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1钓沽名者无贤士
第三卷第三章为学之志:老来弥坚,勤修德慧
季老用一生来诠释了学习的道理:学习为收获知识,明晓道理,修养品德,并且具备坚定的信念和节操。懂得这个道理,便能专心致志、老老实实、勤勤恳恳,无浮躁与虚伪,对世间的事物皆能以真善美待之,也就能服务于社会、民生乃至国家。季老虽年华老矣,仍勤修德智,并寄希望于年轻人,希望人们能通过学而得到智。这是一个老人诚挚的劝诫。
第三章1钓沽名者无贤士
季羡林先生是中外知名的学者。知名,这“名”是实之宾,与有些人,舍正路而不由,也就真像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不同。可是这”实”,我不想说,也不能说。因为他会的太多,而且既精且深,我等于站在墙外,自然就不能瞥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国学大师张中行
季老每一次提到治学的问题时,都强调要有“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何谓“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与其用死板的概念去解释,不若用反面教材来得让人记忆深刻。对于人来说,学术是绝对不能没有的傍身之物。因为学术能够推动人类的精神和物质文明的进步。有人认为学术是老老实实的东西,不能掺半点假。季老却指出,如今有很多人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或者沽名钓誉地创造新学说或新学派,而后篡改研究真相、伪造研究数据。这些人都被季老称作是“地地道道的学术骗子”。
自古至今,世上的学术骗子有很多,沽名钓誉者不在少数。有些人通过学问来提高自己的名誉和地位,还试图通过其来为自己获得利益。古往今来,最善“沽名钓誉”以求名利的人便是卢藏用。
唐代的时候,有个叫司马承祯的人,在都城长安南边的终南山里,住了几十年。他替自己起了个别号叫白云,表示自己要像白云那样的高尚和纯洁。唐玄宗知道了,想请他出来做官,却被他谢绝了。于是,唐玄宗替他盖了一座讲究的房子,叫他住在里面抄写校正《老子》这本书。后来他完成了这项任务,到长安会见唐玄宗,见过玄宗,他正打算回终南山去,却碰见了也曾在终南山隐居,后来做了官的卢藏用。
司马承祯与卢藏用说了几句话,后者抬起手来指着南面的终南山,开玩笑地说:“这里面确实有无穷的乐趣呀”!原来卢藏用早年求官不成,便故意跑到终南山去隐居。终南山靠近国都长安,在那里隐居,容易让皇帝知道并请出来做官。不久,卢藏用果然达到目的。司马承祯想对他的这种行为讽刺一下,便应声说:“不错,照我看来,那里确实是做官的‘捷径’啊!”
卢藏用与司马承祯二者稍作比较,高下立见。由二人身上可以看出,大部分欲寻求“终南捷径”者多是沽名钓誉的人。所谓沽者,买也;钓者,用饵引鱼上钩。沽名钓誉就是指用种种手段骗取名誉的现象。
季老对于学术界受到学术骗子的污染着实感到痛心,面对时下人人皆奉遵“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宗旨,季老颇感悲凉。他也不知该如何能改变这种现象,唯有用自己的笔来抨击现实。
其实,无论是治学,还是做人,都容不得“骗子”和“沽名钓誉者”,这些不贤之士早晚有暴露或遭殃的一天,圣人孔子便有这样的先见。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子西的人,做事重名誉,甚至常常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名誉。孔子对弟子说:“谁能够去劝导一下子西,使他不再沽名钓誉?”
子贡说:“我能劝他。”于是,子贡就去劝说子西,子西却不以为然。
孔子说:“不受功利所左右,才能胸怀宽广;保持本性而不动摇,才能保持住纯洁的品行。内心不正直,做事也就不能正直;内心正直,做事才能正直。子西恐怕还是难以避免灾祸。”
果然孔子所预言,不久楚国发生内乱,楚国的大夫白公逃到了吴国,后来子西把他召回楚国。不久之后,子西发动叛乱,结果被杀,落得个惨淡下场。
对于我们来说,为人、治学,都无“终南捷径”可图。如今天下之大,通讯之快,想沽名钓誉、找到当官发财的捷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有句俗语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时间也能洗净虚而不实的东西,若是沽名钓誉,仅以能说会道来蒙蔽世人的眼睛,很快便会被人揭露,落下骂名。季老说,为免落得遭到万人唾骂的境地,做人为学还是讲点良心得好。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