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2章 呼兰河传(11)

  但是大黄狗是喜欢我的,我是爱大黄狗的。

  鸡从架里出来了,鸭子从窝里出来了,它们抖擞着毛,一出来就连跑带叫的,吵的声音很大。

  祖父撒着通红的高粱粒在地上,又撒了金黄的谷粒子在地上。

  于是鸡啄食的声音,咯咯地响成群了。

  喂完了鸡,往天空一看,太阳已经三丈高了。

  我和祖父回到屋里,摆上小桌,祖父吃一碗饭米汤,浇白糖;我则不吃,我要吃烧包米;祖父领着我,到后园去,趟着露水去到包米丛中为我擗一穗包米来。

  擗来了包米,袜子、鞋都湿了。

  祖父让老厨子把包米给我烧上,等包米烧好了,我已经吃了两碗以上的饭米汤浇白糖了。包米拿来,我吃了一两个粒,就说不好吃,因为我已吃饱了。

  于是,我手里拿烧包米就到院子去喂大黄去了。

  “大黄”就是大黄狗的名字。

  街上,在墙头外面,各种叫卖声音都有了,卖豆腐的,卖馒头的,卖青菜的。

  卖青菜的喊着,茄子、黄瓜、荚豆和小葱子。

  一挑喊着过去了,又来了一挑;这一挑不喊茄子、黄瓜,而喊着芹菜、韭菜、白菜……

  街上虽然热闹起来了,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悄的。

  满院子蒿草,草里面叫着虫子。破东西,东一件西一样地扔着。

  看起来似乎是因为清早,我家才冷静,其实不然的,是因为我家的房子多、院子大、人少的缘故。

  哪怕就是到了正午,也仍是静悄悄的。

  每到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蓼花,所以引来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第五章

  一

  我玩的时候,除了在后花园里,有祖父陪着,其余的玩法就只有我自己了。

  我自己在房檐下搭了个小布棚,玩着玩着就睡在那布棚里了。

  我家的窗子是可以摘下来的,摘下来直立着是立不住的,就靠着墙斜立着,正好立出一个小斜坡来,我称这小斜坡叫“小屋”,我也常常睡到这小屋里边去了。

  我家满院子是蒿草,蒿草上飞着许多蜻蜓,那蜻蜓是为着红蓼花而来的。可是我偏偏喜欢捉它,捉累了就躺在蒿草里边睡着了。

  蒿草里边长着一丛一丛的天星星,好像山葡萄似的,是很好吃的。

  我在蒿草里边搜索着吃,吃困了,就睡在天星星秧子的旁边了。

  蒿草是很厚的,我躺在上边好像是我的褥子,蒿草是很高的,它给我遮着阴凉。

  有一天,我就正在蒿草里边做着梦,那是下午晚饭之前太阳偏西的时候。大概我睡得不太着实,我似乎是听到了什么地方有不少的人讲着话,说说笑笑,似乎是很热闹。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却听不清,只觉得在西南角上或者是院里或者是院外。到底是院里院外,那就不大清楚了。反正是有几个人在一起嚷嚷着。

  我似睡非睡地听了一会儿就又听不见了。大概我已经睡着了。

  等我睡醒了,回到屋里去,老厨子第一个就告诉我:

  “老胡家的团圆媳妇来啦,你还不知道,快吃了饭去看吧!”

  老厨子今天特别忙,手里端着一盘黄瓜菜往屋里走,因为跟我指手画脚地一讲话,差一点儿没把菜碟子掉在地上,只把黄瓜丝打翻了。

  我一走进祖父的屋去,只有祖父一个人坐在饭桌前面,桌子上边的饭菜都摆好了,却没有人吃,母亲和父亲都没有来吃饭,有二伯也没有来吃饭。祖父一看见我,祖父就问我:

  “那团圆媳妇好不好?”

  大概祖父以为我是去看团圆媳妇回来的。我说我不知道,我在草棵里边吃天星星来的。

  祖父说:

  “你妈他们都去看团圆媳妇去了,就是那个跳大神的老胡家。”

  祖父说着就招呼老厨子,让他把黄瓜菜快点儿拿来。

  醋拌黄瓜丝,上边浇着辣椒油,红的红,绿的绿,一定是那老厨子又重切了一盘的,那盘我眼看着撒在地上了。

  祖父一看黄瓜菜也来了,祖父说:

  “快吃吧,吃了饭好看团圆媳妇去。”

  老厨子站在旁边,用围裙在擦着他满脸的汗珠,他每一说话就乍巴眼睛,从嘴里往外喷着唾沫星。他说:

  “那看团圆媳妇的人才多呢!粮米铺的二老婆,带着孩子也去了。后院的小麻子也去了,西院老杨家也来了不少的人,都是从墙头上跳过来的。”

  他说他在井沿上打水看见的。

  经他这一喧惑,我说:

  “爷爷,我不吃饭了,我要看团圆媳妇去。”

  祖父一定让我吃饭,他说吃了饭他带我去。我急得一顿饭也没有吃好。

  我从来没有看过团圆媳妇,我以为团圆媳妇不知道多么好看呢!越想越觉得一定是很好看的,越着急也越觉得是非特别好看不可。不然,为什么大家都去看呢。不然,为什么母亲也不回来吃饭呢?

  越想越着急,一定是很好看的节目都看过。若现在就去,还多少看得见一点儿,若再去晚了,怕是就来不及了。我就催促着祖父。

  “快吃,快吃,爷爷快吃吧。”

  那老厨子还在旁边乱讲乱说,祖父间或问他一两句。

  我看那老厨子打扰祖父吃饭,我就不让那老厨子说话。那老厨子不听,还是笑嘻嘻地说。我就下地把老厨子硬推出去了。

  祖父还没有吃完,老周家的周三奶又来了,是她说她的公鸡总是往我这边跑,她是来捉公鸡的。公鸡已经捉到了,她还不走,她还扒着玻璃窗子跟祖父讲话,她说:

  “老胡家那小团圆媳妇过来,你老爷子还没去看看吗?那看的人才多呢,我还没去呢,吃了饭就去。”

  祖父也说吃了饭就去,可是祖父的饭总也吃不完。一会儿要点儿辣椒油,一会儿要点儿咸盐面的。我看不但我着急,就是那老厨子也急得不得了了。头上直冒着汗,眼睛直眨巴。

  祖父一放下饭碗,连点一袋烟我也不让他点,拉着他就往西南墙角那边走。

  一边走,一边心里后悔,眼看着一些看热闹的人都回来了。为什么一定要等祖父呢?不会一个人早就跑着来吗?何况又觉得我躺在草棵子里就已经听见这边有了动静了。真是越想越后悔,这事情都闹了一个下半天了,一定是好看的都过去了,一定是来晚了,白来了,什么也看不见了,在草棵子听到了这边说笑,为什么不就立刻跑来看呢?越想越后悔。

  自己和自己生气,等到了老胡家的窗前,一听,果然连一点儿声音也没有了。差一点儿没有气哭了。

  等真的进屋一看,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母亲,周三奶奶,还有些个不认的人,都在那里,与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没有什么好看的,团圆媳妇在哪儿?我也看不见,经人家指指点点的,我才看见了。不是什么媳妇,而是一个小姑娘。

  我一看就没有兴趣了,拉着爷爷就向外边走,说:

  “爷爷回家吧。”

  等第二天早晨她出来倒洗脸水的时候,我看见她了。

  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

  院子里的人,看过老胡家的团圆媳妇之后,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不过都说太大方了,不像个团圆媳妇了。

  周三奶奶说:

  “见人一点儿也不知道羞。”

  隔院的杨老太太说:

  “那才不怕羞呢!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

  周三奶奶又说:

  “哟哟!我可没见过,别说还是一个团圆媳妇,就说一进门就姓了人家的姓,也得头两天看看人家的脸色。哟哟!那么大的姑娘。她今年十几岁啦?”

  “听说十四岁么!”

  “十四岁会长得那么高,一定是瞒岁数。”

  “可别说呀!也有早长的。”

  “可是他们家可怎么睡呢?”

  “可不是,老少三辈,就三铺小炕……”

  这是杨老太太扒在墙头上和周三奶奶讲的。

  至于我家里,母亲也说那团圆媳妇不像个团圆媳妇。

  老厨子说:

  “没见过,大模大样的,两个眼睛骨碌骨碌地转。”

  有二伯说:

  “介(这)年头是啥年头呢,团圆媳妇也不像个团圆媳妇了。”

  只是祖父什么也不说,我问祖父:

  “那团圆媳妇好不好?”

  祖父说:

  “怪好的。”

  于是我也觉得怪好的。

  她天天牵马到井边上去饮水,我看见她好几回,中间没有什么人介绍,她看看我就笑了,我看看她也笑了。我问她十几岁?她说:

  “十二岁。”

  我说不对。

  “你十四岁的,人家都说你十四岁。”

  她说:

  “他们看我长得高,说十二岁怕人家笑话,让我说十四岁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长得高还让人家笑话,我问她:

  “你到我们草棵子里去玩好吧!”

  她说:

  “我不去,他们不让。”

  二

  过了没有几天,那家就打起团圆媳妇来了,打得特别厉害,那叫声无管多远都可以听得见的。

  萧红故居房门这全院子都是没有小孩子的人家,从没有听到过谁家在哭叫。

  邻居左右因此又都议论起来,说早就该打的,哪有那样的团圆媳妇一点儿也不害羞,坐到那儿坐得笔直,走起路来走得风快。

  她的婆婆在井边上饮马,和周三奶奶说:

  “给她一个下马威。你听着吧,我回去我还得打她呢,这小团圆媳妇才厉害呢!没见过,你拧她大腿,她咬你;再不然,她就说她回家。”

  从此以后,我家的院子里,天天有哭声,哭声很大,一边哭,一边叫。

  祖父到老胡家去说了几回,让他们不要打她了;说小孩子,知道什么,有点儿差错教导教导也就行了。

  后来越打越厉害了,不分昼夜,我睡到半夜醒来和祖父念诗的时候,念着念着就听西南角上哭叫起来了。

  我问祖父:

  “是不是那小团圆媳妇哭?”

  祖父怕我害怕,说:

  “不是,是院外的人家。”

  我问祖父:

  “半夜哭什么?”

  祖父说:

  “别管那个,念诗吧。”

  清早醒了,正在念“春眠不觉晓”的时候,那西南角上的哭声又来了。

  一直哭了很久,到了冬天,这哭声才算没有了。

  三

  虽然不哭了,那西南角上又夜夜跳起大神来,打着鼓,叮当叮当地响;大神唱一句,二神唱一句,因为是夜里,听得特别清晰,一句半句的我都记住了。

  什么“小灵花呀”,什么“胡家让她去出马呀”。

  差不多每天大神都唱些个这个。

  早晨起来,我就模拟着唱:

  “小灵花呀,胡家让她去出马呀……”

  而且叮叮当,叮叮当的,用声音模拟着打鼓。

  “小灵花”就是小姑娘;“胡家”就是胡仙;“胡仙”就是狐狸精;“出马”就是当跳大神的。

  大神差不多跳了一个冬天,把那小团圆媳妇就跳出毛病来了。那小团圆媳妇有点儿黄,没有夏天她刚一来的时候那么黑了。不过还是笑呵呵的。

  祖父带着我到那家去串门,那小团圆媳妇还过来给祖父装了一袋烟。

  她看见我,也还偷着笑,大概她怕她婆婆看见,所以没和我说话。

  她的辫子还是很大的。她的婆婆说她有病了,跳神给她赶鬼。

  等祖父临出来的时候,她的婆婆跟出来了,小声跟祖父说:

  “这团圆媳妇怕是要不好,是个胡仙旁边的,胡仙要她去出马……”

  祖父想要让他们搬家。但呼兰河这地方有个规矩,春天是二月搬家,秋天是八月搬家。一过了二八月就不是搬家的时候了。

  我们每当半夜让跳神惊醒的时候,祖父就说:

  “明年二月就让他们搬了。”

  我听祖父说了好几次这样的话。

  当我模拟着大神喝喝咧咧地唱着“小灵花”的时候,祖父也说那同样的话,明年二月让他们搬家。

  四

  可是在这期间,院子的西南角上就越闹越厉害。请一个大神,请好几个二神,鼓声连天地响。

  说那小团圆媳妇若再去让她出马,她的命就难保了。所以请了不少的二神来,设法从大神那里把她要回来。

  于是有许多人给他家出了主意,人哪能够见死不救呢?于是凡有善心的人都帮起忙来。他说他有一个偏方,她说她有一个邪令。

  有的主张给她扎一个谷草人,到南大坑去烧了。

  有的主张到扎彩铺去扎一个纸人,叫做“替身”,把它烧了或者可以替了她。

  有的主张给她画上花脸,把大神请到家里,让那大神看了,嫌她太丑,也许就不捉她当弟子了,就可以不必出马了。

  周三奶奶则主张给她吃一个全毛的鸡,连毛带腿地吃下去,选一个星星出全的夜,吃了用被子把人蒙起来,让她出一身大汗。蒙到第二天早晨鸡叫,再把她从被子放出来。她吃了鸡,她又出了汗,她的魂灵里边因此就永远有一个鸡存在着,神鬼和胡仙黄仙就都不敢上她的身了。传说鬼是怕鸡的。

  据周三奶奶说,她的曾祖母就是被胡仙抓住过的,闹了整整三年,差一点儿没死,最后就是用这个方法治好的。因此一生不再闹别的病了。她半夜里正做一个噩梦,她正吓得要命,她魂灵里边的那个鸡,就帮了她的忙,只叫了一声,噩梦就醒了。她一辈子没生过病。说也奇怪,就是到死,也死得不凡,她死那年已经是八十二岁了。八十二岁还能够拿着花线绣花,正给她小孙子绣花兜肚嘴。绣着绣着,就有点儿困了,她坐在木凳上,背靠着门扇就打一个盹。这一打盹就死了。

  别人就问周三奶奶:

  “你看见了吗?”

  她说:

  “可不是……你听我说呀,死了三天三夜按都按不倒。后来没有办法,给她打着一口棺材也是坐着的,把她放在棺材里,那脸色是红扑扑的,还和活着的一样……”

  别人问她:

  “你看见了吗?”

  她说:

  “哟哟!你这问的可怪,传话传话,一辈子谁能看见多少,不都是传话传的吗?”

  她有点儿不大高兴了。

  再说西院的杨老太太,她也有个偏方,她说黄连二两、猪肉半斤,把黄连和猪肉都切碎了,用瓦片来焙,焙好了,压成面,用红纸包分成五包包起来。每次吃一包,专治惊风,掉魂。

  这个方法,倒也简单。虽然团圆媳妇害的病可不是惊风、掉魂,似乎有点儿药不对症。但也无妨试一试,好在只是二两黄连、半斤猪肉。何况呼兰河这个地方,又常有卖便宜猪肉的。虽说那猪肉怕是瘟猪,有点儿靠不住。但那是治病,也不是吃,又有什么关系。

  “去,买上半斤来,给她治一治。”

  旁边有着赞成的说:

  “反正治不好也治不坏。”

  她的婆婆也说:

  “反正死马当活马治吧!”

  于是团圆媳妇先吃了半斤猪肉加二两黄连。

  这药是婆婆亲手给她焙的。可是切猪肉是他家的大孙子媳妇给切的。那猪肉虽然是连紫带青的,但中间毕竟有一块是很红的,大孙子媳妇就偷着把这块给留下来了,因为她想,奶奶婆婆不是四五个月没有买到一点儿晕腥了吗?于是她就给奶奶婆婆偷着下了一碗面疙瘩汤吃了。

  奶奶婆婆问:

  “可哪儿来的肉?”

  大孙子媳妇说:

  “你老人家吃就吃吧,反正是孙子媳妇给你做的。”

  那团圆媳妇的婆婆是在灶坑里边搭起瓦来给她焙药。一边焙着,一边说:

  “这可是半斤猪肉,一条不缺……”

  越焙,那猪肉的味越香,有一匹小猫嗅到了香味而来了,想要在那已经焙好了的肉干上攫一爪,它刚一伸爪,团圆媳妇的婆婆一边用手打着那猫,一边说:

  “这也是你动得爪的吗?你这馋嘴巴,人家这是治病呵,是半斤猪肉,你也想要吃一口?你若吃了这口,人家的病可治不好了。一个人活活地要死在你身上,你这不知好歹的。这是整整半斤肉,不多不少。”

  药焙好了,压碎了就冲着水给团圆媳妇吃了。

  一天吃两包,才吃了一天,第二天早晨,药还没有再吃,还有三包压在灶王爷板上,那些传偏方的人就又来了。

  有的说,黄连可怎么能够吃得?黄连是大凉药,出虚汗像她这样的人,一吃黄连就要泄了元气,一个人要泄了元气那还得了吗?

  又一个人说:

  “那可吃不得呀!吃了过不去两天就要一命归阴的。”

  团圆媳妇的婆婆说:

  “那可怎么办呢?”

  那个人就慌忙地问:

  “吃了没有呢?”

  团圆媳妇的婆婆刚一开口,就被他家的聪明的大孙子媳妇给遮过去了,说:

  “没吃,没吃,还没吃。”

  那个人说:

  “既然没吃就不要紧,真是你老胡家有天福,吉星高照,你家差点儿没有摊了人命。”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风声鹤唳 林语堂文集 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 生死疲劳 尘埃落定 文化苦旅 动物凶猛 青铜时代 生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