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1章 保险:留有后路不发愁(2)

  对于保险这种能解救人们于危难时刻的理财产品,有时候它更像是一种必需品,而不是选择品。就像现在女孩寻找另一半时,往往要求对方性格稳重且人品可靠,可以在你危难之时提供一个坚实的肩膀一样。如果对方在事业发展方面有大好光明的前途,就更加靠谱,可能会赢得更多女孩抛来的橄榄枝。保险理财也是一样,作为一种被选择品,除了能给人安全感之外,最好还有额外收益,唯有此,它才能在众多理财产品中脱颖而出,为自己赢得市场。

  现在,银行加息的呼声越来越高,加息的动作也呼之欲出,对保险投资来说,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利好信息。2007年年末,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经济下行的风险,为提振经济发展,央行果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面对通胀的进攻,经济下行的风险可能性基本消失,物价上涨压力却不断加大,国家开始采取行动,想要以加息政策来应对。

  2010年10月19日,面对CPI日益走高,时隔34个月之后央行首次做出加息的动作: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升至2.5%;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提高至5.56%;5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6%,升至4.2%;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提高至6.14%。两个月后的2010年12月26日,央行再次将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面对还在走高的物价,人们有理由相信2011年央行的大致脉络,应该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加息。

  所谓加息,就是增加银行存款、贷款利息,存款加息可以诱引人们将手中的流动资金转为存款,降低其消费意愿;贷款利息提高会导致货币回流加强,留在市场中流通的货币总量减少,相应的货币价值被抬高,最终诱使物价下降。

  客观上来说,加息是抑制通货膨胀的一个招数,同时也是刮进保险业的一股春风,有助于保险公司提高投资回报。保险公司投资回报增加,最终也会反映到保险客户身上,因此,加息时刻是买保险的大好良机。

  作为收取保费为人们提供保险的单位,保险公司之所以能够在你所需时提供多于缴纳保费的资金,是因为他们将收上来的保费也用于投资,获取收益之后才有足够的实力。一般来说,保险公司近80%是固定收益类资产,它会将20%的资产存入银行“吃利息”,50%~60%左右用于投资债券。银行加息,无疑会增加保险公司协议存款和浮动利率存款的收益率。此外,保险公司的债券投资也是以获得利息收入为主,加息政策的出台可迅速抬升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由以上两方面来说,加息对保险公司构成实质性利好。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增加,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提高自己保险产品的利率。不过,推论虽然有理有据,但事实情况有时却不一定应验。更多时候,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上升存在滞后性,保险公司收益的增加并不能立刻反映在客户收益端。以2010年最近的两次加息为例,在加息预期下,10年期银行国债到期收益率已经提前上升20个基点,但是在成本端,传统险种的利率仍然保持旧貌,没有提升。而且随着银行存款利率的增加,保险公司在收益增多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一种尴尬:一些产品的收益水平渐渐被存款收益追平,如果加息继续,买保险可能还不如存款实惠。

  两年前,考虑到一款投资型保险产品,除具备人身保障功用之外,收益率比银行存款利息回报也更高,刘先生才决定购买。不过,经过这两次加息,银行存款利率几乎接近其购买的保险产品收益。刘先生此前的信心满满现在变成心里直打鼓:如果今后继续加息,这款保险产品就不再划算,到底选择退保把钱存入银行,还是接着购买保险?

  这个决定外人无法给出答案,毕竟自己的投资还是要由自己负责。但是对于现在的加息状况,可以给予适当的建议。一些传统险种诸如两全保险等,通常是储蓄型保险,利率已在此前约定,并不会因为加息而改变。在加息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妨选择一些与银行利率挂钩的保险产品,产品收益率随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即“息涨随涨”型产品,如分红险、万能险等投资型保险产品。

  但是,由于不同产品的投资渠道以及风险系数有所不同,投保人切不可见投资型保险产品就买,在选择时务必也要“货比三家”,选择最受利于加息,且最合适个人的品种。无论现在投保人是否已经在加息中受益,或者现在仍旧处于期待状态,毋庸置疑的是,在银行加息的状态下,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是一项明智的投资之选。

  买份带投资色彩的分红险

  【标签】 保险 投资 通货膨胀 分红险

  一直以来,保险之所以不受投资者欢迎,主要是因为其给人的印象过于“稳重”——更像是银行储蓄,不能算做真正意义上的投资产品。就好像一眼就可以看到头的人生,虽然不会让人过于失望,但也不会出现令人心跳加速的惊喜。

  当然,如果你将惊喜定义为在遭遇重大疾病或事故时保险公司提供的大额赔付,这种看法并不客观,充其量只能算做遭遇不测后的安慰而已。

  在物价还是一面平静的湖水,通货膨胀还距离自己十万八千里时,为对未来人生的各种财务需求作准备,人们可以购买与养老、教育、疾病等相关的储蓄型产品。每年用于此的资金压力不会过大,而且退保就要面临损失,这也会促使人们形成“强迫储蓄”。

  但是,在通货膨胀时期,因收益难以高于物价的涨幅,储蓄型保险的实用性和魅力值会急速降低。此时,应该让投资型保险上场。最早出现于荷兰的投资型保险,其产生就是源自投保人对寿险保单不能享受投资机会的抱怨,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它也被西方国家设计为对抗经济波动或通货膨胀对长期寿险造成的损失的险种。

  传统保险是投保人将保费交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进行投资,并允诺投保人特定的利率,投保人无须为保险公司的投资盈亏承担任何风险。而投资型保险则不同,它将投资的选择权和风险转嫁给投保人。不过正如收益往往伴随着风险,风险背后常常蕴藏着收益一样,投资型保险,既有一定的保障性,又具有风险投资的特质,还可以合理避税。

  我国保险市场存在三种投资型保险,分红险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两种分别为万能险与投连险。本质上,分红险是一种人寿保险,也是最便宜的一种保险,保险公司在收取投保人的保费后,在每个年度经营后,除去公司运营成本和赔付,如果公司还有赢利,便按照一定比例,以红利的方式返还给投保人。购买分红险,最大的好处就是其收益会随着利率和保险公司的投资业绩而变化。不是所有的险种回报都能随着利率的上升而上升,但分红险可以。从这个角度看,投资型保险似乎可以应对通货膨胀。

  分红险一直是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化的主力险种。1972~1991年的20年间,美国经历了越南战争、尼克松辞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等国内外动荡事件,分红险以其一贯的好收益傲视其他险种。在北美地区,80%以上的保险产品具有分红功能。

  在中国,分红险的历史虽然不长,却也表现抢眼。40岁的吴先生投保了一份“一次性缴费1万元、保险期为5年”的分红险。按照协议,5年期满后,保险公司会归还吴先生10620元+累积红利。其中,620元算做利息,累积红利是公司的投资分红,两种收益加在一起,用以抵抗通货膨胀。此外,这份分红险还有额外规定,如果吴先生因疾病身亡,保险公司返还会变成10620元+累积红利+特别体恤金。如果因意外事件身亡,吴先生可以获得意外事故保险金21240元+累积红利+特别体恤金。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会将你缴纳的分红险保费投资于包括国债和企业债的债券、与银行的协议存款以及基金等方面。在加息周期,新发债券和存款的利率都会上升,分红险的回报随息而动,就此而言,可以至少部分回避通货膨胀对资金贬值造成的威胁。比如,如果你买的是分红型养老金,可以保证你的养老金相对保值甚至增值。而且,现在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越来越宽,既可以投资不动产,也扩大了投资有价证券的范围。

  2010年9月5日,国家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和《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正式允许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不动产。最近几年,中国资本市场风生水起,私募股权和房地产被视为获取高收益的两大主力。

  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扩大后,可以借力中小企业发展,乘坐上中国房地产的高速列车,这无疑会使自身收益发生核裂变,也增强了未来分红险的收益预期。而且,保监会对分红险的“分红”有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应将不低于当年全部可分配盈余的70%分给分红险投保人。70%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何况还有一些保险公司表示,实际分配盈余已经达到85%以上,甚至超过95%。

  奢求保险公司将全部赢利用于分红是一个“无理”的要求,因为保险公司为人们管理资金、提供保障和赢利,既有功劳,也有苦劳。将部分收益留给他们做运营之用,也在情理之中。伴随着加息的脚步,2011年一开年,保险公司纷纷“开门红”,主打分红险这块“通胀牌”:中国人寿推出“福禄金尊”两全保险,投保人在领取祝寿金前,每三年可领取基本保险金额的15%作为生存保险金。在领取祝寿金后,每年投保人还可领取基本保险金额的6%作为生存保险金。太平人寿推出“福寿连连”两全保险,除了每年的正常分红外,投保两年后投保人还可以得到基本保险金的10%作为生存保险金。此后,每隔一年领取一次,直到保险期满结束。

  面对琳琅满目可供选择的分红险种,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挑选合适的一款。不过,分红险仍是保险的一种,其本质功能仍旧是防范,每年的分红并不确定,在购买此类分红险之前,我们还要多留几个心眼:

  首先,仔细检验分红险的历史“成绩单”。分红险可以抵抗通货膨胀,但不见得每一款分红险都能够做到,再英勇的队伍里也难免会混迹着几个胆小鬼。过去是今天的镜子,选择分红险前,先看看其过去每年的红利是否大于同期通货膨胀率和市场利率,如果是则可以选择购买,如果不是请谨慎思考。

  其次,分红险的分红是有成本的。同样一份保险,在分红和无分红之间,相信只要不是傻子,都会选择分红。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原因在于投保人在购买分红险时,付出的成本已经包含了分红成本。即如果用同样的成本购买传统保险,保额一定会比分红险大。

  所以,在购买分红险前,还要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如果你属于月收入不高的稳重型投资者,且目前还没有一张纯保障型保单,奉劝你先选择一份花费不多,但保额更大的传统型保险。此时,投资不是你的第一要义。毕竟,先获得生存权之后才能进一步寻求发展。一个人如果没有保障,理财收益再高,一旦发生意外,财富对你和家人来说也如同空中楼阁。

  再次,参考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保险公司虽然名义为保险,更多指的是基本保障方面,至于与分红直接相关的投资事务,保险公司并不一定在行。即使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扩大,但多年来,保险公司也是多在银行存款和债券方面进出,对房地产等其他回报高但风险也高的投资领域没有太多经验。

  与保险业其他常用绩效衡量统计数字类似,承保损失与浮存金比率也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检验才更客观有效,否则仅凭单季或一年度的数字而作出的判断,会因估计成分太重失去参考价值。将考察时间延长至一年之上,通过其承保损失与浮存金的比率就可以看出这家保险公司运营所产生浮存金的资金成本。如果资金成本低,那么恭喜你选到了一家投资能力不错的保险公司。

www。xiaoshuotxt.Net_T_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我不是教你诈 圈子圈套 不抱怨的世界 水煮三国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浮沉 The Secret秘密 马云创业语录 正能量 富爸爸穷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