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0章 金陵十二钗中的闺阁精英(12)

  等她开步要走,这时探春才开腔,叫她回来问道:“你且别支银子。我且问你: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也有家里的也有外头的这两个分别。家里的若死了人是赏多少,外头的死了人是赏多少,你且说两个我们听听。”一问,吴新登家的便都忘了,忙赔笑回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赏多少,谁还敢争不成?”探春笑道:“这话胡闹。依我说,赏一百倒好。若不按例,别说你们笑话,明儿也难见你二奶奶。”吴新登家的笑道:“既这么说,我查旧账去,此时却记不得。”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若有这道理,凤姐姐还不算厉害,也就是算宽厚了!还不快找了来我瞧,再迟一日,不说你们粗心,反像我们没主意了。”吴新登家的满面通红,忙转身出来。众媳妇们都伸舌头,这时她们才真正感到探春的厉害。

  一时,吴家的取了旧账来。探春看时,两个家里的赏过皆二十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还有其他的一些相关账目。探春便递与李纨看了让李纨搞清楚了账目,她才决定说:“给他二十两银子。把这账留下,我们细看看。”探春不让仆人钻孔子,以免将来发生矛盾。她还乘机留下账本,仔细查看。

  赵国基是赵姨娘的兄弟,也就是探春的亲舅舅,探春不徇私,她按前例的规定只给20两银子。可是赵姨娘马上寻来吵闹,开口便说探春和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的头去,欺凌她了。

  “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显然是仆人中有人去通风报信,赵姨娘知道了本来按袭人母亲的标准可得40两银子,是探春卡到了20两。探春拿帐翻与赵姨娘看,又念与他听,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我也没什么没脸之处。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一面说,一面不禁滚下泪来。赵姨娘没了别话答对,便与她无理取闹地瞎吵。

  正在这时,凤姐要给探春面子,想给她权力,给她舅舅多一些银钱。凤姐还特地派平儿来传话:“奶奶说,赵姨奶奶的兄弟没了,恐怕奶奶和姑娘不知有旧例,若照常例,只得二十两,如今请姑娘裁夺着,再添些也使得。”

  探春早已拭去泪痕,忙说道:“又好好的添什么,谁又是二十四个月养下来的?不然也是那出兵放马背着主子逃出命来过的人不成?你主子真个倒巧,叫我开了例,他做好人,拿着太太不心疼的钱,乐的做人情。你告诉他,我不敢添减,混出主意。他添他施恩,等他好了出来,爱怎么添了去。”平儿一来时已明白了对半,今听这一番话,越发会意,见探春有怒色,便不敢以往日喜乐之时相待,只一边恭恭敬敬地垂手默侍。探春告诉她刚才发生的事情的全过程,平儿马上责备众仆的不是,众仆表白说:“姑娘,你是最明白的人,俗语说‘一人作罪一人当’,我们并不敢欺蔽小姐,如今小姐是娇客,若认真惹恼了,死无葬身之地。”平儿冷笑道:“你们明白就好了。”又赔笑向探春道:“姑娘知道二奶奶本来事多,那里找看的这些,保不住不忽略。俗语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该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头一件于太太的事有益,第二件也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的情义了。”她立即代表凤姐向探春检讨,支持探春的改革。

  接着探春又下令免除贾环、贾兰他们在拿了月钱之后每人又到学校里支取八两银子,作为一年里在学校里吃点心或者买纸笔的钱。她认为“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八两银子!”并关照:“平儿,回去告诉你奶奶,我的话,把这一条务必免了。”平儿忙笑者说道:“早就该免,旧年奶奶原说要免的,因年下忙,就忘了。”从此众媳妇们方慢慢的一个一个的安分回事,不敢如先前轻慢疏忽了。

  护花主人评:“写探春才能见识超出诸姊妹之上,已暗伏将来远嫁绝无依恋,必能相夫理家。”大某山民称赞:“探春于议事厅上侃侃而谈,既无支离,亦无畏缩,裙钗中具此隽异,不枉称玫瑰花儿。”

  探春治家时的改革,得到凤姐的充分理解和高度赞赏,凤姐与平儿分析说:“这正碰了我的机会,我正愁没个膀臂。虽有个宝玉,他又不是这里头的货,纵收服了他也不中用。大奶奶是个佛爷,也不中用。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这屋里的人。四姑娘小呢。兰小子更小。环儿更是个燎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坑让他钻去罢。真真一个娘肚子里跑出这个天悬地隔的两个人来,我想到这里就不伏。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的,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比不得环儿,实在令人难疼,要依我的性早撵出去了。如今他既有这主意,正该和他协同,大家做个膀臂,我也不孤不独了。按正理,天理良心上论,咱们有他这个人帮着,咱们也省些心,于太太的事也有些益。若按私心藏奸上论,我也太行毒了,也该抽头退步。回头看了看,再要穷追苦克,人恨极了,暗地里笑里藏刀,咱们两个才四个眼睛,两个心,一时不防,倒弄坏了。趁着紧溜之中,他出头一料理,众人就把往日咱们的恨暂可解了。”凤姐分析了贾府中众多兄弟姐妹的情况和府中的形势,高度评价探春此人的品德和智慧。

  凤姐又叮嘱平儿道:“还有一件,我虽知你极明白,恐怕你心里挽不过来,如今嘱咐你: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如今俗语‘擒贼必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端。倘或他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他一犟,就不好了。”

  凤姐认识到探春超过自己强的优势,她决心支持探春大刀阔斧的治理,为贾府增强一些活力。她果然没有看错探春。探春仔细分析贾府的经济形势和状况,对症下药,兴利除弊。

  刚才第一件事是革除爷们在学中重复领取的银两,接着第二件事,她细心地分析小姐们一月有二两月银外,丫头们又另有月钱,而小姐们一月所用的头油脂粉,每人又是二两,这又同才刚学里的八两一样,重复支出,建议革除。

  第三件事,探春在参观赖大的花园时,留心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了解到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探春与宝钗讨论了经书中的根据后,因又接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气,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李纨笑道:“好主意。这果一行,太太必喜欢。省钱事小,第一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们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

  探春还说:“我替你们算出来了,有限的几宗事:不过是头油,胭粉,香,纸,每一位姑娘几个丫头,都是有定例的,再者,各处笤帚,撮簸,掸子并大小禽鸟,鹿,兔吃的粮食,不过这几样,都是他们包了去,不用账房去领钱,你算算,就省下多少来?”平儿笑道:“这几宗虽小,一年通共算了,也省的下四百两银子。

  护花主人评论说:“探春有才,宝钗有识,中间夹叙学问一段,是作者指示经济必须(从)根底学问中来,方能兴利除弊,不失大体。”

  ●远嫁胜于错嫁

  旧时代的中国人特别恋乡,不肯远离家乡。又不肯远离父母,“父母在,不远游”。这是一种保守观念。可是古人的看法是如此,所以《红楼梦》中的人物都将探春的远嫁看作是一个悲剧,将远嫁的探春看作是悲剧人物。

  贾政为探春找到一个适当的婆家,是他昔日同僚、今在海疆任镇海总制的周琼的公子,才貌双全。(第九十九回)

  当贾母闻知探春即将远嫁,说道:“既是同乡的人,很好。”又说:“好便好,但是道儿太远。虽然老爷在那里,倘或将来老爷调任,可不是我们孩子太单了吗。”贾母觉得夫家是同乡人很好,语言和生活习惯都相同,探春嫁过去,容易适应。但现在周家在海疆当官,探春嫁过去,远离娘家,就太孤单了。

  王夫人解释说:“两家都是做官的,也是拿不定。或者那边还调进来,即不然,终有个叶落归根。”意思是也有可能对方调动到这里来,最后还可以叶落归根,当公爹退休的时候,就可以回家乡了。这个话对年迈的贾母没有意义,这一天对她来说是太遥远了。她道:“你们愿意更好。只是三丫头这一去了,不知三年两年那边可能回家?若再迟了,恐怕我赶不上再见他一面了。”说着,掉下泪来。古代人怕女儿远嫁,就为的这个原因,交通极不方便,路途遥远,见面太困难,尤其是老年人,感到再也见不到面了,所以非常不舍得。王夫人道:“孩子们大了,少不得总要给人家的。就是本乡本土的人,除非不做官还使得,若是做官的,谁保得住总在一处。只要孩子们有造化就好。譬如迎姑娘倒配得近呢,偏是时常听见他被女婿打闹,甚至不给饭吃。……如今迎姑娘实在比我们三等使唤的丫头还不如。老太太想想,这倒是近处眼见的,若不好更难受。我想探丫头虽不是我养的,老爷既看见过女婿,定然是好才许的。”

  王夫人举迎春做例子,最有说服力:嫁得近,但夫君恶劣,日子根本过不下去。娘家也无力帮助。贾母感到王夫人的解释有理,又想这是她父亲亲自定的亲,她父亲还看到过姑爷本人,贾母对此是感到放心的。贾母道:“有她老子做主,你就料理妥当,拣个长行的日子送去,也就定了一件事。”(第一百回)

  贾母看到嫡亲的孙女远嫁,这个孙女人才出众,是心里非常喜欢的,她心痛落泪。王夫人不是探春的亲娘,隔了一层肚皮,她并不怎么心疼,但她这样的地位思考问题就客观冷静,看到远嫁胜于错嫁。贾母毕竟是个有决断的智慧老人,她一听就明白王夫人的话是对的,马上表示同意。

  除了贾母、贾政和王夫人有这样的识见,在古代也有不少人想通这个问题,女孩子的远嫁有时是必要的,只要嫁得好。远嫁胜于错嫁。如《左传·触酱谏太后》记载赵国的公主嫁给燕国太子,太后虽然心疼,却坚决实施这个婚姻。古代王族和达官贵人为了门当户对,婚姻对象的远近是不考虑的。

  可是王夫人尽管认为远嫁胜于错嫁,她还是认为远嫁当然不如近嫁,远嫁总是一件遗憾的痛苦之事。

  宝钗在场听了贾母和王夫人的对话,只是心里叫苦:“我们家里姑娘们就算他是个尖儿,如今又要远嫁,眼看着这里的人一天少似一天了。”宝钗作为探春的嫂子,不仅舍不得这位闺中之友,从长远看,作为女中尖子的探春如果嫁在近处,双方可以有照应,这样聪明勇敢的小姨子,在遇到困难时很需要的。她的远嫁,对贾府来说,是一个颇大的损失。无怪脂砚斋在探春断线风筝的灯谜之下评论说:“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远嫁对探春并无大的伤害,可是她远走高飞之后,远水不救近火,她对贾府可帮不上忙了。

  时代前进了,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了,走向远方应该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之事了。可是当今还有不少父母希望儿女永远生活在自己的身边,不要离开自己。但是有出息的孩子多要离开父母,到远方读书,到上海、北京求学,甚至出国留学;到远方去谋生,例如到上海、北京寻职谋生,甚至在遥远的异国创业。不少没有出息的子女长年找不到工作,喜欢紧贴在父母的身边,住在父母家里,当“啃老族”。在现代社会中,优秀青年志在四方,远走高飞是必然的选择之一。

  探春本人在离家出嫁时并不伤悲,宝玉深表难舍难割,她临走时多方劝慰,放心而走。三家评本的眉批赞扬说:“探春远行,独无依恋,写得矯矯不群。”

  探春在贾府诸女中是唯一结果最好的。只有巧姐与她相似。她的景况要超过巧姐,因为不仅夫君有才,待她很好。后来夫君陪她回来探亲,众人见她“出挑得比先前更好了,服采鲜明”。(第一一九回)此后如果她的婆家再让她发挥治家的才能,她的才华必能得到夫家的赞赏。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说".天 堂

同类推荐 美人何处 人生若只如初见 诗三百:思无邪 红楼梦魇 刘心武续红楼梦 于丹庄子心得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于丹论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