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33章 大浪淘沙,沧桑巨变(明清)(2)

  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明朝科举只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准。只能用朱熹的注释,别人的都没用。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就考这九本书。这九本书虽然句句金玉、字字珠玑,但能把天地宇宙、世界万物都包括进去吗?就读这九本书,那这读书人能有多大能耐?当时有人这样形容科考举子:“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唐宗、宋祖是哪朝皇帝?”我管他呢!唐宗宋祖又不考。李白是干吗的?不认识。反正只要是四书五经我就背,别的我不管。那时候,印行量最大的书籍就是“高考满分作文选”,甚至出现了缩印本,跟咱们现在复印时候的缩印本差不多,揣兜里带进考场打小抄。

  考试就考四书五经,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代圣贤立言。文章都是八股文,分八个部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还得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深一浅、排比对偶,完全就是一种文字游戏。可以讲,中国古代的文字技巧上达到最高水平的就是八股文,但是没有什么内容,了无新意。你十年寒窗,就这九本书。都是代圣贤立言,都是一样的八股文体,谁比谁能强到哪儿去啊?而且,这九本书一共才多少字啊?四书五经在刚诞生的时候,都写在竹简上,能有多少字啊?《老子》不才五千个字嘛,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一篇论文。今天博物馆里有当时作弊用的衬衫,四书五经九本书,一件衬衫就抄满了。到了清朝,考生进考场还得扒光了,穿考场统一的衣服进去,跟进澡堂似的,怕有夹带。

  就这么点儿文字,几百年来那么多场考试,从童生考秀才到考举人再到考进士,都从这里边出题,四书五经里边的话用得差不多了。怎么办呢?考官真聪明啊,出截搭题,就是把四书五经里边的两句话给拼一块儿。“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现在呢,把这句话给你拆了,子曰:三十而立四十。做题吧,孔子为什么说三十而立四十?你说孔子不是那么说的啊,他说的是三十而立,逗号,四十而不惑,句号。你甭管,古文没标点,你看书,三十而立,底下就是四十。或者子曰而立四十,你做题,你就得说孔子为什么说而立四十。

  有一个考官更绝,古文没标点,句与句之间有一个圆圈,就像现代文的句号。考官出考题的时候,就用这圆圈出题。今天考试题目就是这个,给我做文章吧。四书五经里绝对有这个,满篇都是。考第一名的那哥们儿,神到什么程度呢?作八股文首先得用一句话破题,他是这么写的:“圣人立言之前也,空空如也。”圣人要不说话,就什么都没有。哇!这篇文章厉害,这是个大才!康有为康圣人,那是文采风流,但比学生梁启超中举都晚。国家正规考试的时候,比如天子亲试,可能很严肃。那种低层次的考试,考官怎么来判断谁第一、谁第二?我懒得看那卷子,那就扔呗。这个远,第一名。你十年寒窗,今天墨重了点儿,一扔,砸着考官脚面了,完蛋。康圣人的字不好。科举考试的字必须写成馆阁体,跟今天电脑打印出来的字似的。奏折也得写成那样,一笔一画必须得写得极规整。康有为大概就是不爱写馆阁体。龚自珍也写不了,所以也没中进士。龚自珍一生气,让家里所有人都练馆阁体,连他们家老妈子、倒尿盆的都练。最后他们家所有人,除了他本人,都练得一手馆阁体。他说,你看我们家全能中进士,连老妈子、倒尿盆的都能。

  康有为因为写不好馆阁体,每一次他的卷子考官一看,就扔了,就这玩意儿你也来参加考试?那最后为什么中举呢?考官把他的卷子一扔,就出去上厕所了。时间可能长了点儿,正好仆人进来收拾屋子,仆人大概也不认得字。一看地上有张卷子,仆人不知道这什么体啊,拿起来搁在桌上,镇纸一压,仆人出去了。考官回来,俩人没照着面。一看,哎呀,这张卷子我刚才扔了啊,怎么又搁这儿了,还用镇纸压着?此乃天意,我看一眼吧。一看,哎呀!好文章,中举!阴差阳错,被考官一泡尿尿出个前程。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当时是这样做的官呢,还敢对皇家有什么不满吗?这就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所以顾炎武认为,八股取士比焚书坑儒都害人。

  03.难住了明太祖的问题

  Δ叔叔造反谁来管

  明太祖屠戮功臣,只相信自己家人,化家为国,分封儿孙做藩王。他一共二十五个儿子,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他如果能继承大业倒是一代仁君,但是他英年早逝,洪武二十五年就死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皇帝才驾崩,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太子朱标一死,朱元璋还剩下二十四个儿子,除了三个年幼的,二十一个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手握重兵,其中最厉害的是宁王朱权。宁王镇守东北,麾下八万六千精锐部队。另外,燕王朱棣也有三四万军队。这些亲王手握重兵,朱元璋认为,江山可保长治久安。也就是说,他跟刘邦的想法一样,都是农民企业家思维。你就不想想,你的儿子不会反你,但是再往下可就反了。

  一次,朱元璋带着朱标的儿子、被立为皇太孙的朱允炆检阅藩王的部队。老皇帝得意地跟孙子说,瞧你这些叔叔,兵强马壮,万一哪里造反,就让你叔叔们镇压!朱允炆小伙儿当时也二十多了,有点儿想法,就反问了一句:我叔叔造反,谁镇压?一下把皇上问晕了,没考虑过这问题。那就靠天吃饭呗,哪儿这那么巧?老皇上一死,朱允炆即位,就是明惠帝,马上下诏削藩。他这一下诏,燕王朱棣就反了,起兵发动“靖难之役”,夺了江山,迁都北京。

  Δ北京门真多

  北京就是唐朝的幽州城、辽朝的南京城、金朝的中都城,基本上在今天的宣武、丰台区。元大都最南边的城墙,在今天的长安街上,北城墙在三环跟四环之间,比辽金时东移了。明北京城把元大都往南移了五里,北墙大概跟今天的二环路齐平。嘉靖皇帝在位的时候开始修建外城,本来这个外城想把内城包一圈,后来没钱了,只修了南边的一部分,北京城就变成了凸字形状。北京的城门是里九外七皇城四,内城是九个门,所以老北京一说就是咱这四九城怎么着怎么着。南边自西向东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东边是朝阳门和东直门;西边是阜成门和西直门;北边是安定门和德胜门。内城的城墙就在今天地铁二号线的位置,地铁二号线的站名最多的就是××门。当然复兴门、建国门是民国以后把城墙扒了改建的,是为了方便公共交通弄出来的。整个老北京城就是今天的二环路。外七门是南边仨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东边是广渠门,广渠门(原来叫广宁门),为了避清宣宗道光皇帝的讳改成广渠门了;西边广安门;北边是西便门、东便门。

  皇城包括紫禁城、万岁山、太液池。太液池就是北中南三海,今天北海开放,中南海进不去。还有太庙和社稷坛,六部九卿的官署。皇城的正门,在明朝叫大明门,清朝叫大清门,民国叫中华门。它的匾额都是青金石的,非常珍贵。所以清朝灭亡之后,民国政府想把这块匾卸下来,用背面刻中华门。结果翻过来一看,背面刻的是“大明门”!原来清朝就这么干的。这块匾,见证了北京城五百多年的沧桑。

  皇城北门叫地安门,出了地安门就是钟楼、鼓楼。从永定门到钟鼓楼,一条中轴线,全长八公里,可以把北京城对折,建筑非常规整。现在鸟巢、水立方也在这条中轴线上。北京城,可以讲是奇迹啊,可惜的是现在已经拆得没模样了。天安门广场,左边一个希腊式的人民大会堂,右边一个国家博物馆。中间一个纪念堂,仿林肯纪念堂。纪念碑倒是中国式的,还不错,没弄一个华盛顿式的方尖碑。大会堂边上一个“水煮蛋”。天安门往东走不了几步,就是东方广场,大玻璃墙,水泥丛林。

  北京有三千年历史,但找得着三千年历史的痕迹吗?西周开始建城,但能看见的大多是上周的。到欧洲看看,一切跟几百年前一样。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中国只有山西平遥、云南丽江两座城市入选,你可以说天坛是文化遗产,故宫是,长城是,颐和园是,你能说北京是吗?东方广场,文化遗产?台湾人到大陆旅游,说大陆的古迹,除了地名是真的,其他的全是假的。德国人说,中国的城市是对西方城市简单拙劣的模仿。

  04.两个神奇的人

  Δ这个皇上就爱钱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屡出昏君。

  明武宗正德皇帝最爱干的事,就是调戏妇女、做买卖和玩儿打仗。他微服上街调戏妇女,后宫三千佳丽不够,还出去干这个,结果被人逮着送县衙去了。君臣相见,不知道怎么脱的身。

  他还在宫里开店做买卖,手里掂着一块肉,说三斤三两,你上秤称绝不差的。皇上整天干这个,熟练工种了。他让太监来买他的东西,本来太监就俸禄微薄吧,买他的东西,他少不得贱买贵卖,就这点儿钱都榨走,真下得去手!

  玩儿打仗的时候,他给自己改名叫朱寿,封自己为镇国公、威武大将军、大都督。有个大臣跟他说,皇帝是君,都督是臣,不能混为一谈,这太荒唐了。他说,我有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本事。那个大臣就将他,你给我们表演一个。于是,在教场上,一千多明军将士,刀出鞘,弓上弦,围着一个被俘的绑在马上的蒙古将领。皇上冲进去,一刀把他脑袋砍下来,这叫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百万军,自己的,上将,绑着呢,还不知道是不是上将。皇上咔嚓一刀把脑袋砍下来了,证明皇上玩儿过真刀。

  皇上带几万铁甲兵出长城跟蒙古人打仗,打多少蒙古人呢?一百来人。把人家消灭,回去报功,自己又升一级。将军、大将军;都督同知、都督、提督军务总兵官。这么个东西,在位十年驾崩,荒淫无度,死而无后。

  明朝的皇帝一个赛一个昏庸,一个赛一个短命。净是二三十岁,酒色过度死了的,没有一个活过朱元璋的。朱元璋活到71岁,明成祖65岁,世宗嘉靖60岁,神宗万历58岁,在明朝皇帝里就算高寿了。明武宗死了之后继位的世宗是一个道士,整天在宫里炼丹,一年中光炼丹用的燃料就要20多万两白银。也不知道他烧什么玩意儿,弄不好烧蜡。初期有所振作,后来就不上朝了。他15岁即位,在位45年,大臣们几十年都见不着他。有时国家实在有大事,首辅追问他,他不耐烦了,递出一张手谕,没人能看得懂。因为在他那手谕上边,几句话他能就给你写成几个字。皇上写的是天书,你能看懂那还叫天书吗?最后皇上服用仙丹,汞中毒,终于成仙了。

  世宗死后,穆宗即位,穆宗还不错,可惜短命,七年就死了。他死后,神宗即位,就是万历皇帝。神宗可真神啊,就干一件事——数钱,整天盘在炕上数钱。这就是朱元璋给他子孙的遗传基因,整个一个土财主。你看人家李后主、宋徽宗,虽然做皇帝不合格,但在中国艺术史上闪耀着不灭的光辉。看明朝这帮皇上,真让人无语。神宗皇帝好像一辈子就出过一回紫禁城,上昌平十三陵看看自己的坟地,一看修得挺好,在地宫里开了个宴会庆祝一下乔迁之喜就回来了,继续数钱。他在住的宫殿后头挖一个大坑,埋上300万两银子。他比较肥胖,整天在炕上盘着,左腿萎缩了。每天晚上,太监搀着他一拐一拐的,到坑边儿看看,我的银子还在吗?还在,能睡得着觉了,不然睡不着觉。最后,银子全让太监偷光了。

  为什么十三陵考古先刨他的坟呢?因为他的坟——定陵里边好东西多。长陵怕有《永乐大典》不敢刨。别的皇上没他东西多,他一辈子攒钱,什么都往自家拿。某地方发现煤了,他派个镇守太监去,把钱弄宫里来。另一个地方丝绸不错,派个镇守太监,弄宫里来。皇宫里边的银子,发黑变脆氧化,国库里边除了耗子屎什么都没有。那时候跟后金努尔哈赤打仗,国库里没钱,大臣请皇上开内帑。皇上说不成,这打的是国仗,凭什么开内帑啊!给国家打仗,凭什么让我掏钱?我不掏。没钱你加税,让老百姓多交点儿税不就行啦,我就不内帑,皇室内府的库金。帑(tǎnɡ),指库金。

  掏这钱。大臣说,这江山都是你的。皇上说,江山我没看见,银子我看见了。几千万两藏起来,年年给百姓加税,老百姓能不造反吗?

  Δ张居正改革

  到了明朝中叶,贵族大地主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隐占,拒不缴税,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底户部统计,太仓仅存银130万两,而应支官军俸银135万、边饷银236万、补发年例银182万,三项总支出计需银553万两。以当时的现银当之,只够三个月的开支。京仓存粮也只够维持在京官军的月粮两年多。明王朝的财政拮据到了可怕的地步。蒙古、女真时常入寇边塞,在南方,叛乱时作。黄河屡次决口,动辄漂县数十。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接二连三地发生。明王朝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

  明穆宗在位的时候,大学士张居正因为才能出众,得到明穆宗的信任。穆宗临死前,遗命张居正等三个大臣辅政。明神宗即位不久,张居正成了内阁首辅。在明神宗万历年间,连续十年担任内阁首辅。为挽救明朝统治的危机,他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尤重于经济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

  他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在内政方面,他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张居正创建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的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作了组织准备;并且整顿了邮传和铨政。他的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

  在军事上,为了防御女真入寇边关,张居正派戚继光守蓟门,李成梁镇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了“敌台”3000余座。他还与鞑靼俺答汗之间进行茶马互市贸易,采取和平政策。从此,北方的边防更加巩固。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鞑靼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使北方暂免于战争破坏,农业生产有所发展。万历七年(1579年),张居正又以俺答汗为中介,代表明朝与西藏黄教首领达赖三世建立了通好和封贡关系。在广东地方,派兵剿灭了惠州府、潮州府、琼州府的叛乱,岭表悉定。这对安定各地人民的生活和保障生产正常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水利方面,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推荐、起用先前总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并兼治运河,很快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万历七年二月,河工告成,河、淮分流。黄河得到治理,漕船可直达北京。

  在经济上,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他认为,赋税的不均和欠额是土地隐没不实的结果,所以要解决财政困难的问题,前提就是勘核各类土地,遂于万历八年十一月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xiaoshuo说天堂

同类推荐 大唐万户侯 弹痕 一个都不正经 神鞭 宫女谈往录 历史的天空 帝国的终结 上官婉儿 张居正 雍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