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章 剑门蜀道(2)

  山外青江江外沙,白云静处有人家。

  船头不是仙源近,那得飞来数片花。

  (明·梁潜《苍溪野望》)

  孩童甘雪梨,华发过苍溪。

  县古江山壮,城新屋宇齐。

  沙留杜老迹,塔映红军旗。

  桑下真堪恋,何年寄一枝。

  (现代·徐无闻《过苍溪》)

  皇泽寺·武则天

  广元市城西一公里处嘉陵江右岸乌龙山下旧有川主庙,始建于北魏晚期,武则天称帝后,将川主庙改名为皇泽寺。此寺以佛祖与帝王共祀,属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

  武则天(624~705)唐高宗后,后改国号为周,称帝,名。武则天之父在唐贞观初任都督于利州,武则天因生此地。武则天十四岁时入宫为才人,唐太宗死,入感业寺为尼。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高宗死,武后临朝称制,后于天授元年(690)称帝。

  皇泽寺依山取势,寺院古朴典雅,气势巍峨,保存着从北魏时期至清代的丰富摩崖石刻造像,今存六个窟群,五十个龛窟,大小佛像一千二百零三躯,大部分为盛唐时期的作品。

  大佛楼龛窟是皇泽寺的主体龛窟,保存造像比较完整。无论布局还是造像,都堪称蜀中唐代造像之冠。正中大佛高5.11米,两旁二侍者、菩萨各高4.4米。大佛后侧浮雕为护法神。左边阿难菩萨脚下刻有一男性供奉人,身着唐朝官服,头戴双翅纱帽,合掌半跪,态度虔诚。

  则天殿正中龛内有武后石刻坐像;左壁有宋庆龄的题词,文曰:“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殿内还有五代后蜀王孟昶广政二十二年(959)石碑,文曰:“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

  相关诗词

  瓦官寺里定香熏,词客曾劳记锦裙。

  今日兰桡碧潭上,玉溪空自怨行云。

  (清·王士《利州皇泽寺则天后像》)

  登车一吾岂寻常,两见才人改异装。

  产禄漫思嗣假子,儿孙终竟是真王。

  故乡花草留脂泽,野殿炉烟粉香。

  太息桑条犹有曲,慈心何止负文皇。

  (清·杨益豫《皇泽寺有则天像是比丘尼感作长句》)

  广元皇泽寺,石窟溯隋唐。

  媲美同伊阙,鬼斧似云冈。

  三省四通地,千秋一女皇。

  铁轨连西北,车轮日夜忙。

  (现代·郭沫若《题皇泽寺》)

  剑门关

  “剑门天下险”。剑门关是蜀道上的雄关险隘,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2)。

  四川古为内海,白垩纪地壳运动使海底岩石隆起为砾岩山体,剑山七十二峰就是这样形成的。

  大小剑山于此对峙,是为剑门。

  剑门在剑阁县北三十公里,距广元市四十五公里。这一带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七十二峰绵延起伏,高入云霄。陡壁断处两山相峙,如剑之立,如门之置,形势险要,是称剑门。

  剑门乃大自然鬼斧神工所造,三国蜀相诸葛亮命人垒石砌门,建关设尉,从此便有剑门关之古迹。两厢石壁高一百五十余米,长五百余米,上宽一百余米,下宽五十余米,其势易守难攻。故李白诗曰:“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门关楼原为三层翘角式箭楼,阁楼正中悬一横匾,书“天下雄关”,顶楼正中的匾额题“雄关天堑”。原楼于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拆毁,仅存石碑。现在的关楼是1992年在原关楼旧址上重新修建的一座更为壮观的仿古式关楼。

  剑门关峰绝岩危,路险峡深,松柏苍翠,怪石嶙峋,险中有秀,险中有幽。夏秋两季的清晨,山间云雾翻腾,群峰出没云海之中,若隐若现,景象壮观。秋冬之交,丝雨缥缈,重崖叠嶂处于雾雨之中,如诗如画,令人神往。

  相关诗词

  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南通邛,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秦得百二,并吞诸侯。齐得十二,田生献筹。矧兹狭隘,土之外区。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衔璧。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晋·张载《剑阁铭》)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唐·李隆基《幸蜀西至剑门》)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川岳储精英,天府兴宝藏。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

  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

  (唐·杜甫《剑门》)

  剑阁迢迢梦想间,行人归路绕梁山。

  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

  (唐·杨凝《送客入蜀》)

  身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胜景雄州毓地灵,人文世代有耆英。

  街沿衙署成弧势,路转溪桥作几形。

  三合波光如白练,四围山色压青城。

  剑门远矗斜阳外,七十二峰如列屏。

  (现代·夏顺均《晚登剑城后山即景》)

  【链接一】姜维祠

  姜维祠又名姜公祠、姜平襄侯祠。炎兴元年,汉中失守,蜀将姜维曾守剑门关。关左侧崖壁,从侧面看就像一尊天然的武士像,当地人称之姜维神像。

  相关诗词

  秦时古道汉时关,骑驴不成安步攀。

  翼城百里栈梯急,细雨千峰意态闲。

  姜维营盘谈远志,诸葛桥畔换新颜。

  更喜翠云廊上柏,长把美丽献人间。

  (现代·王歆《游剑门蜀道》)

  翠云廊

  翠云廊是由数以千计的古柏构成的一条极为壮观的绿色长廊。

  翠云廊以剑门关为中心,东南至阆中,西南至梓潼,北走昭化、广元。从南到北,由西向东,八千余株千年古柏夹道参天,全长三百余里,号称“三百里程十万树”。

  宛如一条蜿蜒的绿色巨龙,翠云廊沿着起伏的山峦,跨越深涧沟壑,盘曲在剑阁古驿道上。

  它是罕见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树群体,被誉为世界奇观、蜀道灵魂,是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点。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翠云廊古柏不是一次栽植而成,而是历代不断栽植而成的。在历史上,这里曾经有过六次大规模的植树。

  第一次是秦代,由于修筑阿房宫,在蜀中大量伐木,作为一种补偿措施,秦始皇倡导在驿道两旁种植松柏。因此,后人把这些驿道旁的古柏称为皇柏。

  第二次是蜀汉,张飞为巴西(今阆中)太守,倡导士兵及百姓沿驿道种树,后人也把翠云廊古柏称为张飞柏。

  第三次是东晋,剑阁人在驿道两旁大量种植松柏,谓之风脉树。今日翠云廊直径为一米七八左右的古柏,大抵种植于此时。

  第四次是唐代,由于杨贵妃酷嗜川南荔枝,须由快马传送,为保持荔枝鲜味,玄宗下令当地百姓沿途种植柏树,所以这条通道又被称为荔枝道。

  第五次是北宋,此次种植树木,延伸到了整个蜀道。

  第六次是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剑阁知州李璧(字白夫)对南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官道进行整治,并沿路大量补植柏树,形成了翠云廊的宏伟规模。后人称为李公柏。

  相关诗词

  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旁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传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事叫人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

  (清·乔钵《翠云廊》)

  剑南路,多古柏,垂叶交柯日能隔。后人种树懒于前,旧树渐减新不益。剑南路,尽石铺,横宽直密两可趋。今人修路勤于古,移去石级盛泥涂。君不见石牛堡、路新治,雨后舁夫常惴惴,大呼谁何作恶詈。柳池驿,柏犹浓,伏天行客忘饥渴,剑阁至今祠李公。古人笃实复宏大,功业常留千载外。今人建设纷相夸,建设未闻闻破坏!

  (现代·刘咸《剑南路》)

  梓潼初过驰车忙,古柏苍森夹道旁。

  谁护万章经浩劫,参天留与壮蜀疆。

  (现代·周北溪《翠云廊道中即景》)

  是处霜皮挹清芬,参天黛色感斯人。

  岂惟天骄留遗爱,更遣葱倩见赤心。

  叠嶂千盘添生气,故道百里绕幽深。

  剑阁持尔存保障,长看直节当风云。

  (现代·廖永祥《剑州李璧禁柏》)

  拦马墙

  拦马墙在广元凉山乡,距剑阁县城十七公里。其地有五丁庙,相传是五丁力士开山处,这个传说,为李白《蜀道难》增添了光怪陆离的色彩。

  相传蜀汉猛将张飞出征中原时,信使失蹄坠崖,为了避免事故再度发生,贻误军机,张飞遂令将士在驿道险要处筑墙拦马,以确保行军的安全。

  拦马墙分为土墙与石墙——土墙以卵石砌成外层,中间筑以泥土;石墙以大青石砌成,用石灰加糯米做黏合剂,建筑牢固美观,上涂白灰以为警示。墙高超过1米,宽约0.8米,长度不一,视险道情况而定。

  古柏夹道成荫,是蜀道最为靓丽的、独具特色的景观。拦马墙一带古柏参天,疏密有致,苍翠挺拔,老干虬枝,各具情态,粗者十人以上方能合抱,或称“状元柏”,或称“关刀柏”,或称“观音柏”,或称“石牛柏”,或称“淌肠柏”,或称“七仙女树”等等,巧立名目,不一而足。

  【链接一】清凉桥

  清凉桥是一座青石桥。相传蜀相诸葛亮为北伐曹魏,以图中原,于建兴五年(227)修筑此桥,兼设馆舍驿站。

  因为古战场遗址,或称“鬼门关”,后人附会建有望乡台、奈何桥、阴阳界、鬼门关、龙游夜雨等景点。

  相关诗词

  剑门中断古梁山,桥号清凉水石潺。

  忽听大风枝上吼,云深疑有老龙还。

  (清·陈韦《清凉桥》)

  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大庙在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梓潼县七曲山上,是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故又称帝乡。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森林公园。

  七曲山大庙始建于东晋,初名亚子祠,是为纪念晋人张亚子的,其人后被追封文昌帝君。南宋绍兴十年(1140)高宗赵构敕令按王宫格局在此修建全国第一座文昌宫。经历代维修重建,现存古建筑群二十三处,俱为元、明、清三代旧物。大庙古柏森森,虽多历年代,仍保持宏伟壮观的王宫气势。

  在天象中,北斗魁星附近有文昌六星,其中司禄星主贵贱爵赏,司命星主人年寿,民间信仰十分流行。文昌帝君是“文昌星神”与四川地方“梓潼神”相结合的产物,为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在道教神系中地位甚高。

  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帝君诞辰,也是七曲山大庙的庙会,近年来不少台、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陆续到大庙寻根,香火极盛。

  天尊殿为明洪武中期所建,在大庙最高处,海拔八百六十二米,外形为单檐歇山式,内部为侧脚穿斗木结构。其设计相当科学,具有高度的抗震性能,可谓别出心裁,巧夺天工。

  相关联语

  秉烛非避嫌,此夜心中惟有汉

  华容岂戴德,当年眼底已无曹

  (清·程春海《七曲大庙关羽殿联》)

  青莲乡·李白

  青莲乡在四川江油市,是诗仙李白出生地。李白(701~762)字太白。少年游学,除儒家经典而外,广览诸子百家,并好剑术,对当时流行的道教也有浓厚兴趣。他在二十五岁时离开蜀地,漫游天下。天宝初,李白受玄宗征召入京,供奉翰林,后因权贵谗毁,赐金还山。安史乱中,为永王李辟为幕僚,后被牵累入狱,长流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流寓当涂而卒。李白今存诗近千首。在他的山水诗中,最为动人的形象是长江、大河与蜀道山川,这些诗篇生动再现了祖国河山面貌,表现了诗人独特个性和对家乡的热爱。

  李白是中国诗史中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追求理想与自由、反抗权贵的精神,其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冲击力,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的诗歌早已被翻译为多种文字,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李白故里在七曲山大庙正西宝成铁路线上的江油市青莲乡。青莲乡本作清廉乡,《宗书》言清廉乡因古昌明境内的廉泉而得名。青莲花出西竺,梵语谓之优钵罗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太白自号,疑取此意。而清廉乡改为青莲乡,大约是明清以后的事。

  李白故居景点有太白祠、陇西院、粉竹楼、明贤祠、月圆墓、洗墨地、磨针溪等。碑林以海内外历代书画名家创作的李白诗歌作品为内容,采用现代与传统设计相结合的风格,倚山而建,书法精湛,构思新颖,气势恢宏,是一座宏扬李白文化主题的艺术园林。

  学界对李白出生地的考证,虽是众说纷纭;然而与李白有直接交往的唐人魏颢、李阳冰及其晚辈唐人刘全白、范传正众口一词,谓李白生于蜀地,当为不刊之论。而今“李白故里”的四字碑文,由邓小平亲笔题写。

  相关诗词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岚光深院里,傍砌水泠泠。

  野燕巢官舍,溪云入古厅。

  日斜孤吏过,帘卷乱峰青。

  五色神仙尉,焚香读道经。

  (唐·李白《赠江油尉》)

  满目江声满目山,此身疑不在人间。

  民含古意村村静,吏束文书日日闲。

  (宋·赵寰《题江油吏隐堂》)

  四望逶迤万叠山,微通云栈访云鬟。

  谁言吏道难栖隐,未必人间有此闲。

  (宋·司马光《题江油吏隐堂》)

  【链接一】李白纪念馆

  李白纪念馆是为纪念李白逝世一千二百周年而修建的仿唐园林建筑群,在四川省江油市北郊昌明河畔。主要建筑有太白堂、归来阁、醉仙楼及会馆等。馆内藏品有各代李诗版本,及明清以来大家如仇英、祝允明、张大千、傅抱石等画作。

  相关诗词

  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唐·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李杜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

  集仙殿与金銮殿,可是苍蝇惑曙鸡?

  (唐·李商隐《漫成》)

  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千丈林,澄澈万寻碧。醉中草乐府,十幅笔一息。召见承明庐,天子亲赐食。……五岳为辞锋,四溟作胸臆。惜哉千万年,此俊不可得。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当时只道是寻常 刘心武续红楼梦 美人何处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庄子心得 红楼梦魇 人生若只如初见 诗三百:思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