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西部音乐文学对西部音乐的影响
如果说西部音乐在中国当代音乐史上树起了一座座金色的丰碑,那么,西部音乐文学就是这一座座金色丰碑的灵魂、筋骨和奠基石。这是因为:其一,从歌唱音乐产生的背景与程序来讲,音乐文学是一度创作(个别因律填词、改词的情况除外),音乐是二度创作,演员的演唱体现属于三度创作。既然是一度创作,就必然对整个歌唱音乐的基调、风格、流向起着支配、规定、制约和影响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独立存在的音乐文学,便没有独立存在的歌唱音乐。离开了音乐文学的先导、主体、基础作用,歌唱音乐的宏伟大厦是建造不起来的;其二,音乐文学具有一切文学的共同特征,具有生动、具体、准确、鲜明的艺术形象,在揭示作品的主题、表现作品的内容、刻画人物心理、描写生活图景等方面,具有清晰性和明朗性,这是任何纯粹的音乐所不能取代的。因此,音乐文学决定着歌唱音乐的主体走向,积极影响和推进歌唱音乐的发展。为了说明上述观点,不妨举例证之。
我曾与人合作创作过一部六场民间歌舞剧《凤凰城》,这是根据流传在宁夏川区一带的民间传说为素材创作而成的。剧本的歌词采用宁夏民歌体格律,音乐创作上,也以宁夏民歌为素材,并融入南方小调音乐于其中。剧中二场《百鸟朝凤》中有一段凤凰六姊妹的仙子舞,为了给音乐创作提供一种神气、仙气、古气、雅气,剧词首选作了基础性铺陈:“(伴唱)风清云霁乐升平,佳景难描画红日丽丽彩虹跨,光摇片片云霞烟波缥缈凝瑞祯,雾霭轻轻如纱红桃白李翠杨柳,灼灼三春吐芳华百鸟佳节喜若狂,幽林闹聒聒笙歌弦管音韵美,姊妹舞婆娑一片欢情冲碧汉,仙乐荡天涯啊,美丽富饶的家园处处如锦似花苍梧青松相伴悠然极乐潇洒。”显然,这段唱词对音乐的风格与基调是有规定和制约作用的。
花儿歌舞剧《曼苏尔》、花儿剧《花海雪冤》、大型歌剧《马五歌与尕豆妹》等,剧本创作均以流传在当地的民间故事编写而成,歌词创作基本上采用民歌、“花儿”的格律;音乐创作上也以“花儿”曲令为基调,并吸收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民间小调和宴席曲;道白采用当地地方方言;表演是在回族舞蹈的基础上,以碎摇头、花儿手、屈伸步为特点,形成了独具的表演风格。这一设计与构思,首先反映在文学剧本上,然后经过音乐创作和舞台体现,使内容与形式趋于完美统一,造成舞台艺术的和谐美。
大型歌剧《咫尺天涯》,黄南藏戏《苏吉尼玛》等,也有类似情况。
此外,音乐文学的特征、功能及基础作用也体现在不同体裁的声乐作品中,诸如合唱、声乐套曲、声乐协奏曲、重唱、对唱、独唱等。
通过以上例证可以看出,在当代西部音乐的发展中,音乐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支脉,以其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表情达意的语言功能,参与歌唱音乐,并以主导地位支配、规定、制约、影响着作品的风格和特色,决定着歌唱音乐发展的主体走向,积极推进了西部音乐的发展,从而使西部音乐形成了以民族风格、地区特色为特征的民族主体意识,以民族旋律为音乐精魂的音乐体系,并展示了各民族异彩纷呈的气质和韵味。
文学与音乐水乳交融的结合,构成了歌唱音乐。换言之歌唱音乐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作为音乐文学的歌词,一部分是与词并存的音乐旋律,二者既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也是两种可以独立存在的艺术样式,词离开了曲可以阅读欣赏、悟其意蕴,兼具诗之品性;曲离开了词亦可独立演奏,听其乐律,具有纯音乐之特性。二者合为歌唱音乐,须赖演唱者加以体现。形象一点儿说,歌唱音乐是音乐与文学的联姻。其目的是为了增强音乐的明晰性和文学的情绪感染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影响听众与观众。
但是,要写出当代人民最爱听、最爱唱、最爱传的歌唱音乐来,非得花一番气力,下一番工夫不可。特别是在当前外来音乐思潮不断冲击,音乐覆盖面越来越广,各种艺术门类竞争力越来越强的形势下,更需严肃认真对待方可,否则,就不可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这同样是歌唱音乐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另外,伴随政治环境的改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也由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当代音乐文化必须突破传统窠臼,趋向多元思维,形成多元文化。那么,就歌唱音乐而言,应当循着这条路子,进行创作实践。
歌唱音乐中的唱词部分,应当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认真学习民歌、民谣、古体词、曲,像蜜蜂一样,博采百花之精华,流出蜜汁甜浆来。在构思立意上,要力求新颖别致,耐人寻味,不落俗套;在语言运用上,要力求平中见奇,淡中见色,朴中见雅,既有诗情,又有词味,注意顾及“听觉艺术”的特征,且不可冷僻生涩,含糊其辞,朦朦胧胧,让人听不懂。
对歌唱音乐作品的总体要求,应当是词曲并茂,相得益彰,既不能扬词抑曲,也不能褒曲贬词。
对于西部歌唱音乐来说,要展示当代西部风采,创作出当之无愧的富有西部特色的作品,就应当积极寻求词曲之间的密切结合。这种结合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词曲作家之间的互通情报,默契配合;二是作品之中的词曲结合,要天衣无缝,水乳交融,不能词不搭曲,曲不理词,形成两张皮。
就当代西部歌唱音乐的创作实践而言,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西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音乐语汇和表现方法,且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异彩纷呈的风格特色。因此在缜密研究这些具有内涵与外延因素的同时,必须要以开放性的观念,对待少数民族生活以及他们的心理特征和文化氛围;既要加强对所反映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民族的传统和风情的了解,又要放眼其周围与之相邻共处的民族的传统和风情相互渗透所产生的新的变更,在广泛寻觅文化底蕴中,体味一个特定民族的精神及其魂魄的跃动。这样,当词曲作家的创作活动置于广阔的各民族生活的背景下,让各民族多彩多姿的生活交替展现在自己的艺术视野与想象的天地中,创作的歌唱音乐才会有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历史的凝重感,而远不是一个民族自我情绪的独白。一切民族音乐文化总是企及于飞得越高越好,传播得越远越好,而不希望是关起门来低吟浅唱,孤芳自赏。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就辟出了一条西部歌唱音乐通往外部世界的路。第二,拥有了生活,还要紧紧把握对题材的感受。用现代审美意识去观照西部各民族人民古老沿袭的习俗,用全方位、高品位的艺术构思,创造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和表现空间,把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风情和最富特色的自然景观汇聚溶化在一起,构成色、声、乐、舞浑然一体的画面。题材的选择,应当尽量涉及到歌唱音乐的主体走向和时代感应,使之具有现实性、本土性和较强的个性。因此,当作品中的主体表现已突出地取代了其对现实生活的追踪时,才是一种自然力的宣泄和美学理想的追求,才能让人们体味到植根于西部土地上的民族精神。第三,语汇的运用是西部歌唱音乐赖以表现的重要元素。我们应当在力求从时代生活中猎取新鲜语汇的同时,对西部各少数民族生活中蕴藏的语汇和民歌民谣,采取积极的,更深层的再挖掘、再认识。少数民族的民歌民谣丰富广博之极,生动形象之极,比兴都是非常贴切、生动、形象的。尊重民族文化传统,注意吸取其语汇的精华,甚至直接采用西部各民族语言中带有浓郁乡土气息及原始形态的语汇,这不仅能很好地体现各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憧憬,而且使塑造的艺术形象、创造的艺术意境更加个性化。
西部地处黄土高原,雄浑辽阔,天高云淡,自有其顶天立地的气魄;而植根于这片土地上的音乐文学及其音乐,同样具有粗犷、高亢、辽远、悠扬的阳刚之美。在当今时代里,表现个人情感的柔美之音固然动人,描写花花草草、卿卿我我的小曲固然优美,但抒发对民族、对国家乃至世界的关切歌声更加激动人心,而展现高山大河波澜壮阔的阳刚之作,又何尝不醉人心扉?愿我们的音乐文学及音乐工作者,谱写出越来越多富有西部特色的、具有雄壮美的阳刚之作来展示西部风采。
参考资料:
1.冯光钰《传统是一条河》,《人民音乐》1990年第3期。
2.张东辉《对西南边寨歌词的思考》,《词刊》1988年第1期。
3.宋斌廷《试论歌词的主体走向》,《词刊》1988年第4期。
原载《民族艺林》1991年第2期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