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36章 遏横势,苏秦奔走救韩(4)

  “据冯郝所知,张相国在楚时,助楚灭越,在秦时,先助秦师拒六国之师于函谷关外,后亲引秦卒,以区区三万军卒在一年之内攻灭巴蜀,建下不世之功。这又赴魏,引魏师伐赵,取大国之都。至于桂陵之战,是庞将军未听相国妙策,擅自引兵与齐主力作战,且又轻兵冒进,方才中了孙膑圈套。”

  “寡人愚痴,敢问相国是何妙策?”

  “轻兵渡河,避实捣虚,由河间直插齐都临淄。”

  怀王倒吸一口气,闭目思忖有顷,竖拇指道:“果然妙策!”

  “大王有所不知,”冯郝再次拱手,“抛开运筹帷幄,张相国还有一个擅长呢。”

  “哦?”怀王身子再度趋前。

  “逐人。”冯郝侃侃言道,“凡是相国不乐见者,尽皆受逐于相国。在秦,公孙衍败走;在魏,惠施落荒。”

  “是哩。”怀王微微点头,“不过,在我楚地,他可是被人赶走的,听说离楚时,此人还很狼狈哟!”

  “大王有所不知,张相国一向为人磊落,处事光明,谋阳不谋阴,逐人也是逐在明处,而在贵国,有人却擅长躲在暗处,下作伤人,相国是虽败犹荣。”

  张仪在楚遭遇,怀王尽知,是以对冯郝所论,不仅未加批驳,反倒认可,轻叹一声,换个语气道:“唉,张仪之才,寡人颇为欣赏,只是此人弃秦投魏,却是明珠暗投了。”

  “人各有志呀,”冯郝应道,“何况相国本是魏人,相国先父更是魏臣,为魏喋血疆场,相国回魏效力,也算是尽忠报国了。再说,我王识才,也待相国不薄呢!”

  怀王复叹几声,想是在为楚国错失张仪惋惜。

  冯郝看准机会,拱手道:“提到相国,臣有一事奏请大王。”

  “请讲。”

  “临行时,相国挽郝之手,特别叮嘱,要郝代向惠相国问好。冯郝初来楚地,人地两生,欲寻惠相国问安,又担心他顾及……”冯郝略略一顿,省去后面言辞,直入核心,“听闻惠相国已得大王重用,冯郝斗胆请求大王助郝一把,将郝问候之语,捎与惠相国。”

  “呵呵呵,”怀王笑道,“你要寡人捎话不难,不过,你可回禀张仪,就说惠施在此并未得到重用,楚国地大物博,多养他一人,倒是供得起的。”

  “冯郝一定将话带给相国。”冯郝拱手道,“大王供养惠相国,足见慈爱;大王不用惠相国,足见圣明。即便如此,郝有一言,如鲠在喉,不讲不快,讲之,则恐冒犯大王龙威。”

  “使臣有话,但讲无妨。”

  “惠子奔楚,大王留之,是为不智。”

  “如何不智,请言其详。”

  “敢问大王,惠施之才,比张仪如何?”

  “惠子不及。”

  “大王圣明。”冯郝顺声应道,“惠子虽然不及张仪,仍旧不失天下大才。惠子此来投王,王若用之,张仪必会心生芥蒂,有朝一日,仪若在魏不甚得意,将欲适楚,却会因此芥蒂而另换门庭,或会再度入秦,大王得不偿失。大王若是不用,则寒天下士子之心,王亦落下有贤不用之名。这仅是从张仪与大王方面考虑。至于惠子,因被张仪逐走,对仪心存忌恨,倘若得知大王与张仪私底下相善,必生贰心。”

  冯郝巧舌如簧,且不无道理,怀王沉思有顷,拱手道:“敢问使臣,可有妙策以教寡人?”

  “妙策不敢,郝有一言,大王姑且听之。”冯郝拱手还礼,“惠子为宋人,听闻宋王对他颇为器重,曾诏告国人以惠子为贤,此事天下传为美谈。惠施与张仪不睦,今也传遍天下。今为大王计,郝以为,大王可使人直接护送惠子入宋,亲写书信向宋王举荐惠子。若此,大王可取一箭三雕之效,一可施恩于张仪,张仪在得知大王是为他而不纳惠子时,必感王之恩;二可施德于惠子,因惠子今已穷途末路,大王荐之于宋,给其生路,惠子必感王之德;三可施惠于宋王,因宋国近无大才,宋王若得惠子,国必得治,必念王之惠。”

  “善哉,先生妙言!”怀王大是叹服,传旨摆酒,与冯郝宴饮至夜深。

  怀王谕旨经昭阳之口传至惠施。惠施闻听,黯然神伤,一刻也不愿多待,当夜收拾行囊,甚至没向昭阳辞行,翌日鸡鸣时分便悄然出郢。

  待陈轸从邢才口中得知实情,已是半个时辰之后。

  陈轸二话没说,当即备下驷马之车,朝北紧追。足足追有三十余里,方才望到惠施一行数辆马车,正在辚辚而行。

  “先生留步!”陈轸扬鞭追上,大声叫道。

  惠施喝叫停车,但屁股没动,只在车上抱拳道:“上卿是来送行的么?”

  陈轸下车,趋至惠施车前,抱拳道:“在下非来送行,是来挽留先生。”

  “是上卿自己挽留,还是上卿代人挽留?”

  “是在下挽留,”陈轸急切说道,“在下问过令尹,说是大王听信冯郝之言,特旨遣送先生。如果不出在下所料,冯郝使楚,必是张仪委派。先生,非在下一定挽留,是在下觉得,以先生之才,为何要处处受制于那个奸诈小人呢?只要先生愿意,在下可使昭阳出面,向大王言明利害,相信大王必听昭阳,委先生以重任。有先生在楚,有你我合力,可斗张仪。”

  “呵呵呵呵,”惠施轻笑数声,“上卿想多了。是在下自行去楚,与张仪无关。”

  “先生?”陈轸愕然。

  “不瞒上卿,”惠施应道,“在下适楚,是冲楚王而来,欲借大楚之力,与秦一搏,不想大楚更王,此楚王非彼楚王也!”

  “先生是说,”陈轸长吸一口气,“方今楚王不足以相托?”

  “仅听一面之词即逐在下,是谓不聪;张仪去秦相魏,欲挟三晋以制楚,楚王目无所见,是谓不明;新王初登大位,正值用人之机,在下穷途来投,此王不召不见不说,这又不问明细加以驱逐,是谓不智。如此不聪不明不智之王,何以相托?”惠施这要走了,也就无所顾忌,接连吐出心中块垒。

  “呵呵呵呵,”陈轸这听明白了,连笑数声,应道,“就在下所知,不聪不明不智之王,天下无出于魏王之右,而先生竟然一辅十年,何以这就一日不愿留楚呢?”

  “正因为老朽辅佐魏王十年,这才一日不愿留楚了。”

  陈轸略略一怔,肃然起敬,拱手道:“先生此去,可是要到宋国?”

  “正是。”

  “可要辅佐宋王?”

  “唉,”惠施轻轻摇头,“楚王已不可辅,何况宋王?人生苦短,岁月蹉跎,老朽已届知天命之年,叶落归根,余生之乐,当是回归故里,与那庄周争执名实才是。老朽之所以去魏走楚,实为一时之愤,徒生笑矣。”坐正位置,略略拱手,“上卿若无他言,老朽这要上路了!”不待陈轸回言,扬鞭催马,启动车辆。

  望着渐去渐远的一溜车尘,陈轸嗟叹不已。

  大魏三军兵分两路,浩浩荡荡地杀奔韩境。马嘶车驰,尘土飞扬,整齐的军靴踏地声震耳欲聋。先锋武卒清一色的秦制乌金甲兵在阳光下交相辉映。

  韩国境内,烽火迭起。

  与此同时,公仲侈、韩举引领的五万韩兵早已在郑城之北的华阳一带利用地势,扎好阵脚,正面迎击庞涓。

  面对弱敌,庞涓拥有足够的自信,因而仍旧采用“正合”,不搞任何花样,兵对兵,将对将,在沙场上见真章。

  两军对垒,青牛率先挑战,连斩三员韩将。韩兵正震恐中,一彪军斜刺里杀出,清一色铁甲武卒,直冲韩军右肋。韩阵右肋以劲弩利矢迎击,但由韩国自己的乌金等物铸制而成的甲胄及盾牌,极其有效地拦挡了这些利矢。随着武卒越逼越近,长枪逼向胸部,韩军惊恐情绪蔓延,不由自主地纷纷后退,反倒冲乱自家阵脚。庞涓挥旗,中军乘势从正面掩杀,韩军抵敌不住,完全气泄,连退三十里方才稳住阵脚,计点军马,伤亡逾万,辎重兵器损失无数。

  庞涓也不急追,魏军镇定自若地保持队形,沿衢道缓步推进,径直迎向韩军布下的第二道防线,韩军凭借地势复战,再度不敌,复退三十里下寨。如是三役,韩军连败,公仲侈不敢正面御敌,下令放弃野外,退守郑城,依托城池作最后抵抗。

  庞涓大军接踵而至,不急不缓地将郑城四面围定。

  与此同时,南面百多里之遥的阳翟也遭到公子嗣引领的左军攻伐。

  阳翟不仅是韩国次都,更是商业大邑,有军卒逾三万,两战不捷,不得已退守城中。魏军围城,白虎与白起亲上城头,协力守城。城中巨商大贾无不气恨魏人赖账不还,纷纷捐钱捐粮,各家徒工也都拿起武器,以血肉之躯抗御魏人。

  经过数日搏杀,魏人在城外留下逾千具尸体,却连一次也未攀上城头。公子嗣震怒,再欲强攻,庞涓驰至,令魏人退兵五里下寨,只将阳翟四面围定,断其粮食。阳翟是个商城,粮食全靠商贾,储备不多,庞涓显然是想困死韩人。

  在韩魏生死搏杀之际,田忌、孙膑双双出现在齐宫里。

  百官为之震惊,尤其是相国邹忌,见到孙膑,以为是见鬼,又见田忌,立时气冲脑门,身子连晃几晃,一头栽倒于地。御医紧急施救,邹忌好不容易缓过气来,被宫人送回府中安养。

  参加此番廷议的除了辟疆特邀的几个要臣,段干纶、张丐、田婴和邹忌之外,多出了苏秦、孙膑、田忌三人。

  邹忌晕病回府,田辟疆苦笑一下,道:“关于救韩事宜,诸位且议,待议出方略,由上大夫专程禀报相国!”

  田忌鼻孔里冷冷一哼,别过脸去。

  “诸位爱卿,”辟疆直入主题,“魏军已入韩境,韩国烽火四起。

  韩王血书告难,寡人已经知会韩使,允准救韩。”

  众人相顾,纷纷点头。

  “不瞒诸位,”辟疆环视诸人,目光落在孙膑与田忌身上,“回复韩王血书之时,寡人心中尚无底数,今日上天助我,军师复活,田将军归来,寡人觉得可以一战了。是以眼下诸位所议,不是救与不救,而是早救还是晚救,及如何去救。”

  “臣以为,”段干纶率先说道,“晚救不如早救。若是救得迟了,韩人或会屈从于秦魏之势,弃纵入横。”

  “臣不以为然,”张丐接道,“早救之不若晚救之。眼下韩、魏初战,兵锋皆猛,我若救之,是代韩承受魏人之兵,出力反不讨好,弄不好还要听命于韩。纵观魏人,大有破韩之志,韩人面临生死存亡,且有我王承诺,必将一搏。是以臣以为,待韩、魏双方兵疲,我再出兵,则国可重、利可得、名可尊矣。”

  辟疆看向苏秦,苏秦看向孙膑,道:“臣附张老所议。至于如何用兵,殿下可问孙膑。”

  所有目光尽皆投向孙膑。

  “回禀殿下,”孙膑拱手道,“伐大国,三年筹备,三月督粮。今魏人已过韩境,双方兵阵相迎,生死存亡系于一线,今日出兵,恐怕已是晚救了。何况我五都之兵远未集结到位,粮草也还供应不足。”

  “好了!”田辟疆道,“此事不必再议,寡人意决,拜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田婴为副将,匡章掌左军,陈陀掌右军,起三军十万,择日祭旗!”

  田忌拜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孙膑一道,入雪宫看望威王。威王不认识他们了,看他们就如看陌生人一般。

  望着这个多年来一直压在自己头上、而今却患呆症的威势老人,田忌流泪了。

  田忌是个急性子,说干就干,于拜将后的第三日即在校场点兵,第五日祭旗,接后一日,临淄中军即浩浩荡荡地驰出稷山脚下的各处军营,陆续向西开赴。

  邹忌病了。

  在晕倒于朝殿的次日,邹忌就以身体不适为由,正式呈递辞呈,提交印绶。田辟疆登门看望,慰问几句,将印绶依旧归还于他,嘱他安心养病,临别之前,执其手道:“眼下三军开拔,粮草辎重为重中之重,爱卿身体不适,不便驱驰,以爱卿之见,由何人督运为妥?”

  “苏秦。”邹忌沉思有顷,沉声应道,“伐国用兵,将相须和。前番伐魏,老臣与田将军互生芥蒂,此番田将军再度出征,粮草之事,最好由田将军信得过的人督办才是。”

  辟疆略略一想,道:“就依相国。”

  苏秦受命督运粮草,前往相府拜访,邹忌躺在榻上,哼哼唧唧地害病,由宰辅牟辛向苏秦移交各地都邑督办吏员名册及粮草应纳数额,禀报一应督粮事宜。

  待牟辛报过名号,苏秦暗吃一惊。围魏之战中,苏秦不止一次听到孙膑讲起牟辛,对这名字记忆犹新,晓得是他庇护邹府公子,也是他收到陷害田忌的密信。如今此人摇身变为相府宰辅,且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辅助他督运粮草,苏秦不由得长吸一口气,犀利的目光直射过去。

  这两道目光似乎可以穿透牟辛的五脏六腑!

  牟辛低下头去,不敢与之对视。

  良久,苏秦收回目光,办理交接。整个过程,许是慑于苏秦的威严,许是慑于苏秦的正气,牟辛战战兢兢,连声大气也不敢出。俟交接完毕,牟辛恭送苏秦出府,望着他的车马走远,才算吁出一口气,不无憋闷地回到相府,来到邹忌榻前。

  “交接完了?”邹忌已经起榻,解下包在额头的湿巾,望着他道。

  “交接完了。”

  “你是第一次见苏秦?”

  “是哩。”

  “感觉如何?”

  “这……”牟辛略顿一下,“弟子说不清楚,只觉得此人初见弟子时,目光犀利,盯得人浑身不自在。”

  “怎么不自在了?”

  “就像要把弟子看穿似的。”

  “呵呵呵呵,”邹忌笑道,“是你心里不服,自己不自在罢了,非干苏秦事。”指身边的公孙闬,“若是公孙先生,就不会不自在。”

  “弟子……”牟辛嗫嚅道,“弟子非是不服,弟子是心里有事。主公,”言辞急切起来,“田忌此番回来,是要弟子的命啊!”

  “是哩。牟辛,你且说说,是何打算?”

  “弟子……想让他没吃的!”牟辛似乎完全灵醒过来,竖拇指赞道,“现在看来,恩师此番佯病,真正绝妙哩。殿下让苏秦督粮,而苏秦根基在赵,对我齐地一无所知,督粮事宜还不是捏在弟子手心?弟子只需稍加用心,田忌那厮必定上蹿下跳!”

  “胡说!”邹忌陡然变过脸色,厉声责道,“牟辛,你万不可胡来!”喘几下气,放缓声音,“牟辛哪,你莫要屈解为师。你我皆为齐人,齐地是我家国。国若有难,家必遭殃。今三军远征,事关万千将士性命,你我理当同仇敌忾,切切不可意气用事,更不可因私怨而坏国家大事。至于田忌得势,亦为暂时,大可慢慢图之。”

  “恩……恩师!”牟辛打个惊战,赶忙改口,“弟子错矣!弟子一定谨遵师命,尽心尽力,协助苏秦确保辎重供应。”

  “去吧,”邹忌挥手,“无论前方发生什么,从速报与为师。”

  “弟子遵命!”牟辛跪地,三拜而别。

  “公孙先生,”望着牟辛背影,邹忌轻叹一声,转对公孙闬道,“老朽这让牟辛协助苏秦督运粮草,是不是有点过了,此人为何总是不能让人放心呢?”

  “主公,”公孙闬紧盯住他,“您是想让田忌败呢,还是想让田忌胜呢?”

  显然,这是一个令邹忌纠结的难题。邹忌嘴巴咂吧几下,复又合上,良久,于榻上躺下,重新裹上湿巾,缓缓闭上眼去。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少年天子 上官婉儿 三国 一个都不正经 雍正皇帝 光荣与梦想 大秦帝国 中国人史纲 芙蓉锦 清朝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