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34章 千姿百态的中国诗词(4)

  东,西(鲍防)步月,寻溪(严维)鸟已宿,猿又啼(郑概)狂流碍石,进笋穿蹊(成团)望望人烟远,行行萝茎迷(成团)探题只应尽墨,持赠更欲封泥(陈元初)松下流时何岁月?云中幽处屡攀跻(张叔政)乘兴不知山路远近,缘情莫问日过高低(贾奔)静听林下潺潺足湍濑,厌向城中喧喧多鼓鼙(周颂)

  新奇巧制之八山叠翠诗

  “八山叠翠诗”,是宝塔诗的一种变型,读法迥异,较之宝塔诗也更有趣味。“八山叠翠诗”这一体式是明代嘉靖年间昆山人邬景和开创,此后数百年间多有文人墨客为之。

  “八山叠翠诗”是邬景和游览苏州半山寺之时,目睹山之秀美、寺之雄奇、景之清幽之后,诗兴蓬发而创。

  此诗形状如山,读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第一二行连读,然后从第三行开始,每行拿出一半,向右盘旋而下,读至末行再向左,再盘旋而上,即成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而且中间两联对仗工整。

  之所以称“八山叠翠”,是因为诗中有八个“山”字堆叠起来,句式参差,犹如一座山峰,竖立八列,每列有山,高低四层,层层亦有山,亦谐亦庄,甚是有趣。清代龚炜《巢林笔谈》载评,“高低写作四层,垒成山形”,“索转成文,清新可诵”,“巧制也”。

  确实是巧制!这种诗不仅写法巧,读起来也很绕,就好像登山之人,或圆转而上,或环绕而下。如:

  《八山叠翠诗·游写苏州半山寺》明·邬景和山山远隔山光半山映百心塘山峰千乐归山里四三忘已世山近苏城楼阁拥山堂庙旧题村苑阆疑竹禅塔留庄作画实丝新醉侑歌渔浪沧读法:

  山山远隔半山塘,心乐归山世已忘。

  楼阁拥山疑阆苑,村庄作画实沧浪。

  渔歌侑醉新丝竹,禅塔留题旧庙堂。

  山近苏城三四里,山峰千百映山光。

  后来邬景和游览苏州吴县洞庭包山灵光寺时又写了一首“叠翠诗”,题为《八山叠翠诗·游西山灵光寺》:

  山山灵异山邻有山择后四神山前山季游山遍访都春是尽山外野山山色映山人至慕山山眼照山乐因是归光如镜镜真寻俗世贪不身随此诗以九个山字在外,五个山字在内,暗隐“包”字。读法同《八山叠翠诗·游写苏州半山寺》,读诗的“路径”迂回曲折,沿其吟读走向,大抵为一“亚”字状,该诗读为:

  山山灵异有山神,四季游山尽是春。

  山色映山山照眼,山光如镜镜随身。

  不贪世俗寻真乐,因是归山慕至人。

  山外野山都访遍,山前山后择山邻。

  再来看清朝王尔烈所作的山形诗:

  山角下山八青山天到路角山远我弯高山天说都响水流山间人人潺潺深山此宿夜行般千鸟百多艰险晓叫叫得行涉跋途长难里万人此诗读为:

  山下青山路角弯,高山流水响潺潺。

  深山百鸟千般叫,叫得行人万里难。

  长途跋涉多艰险,晓行夜宿此山间。

  人人都说天山远,我到天山八角山。

  另清代某诗人游览中国古代十大名山霍山(古时华夏名山有五岳、五镇,五岳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镇为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无闾山、中镇霍山。“中镇霍山于霍州”,名排五镇之首),写了一首《游霍山》,原诗如下:

  山山外霍山青是山路曲讲名山青弯我好山流水响说道东山深潺潺人人关三百乌声声为夜半定行上路叫俗客湖江人万里难劝君莫作读为:

  山外青山路曲弯,青山流水响潺潺。

  深山百鸟声声叫,路上行人万里难。

  劝君莫作江湖客,俗为夜半定三关。

  人人说道东山好,我讲名山是霍山。

  江西宜黄县二都石巩寺石壁和浙江东康县一座名山上的一块诗碑。除所述山名不同,余皆一致。石巩寺壁上题为《铁牛山》的诗亦是首八山叠翠诗:

  山牛下山铁青山狮到曲路山好我弯高山狮说尽响水流山关人人潺潺深山守神有夜呀呀鸟百亏心事半叫路上行做莫人为难分十人此诗读为:

  山下青山路曲弯,高山流水响潺潺。

  深山百鸟呀呀叫,路上行人十分难。

  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有神守山关。

  人人尽说狮山好,我到狮山铁牛山。

  下面这首更是被山字包围:

  山山山山又绕山山满路山山秀秀险险山山伏起刺石山山连连绵破天天山山处高攀林满雀山山引客客唱唱得山山看开颜颜笑齐山此诗当如此读法:

  山山绕山山路险。

  险山山石刺破天。

  天山山雀满林唱,唱得山山齐笑颜。

  颜开看山山引客,客攀高处山山连。

  连绵起伏山山秀,秀满山山又山山。

  本诗兼用回环顶真、同字和叠字法。

  还有更妙的,通篇诗既用顶真、同字和叠字法,又用回文法并且用山字全包围。

  山山山山绕绕山山路路山山险险险险山山耸峰峰耸山山天天摸摸天天山山绿染流流染绿山山逐水水水水逐山山看笑颜颜笑看山读为:

  山山绕山山路险,险山山耸峰摸天。

  天山山绿染流水,水逐山山看笑颜。

  颜笑看山山逐水,水流染绿山山天。

  天摸峰耸山山险,险路山山绕山山。

  再看一首七绝,总共28个字,其中竟然有12个“山”字,每句三个,真是惊人的别致。

  开山满桃山杏山好景山来山客看山里山僧山客山山中山路转山崖读为:

  山中山路转山崖,山客山僧山里来。

  山客看山山好景,山杏山桃满山开。

  巧夺天工的神智体诗

  神智体,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也称“形意诗”“谜象诗”“长亭体诗”,这种谜象诗体“以意境作画写字,悟人悟己”。其特点是:以意写图,令人自悟。将文字巧作安排,字形有长有短,有横写,有侧写,有反写,有倒写。因其设想新奇,启人神智,故名。相传此种诗为苏东坡首创。

  苏东坡的神智体诗自然流畅,意境高超。宋代桑世昌《回文类聚》载:“宋神宗熙宁年间,辽使至,以能诗自夸。帝命苏东坡为馆伴,辽使以诗诘轼,轼日:‘赋诗易事也,观诗难事耳!’遂作神智体《晚眺诗》以示之。辽使观之,惶惑不知所云,顿时呆若木鸡,自是不复言。”

  故事说的是辽国有个使臣在苏东坡面前自夸精通诗词,并且出言不逊,态度狂妄,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

  苏东坡见辽使夸夸其谈,狂妄异常,颇不以为然。心里想:若不给他点儿颜色看看,他更以为我大宋无人,这岂不有辱于天朝?苏东坡想到这里,微微一笑,缓缓说道:“欲赋诗,必观诗,倘不能观诗,谈何赋诗?不能观诗,不能赋诗,何以谈诗?故赋诗易,观诗难。”

  辽使摇头不信,笑道:“观诗有何难哉!”

  苏东坡见辽使上钩,便展纸提笔,顷刻间,一首神智体《晚眺》便一挥而就。苏东坡掷笔于案,笑问道:“不知此诗作何读法?望贵使不吝赐教!”

  苏东坡在纸上仅写了12字,这12字的写法是:“亭”长“景”短,“画”字无“人”;“老”大拖“横”,“筇”竹笔细;“首”字反写,“云”

  字“雨”、“云”断开、“暮”字“日”字斜;“江”字成曲,“蘸”字倒写,“峰”字“山”旁侧写。

  辽使一看,这些文字奇形怪状,煞是怪异,百思不得其解,果被难住。

  马上不见了刚才那种狂妄的架式,顿时哑口无言,面红耳赤,再也不敢目中无人了。嗫嚅了半天,只得尴尬地认输。不得不虚心向苏东坡求教。苏东坡当场朗朗诵读:

  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云断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后来这种诗,就被称作“长亭体”,它是通过改变汉字的位置和形状,即以“字形意”格,寓意隐藏于东歪西倒、大小参差的字迹当中。无怪乎辽国使者听后,自愧学浅识寡,从此再也不敢班门弄斧了。

  对于此种诗体,后来民间竞相仿作,其中不乏佳品。看看下面这首:

  龙虎虎泉泉泉山山山水水水水会仙仙仙仙仙仙仙仙湖湖湖湖湖海海海海为朋友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江河川川川川(其中最后一行四个川全部倒写)解读为:

  一龙二虎镇三泉,三山四水会八仙。

  五湖四海为朋友,久走江河到四川。

  [镇=正,久=九,到=倒]下面是宋朝伟大词人辛弃疾做的神智诗《秋思》:

  解读为:

  圆日山高路口长,横云细雨断斜阳。

  扁舟渡海无心过,风卷残花瓣瓣香。

  张起南之神智体诗

  张起南,字味鲈,号橐园,福建永定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

  生有夙慧,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挥笔立就,骈散皆工。毕生嗜好谜学,自称“谜癖”。民国十二年即1923年冬,因病客死于衡阳,仅46岁。

  张起南1901年在辰州(今湖南沅陵、辰溪一带)矿务局任职,创“蓬莱谜社”,辰州人士誉为“谜圣”。

  1906年,与张郁庭、樊樊山、高阆仙、刘春霖、张超南等,组织名赫神州的“北平射虎会”,被同人奉为主盟,以社稿选事相属。

  张起南对灯谜的普及、提高和改革树勋甚伟,对灯谜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是近代谜坛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毕生制谜数以万计,并写下当时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谜书《橐园春灯话》。曾撰《春灯续话》,因卷帙稍繁,惜未刊行。逝世后遗有未刻谜语数万条,寄藏韩少衡家,后由顺德黎国廉及其兄张超南搜集成书。下面这首神智体诗就选自本书当中。“伊、流、语”三字,缺少“亻”、“氵”和“言”偏旁。

  颠倒成文工小巧,伊人不见水空流。

  仰天大笑无言语,细意虚心一笔钩。

  请以此种方式来看下面这些神智体诗,并试读之!

  大风吹倒大木架,小鸟衔残小草花。

  长亭长送游子去,回路回看春日斜。

  读为:

  大楼倒影水清流,斜雁横飞眼底收。

  牛背小童含竹笛,低吹断续韵音浮。

  读为:

  细雨连绵草木香,并头花影入门墙。

  围篱白屋无人住,帘卷风飘日夜长。

  闭目不成眠,钗分在镜前。

  无心思断梦,反怕恨长牵。

  雷大雨小月中空,东斜西歪半边风。

  龙横虎倒高山上。

  道人反手撞金钟。

  别具一格的“酒壶诗”

  1902年,上海编印的《中国的谚语和常用俚语》一书中编了一首“酒壶诗”。这首“酒壶诗”构图新颖别致,读法新鲜,奇巧有趣。

  酒壶的壶口部分是四个五字句,头三句的第一个字,采用了字谜和谐音的手法,但第四句又揭了底,把“端”字亮出来了,写出来就是:

  山高好种田,儿孙个个贤,立在壶瓶里,端的是神仙。

  此酒壶的把、嘴、颈、肚、底等部分,是12个七字句,诗句的排列同壶口部分的五字句一样,是按图形的对称规律进行的。只是诗句的先后次序打乱了,不容易找到开头,必须细心揣摩,仔细推敲,方可读出端倪:

  酒是人间大胆汤。

  人人吃了被它伤:

  汉王为酒忠臣散,杨妃为酒马前亡。

  二郎为酒三关死,李白为酒丧长江。

  杜康为酒天牢禁,徐州折散汉关张。

  君王为酒家邦破,高官为酒坏名扬。

  兄弟为酒伤和气。

  夫妻为酒骂爹娘。

  妙趣横生的葫芦诗这首葫芦诗是从清代万树(亦名万红友)著的《璇玑碎锦》选来的。

  万树是清代闻名的诗词作家,宜兴人,著有学术名著《词律》。《璇玑碎锦》共收镜状、菱状、碑状等各种图形60幅,可读得诗、词、曲290余首,图文并茂,玲珑可爱,读法复杂多变,堪称精品。

  此葫芦内藏有49个字,可以读成一首七言律诗:

  芦花菖叶满平湖,湖月溪风一钓徒。

  徒有严陵佳世略,略无唐宪访贤图。

  图书鸡犬随闲棹,棹桨鸥静伴晚晡。

  晡日欲斜卿作咏,咏成依样画葫芦。

  这首诗勾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凉风轻掠,湖波微漾,菖叶青青,芦花飘飘,小舟闲荡,渔人垂钓……诗中,足现钓者之乐,钓者之情,不愧为一首《渔父辞》!末句,“咏成依样画葫芦”,更是展露出作者的风趣,真可谓别致。

  十字图诗

  十字图诗是指诗的排列为“十”

  字形,读法颇多,但一般居于“十”

  字中心的那个字在每一句中都会被用到。从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这种“十字图诗”大约曾流传中国西北地区的知识分子中,以此来消遣或斗智。

  《敦煌十字图诗》唐·无名氏天阴逢白日照仁卿霜开僻文王寒路结为此诗出自敦煌遗书,解读为:

  天阴逢白雨,寒路结为霜。

  日照仁卿相,雨开僻文王。

  十字图形诗中心的“霜”字乃是全诗的破读关键,拆开为“雨”、“相”,合为“霜”由此带动全诗的推进。路:当为露;僻:当为辟,开辟。

  此诗原存于敦煌红山口以南泉把湾一所古庙大殿东间北壁,为著名敦煌学家李正宇先生所录,解读为:

  唐到西山水流长,长流水山见日光。

  光日见山人马动,动马人山西到唐。

  有趣的圈儿诗宋代朱淑真,号幽栖居士,既善于作诗,又善于作词。她幼年才气过人,读书一目十行,文章清丽幽艳,“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就是她的千古绝唱。

  朱淑真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才女。

  但她听从父母之命嫁给了一个俗吏丈夫,两人的情趣、爱好、修养、学识都有着天壤之别,没有共同语言,精神生活十分贫乏。且她的丈夫连年经商在外,对她冷酷无情,甚至弃置不理,任其自生自灭……这给她带来了说不完的幽怨和烦恼。

  朱淑真曾写过一首诗用来慨叹自己的苦闷: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体生连理枝?传说圈儿诗就是朱淑真独创的。

  有一年,她的丈夫又外出做生意,眼看又到年根岁底,丈夫还不见影儿。

  她在家中思念无奈,便托人捎了一封信去。她丈夫打开信一看,只见信上画着11行大大小小的圆圈儿: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这些圈圈是什么意思?她丈夫左右端详不解其意。正在为难之时,恰巧有一阵小风吹过,将信纸吹落案边的瓦盆当中。丈夫连忙捞起,信纸已经湿透,只见那11行圈圈儿的夹行中又显出了13行密密麻麻的小字:

  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

  话在圈儿外。

  心在圈儿里。

  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

  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

  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

  我密密麻麻加圈,你密密麻麻知我意。

  还有那说不完的相思话,一路圈儿圈到底。

  原来淑真早料到丈夫看不懂圈圈的意思,使用矾水作了注释,圈儿诗就传为了千古佳话。

  反诗道而行之”

  的罗嗦诗罗嗦诗,又叫重复诗,是杂体诗的一种。它是故意堆叠同义词,有意重复,造出一种颇有诗味儿的意境。

  固然,诗歌本来讲究语言凝练,但罗嗦诗却反其道而行之,重复罗嗦以至成诗,也自有其趣。如:

  《宿山房即事》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

  《咏老儒》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鼾只爱眠。

  浅陋荒疏无学术,龙钟衰朽驻高年。

  意思很直白,每句意思重复。

  传统的罗嗦诗是同义名词的堆砌,是真正的罗嗦。但若其精髓是“假借”,言此意彼,表面看不出是罗嗦,经点明才恍然大悟,此种罗嗦诗才叫成功。

  今人假借梅花的别名写的《梅花罗嗦诗》《蟋蟀鸣秋》就做得很成功:

  《梅花罗嗦诗》九英梅率一枝春,木母花魁清客闻。

  玉骨暗香疏影远,状元花钿寄春君。

  因为梅花的别名有:一枝春、木母、花魁、状元花、国香、梅兄(对梅花的雅称)、梅妻(对梅花的戏称)、清客、寄春君、暗香疏影(梅花的代称)、九疑仙人(绿萼梅的别名)、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九英梅、久客、小黄香、奇友、黄梅花、寒客。

  《蟠蟀鸣秋》蟋蟀鸣鸣雁天至,促织声声霜序时。

  斯螽唧唧阴中到,蛐蛐营营金秋知。

  这是一首罗嗦诗,本来是同一个意思的词,重复应用,故谓之罗嗦。

  “蟋蟀、促织、斯螽、蛐蛐”,是一种昆虫的四个叫法,在这里重复应用。

  “雁天、霜序、阴中、金秋”都是秋季的别名,也一再重复。如果不罗嗦,只是用标题“蟋蟀鸣秋”四个字就已经说清楚了,文中的四句28个字,都是废话。虽为戏作,但亦觉有趣。

  同头趣味诗

  同头诗,就是每句诗的开头一字都相同,大致与独韵诗相对称。但独韵诗有的是每句末尾一字都相同,有的则只是用同字作韵而句句都押韵。同头诗在南朝时就已有,后世继有所作。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人生若只如初见 刘心武续红楼梦 于丹庄子心得 当时只道是寻常 诗三百:思无邪 于丹论语心得 美人何处 红楼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