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智慧48用“换位思考”法教育孩子
《弟子规》曰: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弟子规》说,打算要求别人去做的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做。若是连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就该立刻停止,不要让别人去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心里装着他人,尊重他人的人,做事情之前,首先考虑到的是别人的感受。相反,自私的人只会从自身出发。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只是按着自己的想法对着孩子发号施令,致使很多孩子发生逆反,不听家长的话。
如果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就好像感受到孩子的情绪体验一样,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对孩子的理解与感受,那么孩子就容易听家长的话。这种换位思考方式在“共情”的基础上实现了相互理解。
每个人都有“共情”的需要,希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孩子也是一样。当成人做错事而心里不舒服的时候,或者被误解而感到委屈的时候,可以向知心朋友倾诉。但是,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往往被成人认为是不成熟的、需要正面引导的,得不到家长的“共情”,孩子只能默默承受压力,不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家长,使得教育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妈妈回到家的时候张宁宁正在写作业,妈妈走过来,检查了一下作业情况,发现刚刚写了那么一点点,当即板起面孔问:“是不是回家先玩游戏了?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上进呢?”
妈妈越说越来劲,张宁宁“啪”一下子扔掉笔,就进了自己的房间。原来,张宁宁放学后肚子疼了,就趴在床上休息了会,肚子好些了后就开始写作业。没想到,还被妈妈骂了。
很多家长对待孩子容易态度简单粗暴,没有搞清事情真相,就轻易下结论,结果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家长要想自己的教育能够被孩子领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孩子的想法。家长要想了解孩子的想法,“换位思考”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
1.父母要和孩子换位思考
孩子和父母不同,父母要想理解孩子,需要降低自己的心理年龄,返回人生的原点,根据孩子的阅历、理解能力、做事方式以及情绪调节水平来理解孩子的心灵,感受孩子的困惑、烦恼与喜怒哀乐。
如果不是这样,当孩子做了父母不遂心的事情的时候,父母就容易发脾气。孩子情绪非常敏感,父母发脾气,定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使得孩子变得听话或者反抗。但是,孩子不一定弄清了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周末,李晓田的姨妈带着小表妹来家里做客。两个孩子很久不见,很是亲昵。玩着玩着,为了抢夺一个遥控小飞机,两个孩子打了起来。李晓田稍稍大一些,个子又高,把表妹弄了个跟头。表妹哇哇大哭,一边哭“坏哥哥”,一边要回家。
妈妈哄着李晓田说:“你是哥哥,应该让着妹妹。”李晓田哭着大声说:“不对,这玩具是我的,她得听我的。”妈妈说:“你不给妹妹玩,以后妹妹不来家里了!”李晓田说:“爱来不来!”
妈妈见儿子这么混,生气了,使劲推了儿子一下,说:“你这孩子不讲理,我们都不理你了!”李晓田说:“不理就不理!”关上房门,一个人在里面哭。
类似的冲突在孩子间经常发生,家长的处理方式决定了结果怎么样。如果李晓田的妈妈懂得换位思考,场面就不会这么尴尬。作为独生子的李晓田习惯了独自享用自己的玩具,当玩具被表妹玩的时候心里必然不舒服,妈妈可以对他说:“新买回的小飞机,你自己还很喜欢,就不愿意给表妹玩,是吧?”“你选择一下,是少玩一会儿小飞机,还是以后表妹再也不来家里?”
站在孩子的角度做一下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用“共情”
的方式化解孩子内心的领悟,孩子接受起来就会很容易。
容易发脾气的孩子情绪脆弱,他们的内心冲突及困惑比不发脾气的孩子更强烈,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他们更需要父母设身处地地“共情”,需要父母的安抚与帮助。如果父母一味地压制与批评,孩子受到的伤害将会更大。
外在的压力或许表面上平息了孩子的脾气,却加剧了他内心的冲突与困惑,因为大人讲的道理并没有让他心服口服,未解开的心结潜伏在他的意识深处,成为暗中支配他未来行为的潜意识。
当父母试着与孩子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共情”,父母不会觉得孩子的行为是不可理解的,也不会认为孩子的事情无足轻重或者小题大做。从孩子一方来看,孩子得到父母“共情”,就会觉得自己被理解、接纳与尊重,也就对父母产生信任与安全感。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坏情绪被抑制,理智与认知才能恢复正常水平,才有可能进一步接受父母的批评与教育。
2.教孩子与他人换位思考要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理解别人的痛苦,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家长教孩子做一下换位思考,感动孩子善良的心,会有助于孩子理解、支持他人。
王笑蕊是个比较吝啬的小孩子,汶川大地震,到处号召捐款,妈妈鼓励王笑蕊把储蓄罐里的钱也捐了。可是,王笑蕊舍不得。于是妈妈对王笑蕊说:“你看看,现在汶川的小朋友生活多困难呢!
他们的心里该多么难过!如果这件事情放在你身上,是不是会哭鼻子呢?”王笑蕊点点头,说:“和汶川小朋友比起来,我现在够幸福,愿意把零花钱捐给他们。”
家长不妨告诉孩子,当不能够理解别人的行为的时候,可以暂且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换自己在那个位置会怎么样?这样有助于孩子理解别人。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