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5章 不教伊水向东流

  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初春,京城长安仍是漠漠轻寒,这寒意却丝毫没有影响士子们参加一年一度科考的热情,大街小巷穿梭着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学子,崇仁坊和亲仁坊的客馆,因距离考场不远,里里外外均已住满来京投考的生员。

  此时的长安城,是喧腾躁动的,街谈巷议总离不开今年即将落定的蟾宫折桂。

  义山来长安已有些时日。京城的氛围已然是一座大考场,他日日感受着这种紧张的气息,却没有惶然,也没有憧憬。

  与宋华阳的一场恋情,仿佛抽离了他的心魂。恋情暴露后,虽然得到宽大处理,却是以宋华阳被遣返回宫、他被逐出道观,并永不得彼此私会作为代价。

  人生的第一场真正的爱情,就这样结束了。他像一只贪心的蜂儿,正痴情地吮吸着甘露芳泽,冷不丁被一阵急雨打落,晕头转向地爬起来,却发现这一片天地只剩下他独自一人,踽踽地走着,迷失了方向。

  走下玉阳山,回首身后那一片青峰幽壑,想起这些日子的分分秒秒,竟似一场梦,梦里的那个人却分明清晰如昨,她的眉眼,她明净美丽的面容,在他心底如潭心的圆月,久久地,微微地,映照着他的深情,让他心疼到痉挛。

  他拾起凋零冷寂的心,茫无目的地来到了长安。“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这是常建《落第长安》中的句子,怕回故里,常建是因为落第,义山是因为失恋,一样的意绪,都将京城作为躲避的港口。况且,他人生中的很多时刻都与长安有关,科考应试,还有,谒见久违的令狐大人。

  此时,令狐楚却已离开了京城。

  甘露事变后,气焰嚣张的仇士良把持朝政,同时从民间广选美女敬献给皇上,在他的软硬兼施下,文宗渐渐消磨了最初剪除宦官的决心。仇士良开始对朝中官员进行清洗和调任,削减文宗的亲势力量。

  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四月,吏部尚书令狐楚被贬为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治所在今天的陕西汉中。从皇城长安到蛮荒汉中,这种落差有如天壤之别。好在令狐楚漂泊官场几十年,能坦然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虽然年事已高,仍然心平气和地持节外调,没有半句怨言。

  只是,令狐楚此时多需要亲近的帮手啊,自己的几个儿子皆有要务在身,随自己赴任没有可能,那么,义山是最适合的人选。

  接到令狐楚邀请他加入兴元幕府的消息,义山尚在玉阳山学道。那时,他的心里眼里都只有宋华阳,缠绵炽热的爱情已使他看轻了除此之外的一切欲念。就这样,他没有向令狐楚作出积极的回应,只是说,他要备考来年的春试。

  现在,他真的要去应考了,而不只是当初的敷衍。偌大的长安城,除了令狐府,他再没有温暖的栖身之地。怀着一丝歉疚,他来到了长安晋昌里令狐綯的府宅。

  八郎令狐綯仍然热情地接待了义山。令狐綯此时在朝廷机构门下省任左补阙,专门对皇帝进行讽谏和举荐人才。昔年义山在令狐幕府的日子,令狐綯历历在目。那时,他们相与唱和,义山所作的诗中,十几首是标明与令狐綯往来唱和的诗作,早期更有以令狐綯的字“子直”入题的诗,比如《子直晋昌李花》、《赠子直花下》,写令狐綯“并马更吟去,寻思有底忙?”他嘲笑令狐綯清闲自在、却装模作样忙碌公差的小官僚形象。是打趣戏谑的语气,说明了当时两人无所顾忌快乐融洽的友情。

  那时,他们是亲密无间的。义山离开了几年,令狐綯也在官场磨练了几年,有些感觉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他在大和四年便中了进士,之后又因父亲的影响,一帆风顺地沿着官场的阶梯循序渐进。他已熟悉了官场的秩序,而义山却仍然是个布衣庶子,一直徘徊在科举的大门外。他们已不是当年的子直和义山,在如今的令狐补阙眼中,义山虽才情有余,但同时他身上的浪漫纯情,现在竟成了一种散漫的瑕疵。

  但是,父亲依然寄厚望于他。在年迈的父亲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却说要备考。诚然,令狐綯理解义山这种迫切的心情。父亲在信中说,以前没有为义山的科考进行引荐,以致几次考试都未曾及第,想起来有些负疚,那么这一次,一定要为义山帮帮忙,了却自己的一块心病。

  纵然心底不太情愿,令狐綯还是答应了父亲。

  这一年春试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兼知贡举高锴。自大和九年知礼部贡举,高锴已掌贡部三年,这三年中,每年登第者为四十人,后来文宗觉得,每年四十进士数目过多,改每年限三十人。虽然皇帝亲自过问,但对应试士子们的命运,高锴仍然掌握着绝对权,也确实为朝廷擢选了很多才华出众的人才。

  高锴和令狐綯,同在朝廷为官,一个在礼部,一个在门下省,朝堂内外时常相见,虽不至于是知己,却也算是熟悉的同事。

  这一天早朝毕,在紫宸殿门外,令狐綯见到高锴后,便上前与他寒暄,随便就聊到了今年春试的准备上。在高锴眼中,令狐綯是一轮正在冉冉升起的旭日,在朝中极得王心,日后必是大有作为的栋梁,因此对令狐綯极为谦和礼让。

  当下,高锴拱手向令狐綯一揖说:“八郎之交,谁最善?”意思是令狐綯的朋友中,谁最为优秀,谁与你关系最好。

  这句话放在今天,就像一个掌控选秀大赛胜出权的领导,意味深长地问同道友人:“这些选手中,哪一个是你亲戚,哪一个你最中意”一样,绝对是黑幕下的潜规则。

  可是放在当时的环境下,一切都很正常。唐朝科举制度虽已完备,却并不规范。最具代表性的是干谒和行卷,考前有达官贵人推荐,就好比买了一张可登金榜的候场券;其次是考场作弊严重,随意性比较大。和义山合称“温李”的温庭筠(字飞卿)就曾在考场上“救数人”而名传一时,成为搅扰考场助人为乐的“英雄”。

  唐五代笔记小说《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人便称之为“温八叉”。古有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却可以八叉手成诗,在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谈,也是引人入胜的美谈。《全唐诗话》还有更为生动的记叙:“多为邻铺假手,日救数人。”说的是温飞卿在科考时八叉手作完自己的考卷后,还对左右隔壁的考生大施援手,替他们答卷,替了一个又一个,在那些资质愚钝的考生眼中,端的是考场江湖中行侠仗义的大英雄啊。可惜的是,才思如此敏捷,温飞卿同志却是一次也没有中第。话说回来,恃才狂放作弊至此,考官又怎么可能让他及第?!

  唐朝的科考史上还有一段让人咋舌的事情。唐德宗贞元七年的春试上,上头打过招呼、有来头的考生几乎占了大半。一名七十多岁的考生叫尹枢的,居然要求替主考官改卷,在五百多名考生一致称好的前提下,礼部侍郎杜黄裳竟然同意了这个荒唐的请求,于是尹枢当场阅卷,在众人无可指摘的条件下,定下了前二至三十名,唯第一名空缺。杜黄裳问,这状元是谁呢?尹枢慨然答道,只有老朽我的文章够这个分量了!众人侧目,遂逐一传阅他的答卷,果然是笔灿莲花,这状元也就落在了尹枢身上。杜黄裳当下万分感激,说先辈啊,谢谢你替我顺利主持了这场考试啊!

  唐朝的科考,考的就是这么一个随心所欲。有门路的从此平步青云,有才学没门路的就只能永沉下僚了。

  高锴如此发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令狐綯的官职身份。左补阙,干的就是讽谏和举荐人才的事,况且又是重行卷重举荐的朝代,令狐綯就是明说了谁谁谁有贤能,可堪当大任,在那样的环境下也绝不为过。

  义山后来在给友人陶进士的书信中回忆这段经历时说:“綯直进曰‘李商隐’者,三道而退,亦不为荐托之辞,故夏口与及第。”(《与陶进士书》)

  此时的令狐綯对待义山的友情可圈可点,当高锴问起“八郎之友,谁最善”时,他连说了三遍李商隐。虽然没有直露的“荐托之辞”,但大家都是聪明人,高锴心里会没有数?

  二月二十四放榜这一天,义山果然得中进士。高锴也接到外任通知,去了夏口任鄂岳观察使,故在与友人书信中,义山用“夏口”来指称主考官高锴。

  五次应举,一朝及第,这姗姗来迟的喜讯足可让义山欢欣若狂,可是这欢欣里却掺杂了无可名状的酸涩。犹记得当年他给崔戎写信时,说自己“不曾衣袖文章,谒人求知”,落第就落第罢,却落得个干净清爽。可如今,他仍然得靠别人的举荐才能够金榜题名,这是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现实!不错,他才情横溢,颇负盛名,可是如果朝中无人,他恐怕再考个五年,也依然只能做一株屈沉涧底的松柏。

  三月的长安,已是流莺飞舞,花树参差。春光多情地弥漫开来,长空里,似有一双温柔的手在播撒着希望和光明。曲江水开始变得酥软灵动,一江春水漾起无数碧痕,款款地,一行行一道道,叙说着雪藏了一整个冬天的心事。

  义山沿着曲江信步而行。他不记得来过曲江多少次了,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情绪。他曾感叹曲江昔日的繁盛今日的萧条,也曾满怀失意地看过及第的士子们结伴宴游曲江的情景,而今,他也成了新登进士,成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的幸运儿,再次与曲江相对,一定会有些不一样的感觉。这感觉里倏地无端滑过一丝心痛,和一丝酸楚。

  宋华阳,此刻你在做什么?当我及第,却没有你的祝福,我的喜你听不到看不到,我的悲,你也不再能够抚慰。人常说,人生有三喜,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当我金榜题名,我最在意的人却不能分享这喜悦;我的花烛夜,却已注定那个人不是你!此生,又能有多少幸福可言,这失意将是一辈子,跟随我,至死不绝。

  这一首《池边》便成了义山及第后的心情写照。他蘸着对往事的怀念,蘸着科考之路的艰难苦楚,写下了这首明快中有余哀的诗作:

  玉管葭灰细细吹,

  流莺上下燕参差。

  日西千绕池边树,

  忆把枯条撼雪时。

  葭灰是古人用来占气候节令的一种灰,用芦苇的薄膜烧成,置于与气候对应的十二律管中藏至密室,等到某一律管中的葭灰自动飞出,表示现在的时令已到了相应的节候。

  前两句,义山借眼前的大好春光表达及第后的欣喜心情,末两句借池边的繁茂春树,想起在凛冽冬季,这一树的衰飒枯枝,在风雪袭击下苦苦撑持的情景。

  科考的成功虽然来得有点迟,却不影响义山对令狐一家感激涕零的心情。得知及第的消息后,他立刻驰书飞报令狐楚,“碎首糜躯,莫知其报效。”剖白自己感恩的心迹。令狐楚此时已垂垂老矣,他再次邀请义山赴兴元幕府。义山答应处理完身边几桩生计之事,“至中秋方遂专往”,说中秋节将心无挂碍地专程前往汉中任职。可是接连的杂务缠身,中秋节至,义山却未能如约赶到兴元府。

  这一次的拖延,铸成了他和令狐綯之间无法挽回的背离。

  面对恩公令狐楚的声声催唤,他不是不想去,只是他要把这一年的很多事情做完。老母在堂,弟弟羲叟也在读书应考,家人的生计仍然靠他去操持。汉中那么远,他必须储够一家人的钱粮才能放心离去。可是,令狐楚已没有多少时日可以等待。

  开成二年冬,一封书信从汉中传来,带来令狐楚病危的消息,让义山火速赶往兴元府。接信后,义山没有片刻耽搁,迅速从长安起身西去。

  长安到汉中,道阻且长。此时已是十一月份,荒凉的汉中平原冷风凄紧,左面是莽莽苍苍的秦岭,右面是连绵起伏的米仓山,中间是曲折蜿蜒的汉水,沿途陡岩峭壁,颠踬难行。义山明白,多行一里,就能多缩短一些与恩师的距离,多一些分秒陪伴恩师的最后时刻。他是一介书生,只有俊朗的外形,只有一腔情深意重,可是当日后他回忆这一路的跋山涉水,用了八个字来形容:“绝崖飞梁,山行一千”(《奠相国令狐公文》)。是怎样一种急迫煎心的情感动力,才使得他把自己变成一只飞越千山万水的荆棘鸟,拼尽全力飞到了令狐楚身旁。

  赶到兴元府,令狐楚已气若游丝,似乎正为等他远来。义山的出现让他有了片刻的回光返照,在他断断续续的口授下,义山代为整理了上呈皇帝的遗表,“臣永惟际会,受国深恩……长辞云陛,更陈尸谏,犹进瞽言……然自前年夏秋已来,贬谴者至多,诛戮者不少,望普加鸿造,稍霁皇威……”

  义山一边研墨书写,一边涕泪横流。临终之际,令狐楚仍然惦记着甘露之变中遇害遭贬的臣子们,不惜陈尸上谏,请求文宗为他们平反昭雪。这份忠义,有如清风明月。

  唐文宗开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夜,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令狐楚像一支燃尽的蜡烛,无风自灭。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了夜空。

  义山悲痛欲绝,写下《奠相国令狐公文》:

  呜呼!昔梦飞尘,从公车轮;今梦山阿,送以哀歌。古有从死,今无柰何!天平之年,大刀长戟。将军樽旁,一人衣白。十年忽然,蜩宣甲化。人誉公怜,人谮公骂。公高如天,愚卑如地。脱蟺如蛇,如气之易。愚调京下,公病梁山。绝崖飞梁,山行一千。草奏天子,镌辞墓门。临绝丁宁,托尔而存。公此去耶,禁不时归。凤栖原上,新旧衮衣。有泉者路,有夜者台。昔之去者,宜其在哉!圣有夫子,廉有伯夷。浮魂沈魄,公其与之。故山巍巍,玉谿在中。送公而归,一世蒿蓬。呜呼哀哉!

  这篇奠文,义山用整个身心的情感来写就。他本是一个孤独可怜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背负着全家的重担,佣书贩舂,凄凉度日。直到他遇见了生命中的贵人令狐楚,他的人生才有了质的飞跃和起色。没有人能懂得这一份深挚的情感,也没有人能明白他心底的感动有多么深,有多么浓。

  父亲的离世,某种程度上对于令狐綯来说,是将他和义山联系在一起的那根叫作友情的线,终于扯断。

  他无法原谅更无法忘记,义山在面对父亲一次又一次邀请时,一再拖延的不敬。他在心底给了义山这样四个字:背恩无行!

  这四个字,从此像一把尖利的匕首,扎进了史书深处,拖曳着长长的阴影,阴影里,是一个被误读被曲解的李商隐。

  寄远

  姮娥捣药无时已,

  玉女投壶未肯休。

  何日桑田俱变了,

  不教伊水向东流。

  “寄远”,我曾拿它作了自己的网络昵称。也曾见过一位写一手漂亮文章的女子,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寄北”,是《夜雨寄北》中的两个字,同样源于李义山的诗。

  题为《寄远》的诗,很多人写过。在芳草碧连天的盛唐,李白写:

  长短春草绿,缘阶如有情。

  卷施心独苦,抽却死还生。

  睹物知妾意,希君种后庭。

  闲时当采掇,念此莫相轻。

  ——李白《寄远》

  在江阔云低的中唐,白居易写: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

  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

  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

  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白居易《寄远》

  在繁花落尽的晚唐,杜牧写:

  南陵水面漫悠悠,

  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

  谁家红袖凭江楼?

  ——杜牧《寄远》(又名《南陵道中》)

  这“寄”字,也是义山爱的。他小侄女的名字叫“寄寄”,我甚至怀疑是义山所起。这“寄”,是一份念想,是无从寄时的奢望。“远”,是广漠,是无垠,同“北”一样,没有确切的坐标,是一声望断长空的呼喊。

  此时,他人生的草稿已作了一些修正。他终于进士及第,偿了多年的夙愿。他的生活,多了一些应酬和交接,多了一些起色和光明。他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士子,诗文也更为世人所知,甚至,有熟悉的友人张罗着为他介绍张家或李家的姑娘,他和朋友们诗词唱和,闲时也被拉到秦楼楚馆听几段小曲。可是,没有人知道,他深心里的寂寞,已如一潭幽静的湖水。

  他不明白,为什么过了这么久,那个美丽的身影,还是淹在自己的心魂里,久久地不愿淡去。

  及第后,他欢喜过一阵,也几乎忘记了她。可是当一切尘埃落定,她的影子又从记忆深处漂浮起来,心会像抽丝一样,一阵一阵地痛。

  令狐楚病危,他千里驰赴汉中,待到恩公病逝,他含悲办完一应事务,已是十二月份。隆冬季节,汉中平原愈发风寒雪冷。府主故去,幕府随之解体,义山带着一颗哀伤冷寂的心,千里扶丧回京。回程又是山水迢迢,与来时的急迫不同,义山一路慢行,也可以一路整理思绪。沿途所过村庄,凋蔽零落,十室九空,更有饿死的耕牛,衣不蔽体的小儿,所见令他唏嘘不已。

  昔年杜甫从长安往奉先探望妻儿,沿途所见让他写成了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千古名句;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杜甫又从凤翔回鄜州,写出《北征》,记录了家国凋蔽的情景。

  同样凄哀的氛围,同样悲天悯人的心绪,如当年的杜甫一样,义山不吐不快。他一气呵成,把心底郁结的沉痛悲愤尽数释放,写出了长篇政治史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

  高田长檞枥,下田长荆榛。

  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

  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

  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

  ……

  又借村前老农的话,历数唐朝由盛至衰的过程,场景悲凉壮阔,笔墨酣畅淋漓,字里行间是对唐王朝时局动荡的紧迫感,和肝肺皆冰雪的忠正气。

  或许,及第,让他多了一份责任意识,离他报国的理想近了一些距离。

  他已意识到唐王朝的江河日下,却未曾料到,他的命运已被这行将倒塌的大厦拖曳着,滑入纠结混乱的边缘。

  这一日,义山行至扶风郡陈仓县的大散关,前方的枯树丛中,隐隐现出一所道观。他心念微动,走近前细细观看。这道观陈旧破败,墙壁布满枯黄的苔痕,观门紧锁,前后皆不见修炼的道士女冠,显然早已人去观空。

  义山在道观前站立良久,往事忽地涌上心头。玉阳山上,灵都观里,符节摇红,暮鼓晨钟,那些如梦似幻的山中岁月,曾是多么煊煌肃穆,曾是多么青春年少,那个美丽的女子,是多么让他魂牵梦萦,思念断肠。如今,这一切,皆如这残破的道观一样,所有的繁华过往都只是前尘如梦!

  一首《圣女祠》,顷刻而就。

  “杳蔼逢仙迹,苍茫滞客途。何年归碧落,此路向皇都。”“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星娥一去,月姊来无。他只差呼之欲出,只差对着空空的道观轻声问:“你去了那么久,何时可以再相见?”

  这思念何时才能止歇?何时才能把你忘记?远处云山苍茫,一只孤雁飞向前方。义山昂首向空,他闭上眼睛,内心潮起潮落。他多想,把所有的思念托孤雁捎给远方的宋华阳。他有太多的话要寄给远方的她,让她听到,让她感受自己此刻的心跳。

  寄远,这两个字轻易来到了脑海。他预设了一句问,问宋华阳,也问自己。他要问的是,对你的思念,究竟怎样才能穷尽?!

  不用等到答案,他便摇头苦笑了。只怨情太深,已抹不去曾经的记忆,填不满这思念如海深。《寄远》,寄给无人收信无法抵达的长空:

  姮娥捣药无时已,

  玉女投壶未肯休。

  何日桑田俱变了,

  不教伊水向东流。

  思念啊,就如那寂寞廖远的月宫之上,飞升成仙的嫦娥月精日复一日捣药不已,月圆月缺,永无尽时;就如传说中的玉女投壶游戏,天地轮转也无止无休;今生若想这思念断然遏止,除非沧海变桑田,伊水改道不东流。

  有几个典故稍作解释:

  姮娥捣药。嫦娥本名姮娥,姮原作恒,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改“恒”为词义相同的“常”,即嫦娥。古本《淮南子》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嫦娥变身为月精蟾蜍后,终日在月宫捣药,作为对她窃药升天的惩罚。这是汉代关于嫦娥的传说。后来经过不断演化,至唐代已变成凄婉唯美的动人故事,嫦娥也脱胎换骨,演变成美丽寂寞的仙女。南宋人刘克庄有一首词叫《清平乐》,说到了嫦娥的由来: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玉女投壶。《神异经·东荒经》载:“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矫出而脱误不接者,天为之笑。”投壶是古代的一种游戏,将箭矢投入酒壶,投中为胜。传说玉女与东王公玩投壶游戏,一次要投一千二百支,如若不中,天为之发笑。文下有注对天笑作了解释:“言笑者,天口流火炤灼,今天下不雨而有电光,是天笑也。”是说天笑的时候,天口会流出火光。现在天未下雨而有闪电,便是天笑了。

  伊水东流。伊水位于河南省境内。《水经》载:“伊水出南阳县西蔓渠山,皆东北流,过伊阙中,至洛阳县南,北入于洛。”伊水从蔓渠山流出,一路向东北流去,最后注入洛水。因此说伊水东流。

  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这是义山的誓言吗?如此的坚定忠贞,无异于海枯石烂的盟誓。

  这是一份永无回报的誓言,因绝望,念之,让人蓦然长叹。

  想起汉乐府民歌《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对爱情满怀憧憬的女子说:“上苍!愿我和郎君的爱情永不衰绝。除非山无峰峦,江水枯竭,冬雷阵阵,酷夏落雪,天地合拢,我才敢与郎君分开!”

  时光易逝,天地恒常,这份不离不弃的痴情愿与山川同在,直教人生死相许。

  义山的痴,与《上邪》中的女子不同。青春正展颜微笑,爱情正浓如醇酒,年轻女子可以倚靠爱人怀中,把誓言说得天崩地裂,反正,身边是爱意垒起的城墙。义山的身边,空空如也,只有孤独无边。

  这思念,寄与茫无涯际的苍穹吧,寄与时光,寄与千山外水长流,也寄与你的方向——长安。

wW w.Xia 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于丹论语心得 刘心武续红楼梦 当时只道是寻常 美人何处 红楼梦魇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于丹庄子心得 诗三百:思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