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3章 关于思维——开拓创造性思维(2)

  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按照评委交给他的乐谱来指挥时,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小泽征尔马上停了下来,让乐队重新演奏了一次,但仍然觉得不如意。这时,在场所有的评委也都要求小泽征尔继续,他们说这是小泽征尔的错觉,乐谱没错,乐队也没有错。

  小泽征尔坚持让乐队重新演奏,但评委们都不答应。思索再三,小泽征尔突然大吼了一声:不对不对!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席上立即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考察在发现乐谱有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指挥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在小泽征尔之前,有两位参赛者也发现了问题,但他们认为这是权威给的乐谱,不可能有问题,因此都没有指出来。小泽征尔则不然,他也因此在这次比赛中摘得了桂冠。“尊重自己,尊重音乐,不迷信权威”,这就是小泽征尔的原则。

  伽利略说过:“真理不在蒙满灰尘的权威著作中,而是在宇宙、自然界这部伟大的无字书中。”大多数人都特别迷信权威,认为它一定是正确的,但人们混淆了这样的一个概念,即权威不等于真理。因此,我们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而要敢于对书中我们不赞同的地方提出质疑,这样我们的创造力才会得到锻炼。

  有篇文章讲到这样一位语文老师:

  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同学们编造了一个错误的信息,这条信息存在明显的破绽。但没有一个学生提出疑问,没有人怀疑老师的授课内容。随后的测试结果是,全班同学都得零分。通过这件事,老师告诉全班同学:“不要迷信课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而要敢于质疑,不断思考创新。”

  老师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同学们好,告诉他们:要学会辨别真伪,学会质疑,对事物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而不要轻易相信书本和权威人士所说的。如果迷信书本和权威,就会陷入盲从,而不会主动思考和创新。

  我国小学教材里有一个常识——蜜蜂发声靠的是翅膀振动。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没有盲目相信这个常识,她通过实验发现,蜜蜂并非依靠翅膀的振动发声。一次偶然的机会,聂利发现翅膀不振动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于是她拿来放大镜观察蜜蜂,连续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

  与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一样,这个发现的过程并不曲折,但很多人并未发现,聂利却发现了,因为她敢于向“定论”提出挑战,向科学权威提出挑战。生活中,很多人对权威人士所说的话深信不疑,比如,一件普通的商品,得到权威人士的推荐后,就会吸引很多顾客。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头上总是戴着奇妙的光环,“某某大师”,“某某专家”,不一而足。这些称号,在普通人的耳朵里,就是权威的代名词,可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在数百年前的西方,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几乎是人们心目中的神明。他的话被奉为金科玉律,毋庸置疑。当他表示物体从高空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有关时,几乎没有人怀疑那是假话。年轻的伽利略却对此产生了质疑,他通过实验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言论是荒谬的。于是伽利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在著名的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自由落体实验。他把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从斜塔上扔下来,结果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宣布的“不同重量物体落地速度不同”的理论,第一个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

  这样的事例,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它们充分说明了书本和权威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在很多时候,正是由于轻信权威而束缚了我们的发展,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盲目顺从,以至让一些发明、发现和自己的想法沉溺于自卑之中。因此,我们要大胆质疑,大胆发问,不要迷信权威,要相信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突破,才能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想象是未来的蓝图

  想象力和意志力谁的力量大?你一定以为是意志力,正确的答案是想象力!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千亿到一万亿个神经元,你的每一个念头都会触动身体和大脑的连锁反应!

  创造性想象,是指运用想象来创造生活中需要的一切的技巧。这种想象没有什么新奇或异常的地方,事实上,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运用它。比如,我们见到一种物品时,是否能够联想到其他的东西呢?看完下面的故事,相信你就会对创造性的想象有所认识了。

  1582年的一天,在比萨教堂内,有很多人在那里顶礼膜拜。此时其中的一位年轻大学生却分神了,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堂中央的大吊灯上。只见那盏灯在不停地摇摆,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啊!可是他为什么还那么着迷呢?

  原来,他观察到:吊灯每次来回摆动所花的时间几乎是一样的。于是,他用自己的脉搏跳动来计时,结果发现吊灯每一摆动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这一发现引起了他深深的思考,他随即冒出了一个想法:这个规律有何用途呢?

  后来,他用“摆”来测量时间和运动,他做了大量的实验,发明了一种“脉搏计”,用来测量病人脉搏跳动的情况。他在晚年的时候,依然没有放弃探索和实验,他苦心设计出单摆的时钟。他就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

  在伽利略去世后不久,科学家们在他研究和发现的基础上,制造了带钟摆的时钟。伽利略虽然走了,但“钟摆理论”留下了,钟摆永远会向人们讲述关于伽利略创造性思维的故事。

  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用现有方法和知识是难以解决的,这时就需要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威力。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智慧高度发展的表现。人类正是因为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才成为雄踞地球的主人。可以说,哪里有创造性思维,哪里就有科学的王国。

  那么,怎样进行创造性想象呢?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需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期。从事创造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要对前人在同类问题上所积累的经验有所了解:前人在该问题上有什么发现?发现到什么程度?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尚未解决?实际上,这就是收集资料的阶段。准备期对于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因为灵感不是从天而降的。

  说到收集资料,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就是一个榜样。他曾发表过一篇轰动全球气象学界的论文,这篇论文花了他很多心血。他把所有能找到的史书、游记、地方志、笔记、诗词、见闻、奏章,以及古农书、古医书,甚至古代小说都找来仔细翻阅,把其中涉及气候的资料记录下来。历时五十载,终于在1973年发表了这篇论文。

  (2)酝酿期。又叫孵化期,就像母鸡在孵蛋一样,表面上看,母鸡伏着不动,其实在它所孵的蛋内却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即雏鸡正在形成。或许这个过程非常短暂,或许非常漫长,有时甚至要历经很多年。比如,化学元素周期表就是门捷列夫经过了30年的创造性思维后才提出来的。

  (3)顿悟期。我们或许也有这样的经历: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突然对某个问题豁然开朗了。这就是顿悟期,由于对问题经过了周密的,甚至长时间的思考,创造性的观点可能突然出现,使我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灵感。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兽医李留栓回到家里,眉头紧锁,妻子见他沉默不语,就知道他遇到了难题。仔细一问,才知原来丈夫近来看到很多牲口死于“结症”。结症,是骡马常得的一种病。如果饲料铡得太长、潮湿,牲畜很难嚼烂,在肠子里就无法消化,时间一长就容易结成一个硬疙瘩——“粪结”,这就是结症。一旦牲畜得了这个病,就很难治疗,最后肠子坏死,牲畜就会可怜地死去。

  妻子一边安慰李留栓,一边做饭,“叭、叭”两声,两个鸡蛋下锅了。听到清脆的磕击声,李留栓心里顿时一震。他突然想到:用手握一个鸡蛋,劲再大也捏不破,轻轻一磕,反倒容易击碎。如果像打鸡蛋那样,把粪结击碎,岂不是能疏通牲畜的肠子吗?

  想到这里,李留栓立即去找病马。经过多次实验,他用手在牲畜的腹腔外面用力捶击,把粪结击碎了,使病马安然脱险。就这样,治疗结症的妙方——“捶击术”诞生了。后来“捶击术”被载入了兽医史手册。

  (4)验证期。思维豁然开朗后,我们还要对自己的想法加以验证。只有得到实践验证的想法,才能称之为新发现。

  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次,法布尔在观察蜘蛛结网时,看着看着就着迷了,一眨眼的工夫,蜘蛛不见了。“咦,这个小东西哪里去了?”法布尔自言自语道,突然法布尔发现蜘蛛在墙角悠闲地休息。正在这时,一只昆虫落在蜘蛛网上,那个“正在休息”的蜘蛛迅速爬过去,把在蜘蛛网上挣扎的昆虫抓住了。

  这一现象引起了法布尔的思考,他想:休息的蜘蛛怎么知道有昆虫落在网上呢?是不是从蛛网的中心到蜘蛛身上有一根长蛛丝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法布尔开始了实验:法布尔捉来一只活的蝗虫,放在蛛网上。蝗虫不停地挣扎,蛛网震动起来。在角落里休息的蜘蛛果然顺着这根通向中心的蛛丝爬了过来,然后抓住蝗虫。

  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想,法布尔用剪刀把那根从中心伸出来的蛛丝剪断,然后把一只蝗虫放在蛛网上。任凭蝗虫怎样挣扎,蛛网如何震动,角落里的蜘蛛都没有感觉。这两个实验很好地证明了法布尔的猜想和推断,通过实验,他知道蜘蛛是通过蛛丝来发现目标,然后将其捕获的。

  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天赋,人有了想象力,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立足今天,看到明天,推知后天。但是,学会驾驭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时候,你可以让你的想象在天空自由地飞翔;有时候你要给你的想象力套上缰绳。人的一切幸福都依赖于人的想象力,但是想象力应该在人的理性的控制之下。

  爱默生说:“去吧,把想象变成行为!”我们首先必须将自己投入到未来的想象中,然后努力使其成为现实。一个人的成就决定于他大脑的图画,这幅图画可能是他假想的,但潜意识不辨真假,随着图案的清晰,这一切都会变成现实。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做最好的自己 马云创业语录 心灵鸡汤全集 厚黑学 圈子圈套 一辈子做女孩 千万别学英语 水煮三国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