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4章 涤荡灵魂的伟大诗人(3)

  据韩愈记载,有个农民用驴驮了木柴去城里卖,遇到自称“宫市”的宦官,才给了他几尺绢,又要索取给看门人的进门费,而且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不愿意去,把所得的绢给了这些宦官,求他们放过自己。他们说必须用驴送到宫内。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我用驴驮东西赚钱然后才能买东西吃饭,如今把木柴给了你们,不要钱而回家,你们还不肯,我只有死路一条罢了!”于是就殴打宦官。街上的官吏抓到他,将此事上报了朝廷,皇上下诏开除了这位官员,而且赐给了农民十匹绢,但是“宫市”的做法直到顺宗皇帝即位才废除。

  弄清了这个关系,我们就会知道,《卖炭翁》的矛头所指,是那些贪官污吏,而非皇帝或者制度本身。

  另外,在白居易的时代,宫市已经废除了,所以白居易此诗只是揭示存在过的一个问题,并不一定是亲眼所见。否则,作者写这首诗时,他站在那里袖手旁观就是一个疑问了。

  白居易遭贬冤不冤

  读过《琵琶行》的人都知道,这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写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古往今来许多平生难免有种种失落的人。这次遭贬改变了白居易的人生,他由一个一帆风顺、渴望有所作为的青年才俊变为一个乐天知命、及时行乐的玩家。许多读者因为折服于其才华,感动于其倾情弱势,所以深为他抱不平。但是也有人认为他遭贬是好出风头,不守规矩,咎由自取。因此有必要说说其中一些史实。

  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事情是这样的:藩镇割据是唐朝的一大突出问题。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屡叛屡降,共造反十多次。宪宗早就不能容忍,在他死后,不允许其子吴元济继承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于是发动叛乱。当朝宰相武元衡力主对其用兵。辖境邻近的淄青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出于唇亡齿寒的忧虑,要求赦免吴元济,朝廷不答应,他们便派遣刺客潜入京城,杀死了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还在金吾卫与京兆万年、长安两县留下纸条,威胁说:“毋急捕我,我先杀汝。”白居易作为东宫官,按制度是不能出来说话的,但是他急急上书要求捕贼,以雪国耻。因而被斥为越职奏事,于是就被贬为江州刺史。这时,又有一贯不喜欢他的人诬陷说他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他却作《赏花》及《新井》诗,违背礼数,于是就降为江州司马。

  那么白居易上书是否有必要,是否有效果呢?不否认有的官员被吓得不敢言声,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自上到下同仇敌忾的。

  兵部侍郎许孟容晋见宪宗就大哭说:“自古以来,没有发生过宰相被人在路旁杀害、盗贼却不能捕获的事情,这是朝廷的耻辱啊!”宪宗深受触动,立即下诏,凡擒获刺客者赏钱一万缗,授五品官,敢隐匿者,族诛。不久就捉拿到五名刺客,全部斩首示众。

  由此可见,白居易上书言事本身是不会受到惩罚的,而是因其越职言事。而他的上书虽然能够推波助澜,但不过是众多微澜之一,完全没有必要越职。看过《神探狄仁杰》或者其他历史剧的读者都知道,东宫太子处于一个很微妙的地位,所以其手下也要小心翼翼。白居易不守规矩是可能给太子带来祸殃的。还有,当时朝廷对于李师道和吴元济是要各个击破的。局势微妙不明朗,就不能随意作决定。白居易不在其位,会有许多不懂之处,所以光凭一股热情,注定是要碰壁的。明哲保身、得过且过不该,但是要记得孔子的话——过犹不及。

  琵琶女嫁给商人为何伤感

  元和十一年秋的一个夜晚,江州司马白居易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邀她过来相问,原来她是长安歌伎,曾经跟随名师学弹琵琶。于是摆酒,请她弹了几只曲子,非常美妙。

  琵琶女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地倾诉说,她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名列教坊第一部。京城青年男子仰慕她的声色,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随着光阴流逝,姿色衰退,前来问津的人越来越少,只好嫁了个茶商,跟他来到这里。商人重利轻别离,上个月又到浮梁买茶去了,留下她在江口独自守船。

  白居易离开京城已有两年,心情一直平静,现在听了琵琶女的话,也不禁感到被贬谪的凄凉,于是写下长诗《琵琶行》。

  琵琶女为什么伤感呢?要说,嫁个商人,不仅终身有靠,而且也有钱花,这可不是一般女子能够遇到的好运。首先,是因为她习惯了京城的繁华,也习惯了被宠爱的滋味,是留恋过去的欢乐时光。其次,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同时重农抑商,商人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无商不奸这句话,应该不是商人的本质属性,有诚信的商人还是有的,但是因为商人计较利害得失,而君子重义轻利,所以商人就被视为“奸”了。在《论贵粟书》中,商人被视为不劳而获囤积居奇的奸人,看看《水浒传》里,商人被劫杀是不会得到任何同情的。而官呢,则是为民做主,而能够天经地义地得到可观的俸禄。至于读书人,则是永远有做官的可能。那么琵琶女是否可能嫁给一个官员呢?趁年轻,做个妾也是可能的,但也只是可能。不知是她没有合适的机会还是心高,或者得意忘形而错过了华年,到要嫁人时,那些捧场的公子哥儿不见了。她自然不能去嫁个农民,只好不要社会地位而确保生活水准不降低得太厉害,因此嫁给了一个商人。她心中的委屈,是先天的,因为与以前捧场的人相比,这个商人算个什么呢。从另一面说,这也是她身在福中不知福,只知道埋怨丈夫重义轻别离。不去做生意,怎么养她?可见在她心中,还是做个官太太,没有别离之苦,又有荣华富贵可享。

  白居易呢,也是心高,做个江州司马他还想怎样呢?却总是想着京城的繁华,做大官的风光,乃至有所作为的得意吧。这二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但都是很自我的人。

  不过呢,我们多数人都有点顾影自怜的心理,总想把自己设想为被社会或者命运不公正地对待的失意人,所以喜欢这样的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打动了古往今来多少有所幻想而无可奈何的人!

  千古绝唱《长恨歌》

  长恨歌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当时白居易三十五岁,任周至县尉。那年十月,白居易与友人王质夫、陈鸿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要白居易写一首长诗,陈鸿写一篇传记,以传后世,是为《长恨歌》和《长恨歌传》。

  红颜薄命历来是打动人心的主题,而才子佳人的故事置换为帝王与佳人更是让人备感兴趣。杨贵妃的结局也是让人欷歔不已的,一个男人保护不了自己的女人无疑是最大的痛,一个帝王必须亲眼看着心爱的女人被处死,无疑让后人感慨不已。《长恨歌》的成功显然首先在于题材。

  唐代写长诗的诗人不是很多,而像白居易的《长恨歌》这么长的诗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很少。名家似乎不好叙事而更注重抒情言志,因此《长恨歌》作为知名文人的长篇叙事诗也是一个特色。

  就诗歌抒情、言志的感人深度而言,长诗与短诗没有高下之分。但是,就充分地叙事、在叙事中充分地抒发情感和意志而言,长诗自有其优越性。尤其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没有那么丰富的生活和想象力,因此一首小诗虽好,难免有意犹未尽之憾。而长诗则更为痛快淋漓,让人心弦激扬。

  用诗句叙事,同样要有布局,剪裁,同时,记事、写景、写意、写貌、抒情等多种艺术手段并用,还要注意诗歌的特殊构词造句、节奏与音乐性,白居易能够运用自如,确实是才华横溢。

  “天生丽质难自弃”,这句话让古往今来多少女子动心!然而又有多少“丽质”被弃,多少有才华的男子被埋没!“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种对比法,也就是皇宫独有。“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女人让男人觉得最美的光景,被写绝了,华清池如今仍然让人联想其美好的凝脂。

  如果单纯记这一件事,也就难以为继了,因为一个红颜薄命的悲剧是不能满足时人的心理的,而有理由遗憾。白居易写了唐明皇回宫伤情的光景后,以文人独有的浪漫想象,构思了一个“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地“寻觅”,而终于“昨日重现”、“破镜重圆”的故事。“梨花一枝春带雨”,美丽的女人在此仙界永生了,至今还活在舞台荧屏上。“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小情人、小夫妻的山盟海誓,皇帝与贵妃至此已经融入每个普通少男少女的灵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无绝期的也是一代又一代人对美好爱情失落的欷歔和无休无止的向往。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有很多反对暴政、倾情弱势、为民请命的名诗,但是也有一些反映其放浪生活的艳情之作。尤其在晚年耽于声色,由“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诗句可见一斑。

  白居易从刑部侍郎的位置上退休后,自号醉吟先生,离开京城在洛阳盖了一座别墅,自谓“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飘然”。其中更有美女樊素和小蛮,樊素善歌,小嘴艳若樱桃;小蛮善舞,细腰纤纤似柳。这就是其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来由。

  白居易生平拥有过的歌伎舞女,其诗中记载的就有很多。如《小庭亦有月》写到“菱角报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他自己注释说菱角、谷儿、紫绡、红绡都是侍婢。白居易诗中比比皆是“雪胸”、“皓腕”、“蜀妓如花坐绕身”、“小奴捶我足,小婢捶我背”等艳词香句。

  白居易养家伎,一旦老了,就换一批年轻貌美的。十年间换了三拨美人,而嗟叹自己已经老了,补不回来了。

  更有甚者,《唐语林》记载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让元稹将杭州歌伎商玲珑携往越州,狎玩了一个多月才归还。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这种及时行乐的心态,崇拜白居易的人自然可以解释为他的社会理想不能实现才如此放荡。但是,社会理想和个人生活对于文人来说其实是可以分开的。一个深切关心现实、同情贫弱的官员,应该说不会过于追求个人享受,但是白居易的关心现实和人民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意义是为人民鼓与呼,是揭示社会弊端,反映人民疾苦,并不是身体力行。人们因为喜爱其诗,需要其诗代为抒发对现实的不满,而不自觉地将诗人也上升为具有这种情怀的人,因而对其糜烂生活难以理解和接受。

  唐代的妓女并不单纯是卖身的,而是相当于艺人,因此狎妓有一定风雅色彩,白居易对自己的狎妓行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是大气候使然。“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不必作为诟病诗人品行的证据,白居易的意义本来就不在品行和实际作为,而是其歌诗为事实而作,起到的是舆论作用。这两句诗之所以流传下来,乃是因其美。

  白居易赠诗逼死关盼盼

  白居易还做过一件为后人诟病的蠢事,吃饱了撑的写了一首诗害得一个寡妇自尽。不过这事还要重新议一议。

  关盼盼本是徐州名妓,后来成为徐州守帅张愔之妾。白居易游徐州时,张愔设宴款待他,席间让关盼盼歌舞助兴。白居易大赞其才艺,赠其“醉娇胜不得,风嫋牡丹花”的诗句。

  此后过了十二年,白居易的朋友张仲素来访,给白居易看他为关盼盼所作的三首新诗《燕子楼》。白居易这才得知十年前张愔病逝,他在彭城有故居,里头有座燕子楼,关盼盼一直没有再嫁,在此楼独住。白居易感于她念旧不再嫁,应答了三首诗,意犹未尽,又写了一首诗,托人送给关盼盼:

  “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死不相随。”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张愔不惜重金买来一些如花似玉的美女,费尽心力栽培她们,但他死后,都各自嫁人,也没有一个随他而去,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应该说,这首诗是为张愔感慨,也是感慨自己,虽然再多再好的美妾,自己也无法永久拥有,死后就都没了。但是,这首诗也容易被直接理解为,张愔花费心血去爱这几个如花美眷,怎么就没有一个随他而去呢?你关盼盼既然没有再嫁,那怎么还贪恋红尘呢?是不是还有所图,只是没有机会呢?估计关盼盼就是这么理解的,据说她见此诗后,大哭说,我不是不愿意陪丈夫去死,是怕人说丈夫自私,忍心让我跟他去死,侮辱他的品行,就作《和白公诗》云:“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而后绝食自尽。她临死前念了一句:

  “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我认为,白居易此诗是针对那些改嫁了的如花美眷的,之所以送关盼盼这首诗,是因为她能够坚守。至于“身死相随”,是一种强烈表意的方式,守节而已,并非殉葬。关盼盼或者误解了他的意思,或者是本来就承担着孤独的痛苦,以及别人的闲言,所以就不想活了。

  白居易听说关盼盼的死讯也大为后悔。后来他中风了,就让樊素与小蛮走了,并不要求她们为自己守节,这在后人看来,也算是知错能改,有些仁义。

  诗人容易感动,喜欢抒情,而白居易尤好发议论,还希望自己的情绪和意见能够有共鸣。他送诗给关盼盼,没有恶意,只是希望有知音,想得到这个最能够理解诗意的人的回馈,也表达了对这个昔日曾经打动自己的才女的好感。但这么个结果无疑告诉他,滥用感情和滥发议论有时候是会给人带来伤害的。关盼盼也许确实是被这首类似《好了歌》的悲观消极虚无情调感染了,所以才失去了活下去的意志。

  李商隐与青楼女子心有灵犀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诗不知感动过多少少男少女,深情恋人。如果一个羞涩的男孩子给同样羞涩的女孩子写上这么一句话,她一定会怦然心动。但是,如果有人告诉她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是写给青楼女子的,那么她会作何感想呢?

  然而,为什么说这首诗是写给青楼女子的呢?首先,从诗歌本身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简单意译一下是:昨夜的星辰昨夜的凉风,我们欢宴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不能像彩凤一样比翼齐飞,心中却有灵犀一点就明白,因为我们心意相通。击鼓传花行酒令,喝下酒,感到心中像春天一样温暖,互猜谜语,蜡灯映着你的红红笑脸。可惜五更鼓响,我得点卯去了,策马赶去衙门,我就像随风飘转的蓬蒿不能自主。

  有人说这首诗是写给婚前妻子的。有人认为是写给女道士宋春阳的,因为据说他们之间有不明不白的关系。但是,一个大家闺秀或者一个女道士都不会和他彻夜欢宴。而且这个场合显然不是两个人,而是有很多人。这种场合只能是歌楼妓馆。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红楼梦魇 于丹论语心得 当时只道是寻常 诗三百:思无邪 人生若只如初见 美人何处 于丹庄子心得 刘心武续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