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兄弟版《小红帽》:真正的童话
格林兄弟版《小红帽》:真正的童话
故事再演变成1812年德国格林兄弟版的《小红帽》,基本就是孩子们现在看到的这样了:没有小红帽吃肉喝血的恐怖情节,没有小红帽和野狼睡觉的性暗示,猎人剪开野狼肚子后外婆和小红帽就好好地跳出来了。
严格来说,这个版本的《小红帽》,才能算是真正的童话。而童年以及儿童文学的概念,在格林兄弟之前是不存在的。因为以前欧洲的儿童非常容易夭折,在真正具有存活下来的能力之前,大人很少关注他们。
而一旦具有生存能力,他们便被当作成人。比如贵族的小孩,常常戴假发、穿燕尾服。他们被要求尽可能早婚,以便在可能的早逝之前完成传宗接代的责任。平民家庭,妇女只有靠多生来保证传宗接代。男人常常十一二岁就进入职厂。他们是不可能享受儿童文学的。
到了19世纪,工业革命冲击欧洲,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城镇转型为大都会。大部分人从农村转移向工厂所在地。都市中产阶级和家庭开始出现。
随着医学进步,生活水准的地提高,生的孩子越来越少,孩子存活率越来越高。人们开始有了童年的概念,认为童年有特殊的需求和特质,比如需要玩耍、教育等。
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印刷品的成本。17世纪《小红帽》第一次以书籍面貌出现时,那是被当作奢侈品的。18世纪初,佩罗的蓝色本《小红帽》出现时,价格已经比较低廉,易于传播。
同时,识字吧率的提升,也带动了童书市场。以往贵族才能看得起看得懂得书,到了19世纪普通工匠也能买能看了。
格林兄弟版的《小红帽》1812年~1815年出版,收在他们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中。当时的这个版本,目的是研究而非普及,因此有不少晦涩处。但不久他们就转入有利可图的童书市场。1819年第二版时,他们尽可能采用简易流畅的叙述方式,“在新的这一版中,凡不适合儿童阅读的字句,我们一律审慎地删除。”
1823年,泰勒将格林兄弟的童话翻译成英文版本,结果大受欢迎。
由于家庭的出现,格林兄弟版本的《小红帽》加强了家庭的情节。比如母亲劝告小红帽不要离开正路(佩罗版没有),比如有猎人出面拯救小红帽,此处猎人实际上有父亲的影子。
不过,从格林版的小红帽也反映出当时妇女地位不高的事实。故事中,小红帽始终处于服从的地位,最后也是由猎人(男人或父亲的象征)出面救下他。在当时一些小红帽的插画中,最后小女孩是乖乖地坐在猎人的肩头上的。
19世纪,社会并不期待女性出去工作,因此在一些人看来,女性只是家庭资源的消耗者。通常她们之受少许教育,且受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到好对象。女孩从小学得最多的就是烹饪和管理家务。
这一点从简奥斯丁的小说中就可以看出来,里面的女主人公无一不是奋力寻找金龟婿。
格林兄弟版的《小红帽》就是宣扬父亲的重要性和女人的顺服,这正是维多利亚时代欧洲常见的家庭生活规范。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