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帝王资本迷途

帝王资本迷途

1894年8月2日,正坐在海关道衙门的盛宣怀握着一纸报告,双手发颤。

“杏荪,我也是刚刚得到消息,这背后一定有蹊跷,现在这几艘船发出去肯定就要遭遇丰岛悲剧。”就在昨天,大清帝国光绪皇帝与日本明治天皇同时宣布开战。大清帝国一直提防着的邻居日本终于全面对华开战了。盛宣怀脑子里全是7月25日那个可怕的早晨,大清帝国开往朝鲜的运兵船在丰岛遭遇突然袭击,措手不及的帝国将士全部葬身鱼腹。这几天盛宣怀的脑子里全是丰岛血战的幻化惨烈场景,还没有等他反应过来,曾经的太古轮船总经理、现任招商局总办郑观应就将电话打到海关道兼招商局督办盛宣怀的办公室。

盛宣怀啪的一下将报告拍在案桌上:“这他妈的小日本太猖狂了,7月25日的丰岛血战肯定也跟密电有关,中日双方没有宣战,小日本怎么可能那么准确掌握,可惜高升号那一船兄弟,还没有到战场就葬身鱼腹,现在小日本的魔爪伸向我们招商局,这事得赶紧调整。”

“怎么调整,这是李中堂密电招商局的硬性任务,飞鲸号在大沽装兵的时候就发现日本人跟赶集似的,还有人拿着本子将装载的物件进行了登记,这一次广济、镇东、美富、图南、永清五艘战舰都已经从大北公司开拔。”郑观应的手上也有一份跟盛宣怀手上一模一样,刚刚收到的电报,大北公司截获到了日本人向日本海军总部发送的一份密电,大北公司的人搞不懂密电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有“美富”两个字样,这两个字正好是李鸿章要求招商局调拨用于向朝鲜运兵的船只,大北公司的人不敢怠慢,赶紧将情况向天津海关道、招商局督办盛宣怀和总办郑观应进行了汇报。

李鸿章下令调拨的轮船遭遇泄密,意味着至少美富号运送的清兵可能重蹈丰岛血战的悲剧,招商局的这几艘船也可能跟高升号一样沉入海底。盛宣怀左手握着话筒,右手摁住额头,现在调回美富号它们已经不可能,换期也已来不及,因为换期需要时间。

“报告。”正在盛宣怀一筹莫展的时候,天津城守营千总任如升快马赶到,“报告道台大人,丰岛血战跟日本间谍截获我军军事机密有关。”

盛宣怀手中的电话一下子掉在案桌上,郑观应还在电话那端喂个不停。盛宣怀一下子站起来,快步走到任如升跟前,双手抓住任如升的肩膀:“任千总,你可有证据?”

一脸义愤填膺的任如升点了点头:“我已经观察了半年,一直不敢打草惊蛇。”

“谁?”盛宣怀很是急切,一旦抓住了泄漏军事机密的间谍,那可是头功一件,招商局的船只缓行也就有了充分的理由。

任如升附到盛宣怀的耳朵边:“天津护卫营弁目汪开甲。”

“一个小小的弁目泄漏军事机密?任千总你可真会开玩笑,你先回去吧,我这里还有很多事情忙着呢。”盛宣怀一听,很是失望。

粗人任如升急了:“盛道台,我真没有跟你开玩笑,丰岛血战死去的那些兄弟,作为大清的子民,哪一个不痛心?你别看一个小小的弁目,汪开甲那个狗日的最近半年已经几次去日本的窑子,他一个弁目哪来的银子去逛窑子?天津那么多窑子,他为什么偏偏去搞日本娘们儿?盛道台不觉得里面有蹊跷吗?”

盛宣怀听任如升这么一说是很邪门:“先抓起来。”抓起案桌上的官帽,拉着任如升直奔方护卫营。

汪开甲正在军营里睡觉,被任如升一把提起来,还光溜溜地发懵懂。

盛宣怀不问青红皂白,朝着汪开甲的裤裆就是一脚:“操你妈,我让你去搞日本娘们儿。”

汪开甲脸色骤变,整个人顿时瘫在地上。

“任千总,马上把这小子提到道台衙门。”盛宣怀气呼呼地转身就走。

汪开甲跟死狗一般瘫在海关道大堂:“是一个叫石川伍一的请客的。”

“说,别人为什么请你逛窑子。”汪开甲一五一十地交代:二月份到松昌洋行兑换英镑,当时伙计说洋行不让兑英镑,正在这个时候石川伍一出来,看了看他就给兑了,后来慢慢地熟起来了,石川伍一就带他去了日本开的妓院,他看石川伍一人不错,就将军械局书办刘棻介绍给他认识,后来石川伍一也带着刘棻去搞了几回日本娘们儿。

盛宣怀一听军械局的刘棻,当即大惊失色,丰岛血战的兵船与军械物质正是通过军械局调拨的,刘棻作为书办对兵船的行经路程那是了若指掌,从石川伍一处心积虑跟一个弁目套近乎还不惜血本请客送礼,十有八九石川伍一是个日本间谍,这件事肯定跟这个石川伍一甚至跟刘棻有关系。让盛宣怀头大的是这个刘棻可不是一个小小的军械局书办那么简单,这个刘棻跟军械局总办张士珩是表兄弟关系,他们的舅舅可是当朝一品,自己的恩人李鸿章。

“任千总,赶紧抓捕石川伍一,别让那孙子给溜了。”盛宣怀来不及思考那么多,抓住石川伍一要紧。

任如升抓石川伍一去了,盛宣怀一身冷汗赶紧向李鸿章请示,招商局调拨的船改变行程时间。郑观应得到批准迅速寻找换旗的买家,确保招商局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万无一失。

一直暗中盯着汪开甲的任如升也一直盯着石川伍一的行踪,奇怪的是这两天石川伍一突然失踪了,汪开甲也不知道这个日本间谍现在在什么地方。任如升派出了手下兄弟在刘棻的家附近设防,人往往都是自作聪明,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更何况刘棻是军械局书办、李鸿章的外甥,大清王朝已经跟日本开战,他们怎么可能这个时候想到刘棻有问题,他们抓刘棻那就是往大清统帅、北洋水师的掌门人李鸿章的心窝子里面捅刀子。任如升的两个表哥就是在高升号上死了的,才他妈不管你李鸿章是北洋水师的掌门还是这场战争的统帅,谁勾结日本人谁就是大清王朝的仇人。守了一夜的任如升揉了揉眼睛,突然发现一个人鬼鬼祟祟从刘棻家出来,正是那个请汪开甲逛窑子的石川伍一,任如升手下的兄弟们一拥而上对石川伍一来了个饿虎扑食。

石川伍一逮住了,这小子却十分嘴硬,硬说自己不是间谍,8月13日,上海法租界又破获楠内有次郎、福原林平间谍案,两天后的8月15日,藤岛武彦、高见武夫在浙江被捕。盛宣怀将间谍案侦破的消息迅速转告李鸿章,忙于调兵遣将跟日本人打仗的李鸿章后院起火,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儿子李经方向日本人出售大米和煤炭,这可是打仗不可缺少的军用物资。

铁嘴江南道监察御史张仲炘获悉了这一消息,向光绪皇帝上了一道《奏陈北洋情事请旨密查并请特派大臣督办天津团练折》,这份折子送到朝廷,当时光绪皇帝就气得咬牙切齿。

大清军队还没有到达战场在半路就命丧大海,跟李鸿章的外甥刘棻向石川伍一泄露海军装备以及数量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泄露了行军路线和弹药数量,导致日本人改变当初海军总部的部署,提前设伏,才发生了丰岛血战,这个时候李经方出售大米和煤炭无异于通敌叛国。张仲炘还指控李经方与日本王室攀亲,并在日本开了一家洋行。更为要命的是,张仲炘指控李鸿章在天津日本间谍案被破获后,还查出地雷炸药八箱,在审理后不仅隐匿不报,而且私放间谍,并给银资行。这个李鸿章当初在上书同治皇帝创设轮船招商局时就痛心疾首地说中日迟早有一战,身为首辅重臣,在两军激战的时候自己的儿子跟对手做生意,提供大米煤炭,还就在家门口,连运输费用都给日本人省了!

张仲炘的指控犹如惊雷在帝国的上空炸响,光绪皇帝、恭亲王奕愤慨异常,让李鸿章尽快给个说法。李鸿章无奈,指令盛宣怀严审石川伍一。

9月20日,石川伍一被判处死刑枪毙,当时北京城万人空巷,此后上海、浙江逮捕的间谍均被枭首,李鸿章的儿子也斩首示众,日本人在大清王朝苦心经营的间谍网络告破,震惊中外的甲午间谍案却因李鸿章为了向皇帝交差、杀人灭口、欲盖弥彰,还没有将美富号密电的事情进行任何审讯,就草草地将日本间谍给枭首了,这为大清帝国在马关埋下了定时炸弹,也为大清王朝埋下了致命的病毒。

甲午丧劫,鬼神哭泣,李鸿章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最终全军覆没,左宗棠收回了新疆,李鸿章布局数十年的海防策略以完败收场。日本人终于可以借着对大清帝国的胜利战争,来摆脱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最大的金融危机。

借1892年日本经济危机组阁上台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对1885年的中法战争后签约的状况进行了详细研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李鸿章在议和的时候总是急于签约,才最终导致中法战争大清不败而败。摸准了李鸿章的秉性,伊藤博文老贼点名道姓要李鸿章到马关,在自己经常吃河豚的一个小饭馆张着大嘴等大清帝国送来的谈判筹码。李鸿章就这样再一次屈辱地坐到谈判桌上,这一次可谓屈辱空前,伊藤博文吃河豚的小饭馆刚刚改造了一下就成为商谈割地赔银子的议和重地。之前大清王朝派过两人来日本谈,一到日本就让日本人给关了禁闭,除了吃喝拉撒,一概有人守着,想向光绪皇帝请示一下,都被告知身在军事重地,不能发送密电。这一次还没有等李鸿章提要求,伊藤博文那老贼就满面微笑地对李鸿章说:“李中堂这一次是代表大清皇帝来谈,你有什么需要请示你们皇帝的,随便请示汇报,任何密电文件官厅都不会检查。”

李鸿章谈到最后,不但眼睛下面被日本人打了一枪,还一分银子也没有少,最后赔款、割地、开通商口岸,他娘的,两亿两银子,这可是大清王朝多年的财政收入。李鸿章到死都没有整明白,也没有去思考过,怎么日本人就一两银子都不肯少呢?李鸿章在马关不断向皇帝请示汇报,每一个字都被伊藤博文那老贼安排的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全给破译了,一直被视为大清王朝绝对机密的密电码就是在常用汉子旁添加一二三等数码作为明电码使用,只要记住明电码,就能破译密电内容。早在美富号事件的时候,日本人就破译了大清王朝惯用的密电码,石川伍一正是利用破译的大清王朝密电码获悉了招商局即将要调拨的美富号等轮船。

一场触目惊心的间谍战,一场永远滴血的海上战争,一套视为大清王朝绝对机密的密电码,彻彻底底将整个国家暴露在日本人的面前。书生康有为、梁启超在都察院上访请愿,两人振臂一呼应考士子云集,哗啦啦一大片跪在都察院大门外,京师震动。老百姓闹事不可怕,历朝历代就没有老百姓成气候,最让人担心的就是那些整天爬格子的八股酸秀才,一旦这些读书人不读书了,那麻烦就大了,黄巢久考不中造反把皇帝都给赶跑了,不说远了,就连那个烧炭的落魄书生洪秀全,久考不中差点将满洲八旗给赶出关外。现在康有为看上去来的文明一点,上访,这么多读书人上访可不是好事,一旦他们撺掇起来造反,这里可是京畿啊。

身居大内的光绪皇帝五内俱焚,已经成了老寡妇的慈禧太后用食指撮了撮李鸿章的枪眼,李鸿章忍着钻心的剧痛,跟龟儿子一样让慈禧太后训斥了两个时辰,最后离开紫禁城的时候双腿都发颤,走路歪歪倒倒的。两亿两白银,为了一百多万两百银,帝国的两位重臣都挖空心思钩心斗角,现在两亿两白银从哪里来?

大清王朝的国库里面早已是空空如也,哪有银子可赔。《马关条约》第四款规定:“中国约将库平银贰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赔款必须在3年内分8次付清,否则,未付清的款目要另外支付5%的年息。”这是一场渴望已久的阴谋,日本人国内的通货膨胀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士族的反抗让维新派胆战心惊,通过战争拯救国内金融危机已经成为伊藤博文的唯一选择,日本人达到了目的。这对于大清王朝来说简直就是打劫,这笔赔款相当于大清帝国两年的全部税收,实在是没有银子可以赔给日本人了。

1895年夏,为偿还日本第一笔赔款,大清帝国不得不向俄、法国借洋款法金四万万(折合英金1582万镑),史称“俄法洋款”;接着又向英商怡和洋行借到英金100万镑,称为“克萨镑款”;再又向瑞记洋行借到英金100万镑,称为“瑞记洋款”。洋人们给大清帝国贷款的条件是中国海关关税作为抵押担保,洋鬼子插手帝国海关并进入控制权争夺的态势,大清王朝赔偿日本的第一笔赔款就这样糊弄过去了。

到了第二年的1896年春,第二次赔款还是没有着落,洋人们纷纷找上门来,英国抢先和被俄、法撇开的德国联合,并责成两国驻华公使向大清帝国强硬宣称:这次如不向英德借款,将“不惜诉诸武力”。美国也想分润利益,俄、法还想继续出借,总理衙门一下子门庭若市,红鼻子蓝眼睛的洋鬼子上演拍卖争夺秀,经过一场激烈角逐,英德联盟压倒俄法联盟,取得了第二次借款权,借款总额为1600万英镑,由英国汇丰银行和德国德华银行分摊贷,抵押依然以海关收入为担保。这一次英国佬下手狠,规定借款36年期内,大清帝国海关总税务司职位一直由英国人充任,英国寡妇女王维多利亚梦寐以求的掌控大清帝国海关的梦想,终于在日本人同大清王朝进行的甲午血战后得以实现。

转眼之间,1898年到了,大清帝国犹如寒冬的乞丐,第四次赔款期限在当年6月底就要到期,根据《马关条约》第四款规定,在本年六月以前清政府能将未付的赔款一次性偿还,可以豁免利息,还可以归还已付利息。日本人为了一下子拿到全额的赔款,甚至开出了从威海卫撤军的诱人条件。明治维新后,穷兵黩武的日本人之所以变得慷慨起来,不是一衣带水的邻居情义被良心发现了,真正的原因是,这个时候的日本并没有因为打败了大清帝国获得了上亿两的银子,就一举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相反其财政状况依然窘迫。既然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大清帝国的皇帝与大臣是一片欢呼,可是银子犹如一把利剑悬在帝国的上空。外债是不能再借了,英德联盟与俄法联盟为借款已是剑拔弩张,俄国人甚至已经开始悄悄在东北屯兵,兵锋直指山东。英国人更不是好惹的主,维多利亚那个疯娘们第一个站出来揍大清帝国的屁股,第一次借款就嚷嚷不惜动武,这一次无论跟谁借,大清帝国都将面临挨洋鬼子揍的危险。再说了,大清王朝的海关都抵押给洋鬼子了,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抵押了。为了找钱,光绪皇帝下诏,允许天下士民上书言事,并要求臣下“筹划开源之计以偿付赔款”。

1898年1月30日,又是一个京城雪花曼舞的早晨,大清帝国御前会议规模空前,凡是京城三品以上官员以及六品的翰林院编修都要参加,紫禁城外皑皑白雪里停满了大小官员的轿子。帝国第一重臣李鸿章看了看前面的轿子倒吸一口凉气,已经病入膏肓的恭亲王奕被家仆从轿子里面搀扶出来,转乘光绪皇帝特准的暖轿,被四个五大三粗的八旗兵丁抬进了午门。

大清帝国的冬天从来就没有平静过,光绪皇帝下诏广开财源一直没有动静,今天看样子又要发生什么惊天大事。从《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李鸿章就一直生活在惶恐之中,国人的千夫所指、帝国文人的上访怒吼,帝国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也开始慢慢疏远自己。这就是读书人、汉人的悲哀,当帝国命运危难之际,皇权压顶,不是卖国贼也被逼上了卖国的长路,当危机过去,自己就成了弃儿,这就是残酷无情的权力,这样变态的逻辑却是历史上最具有吸引力的金字招牌,读书人为之癫狂,甚至不惜流血殒命。

李鸿章捋了捋胡须上的雪花,跟着潮涌一般的朝臣徒步进入了午门,直奔暖心阁。

朝堂上死一般的沉寂,能听到每一个人的心跳。李鸿章偷偷地瞄了一眼龙椅上的光绪皇帝。光绪皇帝有些心神不宁,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今天御前会议的唯一议题就是给日本人赔款的问题。前三次下来朝廷已经像一具干尸,海关都让洋鬼子控制了,朝廷是再也没有银子了,这一次日本人可是发话只要交钱就从威海卫撤兵,收回威海卫这么好的机会,可是银子哪里找呢?光绪皇帝朝身后的帘子看了看,这么多年这个老女人一直坐在自己的身后,让自己如芒在背,龙椅简直就跟关禁闭一样。现在好了,还处在经济危机之中的日本人犹如一只饥饿的狼,没银子给日本人,威海卫的日本兵不走不说,惹急了日本人再揍我们怎么办?到时候又是割地?光绪皇帝想想都头大,皱了皱眉头,望着下面站着的群臣,一脸的无奈。

光绪皇帝连续问了台下的群臣三次,没有人回应。群臣的目光盯向奕,老头子拽着白手绢一个劲地咳嗽,这位帝国功勋已经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帮助可怜的侄儿光绪皇帝拯救木乃伊一般的帝国了。

“臣有一个办法可以解燃眉之急。”就在朝堂一片沉默的时候,突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彻朝堂。光绪皇帝定睛看了看,站出来说话的是詹事府右春坊左中允黄思永。光绪皇帝对这个黄思永还是很有印象的,自己坐上龙椅的第六年殿试,当时主考官象征性地向还没有亲政的自己汇报了一下殿试成绩,这个黄思永是当年庚辰科一甲一名,被钦点为状元。1880年,三十八岁的黄思永一跃成为小光绪皇帝的天子门生,这个黄思永没有辱没天子门生这一圣誉。在甲午海战的前一年,山西发生灾情,就是这个黄思永带着赈灾的使命兢兢业业,赈灾工作相当出色,回来后交吏部从优议叙,擢升为国子监司业,很快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现在为左中允。

光绪皇帝盯着黄思永,黄思永突然心里一颤,这是自己被皇上钦点状元之后第二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皇帝,当年的小娃娃如今已经长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帝,帝王威严也越来越让人胆寒,黄思永突然脑子里一片空白,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

光绪皇帝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大清王朝还有这么一个长着人脑子的六品左中允能在帝国危机时刻站出来。“黄思永,你有什么法子,说说看。”光绪皇帝一下子叫出了黄思永的名字,黄思永心里十分激动,大冬天的,额头的汗珠子不住地往外冒。

黄思永快速从袖筒里摸出一份奏折《请特造股票筹借华款疏》。黄思永在奏折中向光绪皇帝建议发行借款自强股票,以充分挖掘和积聚华民的财富,尤其是应“严责中外臣僚,激以忠义奋发之气,先派官借,以为民倡”,则“合天下之地力人力财力,类别区分,各出其余,以应国家之急;似乎四万万之众,不难借一二万万之款”。黄思永将发行股票取名自强股票是希望让老百姓明了朝廷借款是“因国计自强派股”,进而“人人晓以休戚相关之理,人人动其忠君爱国之忱”。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颜面尽失的失败战争,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后,朝廷的公信力在民间已经荡然无存,已经成为一条破船的大清王朝能通过发行股票自强吗?因为担心这种通过发行股票募集民间资本赔款的方式遭遇帝国子民的抵制,黄思永还给光绪皇帝出了一招发行模式:先按官之品级、缺之肥瘠、家道之厚薄,酌定借数之多少,查照官册分派,渐及民间。

官员带头认购自强股票,根据品级的不同、地方经济状况不同、家庭财力的厚薄进行区别摊派,有了官员带头认购,自然能起到带头作用,帝国的子民们在官员们倡导的自强精神鼓动下一定会趋之若鹜。黄思永,这位南京出来的状元公继承了江苏文人的卓越智慧。江苏人在大清王朝可谓是明星荟萃,状元就出了四十九位。发行股票募集民间资本偿还战争赔款,还美其名曰自强股票,这居然是通过十年寒窗,从八股垃圾堆里层层选拔出来的状元郎脑子里蹦出来的,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奇思妙想,光绪皇帝听后一阵激动。向帝国的臣民以朝廷的名义发行股票,将民间的银子收上来,何愁日本人的银子赔不上?像李鸿章、容闳这些早在表哥同治皇帝时期就开始折腾股份制的大臣干吏,怎么就没有想出来呢?

黄思永的这份奏疏,对于备受财政危机困扰的光绪皇帝来说,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一般,光绪皇帝立即传旨“著户部速议具奏”。黄思永的这一份被光绪皇帝看作是救命稻草一般的奏疏,并非是大清帝国最早提出募集民间资金用于国家财政支配的先例。早在甲午海战期间,同盛宣怀一起发现日本间谍的大作家、大商人郑观应,在1880年出版的《易言》中就为光绪皇帝指出了一招搜刮银子的好办法:泰西各国,凡兴建大役,军务重情,国用不敷,可向民间告贷,动辄千万。或每年仅取子金,或分数年连本交还,隐寓藏富于民之义,而不欲授利权于异国也。只是郑观应这个人书生意气,没有那么直白地指出通过发股票刮银子。正是郑观应出版《易言》的这一年,黄思永春风得意高中状元,黄状元有没有剽窃郑大富豪的智慧,那就难说了,不过这种西方资本主义惯用的资本手段,从一位深受八股洗脑的状元口中说出来,是大清王朝的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八股状元都在慢慢地接受资本主义的思潮,不幸的是,连深受毒害的八股状元都在积极突破封建思维,这就预示着,资本注定会成为封建皇权的颠覆者,大清王朝的气数马上要尽了。

那个当年在都察院上访请愿的书生康有为,这个时候又冒出来了,听说状元郎黄思永在朝堂上给光绪皇帝献策,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民间资金赔偿战争赔款,一直对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愤愤不平的康有为,抨击黄思永的股票发行方案是“徒饱贪吏,于国计无益”。康有为预言这将是一场官员中饱私囊的狂欢盛宴,对朝廷没有一点好处,无论外债内债都是挖肉补疮,如果不从经营自强着手的话,“则赔款无已时,借款亦无已时,是坐自毙也”。

光绪皇帝没有时间和心情搭理康有为发出的杂音,直接将黄思永提交的发行股票方案交给户部尚书翁同龢。身为帝师的翁同龢义愤填膺,在黄思永给光绪皇帝出完点子之后,差点就站出来指着黄思永的鼻子一通臭骂。简直是斯文扫地!连年的赔款,老百姓已经囊中羞涩,山西、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到处是流民,朝廷连年赈济,民间哪有银子可以让朝廷搜刮?从太平军匪患到捻军造反,从中法战争愚蠢的谈判到中日战争的屈辱求和,朝廷的公信力已经完全丧失,朝廷发行黄思永提出的自强股票并非用于国家自强而是赔款,国库早已空虚的大清王朝,如何到期兑现股票?名义上是发股票募集民间资本,实际上就是借着股票的名义空手套白狼,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一明白其中的猫腻,还不痛骂朝廷?

光绪皇帝的旨意让翁同龢大脑皮层一麻,发股票赔战争款这样的差事摊到自己头上,又是自己的皇帝学生硬性下派的任务,翁同龢只有硬着头皮接下来。回到户部办公室,翁同龢赶紧召集户部的员工开会讨论黄思永提出的股票发行方案。

户部侍郎张荫桓举着黄思永的折子对翁同龢说:“部堂大人,你说这个黄思永怎么出这么一个馊主意,还自强股票呢,怎么自强?李鸿章他们搞了二十多年的洋务,结果怎么样?南洋水师、北洋水师全部被洋鬼子、日本人给打垮了,甲午那一仗不是李鸿章一家通敌,朝廷怎么可能赔两亿两银子?黄思永现在提出这么一个发行股票的法子,老百姓怎么可能因为官员买了,因为是为国家自强就买?我看这是黄思永邀功的邪招。”

翁同龢本来就一肚子火,张荫桓这么一说,更火了:“这是皇上交代的任务,你哪来那么多废话,之前皇上广开言路,征求开源偿付赔款,他黄思永邪招邀功,你张侍郎也可以想一些歪招去皇上那里邀功。”

张荫桓一见翁同龢发火了,赶紧辩解:“部堂大人,我说得可是事实,发股票要制定章程,股票章程可不是口号能解决问题的,诚然大清的子民希望通过购买股票让朝廷自强,可是大清的子民凭什么相信朝廷呢?”

“那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翁同龢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

张荫桓谨慎回话道:“我建议将自强股票改为昭信股票,就认股数目以昭信守,这样才能显示朝廷的信用。”

四天后的2月4日,无奈的翁同龢向光绪皇帝上《奏准自造股票筹借华款疏》,在奏疏中户部基本上同意黄思永的方案。有了老师翁同龢的赞同,兴奋的光绪皇帝当即批准,吩咐总理衙门联手户部对昭信股票章程进行修订完善。通过资本的手段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居然能解决赔款没银子这么大的难题,这两年一直生活在洋人威逼利诱阴影下的光绪皇帝顿感身心舒畅,神清气爽。英德联盟也好、俄法联盟也罢,你们爱咋地咋地,别再打我大清什么税什么地盘的主意就行,黄思永说得对,只要我大清子民团结自强,你们洋鬼子就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吧。光绪皇帝是信心满怀,这下翁同龢和总理衙门就有事做了。此后,总理衙门和户部对于股票章程进行了反复修订。帝师翁同龢有个爱写日记的好习惯,对昭信股票出台的经过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记载:

2月8日:黄慎之来谈昭信股票事……午至户部商股票事。

这一天黄思永到了户部,跟翁同龢商量股票发行的细节问题,主要围绕公司章程进行讨论。这一次商讨,翁同龢就把黄思永向光绪皇帝提出的官员强制认购起带头作用的馊主意模式给改了。户部定出了较为折中的方案:由该部印造“股票”100万张,名曰“昭信股票”,凡官绅商民均“量力出借,无庸拘定数目”。但考虑到“内外大小臣工,受国厚恩,际此帑绌时艰,尤当熟计安危”,发挥带头作用,“出家资以佐国用”。所以“拟请降旨饬令在京自王公以下,在外自将军督抚以下,无论大小文武现任候补候选各项官员,均领票缴银,以为商民之倡”。

2月11日:晚赴总署,以股票章程交樵野改,与颂阁书论股票事。

这一天很晚的时候,翁同龢才赶到总理衙门,将股票章程交给樵野修改。樵野就是那位跟翁同龢磨牙改掉股票名字的侍郎张荫桓,这一天翁同龢与张荫桓进行了深度讨论。

2月12日:饭后至户部,画股票章程稿,余与樵野屡改,终未妥。

翁同龢作为帝师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做事一丝不苟,从吃了早饭到户部开始,根据昨天晚上的讨论自己草拟股票章程。草稿完毕,翁同龢还是不放心自己的草稿,于是找到张荫桓进行反复的讨论修改,整整忙了一天,昭信股票的章程都没有整出来。

2月14日:饭后至户部……商量股票式,樵野必欲照俄式,令日本造之,傍晚始归。

勤劳的翁同龢又是一大早吃了早点就到户部商量股票的印刷模式,张荫桓提出按照沙俄人的模式,在日本印刷,然后在国内发行。结果印刷模式讨论又花费了一天的时间,一直到天黑才回家。翁同龢敬业呀。

2月23日:股票章程在张公处,尚未改妥。

2月24日:看樵野改定股票章程,甚细密。

2月25日:午入署,商量股票。

2月26日:午初赴署商量股票,六堂毕集,定章程,定票式,定印式,以纸张询上海道,发电。

忙碌了将近一个月,昭信股票的章程、发行模式等等都拿出详细的方案之后,翁同龢夹着一大摞材料去了总理衙门,所有参会人员到齐之后进行最后投票表决,确定章程等。最后向各省发电征询,要求各省迅速反馈意见。总理衙门发出的第一道电文是向上海道发的。翁同龢率领户部员工忙碌了一个月的《昭信股票详细章程》包括股票发行总额、面值、年限、利息、交易、发行机构以及各省劝募数量等的约定:总股本58万张,其中面额100两者50万张,面额500两者6万张,面额1000两者2万张,募集资金总额1亿两;期限20年,利息为周年5厘,闰月不计,前十年付息不还本,后十年本息并还,认购股票者每年应得本息准抵地丁盐课,亦可领取现银;该项股票可以辗转抵押售卖,不过须赴昭信局(或分局)进行过户注册,倘有遗失,须至官局挂失;户部设立“昭信局”,各省设立分局,经理其事;各殷实商号若有其他商家连环保结,经官方批准,亦可经理该项债券发行事宜;各省官绅商民若一人劝募超过10万两,则可由各省将军督抚分别奏请给以奖叙,但严禁劝募之人藉端苛派勒索,若有伪造诓骗者,从重惩处。

最后的章程等材料上报给光绪皇帝,光绪皇帝一看老师翁同龢工作做得滴水不漏,很是欣慰,当即批准户部的奏疏。满脑子皇权思维的光绪皇帝在上谕中说道:“当此需款孔亟,该王公及将军督抚等均受朝廷厚恩,各省绅商士民,当亦深明大义,共济时艰。况该部所议章程,既不责以报效,亦不强令捐输,一律按本计利,分期归还,谅不至迟回观望也。”光绪皇帝有些幼稚了,股票是资本主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信用产品,能否发行成功完全依靠发行主体的社会公信力,政府发行就要看政府的公信力,尤其是昭信股票这种名为股票,实际为国债的公债的发行基础就是政府信用,民众不会因为“不责以报效”,“不强令捐输”而购买,而是会经过理性分析政府公信力、信誉度以及自己得到的回报等,才能作出是否认购的决定。

光绪皇帝批了翁同龢的折子,发行昭信股票的发行工作正式开始了。虽然黄思永在当初上书的时候信誓旦旦地保证:如果采纳自己提出的发行股票模式,自己就带头“先派筹借若干两,定限缴齐,逾期请治臣罪”。但光绪皇帝还是不能彻底放心,大清帝国实在是太穷了,官员、民众会掏钱认购股票吗?光绪皇帝这时候想起一个人,那就是一个月前用暖轿抬进紫禁城的皇叔恭亲王奕。

奕是《马关条约》的支持者,两亿两白银流出去,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当时不是奕连夜到紫禁城分析局势说不尽早签约,可能日本兵锋还要继续向帝国纵深推进,当时光绪皇帝犹豫再三,希望等等国际声音抨击日本支持大清,毕竟李鸿章的眼睛被日本人打了一枪,大清帝国还有据理力争减少赔款的筹码。奕却警告光绪皇帝,日本人正遭遇经济危机,铁了心要跟大清玩命,现在欧美等着日本人进一步推进战事,他们正好从中渔利,不可能声援大清的,光绪皇帝无奈地在合约上盖上玉玺。昭信股票的发行是为了日本的赔款,奕应该带头认购,奕虽然现在奄奄一息,慈禧太后也不再喜欢这位老情人,甚至因为提示慈禧太后削弱汉人地方势力而得罪李鸿章、左宗棠等汉人势力,但是奕有再造大清帝国的不世之功,是大清帝国的精神领袖,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他们这一批洋务派还是非常敬畏奕的。有了这位快要咽气的皇叔带头,昭信股票的发行工作一下子就能在政府内部展开。奕的儿子死了,只有孙子溥伟还算有点能力,恭亲王这个王爵最后让溥伟承袭的大权还在光绪皇帝的手上。

光绪皇帝耍了一个心眼,奕是个快要死的人,溥伟承袭他爷爷的王爵的最终决定权还在慈禧太后手中,为了控制奕的权柄,慈禧太后虽然连番三次打击奕,两人的情却难以忘记,人之将死,老女人慈禧太后不会那么绝情,自己必须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要让奕掏银子,又不能让慈禧太后发现自己耍手腕,毕竟自己这个皇帝的位子还在这个女人的掌控之中。

翁同龢带着光绪皇帝的问候,一走进恭亲王府就被人迎入奕的病榻前,奕上气不接下气一个劲地咳嗽,翁同龢握着奕的手,回忆当初一同被慈禧赶出军机处的狼狈,义愤填膺地指责李鸿章在马关的愚蠢,叹息光绪皇帝为赔款的无奈,现在昭信股票的发行艰难。奕一听,这哪是来看望,简直就是强行索购昭信股票嘛,考虑到自己快要死了,孙子溥伟要想顺利承袭自己的王爵,这个时候就认倒霉吧。奕艰难地摆了摆手,啥也别说了,现在国家有难,皇上有难处,我奕认购两万两的股票。

2月27日,奕带头认购,还特别做出声明:“不敢作为借款,亦不仰邀议叙。”奕太实在了,实在得让光绪皇帝都感动得一塌糊涂,恭亲王能在慈禧太后的手上几番沉浮,真不是仅靠床上神功的,识大体顾大局,奕掏出的银子就是捐赠报效朝廷的,这简直就是昭信股票发行的活广告。

光绪皇帝对奕的模范作用十分感慨,特地嘉许奕:“用意正大,洵足矜式百僚”,有了奕这个活广告,光绪皇帝开始大张旗鼓地炒作奕报效朝廷的事迹,当天的《申报》在新闻报道的同时还配发了《论举行昭信股票》的评论:“恭亲王为国重臣,且系懿戚,首先乐输十万金为臣民倡;国家勋旧之臣自应如是,庶使内外臣僚均知观感,踊跃输将……得恭亲王为之倡率,则内外诸大臣有不得不勇于从事之势,而海内殷实之户或亦可释然无疑,缴银请票。”

《申报》拍马屁的文章多有御用文人捉刀之嫌疑,不排除是光绪皇帝授意之作,尤其是在昭信股票章程批准的第二天,奕交银子认购的当天,新闻、评论文章就见诸报端,对排版印刷技术相对落后的晚清来说,要想做到当天的及时新闻出版,在没有全电子化的设备帮助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印发传单一样的号外。在《申报》的历史上,出号外发生在中法战争期间,1884年8月5日,法国进攻基隆炮台,中法战争爆发,当时上海风传法国舰队正在福州外港集结准备向中国南洋海军开火的消息,人们盼望获得确切消息。8月6日下午6时半,《申报》特派记者从福州发来有关此消息的快电,电文为“驻榕法舰尚无动静”,可是当天的《申报》已出完,为应急,报馆只得于晚7时将这条电文用传单的形式印出,列在报纸的正常编号之外。这也是中文报纸最早的号外。但是关于昭信股票的新闻根本不是通过号外发表出来的,从时间逻辑上推算,也就是说奕在答应认购股票之后,消息就被捅到报社了,所以在第二天交银子的时候,新闻评论就一股脑儿地出来了,可想而知当时光绪皇帝是多么急切地想向帝国的臣民推销昭信股票,多么迫切地想筹集到赔给日本人的银子。光绪皇帝推销股票的急迫能从评论的浮夸辞藻之中窥见一斑,奕明明认购两万两的股票,评论文章严重夸大奕认购股票的金额,目的就是要告知世人,你们看,恭亲王都买股票了,你们这些臣民也应该报效朝廷。文章中还赤裸裸地地预测:恭亲王为之倡率,则内外诸大臣有不得不勇于从事之势。这种预测显然是要告诫臣民们,这是关系帝国命运的筹款,这是拯救大清帝国的救命股票,只有你们这些官员掏钱买了,普通的老百姓才会更加踊跃地报效朝廷。

奕的一纸申明在帝国的上空犹如一颗炫目的礼花弹,帝国的官员们纷纷研读《申报》的评论,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光绪皇帝在操纵舆论,为昭信股票发行造势,一来蛊动官员们认购,二来煽动帝国子民的爱国情绪,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向康有为这些不好好读书的读书人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发行昭信股票不是剜肉补疮的亡国之举,而是培育臣民们忠君爱国的美好品格。当初黄思永提出发行股票筹集赔款的法子的时候,满蒙的王公贵胄都认为黄状元脑子有毛病,大家都紧紧地捂着自己的钱包,看黄状元到底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没想到光绪皇帝还真就下令,让翁同龢在一个月内就整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奕快要死的人还带头认购昭信股票,这下子活蹦乱跳的皇室贵胄们再也不好意思捂住自己的钱包了,东两盟蒙古王公、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沙毕喇嘛、庆亲王奕劻之子载振、奕孙子溥伟、肃亲王善耆、端郡王载漪、贝勒载濂、辅国公载澜纷纷自掏腰包买股票,不但皇室贵胄、蒙古贵族踊跃认购,大臣们也是积极响应,户部尚书翁同龢、户部左侍郎张荫桓、礼部尚书李端棻、两江总督刘坤一、漕运总督松椿、直隶总督王文韶、江苏巡抚奎俊、江南织造增崇、江苏学政瞿鸿机、苏州织造海丰、长江水师提督黄少春、江南提督李占椿、江宁将军丰绅、江宁副都统额勒春、京口副都统吉陞等等,这些中央高级官员以及富庶的江浙官员纷纷解囊。随着一长串官员名单上报到光绪皇帝的案头,标志着在帝国掌权者的带领下,在中华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国家“公务员”自上而下买股票的热潮,由此也上演了一场千年封建史上最为疯狂的官员集体炒股闹剧。

更让光绪皇帝欣喜若狂的是,奕掏银子不要股票的风气已经弥漫整个大清的官场,这场戏在自己的一手导演下逐渐进入高潮。陕西巡抚魏光焘接到朝廷举办昭信股票的咨文后,表现非常的夸张,“伏读谕旨,既不责以报效,也不强令捐输”,本是一场正常的市场化股票发行,在光绪皇帝的一通表演之后开始变味儿了,地方官员相反都认为光绪皇帝不给臣民定任务是皇恩浩荡,“圣怀体恤,有加无已”。有演戏的皇帝自然就有表演天赋惊人的臣子,魏巡抚激动之余还给光绪皇帝上书表忠心:“臣与司道等受恩深重,无术补苴,惟有竭力筹办,以期仰副鸿慈于万一。”魏巡抚提交给光绪皇帝的演戏脚本很快就被湖南巡抚陈宝箴给抄袭过去了,陈巡抚也是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彻夜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给光绪皇帝写表演脚本:“伏思中外臣民同此食毛践土,渥荷天恩,当兹时事艰难,度支竭蹶,即令竭忱报效,皆分义所当然,况蒙圣慈曲加体恤,仅令暂时息借,并不责以捐输,自当感激奋兴,不遗余力。”魏巡抚、陈巡抚的表演让帝国的酸腐文人看的是眼花缭乱,就有人忍不住写了长长的打油诗:

纡难不毁家,思源由饮水。

吁嗟昭信票,昨已奉廷旨。

伏读甫终篇,泪下不可止。

本朝浩荡恩,久浃人肌髓。

鱼相忘江湖,旷代罕伦比。

今乃为此举,诚万不得已。

自枢臣以下,纡青而拖紫。

各各思报恩,恩实难殚纪。

文起家毛锥,武出身弓矢。

离蔬释屩来,大半荜门士。

全家脱寒饥,不官胡能尔?

顾已一循涯,畴不蒙帝祉。

周急有仁人,河润到乡里。

如何君有急,乃裒如充耳?

朱门酒肉多,惠且及僮婢。

如何君有急,而忍行路视?

启口人人忠,誓将驱命委。

君日姑徐徐,观票可知矣。

受票讵云忠,其端或在是。

两巡抚的表演让总督大人、蒙古王爷们开始心里不安了。之前抨击招商局在并购洋船大鳄旗昌一案存在股票内幕交易老鼠仓的两江总督刘坤一,更是牙咬的蹦蹦响,在心里对魏巡抚和陈巡抚一通臭骂:这俩王八蛋是不是脑子烧糊涂了,这一次朝廷发行股票是筹集日本赔款的银子,就现在大清这个样子,山河破碎民生凋敝,哪里还有能力还银子,现在不少地方都出现官员欠薪的现象,还不如一天一结算的农民工,现在掏了银子给朝廷,将来自己喝西北风去?坐在富庶的两江官位上的刘坤一、松椿、奎俊让魏巡抚他们搞得很是被动,两个巡抚都掏银子报效朝廷了,两江的官员还能要朝廷的股票?被逼无奈,他们也只得无可奈何地向朝廷表示忠心:“忝领疆圻,岁支廉银,视将军诸臣为尤厚,当此库储支绌,宜申报效之忱,所以臣等认缴银两,不敢请领股票。”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两江官员还是想按照正常的商业程序来,掏银子拿股票,到最后是不敢领取股票。已经领了股票的山东巡抚张汝梅这个时候就更加被动了,陕西湖南的巡抚都不要股票,自己已经拿到股票,同为巡抚,如果不退股票,将来的仕途就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了,退股票吧又可能给昭信股票的发行带来致命的打击,尤其是普通的老百姓认为官员都只交银子不敢要股票,老百姓那就更不应该拿股票,这样一来朝廷发行股票是假的,搜刮银子是真的,朝廷想通过发行昭信股票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愿望也就落空了,到时候可能因为人民群众的恐慌心理导致昭信股票无法出售,募集银子。张巡抚苦思冥想终于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于是给光绪皇帝写了另外一个版本的闹剧脚本,请将他本人应领昭信股票本息银两,捐助山东学堂经费。后来蒙古王公看到汉人官员纷纷向光绪皇帝表忠心,看来他们掏出的二十万两银子也只有报效给朝廷了。

光绪皇帝很快看到另外一番景象:卖股票最后变成了官员无偿捐赠朝廷的捐款游戏,帝国的官员太爱朝廷了。正当光绪皇帝春风得意之际,慈禧太后却听闻了老情人奕归西的噩耗,她顿时心如刀绞,孤独、寂寞如同鬼魅一般如影随形,一个人在屋子里静静地待了好几天。

慈禧的贴身太监李莲英,添油加醋地说光绪皇帝通过卖股票来笼络帝国官员,卖股票筹集赔款银子可能只是皇帝的一个障眼法,实质是通过昭信股票的发行来清理整顿官场,考验官员对自己的忠心程度,皇帝的最终目的是打垮后宫掌朝的势力。

心情低落的慈禧太后一听,这还了得?赶紧找来心腹兵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荣禄,在这一场股票发行过程中不能让光绪皇帝大出风头。慈禧太后密令荣禄策动京内王公以下大臣所认股款奏请报效,慈禧太后的小动作实为通过认股报效来考察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对自己到底有多忠诚。

在官场上混的人一眼就看穿了慈禧太后的用意,荣禄的策动刚一开始,新署直隶总督裕禄起而效仿,宣布直隶文武官员“无论官阶大小,实缺候补”,所认债款“概不领票,藉以少纾公家之急”。这下子可苦了直隶辖区的官员,实缺的官员还好一点,有位子有俸禄有饷银,还没有位子俸禄的候补官员可就惨了,如果这一次不向朝廷、慈禧太后表忠诚,恐怕补实缺就有点困难了。裕禄作为慈禧太后的心腹,年初调任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礼部尚书,同时还兼任总理衙门大臣,没过几天,刚刚结束欧洲国事访问的李鸿章原以为能回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位置上,没想到被慈禧太后调离中央权力中心远赴两广总督,一直顶替李鸿章的直隶总督王文韶很快调任云贵总督,裕禄旋即接替了直隶总督大臣,出生于正白旗的裕禄火箭般的升迁,使其迅速成为大清王朝响当当的实权高级领导人。投桃报李的裕禄把直隶的官员全给祸害了,让他们都得掏银子不说,他还觉得这样不足以报答慈禧太后对自己的恩典,复致电各省督抚,动员各省官员所认债款“亦照直隶办法”。裕禄的特殊身份更让大清帝国的文武百官毛骨悚然,不同意裕禄的倡议也得违心同意了。很快官场是一呼百应,纷纷上表遵照裕禄同志的提议,在得到普遍同意后,荣禄等人遂上奏朝廷表明:京外大小各官所认债款,情愿报效,“出自至诚”,请准其免领股票,“并不敢邀奖”。

封建高度集权制度的变态在于皇权可以扭曲正常的人性,奕向光绪皇帝冠冕堂皇地申明自己掏银子不要股票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孙子溥伟能够顺利承袭王爵以及弥补自己在《马关条约》签订过程中的愚蠢过失。光绪皇帝利用信息不对称,大臣与子民不能琢磨透奕与皇帝的隐形交易,通过媒体炒作制造舆论,希望能从官员与老百姓手中多搜刮一点银子,毕竟大清帝国的国库已经没有一个子儿了,清苦的日子一天两天可以,长期没钱的穷皇帝日子怎么过?帝国的官员们的人性扭曲了,光绪皇帝操纵媒体的炒作直接转化了他们的思维,只有掏银子不拿股票才是忠君爱国,这样混账的忠君逻辑显然不是爬格子八股科举文人的真实心态,八股文人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精神刺激下十年寒窗,梦想的就是金钱、物质跟女人,永远都想让皇帝多给一点薪水补贴,怎么可能通过给皇上银子来表示忠诚?这些在发行股票过程中掏银子不要股票的背后,一定是另有如意算盘等着光绪皇帝入套的。

恭亲王奕爵位已经达到了顶峰,却深明大义、洞察时势,带头认购昭信股票,光绪皇帝激动之余表扬了一番,奕翘辫子之后孙子溥伟承袭恭亲王爵位。随着慈禧太后的加入,整个帝国呈现出一派忠君爱国的大好局面,昭信股票发行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局面,是一次胜利的开场,团结的开场。光绪皇帝脑子很清醒,老娘们儿慈禧太后捧场实为笼络人心考察人心,荣禄是其身边红人得罪不得,便好好地表扬一番:“深明大义,公而忘私。”在荣禄裕禄的策划蛊动与宣传造势之下,满蒙贵族、各省督抚“踊跃输银”,面对这么多官员的深明大义,光绪皇帝有点犯难了,仅仅是个嘉奖表扬什么的倒是容易,可是这样不能有效地激励帝国的官员们积极地去销售股票,还得给他们来点实质性的行政奖励。赏给庆亲王奕劻之子载振头品顶戴,恭亲王溥伟、肃亲王善耆、端郡王载漪、贝勒载濂、辅国公载澜等,“均著宗人府议叙”;“其京外文武大小各官,均著交户部分别核给移奖”。对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著赏给龙伞一柄,龙缎靠被一份,以示优异”,贝子衔巴特玛车林则“加恩赏换双眼花翎”。中央高层、皇室贵胄、王公贝勒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封赏。地方官如果不表示表示,那可是说不过去的。大作家郑观应说银子在民间,大笔的股票还要靠地方官员去万里神州推销呢,地方官不但要赏,还要重赏。

光绪皇帝思来想去,山东那个拿了股票要将本息捐赠给山东学堂的那位张汝梅巡抚有三个儿子,张巡抚的三个儿子都有科举功名,如果一并赏了他的三个儿子,张巡抚一定会死心塌地报效朝廷,其他的地方官也会以张巡抚为表率。光绪皇帝就发话了:张汝梅之子兵部郎中张书兰、工部郎中张书年,“均著以知府选用”,三品荫生张书恒“著以主事用”,“以示奖励”。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张巡抚先“认借昭信股票银十万两”,后来荣禄和裕禄两人唱双簧,张巡抚“嗣又倡捐银一万两”。就这十一万两银子,一下子家里就两个知府一个三品主事,张巡抚一家子借着昭信股票发行做成这一笔升迁的生意可以说获得了百分之两百的利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经典的论述: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两百的时候,资本家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尊严和道德舍身取财。张巡抚一家子鸡犬升天践踏了大清帝国的秩序,光绪皇帝的慷慨赏赐,将整个帝国的政治考核秩序搞乱套,这种通过买股票获得官爵升迁的奖赏与卖官鬻爵毫无二致,光绪皇帝这一做法甚至忤逆了祖宗家法。张巡抚升迁的背后,一张庞大而无形的大网犹如噩梦一般扑向脆弱的大清帝国。

秩序是帝国的生命。

汪开甲走进日本妓院的那一刻,享受到了日本娘们儿带来的刺激与快感,同时也将大清帝国推向了无底的深渊。李鸿章下令开向日本间谍石川伍一的一声枪响,使大清王朝钻进了日本人的密电迷宫之中,两亿两白银的赔款成为帝国的一座大山。为了搬走这座大山,幼稚的帝国皇帝希望通过资本的手段广聚民间财富自强国本,却最终成了王公大臣实现心中算盘的筹码。卖官鬻爵一直是帝国律法最为痛恨之行为,它破坏了帝国的政治根本,也削弱了帝国管理团队的质量,改变了官员的绩效考核方式,整个帝国的秩序完全操控于资本之手。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资本是封建政体的毒药,光绪皇帝选择了这一剂毒药来拯救垂危的大清王朝,在政治体制没有发生根本性或者是改良性变革的前提下,光绪皇帝的急功近利完全是病急乱投医。

张巡抚的榜样力量让帝国的官员沸腾了。

四川总督恭寿一看张巡抚一家是鸡犬升天,自己的前任裕禄调任军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现在又在慈禧太后与荣禄的授意下在全国范围内提倡交银子不拿朝廷股票。自己怎么就没有琢磨出一个可以让光绪皇帝或者慈禧太后眼睛一亮的办法,也好让自己的儿孙加官晋爵,恭寿将军出生,执行力不错,将推销股票搞成了抓壮丁一样的征兵模式。恭寿明白一个道理,廉洁的官员都是死脑筋,照章办事,严格按照昭信股票的章程发行,这样一来股票销售业绩肯定提不上去,只有心狠的官员才能成为金牌的股票销售员。于是恭总督先在省城设立昭信分局,派充一些“贪劣素著”的官员去具体落实销售任务。恭总督派出去的那些贪官污吏看到“按亩加派,与正供同收为甚便”,遂制定销售预期任务表,预定各州县应派股票数额,“或十余万,或十万,或数万不等”。各州县亦多“仿行历年捐输办法,按粮摊派”。恭总督如此煞费苦心,却并没有等到光绪皇帝的褒奖,还没等到他的子孙加官晋爵,他就于当年八月一命呜呼。接任恭寿的四川按察使因为第三次大足教案爆发,在总督的位子上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被撤职查办,那个认购昭信股票一万两银子的江苏巡抚奎俊接任四川总督,奎俊一上任管他三七二十一就调拨昭信股票银50万两充兵饷,大举进剿大足教案清末农民起义首领余栋臣。仗打了十多天就结束了,奎俊、四川布政使王之春在成、渝分别与法驻渝领事、天主教会代表谈判赔偿问题,结果赔银一百一十八点六一万两,以四川昭信股票抵押。这一下四川人民火了,昭信股票明明是国家自强的股票,怎么奎总督拿着老百姓买股票筹集的银子去剿灭杀洋鬼子的余栋臣呢?这简直没有天理嘛,尤其是最后把农民兄弟给杀的杀,逮的逮,还要用昭信股票作抵押,赔偿法国人上百万两银子,这哪里是国家自强,这简直就是拿着老百姓的钱杀老百姓。奎俊依然重复着和恭寿一样的美梦封妻荫子,耗费了先前筹集的昭信股票银子,自己要升迁还得继续销售这一本万利的股票。四川的贪官污吏们继续疯狂地向怨声载道怒火中烧的帝国子民大肆灌输,“计亩苛派,按户分日严传,不到者锁拿严押,所派之数不准稍减分厘”,如果不买股票就是不忠君爱国,同余栋臣一样属于谋逆大罪,一旦抓住是要杀头的。

四川的混账总督拿着销售昭信股票从老百姓口袋里搜刮来的银子来消灭老百姓,这种做法简直是灭绝人性,但却以势不可挡之势迅速在整个帝国蔓延开来。现任两广总督李鸿章辖区股票销售那也是相当的积极,尤其是李中堂还是《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帝国公认的罪人,现在光绪皇帝通过发行股票来募集资金赔战争款是在为自己当初的谈判失败擦屁股,李鸿章没有任何理由与借口不在昭信股票的销售过程之中卖力。李鸿章的做法跟四川、直隶等地方差不多,广东人遭受西方洋鬼子荼毒颇深,对洋人的情绪更大,贪官污吏们的强行摊派推销搜刮银子让当地的黑社会很是害怕,尤其是李鸿章是从剿灭太平军起义发迹的,担心李鸿章卖了股票之后拿着老百姓的银子来剿灭黑社会,粤西等地会党专以反对昭信股票扰民、害民为名,“簧鼓大众”。整个帝国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盯着李鸿章的一举一动,现在李鸿章管辖的地界一出事,最先发起攻击的一定是那些整天盯着官员的检察官御史大人。御史徐道、张承缨、余诚格、黄桂、给事中高燮曾、户部尚书敬信、庶子陈秉和、编修张星吉、候补主事李经野等人先后上疏,指揭各地办理昭信股票的种种弊端,请求严行查禁,或停止劝办。

光绪皇帝一看事情闹大了,不是说劝办吗?不愿意买也没有强行让买呀,粤西那些黑社会是故意难堪老头李鸿章还是真的有官员强行摊派呢?马上就有人提醒光绪皇帝,山东张巡抚三个儿子都擢升了,现在帝国的官员都想往上爬呢,股票销售得越多,擢升的机会就越大,四川奎俊拿着昭信股票募集到的银子杀了当地一个跟洋人打架的老百姓,还用昭信股票抵押给法国人作为赔款。昭信股票的发行人是大清帝国户部,万一哪一天法国人要我们兑现股票本息,我们一时半会儿拿不出那一百多万两银子,法国人学英国人,给我们派个户部尚书来,皇上你是接收还是不接收?你看我们不借他们的贷款他们都扬言要揍我们,四川奎俊可是名正言顺用我们户部的股票做抵押的。现在粤西的黑社会就是担心重蹈四川的覆辙,所以才闹事,这样继续下去会产生一系列恶果:第一、帝国的政治秩序乱了,帝国通过销售股票引发的变相卖官鬻爵风潮兴起,有钱就能当官,帝国的管理人员素质肯定急速下降;第二、官员为了升迁而苛刻老百姓,原本是激发帝国子民的忠君爱国热忱,这样下去帝国的公信力就荡然无存,甚至激化帝国内部的矛盾;第三、洋鬼子一直觊觎我们的经济,奎俊粗暴地用股票作抵押,将整个帝国脆弱的经济漏洞暴露给洋鬼子,可能英美等列强会纷纷仿效,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老百姓会更加仇视朝廷。

听完光绪皇帝是吓得一身冷汗,国家已经够乱的了,不能因为一纸股票再把江山都给丢了。1898年4月13日,光绪皇帝下令顺天府尹对拘传商民,苛令认股的顺天府官员,“确切查明,据实参奏,毋得稍涉徇隐”。同年5月17日,光绪帝再发谕令,重申对各省在办理昭信股票过程中“名为劝借,实则勒索追催,骚扰闾阎”的现象,“亟应严行查禁”,“著各督抚通饬各该地方官遵照部定章程妥为办理;商民等愿领股票与否,各听其便,如有不肖官吏借端指派,致滋扰累,立即查参惩办,以杜流弊,而顺舆情”。6月7日,光绪帝就有人揭发山东安邱县知县俞崇礼办理昭信股票“苛派抑勒”一事发布谕令,指出此种行为“贻累闾阎,与朝廷开办股票任听乐输之意大相刺谬,殊堪痛恨”,并责成山东张巡抚“通饬所属,严切晓谕各该地方官妥为办理,不准稍有扰累,倘有官吏借端苛派者,即行据实参办”。

7月4日和8月21日,光绪帝又两次发布上谕,责成各省将军督抚“通饬各属懔遵叠次谕旨”,“查照部章,妥为办理”,“不准少有勒索苛派,致累闾阎”。光绪皇帝对四川的总督恭寿、奎俊的行为很是生气,特下旨“严饬所属慎防泫弊,不准抑勒”,否则“从严惩办”。光绪皇帝一道又一道的圣旨并没有遏制住贪官污吏肆意膨胀的贪欲,鉴于昭信股票普遍扰累闾阎,屡被指摘,民怨颇大,而且实际“收数无多”。1898年9月,户部上疏建议“除京外各官仍准随时请领,并官民业经认定之款照数呈缴外,其绅商士民人等,请一概停止劝办”。光绪皇帝予以同意,并且谕令全国:“朝廷轸念民艰,原期因时制宜,与民休息,岂容不肖官吏任意苛派,扰害闾阎,其民间现办昭信股票著即停止,以示体恤,而顺民情。”

昭信股票的发行在光绪皇帝的一道圣旨之后终于停止了,这也标志着光绪皇帝资本救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大清王朝的公信力在昭信股票的发行过程中彻底地丧失殆尽,资本成了帝国衰落的催化剂。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两年之后的1900年,昭信股票的发起人黄思永突然被下了大狱。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司马懿吃三国(合集) 少年天子 雍正皇帝 中国大历史 清十二帝疑案 三国 大唐万户侯 光荣与梦想 康熙大帝 大清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