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5章 第一项修炼赢取市场的圣经(4)

  宏大电机厂生产医用电机,在经过一个相当长的稳定价格后,电机市场突然出现上扬现象,显然,医用电机开始从供求平衡,过渡到需求大于供给状态。

  电机厂主管分析,发现医用电机价格的上扬并非直线上升,而是呈现阶段性。当价格上扬5%后,会停滞一段时间,然后再上扬,再停。这说明需求不是稳定增长的,而是按阶段性增长的。

  第二,价格对市场的作用还表现在,以其变动的信号来调节消费者的需求和生产者的供给。

  消费者追求的是效用的最大化,他们总想花尽量少的钱,获得尽量多的利益;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他们思考的是如何使自己的产品卖到最好的价钱。双方关注的焦点都是价格。

  所以,当价格上扬时,消费者便可能去寻求替代品,或是减少需求量,以使自己不受太大的损失和影响。而供给方却要尽可能地在这个阶段销售出自己的产品,以在这个价格高峰获得好的回报。

  然而,随着供应量的增大,需求量的减少,供需状况由求大于供,转化成供大干求,价格又会出现回落,直到达到下一个平衡。

  第三,价格的市场作用还表现在,通过对需求与供给的调节,使需求与供给大致相等或均衡,从而使社会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

  价格调节经济运行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当市场上某种商品大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就会下降,从而一方而刺激了对该商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抑制了对它的生产(供给)。当这种运行过程进入到对该商品的供与求大致相等时,资源也就得到合理配置了,既不会有过剩的供给,又不会有过度的需求。

  价格机制虽然具有如此了不起的作用,但由于现实经济是复杂多变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使价格机制偏离理想的方式去调节经济。而且,现实经济中又存在着并不是完全的自由竞争,而总是有一定的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的因素存在。

  因而在现实中就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的时期还要有一定程度上的政府对价格机制的干预。

  然而,政府的干预,也是通过对价格进行调整来达到控制市场的目的,比如限价、指定价格,也就是说,价格依然是调节市场供需状态的最有效的武器。

  经典术语解读:看不见的手鸡蛋价格由每公斤4.6元,猛升到每公斤6.4元,且高居不下时,在巨大的利润刺激下,养殖场纷纷建立,很快使鸡蛋市场处于超饱和状态,供大于求。于是,鸡蛋价格直线下滑,养殖场在养鸡赔钱的情况下,纷纷转产或关闭,鸡蛋的产量因此大受影响,很快便价格上扬。于是,养殖鸡的人又开始多起来……供与求,相互作用,互为因果,虽然看不见,却又明显能被感觉得到。经济学家于是把这种现象称为看不见的手。

  四、什么是均衡价格和实际价格

  均衡的确切含义是平衡,如天平的左右两端放着同样的重物。将均衡这个力学的观念引入经济学的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马歇尔用它来表示经济运行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一种暂时稳定的状态。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

  这时的价格将不会上升,也不会下降。任何人都可以在那个价格上买到他所要买的东西,或是卖掉他所要卖的东西。这时的市场是出清的,货物不多也不少。所有供给与需求的订单都已完成,账簿上也呈现出清。所有的需求者和供给者都得到了满足。

  这个均衡价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所谓价格,就是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平衡点。市场上价格上下波动的过程,实际上是经济利益在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分配比例的不间断调整。

  甲商品的价格为10元时:在这个价格下,消费者的需求量为40公斤,生产者的供给量为20公斤。这个供给量与需求量是无法配合的,因为在10元的价格下,甲商品的供给量小于其需求量,即存在过度需求,供给的缺口是20公斤。这样,那些想按这个价格购买甲商品的消费者中,就有一部分人只能自认运气不佳,空手而回了。但是这些消费者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为了能够买到自己希望购买的商品,就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生产者也会发现如果抬高价格,也不愁卖不出去。因此,在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情形下,价格有上升的趋势。

  甲商品的价格为20元时:在这种价格下,消费者的需求量为25公斤,生产者的供给量为40公斤。这个供给量与需求量仍然无法配合,因为在20元的价格上,甲商品的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即存在过度供给,过剩15公斤。这样,就有一部分甲商品无法售出,形成积压。生产者为了减轻增加的存货就不得不降低价格。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情况下,价格有下降的趋势。

  如果甲商品的价格是15元,在这个价格水平下,甲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同为30公斤。这是唯一的一个供给量与需求量能够达到一致的价格。此时,既不存在消费者抬价争购的情形,也不存在生产者压价倾销的情景。所以,价格在15元的水平上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在均衡价格形成的同时,均衡数量也随之形成,为30公斤。

  在均衡价格状态下,市场上甲种商品既不短缺也不过剩。

  需要指出的是,均衡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着的,它总是从不均衡到均衡,又从均衡达到新的不均衡,再到新的均衡。因为均衡价格是由供需两方面的力量决定的,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需求量大于供求量,即说明供给不足或过度需求。一旦出现这种情形,价格就会受到上涨的压力,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价格的上升,供给量会不断增加,而需求量会逐渐减少,这种变化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供求量和需求量在新的水平上相等,形成新的均衡价格为止。这个新的均衡价格将比原来的均衡价格要高。

  供给量大干需求量,即说明供给过剩或需求不足。一旦出现这种情形,价格就会受到向下降的压力,呈现下跌趋势。随着价格的下跌,需求量会增加,而供给量会减少,这种变化将一直持续,直到需求量与供给量在新的水平上相等,形成新的均衡价格时为止。这个新的均衡价格会低于原来的均衡价格。

  下面再谈谈什么是实际价格。

  实际价格是指你进行消费时,实际付出的单位价钱。

  比如:你去购买一台电脑,商家要价是10000元,你最终用8500元买到手,这8500元便是实际价格。

  实际价格不等同于均衡价格,还是用刚才那台电脑作例子,它的均衡价格可能是9000元,可能是6500元,也可能恰巧正是8500元。

  均衡价格是理论上的价格,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确认某种商品和价格是不是均衡价格。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实际价格距离均衡价格不会很远。这是因为:

  如果实际价格偏低,则市场上就会出现需求量大干供给量的情形,消费者将竞相购买,从而造成价格上涨的压力。只要实际价格仍然低于均衡价格,这种上涨的压力就会继续保持。同样,如果实际价格偏高,市场上就会存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情况,生产者将竞相出售,从而造成价格下跌的压力。只要实际价格仍然高于均衡价格,这种下跌的压力就会继续。于是,实际价格永远有走向均衡价格的趋势。

  但是,这种理论是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基础之上的,而现实社会中,并不是所有竞争都是充分的,外界的干扰会使某种商品不能达到理想的均衡价格。

  当这种干扰因素过于迅速时,甚至在新的均衡出现之前,市场价格都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调整。

  这些干扰因素包括政府的限价、定价和支持价,国内或国际的政治、经济变化的影响,消费者消费水平的突然上升或下降等等。

  均衡概念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当均衡严重失调,实际价格与均衡价格总是不能按规律发展时,对各方面部是灾难性的。

  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味着市场中运作的不同力量处于平衡状态,从而价格和数量使购买者和供应商的愿望达到一致。价格太低意味着各种力量还未达到平衡,吸引需求的因素比吸引供给的因素更有力,因而存在超额需求或短缺。

  竞争市场是一种形成均衡的机制,如果价格太低,需求者会争购哄抬物价,直到达到均衡为止。市场机制正是通过价格这一利益杠杆来调整供求之间平衡关系的。在正常的价格调整期间内,价格下滑必定导致一部分成本较高的生产者从供给中被排除出去。

  如果价格不断下滑仍不能有效地刺激需求,抑制供应;或是价格不断地攀升仍不能抑制需求,刺激供应,势必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经济学中,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价格失效”。

  【实例分析】

  国际原油的供求与价格均衡的追求。

  前几年,围绕着石油的产量与价格问题,产油国与消费国、产油国与产油国之间争论不休,总是试图达成一个均衡态势,而每当这个态势达成不久,新的不平衡就又出现了。

  2000年3月1日,伊朗和委内瑞拉以及沙特阿拉伯的石油部长在英国伦敦举行会议,就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及是否提高原油产量的问题进行磋商。然而这次会议结果并不让人看好。因为此前5天,伊朗和委内瑞拉的石油部长就已重申,石油输出国组织在2000年第三季度前,不会考虑提高石油生产数量。消息传出,国际原油价格再次攀升。3月1日在全球市场创下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新高位,突破每桶31美元,达31.77美元。而汽油价格也达到一加仑99美分,接近了1990年10月份的历史最高价位。而在1998年12月,原油价格仅维持在10美元左右。

  原油严重依赖进口的美国首当其冲遭受了重创,油价格翻了一倍。国会议员对政府在油价方面迟钝的反应大表不满。他们要求政府动用紧急储油平抑油价,并考虑对不愿提高产油量的石油输出国暂停军事援助。美国能源部部长理查逊向国际关系委员会报告说,国际原油供需失衡的情况已严重威胁到世界经济,这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难以接受的。不过他警告,大量供应储备用油,对国家发展前景不利。

  与此同时,产油国组织欧佩克也在进行紧急磋商,油价过高,近期内可能会获得些利润,但这无异于杀鸡取卵。因为油价上涨时,其他商品价格也随之攀升,连锁反应的结果,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对谁都是灾难性的。

  最终,欧佩克各国经过讨价还价,增加原油出口,平抑石油价格,使实际价格接近均衡价格。

  几个月后,这场牵动世界的石油争端慢慢终于平息下去了。

  五、价值规律如何发挥调节作用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商品经济自然也不会例外。

  决定商品经济运行的最基本的规律就是价值规律。掌握了价值规律,就能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进退自如。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和商业时代的基础规律,它要求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根据价值规律,人们可以解释人类在市场经济下的种种经济现象。而现代的中国则是在重新确立了这个价值规律在意识形态上的地位后才可能完全地进入市场经济与商业时代的,学者们为了将中国引入商业时代--从而促进中国的发展,寻找的突破点就是确立价值规律的意识形态合法性与地位。可见,价值规律对于目前的市场经济与竞争剧烈的商业时代来说是基础性的。充分认识价值规律的意义也显得尤其重要。

  1.价值规律的两个作用(1)价值规律的存在必然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注意改进生产技术,精打细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求降低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在交换中获取更多的收益。

  我们知道,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商品又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因此,某个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因而在交换中就获利较多。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有:提高商品生产者自身的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改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水平。

  康佳彩电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名列前茅,取得的战绩是相当辉煌的。但是康佳的成绩是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断进步、发展而得来的。2000年以来,由于接连不断的恶性价格战,彩电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导致了整个彩电行业的首次负增长。当时在市场上,29英寸彩电已跌破1700元,29英寸纯平彩电的价格已降到2500元以下,21英寸彩电最便宜的卖到了800多元一台,而且价格还在进一步走低。在价格战越打越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赢利,靠外部施予已经不可能。

  当时,康佳果断地采取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配备了中国最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以及其他现代化的产品开发、检测仪器设备、工作站,确保康佳成为国内彩电换代最快、产品技术一流、产品畅销全球的企业。康佳彩电产品的创新速度已与国外大公司不相上下。康佳最新的数字电视产品已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志着康佳在视听产品数字技术应用上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康佳聚集了国内外通信技术的精英,有一支由近百名来自国内外的博士、硕士组成的研发队伍。

  2000年6月21日康佳从东芝公司引进专用设备、自行设计开发的第一条背投电视整机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这标志着康佳在超大屏幕彩电的研发生产上迈出了崭新的-步。2000年9月美国康佳康盛实验室研制成功研制出中国彩电行业第一块电视机MCU控制芯片;2002年1月份国内首创的可在普通DVD与逐行扫描电视之间实现数字连接的“数码流”技术在康佳诞生;2002年康佳推出国内第一款平板电脑;2006年7月,康佳铂晶灵锐19系列,等离子12系列子板又凭借独特精美的外观设计及产品技术优势获得“2006中国消费电子创新设计奖”和“上半年液晶市场表现最佳品牌”称号。

wW w.Xia 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海底捞你学不会 The Secret秘密 遇见未知的自己 马云创业语录 浮沉 一辈子做女孩 人性的弱点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销售就是要搞定人 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