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曲径通幽:品读林语堂的智慧天空(1)
智慧是一种心情,幽默是一种能力,用幽默去点燃心灯,就像冬日里在屋中供上梅花,香且温暖。如果生活不能给你如意,何不学一学林语堂,用大度的微笑去降伏苦难,用宽阔的智慧去寻找天空呢?
笑,即是美丽的,曲径通幽。山重水复之处,辗转反侧之时,蓦然回首,桃源洞口已是落英缤纷。
改变自我
我并不读哲学而只直接拿人生当课本。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人生是一场加减乘除课。如果这方面的头脑欠缺,不够聪明的话,很可能就失望加失败。许多人希望自己在学校里学到全部的知识,最好是学成之后出来马上就腰缠万贯,叱咤风云。可惜皇天不作美,学校“无用”论被一代一代证实,相信了。其实,关学校什么事呢?知识是知识,经验是经验,本来就风马牛不相及。还好,我们人人都有一部大书可以弥补这二者之间的差距和不足,它就叫做人生。
人生需要经历,需要冰雪雕琢后梅花般彻骨的奇香;人生需要机遇,需要暴雨中能跟随着而脱离险境的海燕;人生需要改变,需要睡美人等候的那一位王子,一吻惊情五百年;人生,看你想怎样选择,就会如何地度过。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一个国王有两个儿子,当他们长大成人时,国王决定把王位交给他们其中的一个,但只有一个儿子能够被选中。于是国王把两个儿子带到野外,让他们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然后指着离他们等距离的一座山峰说:
看,那就是王冠山,你们俩在这里等候,看那个山向谁走来,谁就是国王。大儿子虽然很希望得到王位,但他很听父亲的话,在那里等着王冠山向他走来,而小儿子也是如此,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儿子在等候,而小儿子却突然向王冠山跑去,等大儿子也想有所行动时,小儿子到了山顶。国王把他们叫到身边,他问大儿子:你为什么在那里傻等?大儿子说:我在等着王冠山向我走来,如果它是我的就一定会向我走来。而小儿子就回答说:如果山不向我走来,那么我就向山走去。国王微笑着点点头,将王位传给了小儿子。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有人说成功就像那王冠山一样离我们每个人一样遥远,但很多人都像大儿子一样在那里等待,认为不是我的就不会属于我,但小儿子说得对,如果山不向我走来,那么我就向山走去。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的开始,就是改变我们的心态。
从数学的概率来说,整个世界与你的数比是几十亿比一,整个地区的人与你的数比是几百万比一,整个单位与你的数比是几千人比一,以你一个渺小的一,要去改变几千、几百万乃至几十亿人的意志是绝对不可能的,但你要改变自己却是一比一,百分之百的把握。
应该说,人生的道路曲折又漫长,人生所要面对的事情又千头万绪,我们应该从哪里打开突破口去寻找成功的路径呢?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我们面对的客观现实和条件大多数时候是不可改变的,如若我们拼命地去改变它,只能使一盘棋子越走越死,直至走投无路宣告失败。而可以改变的是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样一调整往往会使艰难的现实产生质的变化。
家庭的问题也如此:有的妻子总是喜欢对丈夫进行“改造”,其实,丈夫最忍受不了的是妻子不停地在自己身上找岔子,什么脾气倔、懒惰、口拙……这种无止境的批评、“改造”成了许多小家庭吵闹的导火线。不少丈夫无奈之中只能用沉默寡言来回避,但不久愤怒又在沉默中爆发。正像丈夫嫉恨妻子唠叨一样,妻子最嫉恨丈夫的沉默。于是这种家庭总笼罩着一种沉闷紧张的气氛,很少有轻松、甜蜜的笑声。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性格与气质的改造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使改造,也主要依靠自身意志的主动性与别人的鼓励,而喋喋不休的指责只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并产生厌恶与反感。明智的妻子从不用诈诈唬唬和无穷的唠叨来“改造”丈夫,而是以女性特有的温情鼓励感化丈夫积极进取。即使用温情也“改造”不了丈夫,也没必要经常大动肝火。如果两种夫妻生活的模式放在你面前:一种是整天在无效的咒骂“改造”声中过日子;另一种是明知谁也改造不了谁,则在共同点上求得生活的快乐。你选择哪一种呢?
有人曾说,要藏起一块石头,最好是把它放到石头堆里,要藏起一个人,最好是把他放到人群中。一块众石之中的小石头,一个人群之中的人要改变自己,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宣言,也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宣传,而只是这个世界最平常的瞬间,但整个世界不都是在这平常的瞬间中被悄悄地改变的吗?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人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主动改变自己,他们先一步下了海,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一种自立的支持。他们中的许多人,就是靠把成桶成桶的雪花膏装在小塑料袋子里,5分钱、5分钱去卖而发家的。他们曾被人们称做是个体户而饱受歧视,但最终这些先改变自己的人不但实现了自我的价值,而且最终也改变了社会。在当今社会,他们已经成为能够帮助他人的一股积极的力量。在最近的几年里,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改革的节奏越来越快,但仍有一些人不能及时改变自己,而寄希望于社会的改变,或是被动地去适应社会的变化,最终被社会所淘汰。这个事实说明,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你先改先主动,后改后主动,人生总是一步错步步错,一步赢步步赢,变是永恒的主题,只有变才能生存,只有变才能发展,只有变才能更好地去适应自己,调整自己,改变自己,只有变才能如魔方般旋转出多姿多彩的人生。
你可以想象地球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吗?或者,自己也正在一天天成熟,老去。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热切地爱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生活呢?
会心的微笑最聪明
绝妙的一种微笑是两个朋友相对“会心的微笑”,即一般所谓“相视莫逆”、“心照不宣”的浅笑。当爱默生和卡莱尔初次见面时,他们未发一语,而只是像“心心相印”般地发出微笑。这便是中国人所最欣赏的“会心的微笑”。
——林语堂《论东西文化的幽默》
有些时候,语言并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交流工具,如你八月十五在水边赏月,此时若有三杯两杯淡酒,一个两个知交好友,几碟精致小菜,不需多言,只愿风送香来,幽乐生于桂花树下,彼此会心一笑,就粲然了。
会心,是一种智慧,或可称为一种狡黠。当然,如果有着这种能力和智力,就拥有了专门属于你和他的秘密,可以不为更多的人知晓,然后私底下行事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其实,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太通透是不好的。尤其是在工作中,八面玲珑者总是锋芒太盛,几乎没有一个得善果。因此,情到浓时,意到切时,戛然而止,则可省去多少是非。
林语堂先生可称得上是中国幽默界第一人。在他的《自传》中,他说,我发明了“幽默”这个词儿,因此之故,别人都对我以“幽默大师”相称。而这个称呼也就一直沿用下来。但并不足因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们这个假道学充斥而幽默则极为缺乏的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重要的人罢了。现在“幽默”一词已经流行,而“幽他一默”这句新的说法,就是向某人说句讽刺话或是向他开句玩笑的意思。
有一次,我参加在台北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在我说话之前,有好多长长的讲演。轮到我说话时,已经十一点半了。我站起来说:“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大家听了一发愣,随后哄堂大笑。报纸上登了出来,成了我说的第一流的笑话,其实是一时兴之所至脱口而出的。
另外我说的笑话已经传遍了世界的,是:“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再有个法国的情妇。”
这话我是在巴西一个集会上说的。
在《读者文摘》上我看到的一个笑话是:“女人服装式样的变化,是不外乎她们的两个愿望之间:一个是口头说明的愿望——要穿衣裳;一个是口头上不肯说明的愿望——要在男人面前或自己面前脱衣裳。”
这种幽默是对生活的评述,也是尽显自己智慧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神神秘秘的“会心”,岂不比锋芒毕露的直接冲击更大快人心吗?
在人生的征程中,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进击原则,有些人可能喜欢低调稳进,有些人可能喜欢锋芒毕露。凡事都有两重性,即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对此我们也只能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鉴于人们一谈到对目标的出击,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锋芒毕露”二字,而它却并不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压倒性地战胜一切的,而是在很多时候都有药不对症的盲目性甚至危险性的。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不一定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没必要针锋相对。退一步别人过去了,自己也可以顺利通过。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又避免了许多麻烦。假如你胸怀鸿鹄之志,可以一心一意去积蓄力量;假如你只想做普通人,可以活得从从容容,逍遥自在。可进可退,两头是路,对于于己无碍的东西,会心一笑,乔装迷糊,既不伤人,又不伤己,何乐而不为?
这样做过于世故,过于圆滑了吧?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收敛实际上是保护个性健康发展,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一条捷径。
有多少人由于年轻气盛,爱出风头而处处碰壁,为了适应社会,不得不磨平棱角,令锐气殆尽,最终还是一事无成。有句话不是说“好刀出在刃上”吗?一个人的锋芒也应该在关键时候、必要的时候展露给众人,那时人们自然会承认你确实是一把锋利的宝刀。而不是时不时地拿出来挥舞一番,直杀得别人片甲不留方才甘心。刀刃需要长期的磨砺,只图一时之快,不懂保养,只会令其钝化。
大文豪萧伯纳赢得很多人的尊敬和仰慕。据说他从小就很聪明,且言语幽默,但是年轻时的他特别喜欢崭露锋芒,说话也尖酸刻薄,谁要是被他说一句话,便会有体无完肤之感。后来,一位老朋友私下对他说:“你现在常常出语幽人之默,非常风趣可喜,但是大家都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开口了。你的才干确实比他们略胜一筹,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离开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老朋友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如梦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敛锋芒,彻底改过,社会将不再接纳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立下宗旨,从此以后,再也不讲尖酸的话了,要把天才发挥在文学上,这一转变造就了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平时锋芒毕露会使我们众叛亲离,走进死胡同,而适当地收敛锋芒,将才华用到有用的大事上,积蓄力量,必然会做出一番事业来。
一个人要是比别人聪明,不一定必须张扬着让他人知道,时间会证明一切的,“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使自己在与人共事时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是一种必要的自我保护,也是让一种更为灵活同时也效率更高的人生成功途径。
明白“会心”这两个字的人,总有一天,他会因为这点好处而给自己带来不需投资的丰厚回报。并且,这种做法在普天之下,大都可以给你亮绿灯。
造就一种新鲜
关于天使的形态,一般的观念仍以为是和人类一样的,只不过多生一对翅膀:
这是很有趣的事。
——林语堂《灵与肉》
其实这个世上有许多事情都是自己吓唬自己。一个传统相声里的某个凶宅,传说有鬼住在里边,已经吓死了好几个守夜人了。偏这天又去了一个,夜半三更,雷雨交加,其中一间屋子里露出灯光。这真是个胆大的人,于是就想前去探个究竟。推开门,只见当中桌上放着酒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吃了起来,酒足饭饱后鬼现了原身,说他胆气足,阳气盛,一来二去竟交上了朋友。这守夜人就问,你说你是个好鬼,为什么还要吓死那么多人呢?鬼说,那哪是我干的呀,是他们自己心中有鬼,所以自己把自己吓死了,怎么都记到我的头上?守夜人释然。
想象之于人类,真犹如给思维加上了翅膀,可以遨游四海,迹遍奇圆了。可是,纵使每个人都拥有这种能力,却少有靠其出人头地的,因为他们调节不好那个度量,思虑过盛,容易得精神病,反之,则囿于常理不得而出,思维僵化,也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只是能把天使的形态想象成一个胖乎乎的小孩子,背上多出两个肉翅,就很令大家愉快了。
事实上,林语堂先生是在告诫我们涉足那些陌生的领域并不可怕,而且越接近梦想就越拥有那种心跳的感觉,你能切实体验到人世间的种种乐趣。想想那些被称为“天才”的人们,那些在生活里颇有作为的成功者,他们从不试图回避心跳的感觉。你应该用新的观念重新审视自己,打开心灵的窗户,进行那些自己一向认为力所不能及的活动,否则,只会以同样而固定的方式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直到生命终结。而伟人之所以伟大,往往体现在探索的品质以及探索未知的勇气上。
要积极尝试新事物,就必须摒弃一些会对自己个性构成压抑的观点:例如改变现状不如苟且偷安,因为改变将带来许多不稳定的未知因素;认为自己非常脆弱,经不起摔打,如果涉足于完全陌生的领域,会碰得头破血流等,这显然是些荒谬的观点。如果改变生活中单调的常规因素,你会感觉到精神愉悦和充实;相反,厌倦生活则会削弱意志并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一旦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就可能导致精神崩溃。然而,如果在生活中努力探索未知,坚持坚定必胜的信念,则你的心理一定会更加健康而强大。
此外,人们还常常抱有这样一种心理:“这件事非比寻常,我不如躲远些好。”
这种心理状态使人不能面对挑战,积极尝试新的经历,所以也必须坚决摒除。
“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某种理由,否则做它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也是许多人不能尝试创新的一种习惯心理。其实只要你愿意,便可以去做任何事情,而不必一定要有理由。没有必要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寻找理由,只要你能心跳,你人生能够快乐,什么不可以去做呢?当你还是个孩子时,逗蚂蚱玩上一小时,其理由只不过是你喜欢逗蚂蚱玩。可当你成为大人时,你却不得不为做每一件事情找一个充分的理由。这种对理由的“热衷”阻碍了自己的成长发展。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原因只不过是你愿意这样做,这种思维方式将为你拓展生活的新天地,并勇敢地进入创新的领域。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