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73章 舒展

  结婚初期,她与赖雅过着宁静而舒心的生活。他称张爱玲为E,两人经常一起亲密地闲聊,一起去波士顿游玩,一起看电影下馆子。赖雅是那种对生活始终保持高涨热情的人,虽然身体因衰老而多痛多病,但不妨碍他喜欢逛街、购物、布置房间、发现和制作美食。如今有娇妻陪伴,他更是生活得兴致盎然。他经常在街头逡巡,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捕捉新鲜有趣之物,然后与张爱玲分享。在他的牵引下,张爱玲很快融入了这座陌生的大都市,感觉这座原本隔膜而冷漠的城市,忽然有了温度和色彩,有了让人可以清晰触摸到的“嘭嘭”跳动的脉搏。两人都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生活用度主要靠《秧歌》的电视剧版权,和张爱玲母亲留给她的古董。

  赖雅以轻松的笔调在日记中记录下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生活开支,与朋友间的通信。他们的家具多是从二手市场买来的,房子也是自己油漆的。张爱玲喜欢自己动手漆家具,他们将一面糊着刺目花纸的墙,漆成了张爱玲最喜欢的古雅的灰蓝色,以便配上其他墙上的淡灰色芦席纹墙纸。灰蓝色墙前面放置的桌椅也漆成了蓝色,地板也是蓝色,这是张爱玲第一次按照自己的心意来装扮自己的家。赖雅自己动手修古董书桌坏掉的抽屉拉轨,感觉自己像一个补锅的匠人。从未做过这些的赖雅,显得有些笨拙,却感到久违的快乐。只有一条单人毯子,两人相拥着裹紧,虽是三九寒天也不觉得冷。两人喝温吞的老咖啡,吃核果、牛奶加麦片作早餐,一起研究怎样做出更美味的食物。这一阶段,两人将生活水平压到最低,却不感到生活的拮据乏味。两人顶着暴风雪去找修烤箱的人,去商谈进口张爱玲母亲寄来的中式凳子。虽然他们没有举行像模像样的婚礼,母亲也没有来这里看一看女婿,但在得知他们的婚事后,张爱玲的母亲还是寄来了280美元,数字中含着“2”与“8”的吉祥意味。

  婚后第二年,张爱玲的母亲住进医院,可能感觉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来信要她去英国一趟,路途迢远,张爱玲最终没有成行,只是加大了写信的密度,并将邝文美写的《我所认识的张爱玲》(发表在《国际电影》上)和夏志清的《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发在《文学杂志》上)两篇文章影印寄去。这两篇“他人之言”比自己的表白更有说服力,也更能证明自己。病床上的母亲仔细读完这两篇文章,与身边的朋友说起十分高兴。不久,母亲去世,张爱玲没有去英国奔丧。母亲留下的遗物尽数被托运到美国,一个大箱子里装满了古董,还有一些旧家具和钱。遗物中有张爱玲母亲的一张照片,仿佛还散发着浓浓的生命气息。赖雅一直对这位未曾谋面、却在张爱玲的讲述中充满传奇色彩的东方女性,满怀好奇,感觉“那照片就像一部小说”,而这个女人的故事如果真实入微地书写出来,也真的像一本曲折而精彩的小说。

  毕竟血脉相连,张爱玲大病了一场,两个月后才有心情整理母亲的遗物。当大箱子被打开来,散发着古旧气息的古董躺卧在箱子里,整个房间顿时充满了悲伤的气息。这些遗物为他们最初几年的生活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古董陆续卖掉了一些,最多的一次卖了620美元,不匪的一笔收入。

  张爱玲接交了一位美国朋友爱丽丝,两位女人常在一起散步谈心,张爱玲和爱丽丝说起了自己的往事,告诉她自己的第一个丈夫很欣赏她的写作与设计服装的才能,可是让她伤透了心。这是第一次张爱玲与人聊起自己的伤痛,这伤痛压抑在她心里太久了,仿佛淤积的一团气梗在胸口,而今终于有了新的依靠,她也终于可以将这团气呼出胸膛了。只是赖雅曾患过中风的身体,却不肯按着他们的意愿正常运转,他时而背痛,时而脚痛,疼痛在他逐渐衰弱的身体里四处游走。新婚两个多月,他就发了一次中风,严重到濒临死亡,病中为了安慰他的新婚妻子,他握着张爱玲的手,向她保证自己不会死,不会弃她而去。有赖张爱玲的悉心照料,赖雅得以康复。可是比病痛更日常的烦忧,是他们都没有固定收入,居无定所。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美人何处 刘心武续红楼梦 于丹庄子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红楼梦魇 诗三百:思无邪 人生若只如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