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8章 川东夔门(2)

  读书台原名读书堂,或称陈公学堂,旧址在金华山古观之后,今祖师殿一带,唐大历六年(771),东川节度使立“故拾遗陈公建德之碑”于读书处,历宋、元、明各代,屡有重修,名称也由陈公学堂改为读书台。清道光十年(1830)读书台移到后山,光绪六年(1880)又进一步修建,使读书台初具规模。

  而今读书台古木参天,正门有碎瓷镶嵌的“古读书台”四字,穿甬道便是感遇厅。厅内正中为青年陈子昂的汉白玉雕像,雕像身后壁上刻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壁背面刻有唐人卢藏用《陈伯玉先生别传》。感遇厅后为拾遗亭,出亭是庭园,庭园尽头为明远亭。此亭立于山的最高处,凭栏远眺,涪江尽收眼底。

  相关诗词

  世上无名子,人间岁月赊。纵横策已弃,寂寞道为家。卧病谁能问,闲居空物华。犹忆灵台友,栖真隐太霞。还丹奔日御,却老饵云芽。宁知白社客,不厌青门瓜。

  (唐·陈子昂《卧病家园》)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余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唐·杜甫《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陈公读书处,立马怅临岐。

  暝色来东蜀,江声走大弥。

  诗随前辈好,山爱故乡奇。

  望望金华远,虚名迥自疑。

  (清·张问陶《射洪》)

  悠悠天地着斯台,何事怆然泣下哉!

  海内文宗金像在,唐初诗骨蜀山开。

  牝朝真有则天帝,伯玉应生名士才。

  借问梁公成相业,忠肝义胆岂殊胎?

  (清·杨崇培《题陈拾遗读书台》)

  来到金华第二峰,读书人渺野台空。

  高才怅望无寻处,但听江声暮霭中。

  (现代·张澜《访射洪陈拾遗书台》)

  唐家社稷换周家,请立明堂计总差。

  上苑牡丹犹傲命,可怜才子不如花。

  (现代·江椿《射洪怀陈子昂》)

  真佛山

  真佛山风景区在达川市七里峡山脉中段福善乡,面积约三十七平方公里,是佛、儒、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今为四川省风景名胜区。

  德化寺为真佛山的核心景区,占地四百余亩,建筑面积一万五千平方米,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庙门彩壁雕檐,金碧辉煌,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寺庙系清嘉庆十五年(1810)真佛山关帝庙仿照佛寺改建而成,寺庙群依山取势,分前、中、后三殿,互不相连。

  前殿为玉皇殿,是道教供奉的尊神之一,但大殿两侧四大天王却是佛教寺庙供奉的护法神。

  中殿匾额题着道教的“洞天福地”,但殿内供奉的却是地藏王、阎罗王等,分明为佛教道场。

  后殿前后小殿供奉着文昌帝君和关圣帝君,大雄宝殿内直立两座十八层宝塔,高三十米,庙宇中供奉的不是如来佛,而是德化寺的创建者蒋善人。所以,整个德化寺是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

  【链接一】元白咏通州

  元稹(779~831),唐代着名诗人,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元和中以谏官谪通州司马,其间与白居易多有诗歌唱和。

  相关诗词

  来书仔细说通州,州在山根峡岸头。

  四面千重火云合,中心一道瘴江流。

  虫蛇白昼拦官道,蚊蟆黄昏扑郡楼。

  何罪遣君居此地?天高无处问来由。

  通州海内栖惶地,司马人间冗长官。

  伤鸟有弦惊不定,卧龙无水动应难。

  剑埋狱底谁深掘?松偃霜中尽冷看。

  举目争能不惆怅?高车大马满长安。

  (唐·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录二)

  渠江明净峡逶迤,船到名滩拽纤迟。

  橹叟动摇妨作梦,巴童指点笑吟诗。

  余宿麦黄山腹,日背残花白水湄。

  物色可怜心莫憾,此行都是独行时。

  (唐·元稹《题南昌滩》)广安·邓小平广安市协兴镇是邓小平故里,景区主要包括邓小平故居、翰林院子、蚕房院子、北山小学堂等多处邓小平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活动场所。今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2004)、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邓小平(1904~1997)初名先圣,上学后改为希贤,生于四川广安。在国民革命期间,邓小平领导了百色起义,创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后,他又与刘伯承率领刘邓大军建立了广大的晋冀鲁豫解放区。在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又千里挺进大别山,进军大西南,为解放全中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十年“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始终坚持了正确的革命方向,这使他曾受到错误打击,他的“三落三起”已传为佳话。“文化大革命”

  后,依然坚定自信的邓小平成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使中国迅速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重灾难中摆脱出来,他的革命理论开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邓小平故居坐东朝西,粉墙黛瓦,木柱石础,青石地面,占地833.4平方米,有十七间房屋,分正房、左厢房、右厢房,是具有浓郁川东风情的农家三合院,被当地的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邓家老院子。邓小平同志就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十五载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相关诗词

  离家犹是少年郎,碧海波涛望渺茫。

  临去曾吟夫子句,归来已是列宁装。

  铁军威震东南地,赤帜光寒左右江。

  从此身为天下计,终生未暇赋还乡。

  (现代·陈仁德《悼念邓小平同志》)

  西去剑门欲雨时,道逢野老意依依。

  上头来到下头去,不为轻阴便拟归。

  会抓老鼠即为高,不管白猫与黑猫。

  思到骊黄牝牡外,古来惟有九方皋。

  峨眉自古路朝天,最是公来不封山。

  半边容我与君走,尚与路人留半边。

  (现代·欣托居《邓小平与四川竹枝词》录三)

  你从这里走向那大海,渠江之畔一个小孩,潮涨潮落起伏着你的遐想,你把大海的宽阔写进胸怀。

  你从中国走向那世界,万紫千红都为你展开,乡情依旧,乡音不改,你把大海的美丽写进未来。

  你把大海带回来,洋溢着你的风采;你把大海带回来,奔涌着你深深的爱。

  你把大海带回来,带回来,带回来,带回来!

  (现代·何训有《(邓小平与四川)主题歌》)

  【链接一】华蓥山

  华蓥山又名华银山,在四川广安华蓥市境内,素有川东小峨眉之誉。整个景区面积二十平方公里,以苍翠茂密的山林为环境基调,以秀丽的喀斯特石林、溶洞为典型的景观代表,集秀峰怪石、佛教文化、天坑溶洞、茂林修竹、华蓥山游击队遗迹于一体。华蓥山是与许多英雄儿女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川东临委领导和发动的华蓥山武装斗争起义使华蓥山声名远播,江姐和双枪老太婆在中国家喻户晓,景区今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关诗词

  华银高峙宕渠东,千峰崔巍气象雄。凉秋八月开障翳,山头青与青天同。壶山远揖百余里,薄暮时见雨溟。秋山斗道净如洗,一幅云林列窗中。人言兹山派自远,自秦入蜀多玲珑。儿孙列罗知几许,欲霁常垂万丈虹。名山灵秀自不朽,年年对面攒青葱。夕阳衔山得返照,惟有兹山立半空。我将簪笔游五岳,骑鲸瀛海乘长风。

  (清·冯镇峦《壶山望华蓥歌》)

  峨峨万仞山,皑皑千年雪。霜飞古殿寒,冻逼石纹裂。世有热中人,来此应不热。

  (清·孙桐生《华蓥积雪》)

  山色晴逾好,邀朋陟上方。

  林峦腾紫气,涧壑吐青光。

  铁瓦连云丽,松风带菊香。

  醉归饶逸兴,石镜照斜阳。

  (清·简昌《登华银山》)

  小仪陇·朱德

  南充市仪陇县马鞍镇是朱德出生地。

  朱德(1886~1976)字玉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者,共和国元帅。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红军时期,历任军长、总司令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解放后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

  朱德故里距县城三十余公里,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朱德旧居、朱德故居纪念馆和朱德纪念园。旧居坐南向北,面积约两百平方米,始建于清嘉庆末年,为三合院农舍,正面有堂屋、厨房,均为版筑土墙。东厢蚕房、煮酒房和客房均为穿斗式结构。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德旧居陈列有少年朱德读书时用过的条桌、桐油灯盏、装书的背篮、算盘、砚台等历史遗物。室外还保存有少年朱德在劳动中使用过的石碾、石磨和他与小兄弟们淘的琳琅井。

  朱德故居纪念馆由邓小平题写馆名。纪念馆由五个展厅组成,陈列主要内容有:佃农子弟、投笔从戎、护国讨袁、寻求真理、旅欧求学、回击英舰、南昌起义、井冈会师、万里长征、抗战八年、解放战争、国务活动,图片丰富,史料翔实,藏品珍贵。纪念馆右侧有“怀念朱德同志字画陈列厅”。

  相关诗词

  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

  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

  (现代·朱德《寄语蜀中父老》)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现代·朱德《出太行》)

  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

  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现代·朱德《赠友人》)

  【链接一】朱德纪念园

  朱德纪念园在仪陇县城中心,由中央军委拨款修建,占地七千平方米,1991年11月落成竣工,呈南低北高台阶状。第一层为朱德生平简介,第二层为功勋坊,第三层为朱德元帅铜像广场,第四层是陈列室。

  今日朱德故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04年8月15日胡锦涛同志亲临仪陇,他说:“朱德故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护好,把朱德故里建设好。”朱德故里必将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关诗词

  只有人心能救世,西南半壁赖扶持。

  读书已过五千卷,一剑曾当百万师。

  (赵熙《赠朱玉阶将军》)

  依旧危台压紫云,青衣江上水殷殷。

  归来我独怀三楚,叱咤谁当寇九军。

  龙战玄黄弥野血,鸡鸣风雨际天闻。

  会师鸭绿期何日,翘首嵩高苦忆君。

  (现代·郭沫若《登尔雅台怀人》)

  七十年前胜者谁?五峰立马日熹微。

  诗催花雨情无尽,蚁满人间事总非。

  百子图边留旧迹,三泸象外觅新麾。

  将军此去江湖远,万里云天一剑随。

  (现代·谢守清《纪念朱总百周年诞辰》)

  三峡·夔门

  我国的第一大河流——长江横贯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形成了雄伟壮丽的、号称长达七百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三峡入口处的夔门,如今虽在行政区划上归属重庆,但它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所以习惯上仍然被视为蜀人出川的大门,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本书结穴之所在。

  三峡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西起奉节的白帝城,东到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万里长江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

  夔门在白帝城下、瞿塘峡口,南岸白盐山,北岸赤甲山,断崖壁立,夹江对峙,相距不足百米,俨若门户——古称瞿塘门,所谓“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所谓“西控巴蜀收万壑”,也就是说,瞿塘峡有锁全川之水的险要气势。

  雄奇险峻的夔门,从古以来便激发着文人墨客的情思,在两岸绝壁上,历代诗人曾留下了十余幅石壁题刻,有的题刻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而在三峡蓄水(2003)以后,夔门石刻已沉入水面以下。而“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仍被完整地复制到水位线上,供过往的游客瞻仰。

  早在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就曾提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设想。1956年毛泽东在武昌畅游长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在他的想象中,长江上筑起大坝,出现一个大三峡水库,那将会更多地造福于国人。

  三十六年后,在邓小平的关怀下,三峡工程拉开序幕,世界最大的移民工程试点工作正式启动。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三峡工程第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已经把“高峡出平湖”的理想,从蓝图变为现实。

  相关诗词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夜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唐·陈子昂《度荆门望楚》)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唐·杜甫《阁夜》)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唐·刘禹锡《竹枝词》)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唐·李商隐《过楚宫》)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

  (宋·陆游《三峡歌》)

  滟已无堆,瞿塘仍可危。

  岸崖双壁立,峡道九肠回。

  云彩留军帽,江声隐雾帷。

  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

  (现代·郭沫若《过瞿塘峡》)

  蜀道真如天,江行万山间。

  每到狭窄处,总破一重关。

  (现代·陈毅《咏三峡》)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现代·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题为“游泳”的这首词,并不是在巴蜀大地上写的,然而诗人视通万里,他从武汉长江大桥一下联想到未来的三峡大坝。

  在浮想联翩中,诗人穿越时间隧道,似乎亲眼目睹三峡工程所引起的惊天动地的、历史性的巨变。最后诗人幽默地向神女拉话道:你是不是为此而感到不安呢?对于眼前发生的这一切,你当然会感到很惊讶的!

  在新的世纪开始不久,伟人心中宏伟的蓝图,已经变成壮丽的现实。巴山蜀水日新月异,四川大地已经发生并正在继续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刘心武续红楼梦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于丹庄子心得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红楼梦魇 于丹论语心得 美人何处 诗三百:思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