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章 不正经的序

  子早就曰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不幸,很多人都翻译错了。这句话的准确意思是:“学了(文言文)并且用时髦的语言解读它,不也是很搞笑的吗?”

  可见,孔子认为:第一,文言文是有趣的;第二,学文言文要与时俱进,用现代口味去解读。但可惜,孔子的后代——孔乙己们当了我们的老师,把有趣扔在一边,把“之乎者也”和“回”字的四种写法写上黑板。学习文言文,从此就成了学生必须经历的酷刑之一。

  此酷刑有诸多要点。比如有话倒着说,美其名曰倒装句;比如错字连篇,美其名曰通假字;比如套路死板,美其名曰固定结构;比如为了多赚稿费凑字,美其名曰语气助词;比如为了省力气词性不分,美其名曰词性活用……从此,文言文成了唐僧的紧箍咒——听不懂啥意思,但会让人头痛。同时对于古人,我们既憎恨,又同情。憎恨他们写了那么多文言文,同情他们不得不在无趣中头痛一辈子。

  直到我们看到本书中的文言文,我们确信,古人绝对不是无趣致死的,而有可能是笑死的。我很不正经地告诉你:这是一本正经的文言文,里面说的都是一些不正经的正经事儿。

  所以请拿到此书的读者注意!如果你是肺活量没有达到3000以上的男性,或者是肺活量没有达到2000以上的女性,那就要小心了!因为此书可能引起你长久的张口爆笑,以致你的供氧不足,从而导致昏迷、晕厥、休克等突发状况。

  对于这本不正经的书,我们还是要说几句正经的。巴菲特说过:“如果你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再奋力地奔跑也是没有用的。”我们就是想通过对文言文的现代解构和解读,让大家能更容易地去理解文言文,更多地去发现文言文的可爱,忘记它形式上的枯燥。但在爱上文言文之后,大家自然会发现原以为的枯燥背后,文言文竟有如此惊艳的文字之美、节奏之美。

  当然,这本书并不能直接改变试卷上的分数,也不能让你瞬间理解了孔子、老子、庄子的内心世界;它只是提示大家,学古文不要局限于字、词、句、段、篇、章,要注重阅读背后的阅读,也就是对文言文的背景进行阅读,这种背景不仅仅是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情感背景。情感上的沟通,有助于对语言文字的沟通。

  一定会有专家对这本书恨之入骨。因为它“亵渎”了文言文的庄重和古人的情操,因为它会“误导”一部分读者对古文的认识。但我们真心希望他们明白,读者的智商远在他们的想象之上。至于误导,如果学生都能像书中文章的作者,把古文和今文转化得炉火纯青似玩于股掌之间,那,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不是亵渎,也无关拯救(再序)

  如我们所料,第一季《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一出,我们就被一群专家、教授批为亵渎祖宗的不肖子孙。我们反思良久,深感愧疚。这些老前辈在抄论文的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维护文言文这笔公共遗产的纯粹性,让还没断气的文言文,在祠堂里安静地走向垂危。这是怎样的孝子贤孙啊!

  近一百年前,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轮流“亵渎”了一回祖宗。白话文运动将文言文打入了冷宫,“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知孝子贤孙们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的。白话文当道的年代里,古文经典成为学生教材里的某一单元。考试过后的日子里,雄文古风随试卷零落成泥碾作尘。我们的日子里,再不见纸飞墨香,再不见辞赋满江。即使在附庸风雅之人那里,名篇也无非只是装饰,古句也无非只是点缀——直到,出现这么一系列令人惊骇的“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

  这是第一次!年轻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集体亲近文言文!

  第一季里,有人用黑话解读《出师表》。第二季里,有人为苍井空、唐骏文言立传。无论何种形式,本质都是年轻人对于文言文的“把玩”。因为他们借用了时下的热词,嫁接了新的语境……所以,他们空前地受到欢迎。甚至有人喊,文言文遭遇春哥附体,就地复活。

  这样的一群年轻人,显然不是生活不如意,要用上学时枯燥的文言文来自虐。

  这样的一群年轻人,显然也不是附庸风雅,或靠这个划专业写论文混前程。

  他们是如此自发地、主动地亲近文言文,凭借的都是对古文的熟悉与热爱。你可以说他们哗众取宠,但哗众取宠有很多方式,这最起码算是颇具才情的一种。

  这样的一群年轻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进入了别人的地盘,砸了别人的饭碗。专家们说,文言文不是谁都能翻译的。有律师曾说:“利用粗俗的文字和语言恶搞文言文并将其公布于网络,就不仅仅属于道德问题,而有可能成为一个法律问题。”所以,这帮年轻人,要么道德有问题,要么就是触犯了法律。孔明为之临表涕零,井空为之抱臂发抖。

  文言文不是一小部分人的私产,也不是一小部分人供奉的文物。谁都无权软禁它,把它变成僵尸。文言文是一种生长着的文体,自其出现之后,在不同的年代会遭遇不同的衍变。就像一百年前,它不满足普通人的表达需要而被冷落,一百年后的年轻人,也会因为发现了文言文的魅力,而再对文言文进行新的改造和创新。这都是一种语言的生长。这种生长的方向,只取决于普通人的表达需要,而不是专家们所谓的规划。因为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专家造出来的。

  所以,只要还有年轻人在写,而且写得好,那么这本不正经的“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就会继续出。它将在来自“三俗”或者“反三俗”的口水中茁壮成长。我们所做的,既不是亵渎——因为我们心怀崇敬,也无关拯救——因为只要不被专家教授们软禁,文言文就会好好活下去。

ww 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于丹论语心得 诗三百:思无邪 红楼梦魇 刘心武续红楼梦 美人何处 于丹庄子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