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隋、唐、五代时期(6)
开元年间的一个冬天,天气很寒冷,还飘着雪花,王之涣、高适、王昌龄一起到旗亭去喝酒,正碰上有四个梨园歌伎在那里唱曲助兴,这四位歌伎都曾是皇家乐队的演员,相貌美丽,穿戴考究,才艺均十分出色,唱的曲子也都是当时的名作。他们三人就躲在旁边观看。这时王昌龄对王之涣、高适约定说:“咱们三人平时诗作的水平总分不出高下来,这回看她们唱的歌词,是咱们谁写的,唱到自己的就在墙上划记号下来,看她们唱谁的诗多,就算谁为优。”两人认为这主意不错,便点头赞同,静听众伎所唱之曲。
第一个歌伎出来唱的是: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王昌龄一听是自己的诗就非常高兴,举起手在墙上画了一下,说:“一绝句。”
第二位歌伎唱的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独是子云居。
畴昔探灵奇,登临赋山水。
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里。
契阔多别离,绸缪到生死。
九原即何处,万事皆如此。
晋山徒峨峨,斯人已冥冥。
常时禄且薄,殁后家复贫。
妻子在远道,弟兄无一人。
十上多苦辛,一官恒自哂。
青云将可致,白日忽先尽。
惟有身后名,空留无远近。
这位歌伎唱完,高适也得意举起手画壁说:“吾一诗。”
第三位歌伎唱的是: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是王昌龄的一首《长信秋词》,王昌龄更得意了。说:“又一绝句。”
王之涣很不服气,他觉得自己成名已久,可是歌女们竟然没有唱他的诗作,面子上似乎有点下不来。就对王、高二位说:“这几个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头片子,所唱不过是‘下里巴人’之类不人流的歌曲,那‘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之曲,哪是她们唱得了的呢!”于是用手指着几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个说:“到这个小妮子唱的时候,如果不是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和你们争高下了;果然是唱我的诗的话,甭客气,二位就拜倒于座前,尊我为师好了。”三位诗人说笑着等待着。
一会儿,轮到那个梳着双髻的最漂亮的姑娘唱了,她唱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此诗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王之涣得意至极,揶揄王昌龄和高适说:“怎么样?两个土包子,我说的没错吧?”三位诗人不由开怀大笑。
那些歌伎们听到笑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纷纷走了过来:“请问几位大人,在笑什么呢?”王昌龄就把比诗的缘由告诉她们。歌女们赶紧施礼下拜说:“原来是大人们驾到,请原谅我们俗眼不识神仙,那我们就恭请诸位大人赴宴吧。”三位诗人应了她们的邀请,欢宴一天大醉而归。
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一天早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的芙蓉楼上,来了两位士人。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诗人王昌龄,另一位是他的朋友辛渐。
两位朋友在这古吴国的地方,俯视楼下滚滚流去的长江,望望西北面的楚山,互相交谈着。王昌龄说:“辛兄,这次一别,不知何日再能见面啊。”
原来,辛渐要从这里渡江北上,取道扬州到洛阳去,现在船已经停泊在岸边了。
昨夜下了一夜的寒雨现在渐渐停了,却更增添了萧瑟的秋意。辛渐说:
“昌龄兄情深义长,你从江宁(今江苏南京)送我到润州,昨晚已在这里为我饯行,今天又来送我,叫我如何报答呢!这回我们谈得畅快,使我明白了这些年来你受到的委屈和折磨。
希望你放开胸怀,好好保重自己!”
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受到当时某些人的批评指责,甚至进行无中生有的诽谤。封建社会里礼教严酷,他是豪放的诗人,不会死死地受礼教的约束,何况他的作品,无论边塞诗或宫体诗中,都常常隐含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有着讥讽的意味,因而动辄得咎也在意料之中。
为此,几年前他就被贬官岭南,然后又被任为江宁丞,终是屈居在下级官吏的行列中。可是,王昌龄却用淡然处之的态度,对待别人的无理指责和贬谪生活。此刻,他感到惆怅的,倒是辛渐走后,自己又少了一个知心朋友。
辛渐也知道,王昌龄在洛阳有不少亲友,他们也一定听到了外界不利于王昌龄的谤议。他便关心地问:“昌龄兄,我去洛阳,你有什么话要我带给那边的亲友吗?”
王昌龄说:“嗯,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请你告诉他们:我的心,好比是玉壶里一片冰凌那样的洁白,决不会被功名利禄的欲念和别人的谤议所左右的!”于是,他对着浩浩江水,朗声吟了题为《芙蓉楼送辛渐》的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辛渐被感人的佳句打动了,连连赞道:“好诗!好诗!‘一片冰心在玉壶’,这表明你始终坚持自己清白自守的节操,令我钦佩!这句诗,足可告慰你在洛阳的亲友了。”
两位朋友再次珍重道别,辛渐登上了江边的船,扬帆而去。岸边的王昌龄,遥望远处矗立的楚山,觉得自己也像楚山那样孤零零的。
王昌龄晚年时,又被贬到偏僻的龙标(今湖南黔阳)去当县尉。李白闻知后,写了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给了他,表达了自己的牵挂之情,其诗日: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王昌龄回乡途经毫州时,竟被刺史闾丘晓杀害了,一代“七绝胜手”死于非命,让人扼腕。
韦应物自省成诗人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少年得志,15岁就人宫为三卫郎,直到20岁他都是个神气十足的皇帝侍卫官。
在此期间,他作诗形容自己说: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在这五年中,每年十月,唐玄宗和杨贵妃都会从长安城来到华清宫避寒,每当这个时候,韦应物跨着骏马奔驰在浩浩荡荡的皇帝仪卫队伍的最前面。当皇帝要朝会万国的时候,他又是羽林郎,威武地站在大殿上;皇帝到各处打猎、祭祀,他也要跟随护卫;皇帝赐三公九卿、内亲外侄在温泉沐浴,少不了他也要跟随;摆盛筵,穿华衣,他也同受颁赐;梨园弟子艺人们演唱歌舞杂技,他也一同观赏。
总而言之,当皇帝、贵妃外戚、重臣们在享受快乐的时候,这个十几岁的少年侍卫也在与他们一起分享着。
唐朝皇帝对这些年少人宫宿卫的亲贵子弟的教育和出路还是相当关心的,唐中宗就下过诏书:“三卫番下日,愿入学者,听附国子学、太学及律馆习业。”但是这些花花公子们虽然一个个在太学里挂了名,实际上却是整天忙着狎妓、饮酒、赌博,只嫌时间不够,他们哪还有什么时间来读书?韦应物在入宫宿卫跟着皇帝和亲贵官僚们享乐之外,也同样是这样一个荒唐放纵的太学生。
但是,这种任由韦应物骄宠荒唐的岁月只有五年,一转眼就过去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韦应物也失职流落了。他虽在乾元年间又重返太学,恢复了学籍,但由于朝廷换上了一班攀龙附凤的新贵,连身为太上皇的唐玄宗也受制于肃宗的亲信宦官李辅国,因而像韦应物这样的“旧臣”,在太学里自然落到“憔悴被人欺”的地步,此时他开始感叹年华易逝,深悔“读书事已晚”,但他想即使能亡羊补牢也是好的,于是便开始奋发读书了。
由于自己本身具有的才气,加上家庭环境的熏陶,韦应物终于成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诗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诗云: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
岚横秋塞雄,地柬惊流满。
韦应物的田园诗实质多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此外,韦应物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但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
总体而言,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
韦应物的五、七绝清韵秀朗,特别是《滁州西涧》一诗,为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所作,其诗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极富韵味之画。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的忧伤,并且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
韦诗以五言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言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但我们也可以想见,韦应物在年青时若不是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也不会年纪大了却落得“憔悴被人欺”,他应该会有更大的成就。
钱起睡梦之中得佳句
唐代诗人钱起曾在睡梦之中得一佳句,并且还靠此佳句赢得了科举考试的成功。
钱起小时候就极其聪明,还在乡里时他已很受人赞赏。有一次随人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并住进了旅馆里,晚上无聊,便早早睡去,睡意朦胧间,忽听有吟诗声缓缓地传了过来,平时也喜欢吟诗的钱起不觉就仔细聆听起来。不知怎的,那人却一再地吟诵着这么相同语汇的两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于是钱起开门走了出去,看看究竟是谁在吟诗。但大门一打开,却居然没有发现人!钱心中深觉奇怪,凭着他那极强的记忆力,一下子就把这诗句给记住了,只是他心中并没有太拿它当回事儿而已。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钱起参加“粉闱”考试,那试题就是《湘灵鼓瑟》,要求写作一首五言排律诗。
他知道这题目出自屈原《楚辞·远游》里的句子“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由于对《楚辞》的格外熟悉,因此他自然很高兴;但在真正构思写作时,却久久未能完稿。正在迟疑间,钱起忽然想起那天晚间户外吟诗声的韵脚不也属于“九青”部吗?而且,如果把那联诗用在自己这诗结尾的话,不也是天衣无缝吗?想到这里,他很快地便写成全篇,并提前交卷了。
时任主考官的李暐,就把他眼前这份试卷拿了过来,并一再端详着: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李考官一再摇头晃脑地轻声吟诵着,他完全被诗中这优美的意境征服了;就是后来在试房里休憩时,他还一再叹赏着,并对之拍案叫绝道:“像这样高妙空灵的结句,只有神物相助才能写得出来啊!于是,李便把钱置于高第;没过多久,钱就被授予校书郎一职。而此后,他的诗作还得到了大诗人王维的大力赞扬,说钱诗颇有“高格”。
至于后来著名诗人如苏东坡、秦少游等人所用“湘灵鼓瑟”这一意象时。就几乎没有不以钱起这诗为蓝本的,却居然忘了它更早的出处《楚辞》!因为后来人们的那些语句的意蕴,都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一空灵的意蕴大有关系,而非《楚辞·远游》里的意象。而这,不唐朝时的郭暖,即唐代宗李豫的驸马、为大唐王朝建立过赫赫战功的汾阳王郭子仪的幼子,他为人贤明有才思,很喜爱跟诗文水平高以及道德品质好的文人来往。为此,他还经常邀请一些文人到他家来谈诗论文,大摆宴席,邀歌导舞,真可谓不惜代价。
一时间名士云集,包括李端在内的“大历十才子”都曾在他的府中吟诗作赋过。
一次郭暖又升官了,他便大摆筵席宴请各方面的客人;诗人李端也在座。酒过三巡,大家正在兴头上,早些时候就已知道李端善于写诗的升平公主,更是热情地邀请他当场赋诗,用以侑酒助兴。李端也不客气,当即吟成了一首七律;而同座的著名诗人钱起便很不服气了,说那定是李端早就写好了的,不能作数,要求李用他自己的姓来押韵写诗。但这仍然也难不倒他,当即他又来一首,这下反而使大家更为心服口服了。
郭暖府中有一个名叫镜儿的婢女,容貌极为艳丽,而且她还弹得一手好筝。李端对她很是喜爱,经常拿眼睛瞟她,对之真可谓情意绵绵;这事后来被郭暧知觉了。聚会时,郭暧便笑着对李端说:“李先生如能以‘弹筝’为题写诗一首,并使在座的客人高兴,那么,我就定然不会吝惜美婢,把她转赠给您好了。”
李端听了喜不自禁,猛然站了起来,遂擎起酒杯一脸微笑着赋诗道: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这首诗前两句因使用专有名词用来切题外,其大意并不太难理解;而后两句却涉及一个典故,其主人公就是三国时吴国的都督周瑜。
周瑜也是一位精通音乐而且战功卓著的儒将。他24岁时就已声名鹊起,加以风度翩翩而又才能出众,被吴中人士称为周郎。只要人们弹奏曲调有所谬误时,他一下子便知道对方究竟在哪里出现错误,所以当时有一句谚语说:“曲有误,周郎顾。”
而在此诗里,李端用一种较为委婉的语气说明自己想要得到的美人,也将会像三国时那些弹筝奏曲的美女一样,故意拂弹错误并向自己求教的。
事实上,李端也正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后来他辞职不干了,就以弹琴和阅读《周易》自乐,以至度过其后半生的。
诗人现在已按照郭暧的要求把诗写成了,而且还写得如此风华无限,蕴涵多端,大家当即报以热烈的掌声。
不用说,郭暧自然不肯食言,当场便把这美丽的镜儿赠给李端,还把在宴席上摆放着的那些金玉器皿,一股脑儿地赠给了他。于是李端一下抱得美人和财宝而归。
盂郊思母赋《游子吟》
唐代诗人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其代表作有《游子吟》。
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郊曾往谒。46岁时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写道: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之后,孟郊开始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
贞元十七年(801),任为溧阳尉。在任时,他常以作诗为乐,作不出诗就不出门,故有“诗囚”之称,不事曹务,还被罚半俸。
在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时,有一天晚上,盂郊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ww 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