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4章 她的事

  在戏中她没有等到她的宝玉,但是在现实中她等到了——她走的,不是她的命途。

  昨天晚上在MSN上和君君聊天,由书谈起的,她说看完全书,结局如何已经模糊了,不重要了。我感觉结局很突然,我甚至都记不清了,而那些经历、磨难跟惜春的泰然处之,让我无法挥之即去。她说,我长时间地为惜春打抱不平。我觉得你写得有些残忍。

  我说,惜是从惜春这个人身上衍生出的爱惜之情,就像红楼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那样的广大。珍惜一切的经历,在时间里每个人会获得公平的成长和对待。书中每个人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诠释自己的一生,有的获得了富贵失去了爱和温情,有的得到了尊荣失去了依靠,有的失去了生命,实现了诺言,而惜春,她以她的坚忍和等待得到了最终的平静和了悟。

  她说,那你觉得惜春的经历在时间里,是公平的吗?

  我说,是公平的。其间只有价值观的差异。连张友士他也等到了和惜春共处的余生,我坚信上天和时间是公平的。不留恋花开和珍惜花落是同样平然的心境,所以惜春最后获得的不是出家的平静而是明了这一切因果之后的平静。

  我们说的是惜春,然而今天早上,我们不约而同地知道了“林妹妹”陈晓旭去世的消息。我回想昨晚的谈话,突然觉得昨天我们讨论的意义在她身上得到了全部的印证。

  生命的整个长度是时间的一个断点。人在其中如蜉蝣,待生亦待死。终于还是一脚踏入名禄之中,万劫难回身。不是人的贪心大,而是人的眼光不够长,我们只能看见眼前事,做些预测了不得了,身前身后事,难顾得过来。

  现在必有人怜惜她,感叹她的病逝。人们总是习惯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别人的际遇好坏。不知有多少人曾经羡慕过她,名满天下的“林妹妹”,业内有名身家过亿的成功广告人。前时我在soho现代城吃饭,还有人告诉我,陈晓旭的公司就在这里,问我想不想去看。

  不想去看的,无论她是林妹妹还是她自己,她始终是她自己。被关注和被评论都应该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越过了界,就是骚扰。当初知道她做了广告公司,有了很好的事业,生活也很幸福。我是很赞赏她的不迷恋的,不留恋做演员时的荣光。而有太多人,留在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幻觉里,终生不醒,毕竟红楼是那样一场盛大繁芜的梦呢。

  其实她去出家也一样。那只是另一个因缘和合的成果,她需要经历的另一阶段,她依然是她自己,不需要为此惊讶。

  我外公是因为癌症去世的,死后用的也是佛家的礼仪,要身边家人不可哀哭,不可惊惧,身上覆着师父从五台山带下来的经幡。师父说,外公生前信佛,如果皈依功德更大。当初她出家时身后一片喧嚣之声,已有人说她是因病而出家。因为曾经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我明白她这样做的意义,却也觉得没有意义。平静的获得靠的是自己对一切际遇不抱怨。出家只是一种认证自己的仪式,代表着你对自己信仰的许诺,放下一切的牵扰,包括生死。并不是说你通过这个仪式就可以改变天数,获得免除病痛、长生不死的权利。

  我相信她明白的,她在故去时没有痛苦。有丈夫和家人的陪伴。她的丈夫没有留恋俗世的富贵荣华。因为爱和责任、共同的信仰而选择了皈依陪伴她。在戏中她没有等到她的宝玉,但是在现实中她等到了。

  她走的不是她的命途。

  到现在,在那场红楼梦中人的大戏里面,我看到了一个个涉水而来的孩子,她们怀抱梦想没有错,可惜她们当中的很多人看都没看明白红楼。不止一次我想起陈晓旭,想起曾经的红楼梦中人,我曾经对她们的妆容和体态不满,那是八十年代的人独有的浓艳和丰腴。而现在,我再回过头来看这些人,我看见的却只剩下妆容和体态。

  没有感怀,没有悲伤。我们一直同在一个莫大的轮回里,并肩观望花好月圆。世间之大,我们还要慢慢地随光阴流转,直到同登彼岸的那一天。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刘心武续红楼梦 美人何处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红楼梦魇 于丹庄子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 诗三百:思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