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5章 身许佛门——清世祖顺治帝(9)

  董鄂妃的逝世使少年天子彻底崩溃了。他痛不欲生,亲自为她守灵,并且不顾皇帝的尊严,大哭大闹,“寻死觅活,不顾一切,人们不得不昼夜看守着他,使他不得自杀”。在董鄂妃逝世的当天,他又下令“亲王以下,四品官员以上,并公主、王妃以下命妇,俱于景运门外,齐集哭临,辍朝五日”。如此,他还嫌不够,又破例追封董鄂妃为皇后,并加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敬皇后”,谕下礼部。闻者颇感惊讶:“不过一个贵妃罢了,又何至于如此。”顺治帝在第五日,还在爱妃生前居住的承乾宫举行了隆重的追封典礼,以自己的名义撰写了《董鄂妃行状》的祭文,全文数千言,极尽才情和哀伤,历数了董鄂妃的嘉言懿行,兰心蕙质。顺治帝还命大学士金之俊写了《孝贤皇后传》。尽管顺治帝已经做得够多了,然而仍然难以平复内心的痛苦,他又下令将承乾宫内大小太监、宫女等30余人全部赐死,为贵妃殉葬,造成了清宫罕见的一大惨案。

  不仅如此,几近失去理智的顺治帝,再无心政事,还大吵大闹着要出家,两个月内先后38次到高僧馆舍,谈佛论禅,完全沉迷于佛的世界。据《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年谱》《敕赐圆照茆溪森禅师语录》《北游集》《续指月录》等僧侣书籍的记载:顺治帝曾经在十七年(1660年)十月中旬,也就是贵妃去世两个月后,决定舍弃皇位,身披袈裟,孑身修道。他命令茆溪森和尚为其举行了净发仪式。起初,茆溪森百般劝阻,他都不听,没有办法只好为他进行了剃度。而这一举动急坏了皇太后,她火速派人把茆溪森的师父、报恩寺主持玉林招回京城。玉林到京城后对弟子茆溪森的行为极为恼火,当即命人架起柴堆,要烧死他。

  玉林还对顺治帝进行了规劝,而顺治帝一心皈依佛门,并提出佛祖释迦牟尼和禅祖达摩不都是舍弃王位出家了吗?玉林说,他们是在过去世悟立佛禅,而现在从出世法来看,最需要您在世间护持佛法正义,护持一切菩萨的寄身处所,所以您应该继续做皇帝。正是在玉林的规劝和要烧死茆溪森的压力下,顺治帝才回心转意,蓄发还俗了。

  虽然这一件事不为清朝正史所载,但这些高僧的普遍记述,似乎证明了它的真实性。

  就是说顺治帝在爱妃去世后不久,确确实实削发为僧了,后在众人的一再劝阻下,不得已只好蓄发还俗了。茆溪森和尚的塔铭上就有这样几句话:“人人道你大清国里度天子,金銮殿上说禅道,哈哈,总是一场好笑”,也印证了这件事。

  事后不久,顺治帝接受玉林的建议,在阜成门外八里庄慈寿寺从玉林受菩萨戒,并加封他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顺治成为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或许正是因为顺治对董鄂妃和佛法的痴迷程度超出了寻常,民间才自然而然地流传开了顺治帝并未死去,而是到五台山为僧的观点。

  五台山上的特殊僧人

  对于顺治帝是否出家当了和尚,现在存在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支持这一说法的人认为,据《起居注》记载,康熙帝即位后不久,孝庄皇太后曾多次带着他上五台山礼佛。这一活动本来完全可以在北京举行,他们为什么舍近求远,不远千里去五台山呢?这一异常之举,有人怀疑可能是孝庄皇太后和康熙帝以礼佛之名,行前去探望顺治帝之实。民间更是传说,康熙帝一生5次巡游五台山,实际上都是为了寻找父皇,但尘缘已了的顺治帝根本不与他相认。无奈的康熙帝曾在寺庙墙壁上题写了“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的诗句,表达了这种父子不能相认的苦闷心情。

  另外,有人说从当时江南着名才子吴伟业的《清凉山赞佛诗》诗中也能看出顺治帝出家的意思来:“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愿共南山椁,长奉西宫杯。”在当时的江南广泛流传着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故事,不过那里的人们多认为董鄂妃就是江南名妓董小宛。于是,人们见到吴伟业的诗后,就认为陛下就是顺治皇帝,而诗中的“千里草”和妾无疑就是董小宛。

  还有“八极何茫茫,日往清凉山”一句,也很不容易让人理解。据吴伟业笔记记载,诗中的清凉山,指的就是佛教圣地五台山,顺治帝生前从未到过五台山,为何诗中会说顺治帝“日往清凉山”?据说,有一次顺治帝在梦中见到董爱妃到了五台山,因此也决意到五台山修行。由于吴伟业的诗素有“史诗”之称,人们也对这种说法十分笃信。在五台山也确实流传着各种各样有关顺治帝到此出家的故事和传说,并且都生动形象。晚清时,庚子之变后,慈禧太后西逃到山西,当地官员为接待她,从五台山借了一些用具。据说这些用具跟宫廷用具相似,很可能是在此出家的顺治帝当年用过的。

  《清朝野史大观》《顺治演义》《顺治与康熙》等野史和文学作品中,更是把顺治帝出家的过程描绘得具体、生动,合情合理。比如《清朝野史大观》中记载:“世祖(顺治)之于董贵妃,所谓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者也。乃红颜短命,世祖对之,忽忽不乐,未数月,遂弃天下,遁入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佛土……满洲族人,虽百方劝解,卒不能回。

  由是于十八年正月,谬谓世祖病殁,而以十四罪自责之遗诏下矣。”蔡东藩在《清史演义》

  中也写道:“顺治帝经此惨事,亦看破世情,遂于次年正月,脱离尘世,只留重诏一张,传出宫中。”从以上分析来看,顺治帝当年似乎真有到五台山出家的可能。

  艺术与现实的差距

  但是反对者则认为顺治帝是死于天花,并没有出家。除了前面所叙述的顺治帝极可能死于天花的观点外,他们认为拿吴伟业的《清凉山赞佛诗》来说明顺治帝出家一事,是十分荒唐的。顺治帝有没有出家,其周围的大臣们都不知道,怎么偏偏吴伟业就知道了?还有人认为,其中“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的“千里草”指的是董小宛,可是实际上顺治帝与江南名妓董小宛年龄相差16岁,并且董小宛的丈夫冒辟疆在所着的《影梅庵忆语》

  中明确证明她在顺治八年时就已去世,不可能得到顺治帝宠爱。在当时信息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把董鄂妃误认为是董小宛,以讹传讹,从而把两个完全不同的人附会在了一起,这也证明了这种说法的荒谬。再说,《清凉山赞佛诗》只是一首诗,作者很可能尊重了艺术的真实,而忽略了历史的真实。

  至于说孝庄皇太后和康熙帝后来几次到五台山是为了寻找顺治帝的说法,也显牵强。

  孝庄皇太后本人就笃信佛教,五台山又是佛教名山,到五台山许愿拜佛是很正常的事情,并无可疑。五台山所流传的顺治帝到此出家的故事以及在那里找到了与宫中相似的器具等说法,很可能是五台山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编造出来的,并不是历史事实。

  两种观点截然相反,各有各的理。顺治帝到底是死了,还是出家为僧了,孰是孰非,恐怕也不好说得清楚。

  附:顺治帝大事年表

  崇德八年(1643年癸未明崇祯十六年)

  八月,太宗坐逝于寝宫清宁宫。及诸王文武群臣拥立太宗第九子福临为嗣皇帝,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辅政,明年改元顺治。

  顺治元年(1644年甲申)

  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崇祯帝自缢。四月,顺治帝命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赐敕印便宜行事。李自成称帝,大顺军撤离北京,焚毁宫殿。明吴三桂降清,封为平西王。五月,多尔衮率军抵达燕京,明文武诸臣士庶郊迎清军入城。

  明福王朱由崧即位于江南,改元弘光。六月,迁都燕京。十二月,假冒故明太子案发,诛杀相关人员15人。入关后第一次大规模圈地。

  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

  二月,豫亲王多铎移师定江南,英亲王阿济格征讨李自成。四月,豫亲王多铎率师至扬州,谕南明史可法投降,史可法拒降被杀。五月,命内三院大学士冯铨、洪承畴、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等纂修《明史》。六月,再次强制推行剃发令。十月,在江南举行乡试,笼络汉人。册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多尔衮亲自谒拜孔子庙。闰六月,李自成逃亡湖北九宫山,自缢而死。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隆武政权,鲁王朱以海在绍兴建鲁王监国政权。

  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

  正月,以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师西征四川。十一月,明唐王朱聿在广州建立绍武政权。明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建永历政权。

  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

  七月,加封和硕德豫亲王多铎为辅政叔德豫亲王。建射殿(即箭亭)于左翼门外。多尔衮罢郑亲王听政,只令豫亲王参与。顺治帝幸边外阅武。是年,在京畿大规模圈地。

  顺治五年(1648年戊子)

  三月,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因罪降为多罗郡王。和硕肃亲王豪格有罪论死,顺治帝以不忍置之于法,幽禁之,死于禁所。七月,设六部汉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定诸王、贝勒、贝子、公主、和硕格格等应用金器数目。

  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

  三月,政和硕德豫亲王多铎薨,摄政王多尔衮师次居庸,还京临丧。

  顺治七年(1650年庚寅)

  正月,多尔衮纳肃亲王豪格妻。五月,多尔衮至连山亲迎朝鲜国之女,是日成婚。七月,顺治帝幸摄政王多尔衮府邸。十二月初九日,摄政王多尔衮逝于喀喇城。顺治帝亲自祭奠于郊外,臣民为其服制。收摄政王信符,贮藏内库。尊摄政王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议英王阿济格罪。顺治帝亲政。

  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

  正月,硕英亲王阿济格谋乱,幽禁之。

  十七日,聘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女。

  追尊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祔于太庙。二十三日,定皇太后、皇后及诸妃衣冠制度。二月,苏克萨哈、詹岱、穆齐伦首告摄政王多尔衮逆节皆实,籍其家,诛杀其党羽;追罪多尔衮,削其尊号及其母妻追封,撤庙享。九月,定朝仪。改承天门为天安门。建朝日坛于朝阳门外,夕月坛于阜成门外。

  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

  二月,颁布六谕碑文于天下。加封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叔和硕郑亲王。七月,定名皇城北门为地安门。十二月,顺治帝于南苑召见五世达赖喇嘛。

  顺治十年(1653年癸巳)

  三月,赐太常卿汤若望号通玄教师。六月,增置内三院汉大学士,院各二人。设立十三衙门,谕戒宦官干政,所设太监级不过四品。

  顺治十一年(1654年甲午)

  二月,定每年仲春亥日行耕藉礼。三月,皇三子玄烨(即康熙皇帝)生。四月,以皇太后命,停命妇更番入侍后妃旧例。

  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

  五月,郑亲王济尔哈朗逝。六月封博果铎为和硕庄亲王。命名宫禁为紫禁城,后山为景山,西苑南台为瀛台。命内十三衙门立铁牌,严禁内监干政。

  顺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

  正月,谕令停止八旗举行乡会两试。

  顺治十七年(1660年庚子)

  下诏,本年正月祭告天地、太庙、社稷,抒忱引责,自今而后,元旦、冬至、寿令节庆停止所上表章,并颁恩赦。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妃薨,辍朝五日,以宫女多人殉葬,丧礼逾制。二十一日,追封董鄂妃氏为皇后。

  九月,火化董鄂妃。十月,觉禅师玉林琇劝阻顺治帝削发为僧。

  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

  正月初二日,顺治帝患痘,病危。初七日,逝于养心殿。三月,顺治帝上尊谥“章皇帝”,庙号“世祖”。四月,一等阿达哈哈番侍卫傅达理随葬顺治帝,予祭葬,谥忠烈。郑成功收复台湾。十二月,西王吴三桂率大军入缅,缅甸人执明永历帝朱由榔以献。

wWw。xiaoshuo txt.Net_T_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乾隆皇帝 汉代风云人物 张居正 最后一个匈奴 芙蓉锦 芈月传 这个历史挺靠谱 三国 拉贝日记 帝国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