张克快打开车门,跨了进去。
  坐在车后座、身着中山装的周恩来对张克侠轻轻地点了点头。车内除了司机外还有一位警卫员。
  在车上,张克侠向周恩来汇报了徐州地区国民党军的情况。周恩来炯炯有神的目光注视着张克侠,认真听着,时而沉思,时而点头。
  当张克侠谈到组织起义的问题时,周恩来说:“现在,要向国民党官兵,向那些高级将领和带兵的人,说明共产党的政策,指明他们的出路。蒋介石是一定要打内战的,他要打,我们就也打。我们不但在战场上狠狠回击他们,也要从敌人内部去打击顽固派。要争取策动高级将领和大部队起义,这样,可以造成更大声势,瓦解敌人的士气。”
  张克侠当即表示:“我和所在的部队相处很久,彼此均很熟悉和信任,在作战中,他们肯定会服从我的调动。现在大多数官兵都认识到跟国民党走没有出路,发动起义是有条件的。只要下命令,我可以保证随时起义。现在部队中的斗争也很复杂,有不少反动的国民党军官,还有一批特工人员。为了预防敌人的破坏,保证起义的顺利,请求解放军在进攻前派联络人员到我那里去,以便很好地配合。”
  周恩来赞同地点点头,沉思片刻,环视四周,又看看表,忽然紧紧握住张克侠的双手摇动起来。
  张克侠立即明白,这次谈话必须结束了。
  张克侠带着周恩来的指示立即赶回徐州。为了争取起义能早日顺利成功,张克侠首先对第三绥靖区司令长官冯治安进行了争取工作。
  张克侠在贾汪见到冯治安,借传1946年底冯玉祥赴欧洲考察前的临别赠言之际,耐心地对冯治安进行说服工作。然而,冯对蒋介石仍然抱有很大幻想,根本不相信共产党和解放军能够取胜,同时也舍不得他的财产和小老婆,态度十分顽固。但是,张克侠仍不放弃对他的争取工作,还给他写了一封信,晓以大义,劝他认真考虑。
  对冯治安的争取工作失败后,张克快又开始对国民党其他高级将领的争取工作,先后争取了第59军副军长孟绍濂第77军军长刘振兴等。早已对国民党统治不满的刘振兴表示:“如徐州有大的战争时,第力军的一切行动听张副司令官指挥。”
  为了加强徐州的防务,1947年徐州“剿总”决定成立徐州地区守备指挥部,任命一位守备指挥官,管理徐州警备司令及附近各县驻扎的部队和地方团队等。经陆军大学同学郭汝瑰推举,张克侠被任命为徐州守备指挥官。淮海战役前夕,军情十分紧张,蒋介石对张克侠不放心,便改任冯治安为指挥官,张克侠仍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过了不久,对冯治安也不放心,便改任李弥为指挥官。
  何基排在抗战初期负伤后到过延安,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深受共产党的影响,倾向革命,因此曾受到蒋介石的怀疑。但由于他和冯治安是陆大同学,拜把兄弟,所以冯治安保荐他升任为第77军军长。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仍然对何基洋怀疑防范,以明升暗降的方法撤销其军长职务,调为绥区副司令,但何对第77军仍有很大影响。在淮海大战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何基洋与张克侠取得了地下联系。
  10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华东野战军派遣第13纵队联络部长率两名随员来到张克侠的住处,告诉张克侠,华东野战军将于11月6 日发起进攻,国民党第三绥靖区辖地,是我军通向徐州的必经之路。中央要求张克侠争取能在8 日我军发动进攻之前,在第三绥靖区争取两个军起义,打开贾汪通向徐州的通道,给徐州国民党军以致命的一击。随即,何、张便开始了起义的准备工作。
  50、把小淮海变成大淮海
  攻取宿县,切断津浦线,完成对徐州之敌的战略包围,前线指挥员与最高统帅部不谋而合。
  宿县是津浦路上徐州至蚌埠间的重镇,国民党军补给基地,而且又有重兵守备。打宿县是要有胆识、有勇气的。自10月下旬的电报来往中,毛泽东与刘、陈、邓、粟等多次就在徐蚌段歼敌的设想进行磋商。
  早在淮海战役准备阶段,毛泽东就盯住了津浦线。10月22日,毛泽东在给饶漱石、粟裕、谭震林并告陈毅、邓小平的电报中指出:“我们预计是以一部留在郑州、淮阳之线,以主力于邱李两兵团大量东援之际,举行徐蚌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埠,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对于保证淮海战役取得大胜,将有极大作用。”
  正在指挥中野主力攻取郑州的邓小平、陈毅当即回电,表示“完全同意华野直出徐蚌,牵制孙刘,协同华野作战”。
  10天之后,陈、邓二人率领中野将士越黄泛区东进的时候,又在吉普车上反复商量。宿营后,邓小平以陈、邓名义草拟电文上报军委,又提出三个新方案。其第二方案为:如邱清泉已缩徐州,刘汝明在杨山、黄口,孙元良在宿县南北,我则以“以3 、广两纵及赵健民部割断徐州与刘汝明联系,并积极由西向南攻击徐州”,“我以一个纵队以上兵力攻占宿县、徐州中间地区,并由南向北攻击徐州”,“主力位于铁路西侧,吸引孙兵团北援所部歼灭之”。
  果然不出陈毅、邓小平所料,第二天即11月3 日,孙元良兵团到宿县,刘汝明兵团放弃商丘,邱清泉兵团亦移至徐州附近。
  这一天,刘伯承在豫西召集中野部分高级将领分析敌情。面对战场上形势的急剧演变,刘伯承拿着铅笔,一边轻轻敲打着墙上的地图,一边阐述他对徐州战场前途的估计。会议结束后,他和副政委邓子恢、参谋长李达反复磋商之后,将他们的战略意图拟定电文,上报中央军委,并告陈、邓,提出了陈邓主力应力求首先截断徐宿间铁路,造成隔断孙元良、会攻徐州之形势的建议。
  电报说:“蒋匪重兵守徐州,其补线只一津浦路,怕我截断,故令孙元良兵团到宿县(今日已全到),邱清泉、刘汝明两敌亦有如陈邓所料之趋势。只要不是重大不利之变化,陈邓主力似应力求首先截徐、宿间铁路,造成隔断孙兵团,会攻徐州之形势,亦即从我军会战重点之西南要线斩断敌人中枢方法收效极大。盖如此,则不仅孙兵团可能北援,便于我在运动中给予歼击,即邱兵团亦可能被迫南顾,减轻其东援之压力,对整个战役帮助较大。请陈邓切实考虑,机动行事。”
  陈毅、邓小平当天正在拓城西北的刘楼,深夜进到毫县。5 日,接毛泽东电示:“第一方案你们到永城后不停留,继续东进,完成对宿县的包围,然后看情况,好打则歼灭之,如敌援甚快不好打,则打援敌。”
  当天,陈、邓指挥中野主动进入商丘东南地区,发现国民党第四绥靖区部队停留在商丘及马牧集地区,陈、邓当即决定举汴(开封)徐(州)段作战,先歼该敌,吸引邱兵团西援,配合华野作战。
  11月8 日9 时半,粟裕、陈士纸张震致电谭震林、王建安等,并报中央军委、陈毅邓小平、华东局。电报说:据各部近日获俘供称:敌有南撤企图。黄兵团及第44军已撤新安镇及其以西,并有续向运西撤退模样。我们除令各部以猛烈动作迅速截歼,并令苏北第11纵迅北插赵墩,务使黄兵团不能通过运西外。请谭、王即令第7 、10、13纵迅速、全力南下铁道线,使敌无法西撤,并建议豫皖苏部队迅速破击徐蚌路。
  当天申时(15-17时)粟、陈、张致电中央军委、陈毅。邓小平、华东局、中原局,报告了围歼黄兵团的最新部署:第10、7 、13纵迅速向铁路挺进;苏北第u 纵、江淮独立旅主力由运河西岸协同第4 、8 纵首先夺取运河铁桥,尔后转兵向西,协同由运河南下的第10、7 、13纵南北夹击赵墩、曹八集地区的国民党第门兵团,并以一部控制窑湾、宿迁段运河,防堵黄兵团西窜;第8 纵首先集中兵力袭歼运河车站、炮车地区守敌,控制该段两侧运河与沂河之间地区,部署阻击东援之第13兵团及可能西撤之第7 兵团。集中第1 、6 、鲁中纵队首先围歼杨家集、瓦窑地区之第100 军。第9 纵围歼新安镇之敌。苏北兵团主力(王张第u 纵在内)即由阿湖、高流挺进新安镇西南之龙泉河、大小冲子、堰头镇地区,切断黄匪向西南退路,尔后协同第1 、6 、9 、鲁中纵队,分批聚歼黄兵团于新安、瓦窑、马圩、堰头、龙泉沟之间地区。
  中央军委批准了粟裕的计划。11月9 日16时,毛泽东起草致陈毅、邓小平、粟裕、陈士渠、张震并告谭震林、王建安电,明确告之:徐州敌有总退却模样,你们按照敌要总退却的估计,迅速部署截断敌退路,以利围歼是正确的。
  毛泽东要求,陈毅、邓小平“直接指挥各部,包括1 、3 、4 、9 纵,应直出宿县,截断宿蚌路,4 纵不应在黄口附近打邱清泉,而应迅速攻宿县,1 纵在解决181 师后,应立即去宿县。华野3 、广两纵的任务是对付邱清泉,但应位于萧县地区从南面向黄口、徐州线攻击,以便与宿县我军联结。如敌向南总退却时,则集中六个纵队歼灭之”。
  “粟陈张先令谭王集中7 、10、13纵及由南向北之11纵,以全力向李弥兵团攻击,用迅速手段歼灭该兵团的全部或大部,控制并截断徐州至运河车站之间的铁路,运东主力则歼灭黄兵团。”
  毛泽东估计,“只要以上几点办到,就能破坏敌人总退却的计划,遭我全部歼灭,并占领徐州。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即现在举行之淮海战役)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即将来举行的江淮战役)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的问题。”
  为鼓舞士气,毛泽东在电报最后指出:“敌指挥系统甚为恐慌混乱,望你们按照上述方针,坚决执行,争取全胜。此时我军愈坚决,愈大胆,就愈能胜利。”
  这个决战的总方针就是隔断徐蚌,全歼刘峙集团。毛泽东的这个战略决策,是淮海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关键一着。它再一次表明,毛泽东的战略指导,远远高于蒋介石。
  对于其决策后的部队行动,毛泽东十分关注。
  当天深夜23时至次日3 时的四个小时内,毛泽东连发四封电报。他在给粟裕、张震并告华东局、陈毅、邓小平和中原局的电报中提出:“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
  毛泽东指示:你们应集中全力攻取宿县,歼灭孙元良集团,控制徐蚌段,断敌后路,愈快愈好。对刘汝明部不要理他。
  毛泽东还急切地询问:你们主力是否已到达宿县附近,并开始向宿县攻击?你们务须不顾一切,集中四个纵队全力攻取宿县,歼灭孙元良等部。
  电报结尾都有“至要至盼”四个大字。
  至此,打宿县的战略部署已经完成。更重要的是,最初意义上的淮海战役,已发展为南线两大野战军同中原国民党军的一场规模宏大的决战。由原定打淮阴、淮安,打海州、连云港,歼灭黄百韬兵团等十几个师,发展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至豫皖边境,北自陇海路两侧,南至淮河的广阔战场上,同国民党80万军队进行大决战,“小淮海”变成了“大淮海”。
                   

WWw.xiAosHuotxt.Net

同类推荐 锄奸 浴血罗霄 血色浪漫 激情燃烧的岁月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 火蓝刀锋 利刃出鞘 怒江之战 我的团长我的团 缉毒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