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孤平和三平调

    前面讲到“一三五不论”并不完全正确,在某些情形下一三五必须论。
    比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的第三个字是可以不论的,用平声也可以。但是第一字如果改用仄声,就成了:
    仄平仄仄平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唐诗中极少见到。前引杜诗“臂悬两角弓”即是犯了孤平,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作拗句。老杜有意写过不少拗体近体诗,这种探索另当别论。
    如果第一字非用仄声不可,怎么办呢?可以同时把第三个字改成平声:
    仄平平仄平
    这样就避免了孤平。这种作法,叫作拗救,意思就是避免了拗句。例如《复愁十二首》其三:
    万国尚戎马,
    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
    早已战场多。
    第二句本该是“平平仄仄平”,现第一字用了仄声“故”,第三字就必须改用平声“今”了。
    七言诗与此相似,也即其仄起平收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不能改用仄声,如果用了仄声,必须把第五字改成平声,才能避免孤平。例如《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
    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
    便教莺语太丁宁。
    第一句本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三字用了仄声“客”,第五字就改用平声“愁”来补救(注意“醒”是平声)。
    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例如把“仄仄平平仄”改成“仄仄仄平仄”,这不算犯孤平,是可以用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五言的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在这种句型中,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字不能用平声字,如果用了平声字,成了:
    仄仄平平平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
    同样,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只要能够避免孤平和三平调,“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同类推荐 于丹庄子心得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若只如初见 诗三百:思无邪 刘心武续红楼梦 美人何处 红楼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