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7章 川东夔门(1)

  中国现代史上的许多风云人物

  都是从川东夔门走出盆地

  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的

  ……

  四川盆地以东是川东丘陵。这里有邓小平故里和朱德故里。

  川东北的大巴山,曾经是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

  渠江、涪江从北向南至合川汇入嘉陵江,继续南流,至重庆汇入长江,浩浩荡荡,直奔夔门。

  “在川一条虫,出川一条龙。”中国现代史上的许多风云人物,都是从这条水路走出盆地,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的。

  古城阆中

  古城阆中在四川盆地北部,城东属巴山山脉,城西属剑门山脉,四面山形如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纵贯南北,因名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之中,因名阆中。是三国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今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又与丽江、平瑶、周庄并称中国四大古城。

  阆中曾为巴子国国都,古称保宁。秦灭巴后,置阆中县,设县治于此,历代均为军事重镇。

  唐初鲁王灵夔、滕王元婴相继镇守阆中,按宫苑格局大兴土木、广建殿堂,提高阆中建筑格调,始有阆苑之称。迄今保存下来的古街巷达六十一条之多,而古院落更是数以千计,总面积达2.1平方公里。阆中古街巷是巴蜀古建筑的实物宝库,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

  阆中的古院落融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园林建筑的特点,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和而不同,相得益彰。玲珑剔透、变化万千的镂刻,是阆中古建筑的主要特征,多见于房屋吊檐、檐头、门窗、门楣,图案吉祥质朴,做工精细。四合院中的镂空窗花,使深宅大院显明亮剔透,融美学原理和实用价值于一体,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

  阆中贡院为国内仅存的两处贡院之一,另一处是南京的夫子庙即江南贡院。所谓贡院,就是科举时代士子应试的考场。清代有四科乡试是在阆中贡院进行的。据现有资料记载,阆中考棚明代时就有,清顺治九年(1652),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并在此举行乡试,提高了考棚的规格,于是改称贡院。

  相关诗词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看青壁。

  (唐·杜甫《阆山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唐·杜甫《阆水歌》)

  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与谁?

  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

  (唐·元稹《阆州开元寺壁题乐天诗》)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州。

  若到阆州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

  (唐·李商隐《题望喜楼》)

  急趋长拜倦劳劳,自笑风埃满绿袍。

  官味十年如水薄,归心一日共云高。

  毫厘已悟蜗争角,文采须知凤得毛。

  且喜还家收拾在,锦屏山下旧东皋。

  (宋·文同《送蒲霖中舍致仕归阆中》)

  二月春花满阆中,城南搔首立衰翁。

  数茎白发愁无那,万顷苍池事已空。

  陂复岂惟民食足,渠成终助霸图雄。

  眼前碌碌谁知此?漫走丛祠乞岁丰。

  (宋·陆游《南池》)

  见说阆中好,轩窗临锦屏。

  山川无仿佛,耆旧况凋零。

  残垒浮兵气,寒江滞使星。

  忽闻羌笛起,风雨昼冥冥。

  【链接一】锦屏山

  锦屏山在阆中市城南嘉陵江对岸,海拔四百八十米,面积二十多平方公里,山势独特险峻,花木似锦,连山如屏,世称锦屏,素有阆苑仙境和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誉。西汉天文学家阆中人落下闳在城北蟠龙山建立观象台,在锦屏山修建了观星楼,是我国最早的天文观测站。诗人杜甫曾两次游历阆中,留下了大量诗作,今有杜工部祠堂。此外,还有碑林等重要景点。

  相关诗词

  嘉陵一江胜处在阆州,阆州城南号称五城十二楼。明镜三面抱城郭,锦屏九叠临汀洲。江深石润树葱茜,帝子飞盖时来游。峭壁下瞰鼋鼍动,危磴上见猿猱休。山颠地势转逸旷,翘足卧看澄清流。当年丹梯碧瓦照山谷,今日石棱磊磊成荒丘。时见渔樵语烟霞,无复仕女嬉春秋。杜歌清壮犹可诵,冯夷荒渺谁能搜?唐代亲藩多典郡,曹皋最着他无俦。好治宫室恣游宴,尤胜虐下藏奸谋。吾闻洪州高阁亦是滕王建,飞云卷雨今仍留。我劝蜀人惜名胜,荒秽勿使山林羞。

  (清·张之洞《锦屏山歌》)

  沾衣柳絮逐风轻,雪里人如画里行。

  处处琼林花影乱,茫茫天际瑞色明。

  三千世界银装就,十二楼台玉簇成。

  放眼乾坤登绝顶,尘氛顿去觉心清。

  (现代·梁清芬《登锦屏山玩雪》)

  【链接二】张飞庙

  三国蜀汉名将张飞曾经镇守阆中七年,死后葬于阆中。历代有庙专祀张飞,庙虽屡遭兵火,但屡坏屡建,现存张飞庙是明清时重建的多重四合院式古建筑群。此外,城中有一条主干道被命名为张飞大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成都,于宝应元年(762)送归京的严武到达绵州,后因成都发生兵乱未能返回,只好奔走川北,于翌年到达阆中住了一段时间,并写下不少的诗篇。

  万卷楼·陈寿

  万卷楼在南充市顺庆区西郊玉屏山,是西晋着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青少年时代读书治学的地方。万卷楼依山修建,占地一百多亩。有二百八十四级石梯从山脚直达山腰,两边石狮、石阙护卫,青松夹道,环境肃穆。

  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郡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幼而志学,博览群书。晋武帝时任着作郎,晋灭吴后,撰《三国志》六十五卷共三十六万余言,记述魏、蜀、吴三国六十年间兴亡大事,秉公执笔,取材严谨,文辞简洁,史料甚丰,在二十四史中,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是中国史学名着。

  万卷楼始建于三国蜀汉建兴年间(223~237),楼倚岩而建,为三重檐式木石结构楼阁,飞檐斗拱,气势雄伟。陈寿曾在此读书。唐时楼前又建甘露寺,形成建筑群。如今的万卷楼,由读书楼、陈寿纪念堂、藏书楼构成主体,倚山而立,气势恢宏,建筑面积二千四百平方米。

  “万卷楼”三字,今为赵朴初手迹。

  纪念堂中陈列《三国志》各种版本及大量的文字、图画、表格、照片、实物等资料,详细地介绍了陈寿生平、思想和着述。墙上有十六幅彩墨巨画,从“黄巾大起义”到“三家归一统”,形象地展现了三国兴亡史。

  【链接一】张澜故居

  张澜(1872~1955)字表方,四川南充人,爱国民主人士。清末秀才。辛亥革命前参加立宪派,曾领导四川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后,曾任四川省省长。抗日战争期间,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主张。1941年与黄炎培、沈钧儒等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易名中国民主同盟),任主席。1949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相关诗词

  腊木常年花满枝,今年花发尚迟迟。

  天寒远道春无寄,岁暮沉阴雨未离。

  几度黄昏劳伫立,彼姝娴静渺难窥。

  回头试向孤山问,故惜清芬待阿谁?

  (现代·张澜《咏梅》)

  立德立功在汝为,浮云富贵亦何奇。

  山移志定无愚智,水落痕残识盛衰。

  老大虚生常自警,忧患久处是良师。

  蒲赢未有黄金畀,此语长书座右宜。

  (现代·张澜《示子女》)

  宕渠汉阙

  宕渠汉阙集中在四川渠县土溪乡及岩峰乡,国内仅存汉阙二十九处,渠县就有六处八尊,分布在土溪、岩峰两乡不足十公里的古驿道旁,故此地素有汉阙之乡的美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阙是我国现存于地面上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质仿木结构建筑遗存,有着丰富的历史内容、精湛的雕刻技术和高超的建筑手法,具有极高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渠县汉阙中,以冯焕阙、沈府君阙最为着名。冯焕(?~121),东汉巴郡宕渠(今四川渠县)

  人,一生忠于汉室,骁勇多智,为统一和巩固东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安帝时为幽州刺史,刚肠疾恶,为奸人陷害,诈作玺书罪之,焕欲自杀,其子冯绲阻止道:“大人在州,志欲去恶,实无它故,必是凶人妄诈。”焕从其言上书自讼,果诈者所为,未及申雪而病死狱中,帝愍之,赐钱十万,以其子冯绲为郎中。事见《后汉书》卷三十八《冯绲传》。渠县岩峰区大石乡旧有冯公庙,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现已毁圯。

  冯焕阙建于冯焕死年建光元年(121),在距县城二十九公里的土溪乡赵家村。原为双阙,今存东阙之母阙。阙总高4.33米,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阙基为整块青石凿成,正面铭文汉隶书“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铭文下为饕餮,浅浮雕,拱眼壁上正背两面雕有青龙、玄武。冯焕阙造型生动优雅,独具一格。阙上雕刻少而精细,书法也很特别。

  沈府君阙是汉阙中唯一的双阙幸存者,在渠县城北三十四公里的汉碑乡燕家场,约建于东汉延光年间(122~125)。沈府君东阙正面铭文为“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西阙为“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为汉隶之精品。东阙之内侧有青龙浮雕,利吻紧咬玉环下之绶带,势欲奋飞,动感极强。西阙之内为白虎浮雕,隆准短身,四足五爪,尾长而刚健,口亦紧咬玉环绶带,蠢蠢欲动。阙周浮雕多反映汉代社会生产、人物与动物、作物与器物,备极生动。沈阙造型古朴,雕刻精巧,状物逼真,形态生动,是汉代造型艺术中的珍品。

  相关诗词

  莫羡云台画伟人,冯公后起继忠纯。

  亲冤讼破奸雄胆,君圣疏宽正直臣。

  功建陇西从古颂,祚绵渠北迄今新。

  更叨扞御无穷福,应为吾民庆泽臻。

  (清·李良斋《谒冯公祠》)

  赵家村上石峥嵘,雨后江乡一片青。

  日照东西两汉阙,耐寻味处是无铭。

  阙乡爱阙护围墙,阙石岿然墙内藏。

  风雨曾经千百载,料知尘世有炎凉。

  (现代·章继肃《访土溪赵家村东西无铭汉阙》二首)

  南龛摩崖造像

  南龛石窟在巴中市城南,巴中城有石窟之乡的美名,石窟有东龛、西龛、南龛、北龛之分,以南龛最为着称。南龛共有摩崖造像一百七十六龛、两千七百余座,规模宏大,雕嵌玲珑,是全国十大石窟之一,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龛摩崖造像始创于南北朝,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巴州刺史严武奏请皇上赐名。南龛摩崖造像内容以佛经为主,造像有法身佛、三世佛、释迦佛、延古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等等,大部分是盛唐前后的作品,少数是南北朝以后的作品。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端庄丰满,气质浑厚,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千佛崖、神仙坡、大佛洞一带,尤以大佛洞为密集。

  南龛山上建有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和由邓小平亲笔题写馆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馆物馆收藏了两万余件文物和一千八百多万字的史料,再现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今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关诗词

  孟冬积雪冰霜骄,茱萸已老黄花飘。书生顺候作游遨,飞霞亭边同人招。同人田叔及王乔,英姿卓越千人豪。兕杯持手剑插腰,捧觞各将磊魄消。大风比来忽漂骚,天柱地维欲动摇。

  奋声一啸东门坳,苍鹰为我下九霄。此时兴来不可挠,风紧月明麈论高。右据舆图左持鳌,忽喜忽怒忽悲号。祖宗神鼎定蓟辽,万岁金瓯德护牢。逆胡腥膻氛成妖,天诛幸不赦三苗。

  江南江北运通漕,两河战士富戈袍。只忧偏隅禾黍焦,预恐来岁人民憔。神龙何吝雨点抛,虎啸万壑空萧萧。英雄立功会有造,欲赠诸君大食刀,馋削乱领佐熙朝。

  (清·冯鲁溪《立冬日同王田二君游南龛》)

  巴山形胜,苏区省会,光辉历史名城。高塔入云,飞霞饰阁,群峰秀字水清。波底石龙横。

  路边树成荫,来往车鸣。华宇朱楹,楼层林立市繁荣。南龛石刻艺精,有千余古佛,栩栩如生。花苑彩亭,曲径丛林,云屏怪石峥嵘。听笑语欢声。看川博耸立,南麓华厅。战功业绩景仰,拴马树常青。

  (现代·黄道忠《望海潮·巴中》)

  【链接一】红军碑林

  红军碑林位于巴中市区南龛山顶,占地七万余平方米,碑林共嵌碑三千三百八十八块,刻有约十万红军将士英名。现已建有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徐向前、李先念、陈昌浩、王树声等纪念像园,刘伯坚烈士纪念像园,碑林长廊,楹联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吴瑞林将军纪念碑,红军陵园等十大碑区。

  相关诗词

  将军神策挞强梁,拴马南龛树溢香。

  游侣万千争颂仰,只缘贻爱胜甘棠。(游南龛题徐帅拴马树)

  将军石纪将军言,珍石名言万口传。

  唤起工农千百万,迎来春色满人间。(题玉井徐帅讲话台将军石)

  (现代·苟廷一《怀徐帅二首》)

  日听孤雁哀哀叫,野闻孀妇哭嚎啕。

  唤起工农千百万,砸碎牢笼红旗飘。

  穷人荒山采野草,富人华楼宴佳肴。

  若不砸烂这社会,人民怎能得温饱。

  (现代·陈其通《红军歌谣》)

  瑰丽巴山石,雄踞万谷边。

  红标千百句,嵌绣众心间。

  大书全赤化,非是一虚言。

  錾字宣传队,风高魏武篇。

  (现代·汪小川《石刻标语赞》)

  杀牛坪上草青青,内战血迹今犹存。

  断瓦颓垣无顾主,残尸碎骨有亲人。

  野哭千家诛白匪,夷歌四处赞红军。

  疮痍满目谁无怨,共苦同甘出真情。

  (现代·郝谦《过杀牛坪有感》)

  金华山·陈子昂

  金华山在射洪县西北,前山有金华道观,始建于梁天监初年(502),是四川道教四大名观之一;后山是开有唐一代诗风的着名诗人陈子昂青年时代的读书台,今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青年时代浪漫任侠,及长折节读书,遍览经史百家。二十四岁进士及第,上书论政,受到武后的赏识,曾任右拾遗。二十六岁和三十六岁时,曾两次从军赴边,屡有建言。后一次从军因与主将武攸宜意见不合,遭受排斥。三十八岁后辞职还乡,为县令段简所害。陈子昂于诗文倡导风雅兴寄、汉魏风骨,与齐梁划清界限,以复古为革新,当时就被誉为海内文宗。着有《修竹篇序》《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

www.xiaoshuotxt.netT 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美人何处 于丹庄子心得 刘心武续红楼梦 红楼梦魇 诗三百:思无邪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于丹论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