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4章 天生就是项目经理

  在一个鼎鼎大名地论坛上,我的第一篇“拜山帖”是这样写的:

  现在,市场上关于面试技巧的书很多,但大多千篇一律,有没有更新奇的方法帮助职场新人们成为面试场上的不败将军?如何将面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系统的研究并得出一个最好的方法?在最近与应届毕业生小B聊天和面试候选人的沟通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存在于年轻求职者身上的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它们。在这里,我乐意以一个具有十年经历的面试官的视角,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用自己的经验和教训给大家提供一些更直接有益的帮助。

  帖子发出后,几天之内便被网友们争相传阅,然后被论坛推荐到首页,找我咨询的人越来越多。

  其实,求职过程本身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而你自己就是项目经理。这个项目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最基本的目标则是能够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对应届生而言,时间进度也很明确,即毕业前;对有工作经验的人,这个时间就比较灵活了,通常在自己准备换工作前就应该完成这个项目。项目资源即人力资源,就是求职者本人,从项目经理、助理、协调人、具体执行人都是你自己,其他资源如项目经费等也是非常明确和有限的,这样分析后,“求职”这个项目所有的要素就都比较容易被确定和掌控了。

  明确了求职这个项目所有的要素,再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而求职的最后一步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执行过程,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看起来就很容易了。

  讲到这里,我又想到了小B,如果当时小B能够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的状况,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明确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工作,也就不至于为了保险公司财务、地毯公司销售这些职位盲目奔波了。然后,如果小B能根据目标制定一个明确的行动计划,至少就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做到怎样的程度,然后按部就班地执行,也不至于让父母那么操心。

  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整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难道定一个简单的计划执行一下就会大功告成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试想一下,如果神州6号上天、嫦娥奔月都没有计划,只是一群科学家忙忙碌碌、拼拼凑凑就能成功么?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仅凭一个完备的计划,整个过程就不会有意外发生么?比方说突然发生火灾,或刮大风,下大雨这样的自然灾害而影响了整个进度,怎么办?所以完备的计划只是一个大前提,我们需要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进行阶段性回顾(Review,比回顾更全面,包含了评估的意思)这样的回顾,就好比小B在地毯公司面试完成后(甚至是被拒绝后)自己分析回顾甚至评估一下自己在面试过程中,发现和肯定一下自己的优势,同时检讨一下自己的问题和弱点,并且评估一下现状,比如销售并不适合自己,并做出必要的调整,下一阶段的求职过程可能会更好的按照计划顺利的执行下去,同时也可避免了不必要的周折。

  下面我们逐个分析一下求职这个项目的各个要素。首先是求职项目的目标(即Target)。

  简单的理解,求职就是为了找份工作,就像读书是为了考大学。但仔细想想,考大学还有重点和普通之分,还有专业好坏之分。求职目标仅仅定义为找一份好点的工作来笼统的概括就显得有些模糊。就像学生都希望考进最好的大学,但最终都不得不选择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相对比较好的大学,能力强的从高一开始就以考上复旦甚至清华北大为目标,能力稍差一些的则会选择低一档次的学校,最终每个学生都会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当作目标。其实,求职也是一个道理,求职的目标必须适合自己,而且范围要明确。所有的毕业生都想一步踏进高薪技术企业,金融业,IT等这些金领和白领密集的行业。薪水诱人,工作环境优越,发展空间大,时刻都是求职者追寻的终极目标,但是每年有多少人,尤其是应届毕业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得到这些大企业的青睐了呢?由于每个人的资质不同,付出的努力不同,成长的经历也不同,教育背景也不同,注定了从事的职业也会不同。

  我们父母一辈的人都是从计划经济中走过来的,读完书就直接分配工作,上级安排你做会计你就做会计,安排你做工人你就做工人,一干就是几十年,从来都没有想过找工作换工作的事,当然即使有这样的想法,在那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也是很难实现的。然而时代变迁,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一代人,尤其80后的一代,必须面对自己找工作的境况,必须经得起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在风起云涌的大潮下,很多人失去了方向,尤其现在很多大学并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正视就业问题,也没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很多学生仅仅把找工作视作为大学四年级下半学期需要完成的作业,一些毕业生看到了就业的压力,希望能够通过提高学历来降低在这个市场中的风险,毅然投入到考研,考博的大军中,而那些想找工作而没有树立正确意识的学生由于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导致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四处碰壁,最终抱怨社会,抱怨生不逢时,小B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在找工作前,一定要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初步的规划,根据自身的条件为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可能有人会说应该先确定人生目标,比如要做总统,还是做首富,然后再分析这个目标是否适合自己,我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的。就像现在考大学一样,你会先决定去考清华,然后自己再分析分析,如果不行,然后再给自己另外选择一所学校吗?显然没有那个必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将来生活美好,但不一定要飞黄腾达,但至少要衣食无忧,所以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的要立大志这个口号在这个阶段好像并不具备什么现实意义,在求职这个阶段,必须要制定一个明确的可实现的职业目标,一味的好高骛远我们并不提倡,只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认清自己的现状才可以帮助自己顺利实现梦想。

  制定合理的目标,一定要从自身情况出发,切忌好高骛远。最近,经常听到大家在谈起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出生在河南一个有名的贫困县,幼年母亲早逝,家境十分贫寒,父亲节衣缩食供他念书。生活的艰辛并没有使他放弃求学的信念,在亲友的帮助下,他发奋读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1992年,他来到深圳,东奔西跑三个月总算得到了一家贸易公司的面试机会,主考官问几十个应聘者如果成为公司的一员,将来有什么目标,大家豪情壮志,纷纷表示要两年内进入公司管理层,五年内成为公司高管,只有他平静地说:“我只想成为这家公司的普通一员,踏踏实实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可以还清贷款,孝敬多病的父亲。”他从业务员做起,靠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很快成为这家贸易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

  1995年,老板要选拔公司的一批精英进军广东房地产业。在一次公司会议上,老板问他和他的同事们,将来成立新的房地产公司,大家对新公司有何打算?许多同事表示,到时候一定要扩大公司规模,勇于开拓,不惧对手。他却冷静地说:“目前房地产行业竞争激烈,寿险考虑的事新公司能生存下来,能活下来不被打倒是最好的。”他受命组建新公司,开始为老板创业,他四处打广告,找客户,几个月后他终于贷到了2000万元的启动资金。经过一年的努力,这家房地产公司已初具规模并开始在广州形成了自己的名气。他做到了,不但在强者如林的房地产市场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好。

  1996年底已成为这家公司总经理的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当时他已经在业界名气不小,广泛地社会关系,丰富的阅历使他成为地产业的一颗新星。有人提出,他应该把自己的公司定位为“做中国最有实力的房地产公司”,却遭到他的拒绝。他冷静地说:“我们前面的路还很漫长,不能总想着要做中国最有实力的房地产公司,那样只会作茧自缚。”

  他,就是恒达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

  1997年,许家印创立的恒达地产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连续四年跻身中国房地产企业10强、中国企业500强。面对他创造的地产奇迹,许家印说:“其实我成功的秘诀就是把目标放低一点。”

  其实人生就是在不断的超越自己设定的目标中前进,目标设定太高,如果总达不到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与其这样还不如把人生的目标放低些,这样就少了一份压力,多了一份信心,用这种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就可以在超于目标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人生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茫茫求职大军中不乏这样的人,总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应该做很重要的工作,最后高不成低不就。在刚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也应该放低目标,一步一步来,高薪高职位的工作,谁都向往,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合理定位,才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明确了目标的重要性后,就是如何制定这个目标。在我看来,制定这个目标的过程就是职业规划中目标的制订过程。前面的讲座中提到过职业规划的必要性,我这里想详细说明一下,如何设定职业目标?很简单,找要素,找依据!职业规划六要素包括爱好,性格,专业,特长,技能和其他能力等。我建议按照以下顺序来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首先,爱好。我将“爱好”放在第一位是因为他是生活的基础,工作的原动力(这里指的爱好不是一时的兴趣,而是长久的爱好)。在连续剧《双面胶》中主人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工作是为了生活,而我活着就是要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可见,“喜欢做的事情”成了生活的基础,而工作是为了生活的一种手段,按照递推关系,工作也就是为了能够做喜欢做的事情。我们所熟悉的明星或者其他成功人士,像张艺谋,成龙,还有现在风靡全球的奥巴马,哪一位不是将一生奉献给了自己钟爱的事业——说是事业,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他们的爱好,他们可以从中得到人生中最大的快乐。我曾做过一个私人小调查,大概30人,95%以上的人同意我的观点,所以本质上大家都是为了快乐而生活、学习和工作的。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快乐呢?每天都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应该也是种幸福吧。比如说,女孩子喜欢读书写东西,是否考虑做自由撰稿人;男孩子喜欢动手创造,是否到研发机构去作研发。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能够找到一份自己喜欢,同时又能养活自己的工作,那将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从我自身来说,目前我的工作还不能说是我全部的爱好,至少还是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兴趣,所以做起来还是会很愉快,这也是我注重爱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有人会说我喜欢数字,喜欢做数学题,我希望能够做财务工作,可是我不能坚持长时间坐在一个地方做同一件事情。事实上,我在前面也提到过,做财务工作需要耐心,这样的性格却不符合对一个财务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即使喜欢,但性格决定了这个人与岗位并不匹配,因此在选择职业时,还要考虑到个人的性格因素。

  我之所以把“性格”放在了第二位也是有原因的,性格决定命运,我很认同,在这里我不再证明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我只是想探讨一下什么性格适合什么工作。比如小B性格内向谨慎,不擅长表达,在团队中也是那种比较慢热型的人,所以我建议他选择对协作要求比较低,性格上比较保守的职业,如财务、行政等。销售、推销属于外向型工作,性格必须开朗和活泼,这样才能很容易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很明显销售类的工作并不适合小B,这种分法也许不够准确和科学,很多情况下,性格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拿我自己作剖析,大学毕业之前,我是很外向的很活泼的那种,上班十年,现在又内敛又严谨,当然这种改变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很大程度是自我要求的,如果能够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找到一份自己喜爱的又适合自己的工作,岂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你到底适不适合这份工作,为什么?如果你不知道,你该去向谁请教?到底谁说了算?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The Secret秘密 马云创业语录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一生幸福书 不抱怨的世界 销售就是要搞定人 海底捞你学不会 浮沉 一辈子做女孩 遇险自救全攻略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