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2)
一次,王献之与友人谈论诗文时,窘于应对,一时间处于下风,在此经过的谢道韫得知窘境,欲为之解围,就派丫鬟悄悄递给他一张纸条,上书“欲为小郎解围”。
魏晋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数也渐受重视,虽有大家闺秀偶尔参与清谈,但会张设青绫幕幢以自蔽,使与之对谈的男性客人,只闻其声而不见其面。
当时的谢道韫便在垂下的一方青帘后,接着王献之他们的话题,从容不迫地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便让在座的客人无言以对,理屈词穷而甘拜下风,于是谢道韫顺利为小叔子论战解了围。
谢道韫嫁到王家数十年,克尽妇道,温、良、恭、俭、让,无人不认为她是不可多得的好媳妇。她的丈夫王凝之在谢安的保荐下,十年间从江州刺史、左将军,一直荣升为主管一郡军政大权的会稽内史。两晋虽不少人醉生梦死,看似洒脱飘逸,实则东晋是个因外患频频而摇摇欲坠的朝代。
就在王凝之担任会稽内史时,发生了“孙恩之难”。
《晋书·列女传》载:“(道韫)及遭孙恩之难,举措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日:‘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贼兵孙恩造反,杀到门前,王凝之还在求神拜佛,每天闭门默祷,以为道祖必能庇佑一郡生灵。没想到的是,弱女子谢道韫在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学叔父谢安“但尽人事,各凭天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组成一支突击队伍。
孙恩大军长驱直入,王凝之仓皇出逃,在城门附近被对方截住,糊里糊涂地被砍了脑袋。谢道韫镇定自若,带领队伍乘乱突围出城,横刀在手,乘肩舆而出,冲到大街上,一如她在青绫幕幢后的谈笑风生,其胆识和谋略不由得令人叹服!
谢道韫虽勇,但力不能敌,终成贼兵的俘虏,而其言行令贼兵孙恩也大为心折,对其改容相待,命人送她安返故居。此后,谢道韫一直寡居会稽。谢道韫和丈夫王凝之有四子一女。
四子是蕴之、平之、亨之、恩之。
家破人亡寡居会稽的谢道韫,并没有因此难而自艾自怜地在幽怨中生活,心性也并没有因世事之变故而改变,她依然那么淡定和从容,为闻名而至的学子们传道授业解惑,使受益者众。
宋代人蒲寿宬在《咏史八首·谢道韫》中赞颂她说:
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
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
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
清代人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云: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其中“咏絮才”指的就是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故事。
曹操感怀时事作《步出夏门行》
魏武帝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涉及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曹操在写诗方面的代表作是《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
《步出夏门行》在《宋书·乐志》中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
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其中的《观沧海》诗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字面看,《观沧海》这首诗是以景抒情的,其中的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曹操以前似乎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有一年,曹操率军经过太行山。
太行山上的坂道萦曲如羊肠,故当地人称这些坂道为羊肠。这些羊肠坂道险要无比,自古以来就为用兵者注目,《史记·蔡泽传》上就有“决羊肠之险,塞太行之道”的记载。加上曹操率军越太行时正是隆冬季节,这就使他们在攀登那崎岖险峻的羊肠坂道时更为艰辛困难。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创作了乐府诗《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向北登上太行山,艰难呀,这山势多么的高耸。
山坡上的羊肠小道弯曲不平,车轮都因此而摧毁。树木多么的萧条冷清,北风正传来悲伤的声音。巨熊盘据在我们的前方,虎豹在路的两旁咆哮着。
山谷中少有人居住,而且正下着大雪。
伸长脖子眺望时,不禁深深叹气,这次远征,内心感触很多。我内心多么的郁抑不平,想要从这东边回去。深广的水面上并没有桥梁,路途中我们迟疑不前。因为困惑而迷失了原来的道路,接近天黑时,还找不到可以过夜的地方。走着走着已经走了好长一段日子,人与马也都饿了。我们担着行囊边走边捡取柴火,开凿冰块用来煮成稀饭。想起诗经东山那首诗,让我心中生起连绵不绝的哀伤。
刘琨身忧家国赋诗表志
生活在两晋之交的刘琨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祖辈是世家大族,其祖父刘迈,有经国之才,曾为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父亲刘蕃,清高冲俭,官至光禄大夫。刘琨年少的时候就有“俊朗”的美誉,与年龄相近的志士祖逖俱以雄豪闻名,他工于赋诗,亦颇负文名。
刘琨相貌俊朗,温润儒雅,才华出众,神采奕奕,却又以雄豪著名。
他听说好友祖逖被任用,曾与亲故写信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晋书·祖逖传》)这便是成语“枕戈待旦”“先吾著鞭”
的由来。
刘琨的早年是一个很典型的魏晋世家子弟。刘琨工诗,颇负文名,称得上风流才子。他本人的青年时代和当时的世族子弟一样,在虚浮的清谈中度过,他早年也曾经有过《胡姬年十五》这样的作品,其诗云:
虹梁照晓日,渌水泛香莲。
如何十五少,含笑酒垆前。
花将面自许,人共影相怜。
回头堪百万,价重为时年。
刘琨26岁时为司隶从事,之后历职太尉掾、著作郎、太学博士和尚书郎。永康元年(300),赵王司马伦执政后,刘琨任记室督,又转从事中郎。
刘琨的姐夫是司马伦之子司马萼,所以刘琨父子兄弟以赵王姻亲并被委以重任,从而卷入了“八王之乱”的斗争中。司马伦篡位后,刘琨迁太子詹事,之后刘琨在动荡的时局中挣扎浮沉,一心想报效国家。
当时贾后之侄贾谧权利很大,喜欢附庸风雅,身旁聚集了一班出身于豪族贵戚的文人,为之歌功颂德。这班人号称“二十四友”,名气很大,而刘琨兄弟也在其间。“二十四友”
的首领是以豪奢闻名天下的石崇,他在金谷园有一处豪华别墅,成了这些人的聚会场所,他们在这里饮酒赋诗。
刘琨早年的才华,都抛掷在这种庸俗i的酬答之中。
光熙元年(306),刘琨自告奋勇要求去阻止北边势不可挡的匈奴大军,收复失地,这令可怜的晋惠帝十分感动,遂任命刘琨为并州(今山西东部、河北西部)刺史,加振威将军,即刻赴任。
当时,晋北方八州已失其七,刘琨的并州刺史基本是个空职。并州虽称边境,却是战略重镇。公元306年深秋,在萧瑟秋风中,刘琨辗转离开首都洛阳出发北上,他此行的目的地是晋阳(今山西太原),行至上党才好不容易招募了区区一千人,随他共赴国难,但他和这一千将士心中都胜败无底。
行至半路,刘琨得到消息,首都洛阳城中的晋惠帝已被皇族成员司马越毒杀了。内忧外患,再加上一心想报国,刘琨便写出了《扶风歌》,这是刘琨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其诗很长,开头四句是这样写的: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
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刘琨于永嘉元年(307)三月转战到了晋阳。这时的晋阳经历战乱,已是一座空城。“府寺焚毁,僵尸蔽地,其有存者,饥赢无复人色,荆棘成林,豺狼满道”。他立即安抚百姓,招揽流民,加强防御,扩大城池,发动百姓生产自救。
刘琨的父母随后也从洛阳赶来帮助自己的儿子。不到一年光景,这座荒废的城市又有了生机,成为西晋在匈奴敌后少数几个割据政权之一。
然而,处在匈奴大军包围之中,晋阳仅是一座孤城,局势越来越恶劣。
匈奴人步步紧逼,此时的刘琨,已经发现自己处于“进退维谷,首尾狼狈,徒怀愤踊,力不从愿”的境地。
到永嘉五年(311),从京城洛阳传来更坏的消息。匈奴人以不足三万人的军队,竟然轻而易举地攻破了都城,俘虏了晋怀帝,杀死西晋官吏及百姓三万余人。晋朝已基本灭亡。
永嘉六年(312)春,晋阳城被匈奴大军围困数重,形势异常紧张,众人已无计可施。入夜,月色清冷,刘琨乘月登楼,对着城下敌军发出长时间的悲啸之声。围城的敌军闻声个个凄然长叹。及至半夜,刘琨又来到城楼上,吹起他更拿手的胡笳。他自编的凄厉声调,竟然激起了匈奴人的思乡之情,匈奴军队“流涕歔欷,有怀土之切”。天将亮时,城下敌军好不容易刚刚睡去,刘琨那要命的胡笳声偏偏又响起,沮丧和思念交织在一起,匈奴人再也无心作战,不久后便弃围而走。
之后刘琨又艰难地坚持了五年,至建兴四年(316),他为之献身的西晋王朝彻底灭亡了。然而刘琨仍怀着一线希望,血与火中还在为那个已经不存在了的西晋朝廷苦苦坚守北部边疆。
西晋灭亡后,刘琨在一次战斗中被匈奴大将石勒凭险设伏,几乎全军覆没。就在这时,并州司空长史李弘投降石勒,刘琨坚守十年、苦心经营的孤城晋阳终于失陷。
刘琨已无家可归,只得率领残部到蓟城,投奔鲜卑族首领段匹磾。开始时两人结为兄弟并且联姻,发誓共扶晋室。太兴元年(318),因人离间,段匹磾疑心刘琨欲夺其兵权,遂将其投入狱中。
在狱中,刘琨自知必死,他有个好友卢谌也是位爱国志士,刘琨便以《答卢谌》激励卢谌,希望他继续为国立功:
《答卢谌》厄运初遘,阳爻在六。
干象栋倾,坤仪舟覆。
横厉纠纷,群妖竞逐,火燎神州,洪流华域。
彼黍离离,彼稷育育,哀我皇晋,痛心在目。
天地无心,万物同涂。
祸淫莫验,福善则虚。
逆有全邑,义无完都。
英蘖夏落,毒卉冬敷。
如彼龟玉。韫椟毁诸。
刍狗之谈,其最得乎。
咨余软弱,弗克负荷。
愆衅仍彰,荣宠屡加。
威之不建,祸延凶播。
忠陨于国,孝愆于家。
斯罪之积,如彼山河。
斯衅之深,终莫能磨。
郁穆旧姻,嬿婉新婚。
不虑其败,唯义是敦。
裹粮携弱,匍匐星奔。
未辍尔驾,已隳我门。
二族偕覆,三孽并根。
长惭旧孤,永负冤魂。
亭亭孤干,独生无伴。
绿叶繁缛,柔条修罕。
朝采尔实,夕捋尔竿。
竿翠丰寻,逸珠盈杭。
实消我忧,忧急用缓。
逝将去矣,庭虚情满。
虚满伊何,兰桂移植。
茂彼春林,瘁此秋棘。
有鸟翻飞,不遑休息。
匪桐不栖,匪竹不食。
永戢东羽,翰抚西翼。
我之敬之,废欢辍职。
音以赏奏,味以殊珍。
文以明言,言以畅神。
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澄醪覆觞,丝竹生尘。
素卷莫启,幄无谈宾。
既孤我德,又阙我邻。
光光叚生。出幽迁乔。
资忠履信,武烈文昭。
旌弓驿驿,舆马翘翘。
乃奋长縻,是辔是镳。
何以赠之,竭心公朝。
何以叙怀,引领长谣。
在此诗前,刘琨还加了个序:
琨顿首。损示及诗,备辛酸之苦言。畅经通之远旨,执玩反复,不能释手。慨然以悲,欢然以喜。昔在少壮,未尝检括。远慕老庄之齐物,近嘉阮生之放旷。怪厚薄何从而生,哀乐何由而至。自顷辀张,困于逆乱,国破家亡,亲友凋残,块然独坐,则哀愤俱至。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排终身之积惨,求数刻之暂欢。
譬由疾痰弥年,而欲一丸销之,其可得乎。夫才生于世,世实须才,和氏之璧,焉得独曜于郢握?夜光之珠,何得专玩于随掌?天下之宝,固当与天下真之。但分析之日,不能不怅恨尔。然后知聃周之为虚诞,嗣宗之为妄愚于虞而知于秦,遇与不遇也。今君遏之矣,勖之而已。不复属意于文,二十余年矣。久废则无次,想必欲其一反,故称指送一篇。适足以彰来诗之益美耳,琨顿首顿首。
然而卢谌看了此诗后不解其意,或是故作不懂,他“以常词酬和,殊乖琨心”。无奈刘琨重以诗赠之,又写下了《重赠卢谌》,其诗云:
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缪。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
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仇。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浮云。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
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重赠庐谌》诗是刘琨的代表作之一。诗中叙写了他功业未建而身被拘的痛苦,倾吐了自己壮志未酬、时不我待的怅恨和悲哀。此诗声声叹息,饱含血泪,在激励卢谌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山穷水尽、英雄末路的无限悲情。这是诗人最后的诗篇,也是诗人一生创作中的高峰。
太兴二年(319)6月22日,刘琨被缢杀,时年48岁,其子侄4人也一起被害。
后人有不少吟咏刘琨的诗作如:
李白、陆游、文天祥、李清照、谭用之、元好问等等,都有作品纪念刘琨。
1279年,南宋灭亡,文天祥被元军从广东押往大都(今北京)。逶迤“北行”路上,过刘琨墓,写诗《刘琨》为证:
中原荡分崩,壮哉刘越石。
孤迹起幽州,双手扶晋室。
祸厄天意乖,匹磾生鬼蜮。
公死百世芳,天下分南北。
文天祥又有《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寥阳殿上步黄金,一落颠崖地狱深。
苏武窖中偏喜卧,刘琨囚里不妨吟。
生前已见夜叉面,死去只因菩萨心。
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
陶渊明寄情“世外桃源”
东晋时的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一篇文章叫《桃花源记》,并写有一首《桃花源诗》的长诗。激起了后世人对世外桃源的无限向往。
《桃花源记》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有一天,这个人顺着溪水划船,忘记走了多远。忽然看见一片桃花林,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乱交杂。
他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完这片桃花林。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