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四
欧洲中世纪人口死亡率极高,孩子的死亡率尤其高。因此,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待遇,他们甚至会亲眼看见成人世界的血腥,最常见的,莫过于自己的母亲双手沾满鲜血,在厨房里开膛破肚、剥皮取脏,用动物做一顿美餐。中国的情况大抵如此,传统社会的主流观念认为,儿童太像小孩就不是好孩子。
因此,所谓对于孩子的保护和警醒,其实并不存在。换言之,并不存在“专门给孩子看的童话”。事实上,那些经典童话的原初文本,保存着大量人类蒙昧之初的血腥气息,折射的也是人类社会早期的观念,有些依然带着野蛮、杀戮的痕迹。
乔姆巴蒂斯塔·巴西尔的《故事谈》之后六十年,另一个法国人查尔斯·佩罗特于1697年发表了一本故事书,里面有8个小故事。令人吃惊的是,其中7个都成了经典故事:“灰姑娘”、“小红帽”、“蓝胡子”、“穿长靴的小猫”、“睡美人”、“钻石与青蛙”和“大拇指”。这些故事都充满了血淋淋的情节,尤其是“蓝胡子”,更是充斥着血腥、暴力和不信任。
“蓝胡子”在变成格林童话时,被很多人抨击其中的血腥和色情,尤其是“蓝胡子”的牢狱里,关着他众多前妻的尸体,无一不是血淋淋的,书中的描写即便是在今天也会被归为限制级。但它最终还是被改编成了一个童话故事。
但在后来的数百年间,这些故事的情节和结局已经面目全非。《西方文明另类史》的作者称,这是因为,所有的童话编辑者一向都是随便改动故事的,在他们看来,这样做全都是为了孩子。
如我们现在常常在儿童故事碟片中听到的“三只小熊”故事,它最初出现时,是为了警醒那些不乖的小孩,而且在这个故事最早的版本中,那个金发小姑娘其实是一个牢骚满腹、无家可归的老妪。
100年后,她已经“变”成了一个满头金发的小偷。英国桂冠诗人罗伯特·萨雷在1837年出版了的版本里,其中道德取得了胜利,因为喜欢偷盗的老妪被抓住了。萨雷的版本出版以后10多年,一位编辑将故事中的老妪改成了银发女郎,因为,他认为,各种故事中有了太多丑恶的老太婆的形象。银发女郎在1918年又变成了金发小偷,因为编辑者们认为,应该吓唬一下小姑娘们,告诉她们不要随便到陌生人的房间去。就这样,专门吓唬小姑娘的童话故事从此产生了。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