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6章 执手白头·把心细细上锁

  弱水三千,单取一瓢饮。如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我们便可以安然相守,白头偕老。相爱容易相守难,让我们点燃一瓣心香,将岁月融化,共赴白头。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之夭夭(1),灼灼(8)其华(2)。之子(3)于归(4),宜其室家。   

  桃之(5)夭夭,有蕡(6)(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7)(zhēn)蓁。之子于归,宜(9)其家人。   

  《周南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未读其诗,先闻其句。许多从未读过《诗经》的人,也曾听说过这两句。

  河岸边,一树一树的桃花盛开,犹如人世间,翩跹的精灵降临。用桃花来比喻出嫁的少女,会让人怦然心动。人世间,又一对新人成家。这是多么喜庆的事情,河岸边,桃树花开,仿如少女明媚的模样。

  所以在此篇中,最为后人所陶醉的意向,便是这灼灼其华的桃花。用词华丽,尤其是在《周南》众多温和质朴的篇章之中,《桃夭》以妖娆多姿的姿态横空跳出,就好像在雅致素淡的旗袍上,多添抹了一笔嫣红。实在是让人惊叹。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拿鲜艳无比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再也生动不过的了。读过这句之后,任谁的眼前,也会不自觉的浮现出一个像桃花一样艳丽动人的女子形象。

  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所以,这虽然是作为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歌,但通篇都未提及新娘的美貌与动人,但却比任何描述,都更加能够深入人心。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曾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春日明媚之时,正是嫁女的最好时节。处处都洋溢着欢歌笑语。听啊,是谁在唱着:

  翠绿茂密的桃树啊,那枝头的花儿开的正是灿烂。这个姑娘将要出嫁啊,嫁的这家人一定能够美满幸福。

  翠绿茂密的桃树啊,香甜可口的桃子结满了枝头。这个姑娘将要出嫁啊,嫁的这家人一定能够融洽欢乐。

  翠绿茂密的桃树啊,叶子长得真是又大又密集。这个姑娘将要出嫁啊,嫁的这家人一定能够白头到老。

  《桃夭》之美,不光在于它的遣词造句之美,还在于它所营造出的意境很美。一个德容双绝的女子,在如花的年纪,在如花的季节,幸福满满地出嫁了。路人对此,纷纷给予最好的祝福,希望女子能够将她的能干和品德带去夫家,并逐渐发扬起来。

  桃花自《诗经》始,及至汉唐时代都是广为称颂的植物。所以,诗人才会用桃花来比喻女子的美丽,而又用“有蕡其实”和“其叶蓁蓁”来赞扬她为夫家开枝散叶。可见,古时对女子美丽的要求,并不单指外表,还涉及内在。

  但是这一切在最后,却是统统归结在了“宜家”二字之上。在那个年代,对女子的要求大抵便是这个“宜”字。

  女子带着最美丽的光环出嫁,而她是否能够持续的将这光环保持在头顶上,那就要看她是否够“宜”。

  《诗经原始》上引用朱善的说法:“……宜者,和顺之意,和则不乖,顺着无逆,此非勉强所能也。必孝不衰于舅姑,敬不违于夫子,慈不遗于卑幼,义不悌于夫之兄弟,而后可以谓之宜也。”

  也就是所,嫁出去的女子,应当对长辈和夫家不讲条件的顺从,对孩子不讲条件的照顾,对其他人不讲条件的慈悲关爱。这样的女子,才够的上“宜”的标准。

  这一条条的要求看过去,着实让人汗颜。这样的女子,到底需要多大的忍耐,才能够达到标准。亲朋好友看似宠溺的祝福,其实不过是将女子推向一个看不见枷锁的牢笼之中,而且还得甘之如饴。

  想到这里,便不再觉得《桃夭》是美的,反而被那无形的枷锁夺取了光鲜的色泽。做女子如斯,究竟是该悲还是该喜。当然应该相信,在那个时代里,的确有着那样的女子,美好得不像一个女人的女子。

  这样的女子,操持夫家,恪尽职守,遵循着一切为她而立的规矩,所思所想的,全是操持家庭,照料家人,将自己的家庭照顾的无微不至,将生活做到了无可挑剔。但这样的女子,还有什么可爱可言?当她们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家庭的建设上时,对于和丈夫之间的情感交流却会忽视。面对一个如同圣女般的妻子,丈夫心中除了敬,爱还能留下多少呢?

  单就这首《桃夭》的字面来看,并未显露出这样的意思,反倒是短短几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细细吟咏,这种感觉愈发强烈。

  不妨脱离开诗歌本身来看当时社会的真相。这位出嫁的女子,在几年的婚姻生活之后,也会开始怀念起自己未嫁时的日子。起码那个时候,她所承载的只是她一个人的悲喜,而现在,她要担负起一家人,甚至周围人对她的压力。

  当这位女子老去,在迟暮之年,颤颤巍巍的从屋子里出来,仰头去望,桃树枝头,已经是再次结满花朵。而那准备出嫁的新娘,也一如她当年,在众人的嘱托与祝福中,走向不可预知的未来。

  春风温柔的漫过脸庞,少年时的无忧无虑的时光已经不可追回。在“宜家”、“宜室”的套牢中,女子早已忘记了自己还曾有过一如初绽的桃花般娇娆的岁月。

  在这漫长而细密的如同针脚的岁月里,女子早已将最初婉转多情,调皮欢愉的心上了锁,轻易不肯流露出丝毫的伤悲或欢悦。因为那些,都与“宜”无益。

  注释:

  (1)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   

  (2)华:古花字。   

  (3)之子:这位姑娘。   

  (4)于归: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5)之,指示代词。   

  (6)蕡,音焚,果实将熟的样子。有蕡其实:它的果实十分繁盛。   

  (7)蓁蓁:繁茂的样子。   

  (8)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9)宜:和顺、亲善。

wW w.Xia 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红楼梦魇 于丹庄子心得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于丹论语心得 诗三百:思无邪 当时只道是寻常 刘心武续红楼梦 美人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