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5章 鲁智深死因探秘

  智真长老给鲁智深留下了四句法语,即“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当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听到“潮信”二字时,自然而然想到了圆寂。再联系自己擒夏侯成和捉方腊的经历,鲁智深恍然大悟,并开始对智真长老的法语深信不疑。他询问同事圆寂是啥意思,人家说圆寂就是死。死就死吧,鲁智深沐浴更衣,法堂焚香,而后坐在禅椅上等死。等宋江闻讯赶来时,鲁智深已经圆寂了。

  这就是鲁智深死亡的全过程,在征方腊成功,胜利曙光已经到来的时候,花和尚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去了。与出场时的轰轰烈烈相比,鲁智深的离开太低调、太波澜不惊了。正如一首诗写的那样,轻轻地,我走了,我挥一挥衣袖,踏上去西天的云彩……鲁智深死时只有四十岁出头,四十岁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正值中年旺季。如此年纪就圆寂,颇令人有些英年早逝之感。智真长老一再宣称鲁智深日后必会功德圆满,试问刚到中年就死了,能算圆满?一个出家数年的大和尚,竟不知道圆寂是何意。可见鲁智深这和尚当的也不怎么称职,离所谓的皈依佛门尚有距离。如此不称职的和尚年纪不大就死了,他能有什么佛门所谓的功德,又何谈功德圆满?所以我们说鲁智深之死只能算做英年早逝,跟佛门所指的功德不沾边。

  鲁智深从出场到圆寂,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但他基本没受过什么挫折,也没受过什么皮肉之苦,更没有受过什么情感上的打击。比起饱受皮肉之苦的宋江、卢俊义和林冲,比起脸上刺过字的武松,比起老母活活被老虎吃掉的李逵,比起带过绿帽子的杨雄,鲁智深不知要幸福多少倍,幸运多少倍。我们看到,鲁智深自一出场,向来都是他惹祸,祸从不惹他。他,鲁智深,是施耐庵塑造的一百零八人中唯一的一个福将。鲁智深戎马一生,从没吃过败仗,也从没被人暗算过。唯一美中不足的,还是那四个字,英年早逝。

  关于鲁智深之死,笔者以为另有隐情。说什么“听潮而圆,见信而寂”,那纯粹是扯淡。说什么功德圆满,那也是扯淡,我们能不能以科学一点和唯物一点的眼光去审视鲁智深呢?

  以笔者对书中情节分析来看,鲁智深的真正死因应该是突发性脑溢血。兄弟之所以做如此推断,主要依据有以下几方面,一,鲁智深的死亡时间是半夜,这正好是脑溢血的高发时间;二,鲁智深最大的嗜好就是大碗喝酒和大口吃肉,不良的饮食习惯极易导致高血压及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四十岁~七十岁是脑溢血发病的高发年龄,而鲁智深正处在这一年龄段;三,鲁智深半夜起来洗热水澡,血液循环加快,这也是脑溢血的诱因。

  事实上,鲁智深出现脑溢血苗头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征田虎缘缠井”和“征方腊万松林”一节,鲁智深先后两次无故失踪。前一次失踪了一个月,后一次失踪天数不详,不过时间也不短。鲁智深为何会失踪?估计就是突发性脑溢血致使其昏迷,昏迷后意识错乱才会出现缘缠井一事中的想象。我们注意到鲁智深两次失踪都发生在作战紧要关头,打仗很容易情绪激动,而情绪激动又是脑溢血的最大诱因。好在这两次症状较轻,鲁智深两次挺了过来。

  我们再看看鲁智深临死之前都做了哪些活动,一是听到潮声跳将起来;二是洗热水澡;三是换僧衣;四是写颂子;五是坐禅椅;六是焚香;七是盘腿打坐。突发脑溢血的病人最忌讳乱动身体,因为它会使血液更快地渗入脑部。而鲁智深呢,显然不知道这些常识。他在病发时做了一套连续性大动作,这样更加剧了病情发展,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鲁智深的死亡全过程。

  八月十五子夜当听到潮声响起时,鲁智深以为是战鼓响,于是从床上“跳将起来”。这一跳不要紧,脑腔内的血压陡然升高,毛细血管轻微破裂。接下来洗热水澡,致使体内血管迅速扩张。血流加速,脑细血管进一步破裂。而后来换僧衣、写颂子、坐禅椅、焚香、打坐……一系列动作使脑内出血加剧,出现生命危险。这一次鲁智深没有前两次那么幸运了,脑内大规模出血终于夺去了这条好汉的性命。

  鲁智深死后半年,林冲中风而死,这对结义兄弟终归实现了同生共死的誓言。杭州六和寺,这座风景如画依山靠海的小寺院成了他们兄弟永远的归宿。

  从严格意义上讲,鲁智深大约是梁山一百单八将里唯一称得上英雄好汉的人。比起宋江的工于心计、武松和李逵的滥杀无辜、林冲和卢俊义刚开始的委曲求全,以及杨志的英雄气短,鲁智深是不是更像好汉?有人说史进是好汉,可面对金翠莲的遭遇他躲了;有人说关胜和呼延灼是好汉,其实他们只是原地转了一个圈。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庄子心得 诗三百:思无邪 人生若只如初见 刘心武续红楼梦 美人何处 红楼梦魇 当时只道是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