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1章 《格林童话全集》汉译研究 (1)

  第一节 (1)

  魏以新与《格林童话全集》

  一、 魏以新译文特色

  说起德文翻译家魏以新,目前国内提供的资料不是很多。笔者查寻了很久,才从文章《老图书馆人魏以新》A中了解到:魏以新,原名魏以恒,曾用墨农、希葛、君暮等字号,辛斤及志方等笔名,1898年出生于湖北省保康县,1986年病逝,为图书馆界的老工作者以及德文翻译家。五四运动前后在武昌中华大学附中读书。1918年春,与恽代英相识,参加其所领导的互助社。1920年3月至上海,入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德文科求学(该校即后来的同济大学),即创议建立中学部图书室。毕业后,留校任附中教务员兼图书室管理员。直到1964年,他先后在同济大学图书馆工作40余年。业余从事德文翻译工作。译著有:《中译德文书籍目录》《兴登堡自传》《格林童话全集》《德国史纲》《德文入门》《德文成语》《德文史略》和《西门子自传》等,这些译作全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1934年,这是格林童话汉译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代,而魏以新【A陈绍康《老图书馆人魏以新》,载《图书馆杂志》1990年第1期,第58页。】 则成为格林童话中译者名单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字。因为在这一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魏以新翻译的长达500多页的《格林童话全集》中译本。

  在不足200字“译者的话”中,魏以新言简意赅对版本、故事、自己的译介情况作了既简单又明确的说明:

  译者的话

  这部格林童话全集,系根据Leipzig, Hesse & Becker Verlag德国名著丛书版本译出。共二百一十篇,内有二十一篇是用德国方言写的(在目录上以星号*为记),德人亦有十分之六不能完全了解,然译者因为日夕在业师德国语言学家欧特曼教授(Prof.Dr.Othmer)手下工作,竟得因其口授而完全译出,颇以为幸!此外,欧教授又为译者解释其他各种疑难,谨此表示极诚恳之谢意!

  一九三二年五月魏以新于吴淞

  这是格林童话汉译史上第一次在故事源语国语言学家的帮助下,由日耳曼语言学者译出的格林童话;第一次依托源语国的正规版本,将210个故事全部译出,是真正意义上的格林童话故事全集;另外,它是第一次直接用原搜集及整理者的名字来命名的童话故事集。从此后,这个来自德国,在家庭中的地位仅次于“圣经”,原名为《儿童与家庭童话集》(Kinder-und Hausmarchen) 的故事集就以《格林童话》的名称在我国流传了下来,直至今日。

  魏以新译本拥有了这么多不同凡响的“第一”,因此,与以往格林童话中译本相比较,魏以新译本呈现出了很多迥然不同的特征:首先是译本的“信”。

  所谓“信”,就是忠实于原著。撇开王少明译本,这是格林童话汉译史上第一个依托正规原著德文版本的译本,不仅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中译本中存在的版本问题,在魏以新译本里是完全彻底地避免了,而且因版本问题发生的转译现象也消除掉了。而这个转译问题,很多有名的文人及翻译家,哪怕是近代的,都是极不赞同的,毕竟“任何转译,无论是从日文、英文、法文、德文还是俄文的转译,都有一种先天性的致命弱点:‘重译隔了一重手,在概念上和文章风格上自难与原作百分之百的吻合。’(许广平:《鲁迅与翻译》)翻译本身已经无法避免地使读者与原作隔了一层,而从他国文字译本转译,则又隔了一层,这就等于给读者设置起两重难以逾越的壁障。”A【A王秉钦王颉著《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前引书,第140页。】

  再看译文的篇章结构,魏以新的译本也是完全达到了“信”,完全忠实于德文原著。原德文版本序言页有威廉·格林以此书敬献给朋友贝梯娜·封·阿尔尼姆(Bettina von Arnim)的致辞,A魏以新版本摘译的是威廉分别于1837、1840、1853年出版时写的致辞,译作“致阿尔宁夫人柏提那的献纳词”。这个致辞,到目前为止,笔者只有在魏以新版本里面见到过它的中译。把它翻译交代出来,这对格林童话中译有着什么特别的意义,有待我们的研究,但它的确见证着魏以新的“忠实”与勤勉。

  除了“致辞”译文以外,有一个比较特殊之处,是魏以新还附上了倭尔加斯特所著的《格林兄弟传》的译文,其副标题是“论童话及童话之研究”。这个译文长达整整37页,从格林兄弟两人的生平、生活经历、学术研究道路、取得的成就,到兄弟两人对格林童话的搜集、整理工作,童话的意义等,作了极为详尽的研究与描述,堪称研究格林童话、格林兄弟的一篇优秀的学术范文。由于魏以新并没有在“译者的话”或其他地方提到这个《格林兄弟传》,德文原版本里面也不存在这篇文章,笔者估计是魏以新的老师,那位德国教授给予的建议,把这个《格林兄弟传》放在这里,不啻于是个引言或导读吧,这也是非常符合与“忠实”于德国学术习惯的。

  魏以新译本表现出的“信”,归功于译者自身的特殊条件。魏以新是一名日耳曼语言学者,这意味着他不仅中文语言文学功底很好,而且精通格林童话原著语言——德文,这个至关重要的条件给他在翻译格林童话上拔得语言头筹,直接避免了以往译者转译格林童话英文版本过程中肯定会出现的误译、漏译、错译等问题。再加上得天独厚的条件,有来自格林童话源语国语言学家欧特曼教授(Othmer)的帮忙,更是对这部中译本能“忠实”于原著提供了令人艳羡的绝对保障。

  有人曾说过:“德语儿童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从一开始就与非儿童文学作品角奇争胜。继莱辛寓言、格林童话后,1930年,毕尔格著的《闵豪生奇游记》由上海华通书局出版,译者魏以新。译文继他的《战争》一书后,同样由其老师欧特曼校订,可见其译事态度的认真。”B这些很少有的对魏以新翻译的评介,【A《格林童话全集》分别于1819、1837、1840、1843、1850、1857年多次出版,每版次的序言页都有威廉·格林献给朋友贝梯娜·封·阿尔尼姆(Bettina von Arnim)的致词,致辞看似威廉写给朋友的家信,多为啰唆一些自己近况等的事宜,但实则表达了威廉对朋友支持自己童话搜集、整理工作的谢意。B谢天振查明建主编《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前引书,第468页。】却再次证明了魏以新本人采取的认真与务实的翻译态度,以及他的译学思想。

  囿于其特殊的翻译背景,仅在30年代,魏以新对格林童话的翻译才是真正做到了“按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字字忠实,丝毫不苟,无任意增删之弊”A的直译,也就是我们一再强调的“信”。

  另外,除了“信”,从译文的文本层面看,魏以新的译文还达到了严复提倡的另外两个翻译标准,即“达”与“雅”。“达”指的是译文通顺畅达,“雅”指译文体现出的文采。当然,这里的“雅”应该与严复的标准有一定的区别。

  到魏以新译格林童话的那个年代,也即五四之后,儿童文学在中国已经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虽然这块地并不显得多么广袤而气派,但与周桂笙所处的时代,或者是《时谐》版本发行的年代相比,人们对儿童文学的认识,以及它自身的地位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符合童话特征的语言——白话文也是名正言顺地登上了大雅之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日耳曼语言文学者的魏以新不仅非常清楚格林童话的地位与意义,而且自身的语言与文学功底也是深厚的,对德国文学的翻译充满热情。因此,较之以前的各种格林童话中译本,魏以新的译本非常流畅通晓,语言生动、传神,充满了童趣,体现了儿童文学或者是童话的特色,同时也保留了民间文学的很多本色,如个性化的对话,简洁的语言,儿童歌谣式的排列句等等。例如,格林童话中即短小又妇孺皆知的第26个童话故事,魏以新译作《小红帽》,就特别能体现魏以新译文的“信、达、雅”,由于篇幅问题,笔者不在此将原文引录B。正是因为译文的“信、达、雅”,魏以新的《格林童话全集》译本才能成为格林童话汉译史上的一道丰碑,成为格林童话中译本的一个经典,至今仍然影响深远,广为流传。

  二、魏以新译文的别样风景——注释

  第一节 (2)

  魏以新的“信”实在是其译本展现出的绝对“特质”。比如,他在“译者的话”中提到格林童话有21篇故事是用德国方言写的,即使是德国人“亦有十分之六不能完全了解”,而他却能在欧特曼教授的帮助下,扫清了语言障碍,不,是“方言障碍”,得以让故事还原本来面目,让译本忠实原著,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不仅德国人自己也有的方言障碍在魏以新那里轻松得到了迎刃而解,而且译介格林童话中常常会遭遇到的异质文化差异、不同的民【A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前引书,第57-58页。B《小红帽》译文请参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49年版、2003年重印的魏以新译《格林童话全集》,第82-84页。】 风习俗、宗教信仰、社会背景等带来的翻译难题,魏以新都能通过欧特曼教授的帮助得以解决,坚守住“信”。翻阅魏以新译的格林童话故事,不只让我们徜徉在欧洲幽暗神秘的大森林里,期待与那可爱的小红帽相遇,警惕巫婆伪装巧妙的巧克力糖果面包房,而且实实在在还给我们这些读者上了一堂有关欧洲风俗礼仪、社会人文知识的课程。

  凡是遇到这些不同的风俗礼仪、社会人文背景,魏以新都非常认真且不辞辛苦地注释了出来。笔者查看了一下,共210个童话故事、500多页《格林童话全集》的注释涉及内容甚为丰富,有宗教习俗、圣经故事、日常生活、地名解释等,这不啻是魏以新译本的一道特殊“风景”,也很有学习研究价值。因此,笔者不赘将它们用表格归纳总结汇集如下A:

  魏以新译文译文注释注释出处

  他们拿了九条死人的腿和两个死人的头,玩起九柱戏来。

  九柱戏:用重约六磅的球,沿着二十四至三十米长的球道滚,打倒竖着的九根柱子。依打倒柱子的多少,作为输赢的标准。

  4.《学习发抖》,第15页

  老山羊用剪刀剪开狼的肚子,先前被狼吞进肚子的六只小羊,一个接一个地跳了出来,都没有受伤。这时候,“它们抱着亲爱的母亲接吻,喜得手舞脚跳,好像正结婚的裁缝一样。”

  裁缝:德国俗语说,裁缝身体很轻,容易跳跃。

  5.《狼和七只小山羊》,第19页

  卖了七个塔勒:

  听见青蛙叫:“阿克,阿克,阿克,”他自言自语地说:“是的,它们叫的一点道理都没有,我卖的钱是七,不是八。”

  叫道:“瓦斯。”

  农民说:“冒色尔,你还可以得到三百……”

  塔勒:钱币名,一塔勒相当二十四格罗岑。

  阿克:近似德文“八”(acht)的字音。

  瓦斯:近似德文“什么”(Was)音。冒色尔:是嘲笑犹太人的称呼。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美人何处 红楼梦魇 于丹论语心得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生若只如初见 诗三百:思无邪 于丹庄子心得 刘心武续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