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7章 辑二 无事咬菜根(2)

  但塞翁依然是那么淡定,他沉思了一会儿,冷静地对大家说:“天上掉馅饼,家里多了一匹马。要说就一定是件好事,我看未必!”

  这老人家说话还真是灵,过了不久,他的儿子就因为骑马摔断了腿。邻居们见他家遭了这个灾难,就又过来看望他的儿子,并顺便安慰安慰老人家。

  但老人家依然很淡定,说:说不定又是一件好事。这次大家心里有点犯嘀咕了,心想这老头怎么了,儿子都这样了,还要故作镇定!但人家自己的儿子,要这么想,我们还操什么心,就都摇摇头走了。

  第二年,国家发生战争,村里身体健康的青年都被强征参军,只有塞翁已成为瘸子的儿子军队没兴趣。那些参战的小伙子后来陆续“光荣牺牲”了。那些没了孩子的父母,真把塞翁当神仙了。

  点|睛|智|慧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句民间谚语相信大家都听过。幸运和灾难有时候不是我们个人所能掌控的。我们所能掌控的只有当幸运来临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厄运降临的时候,冷静镇定,别乱了阵脚,这样才可能转危为安,由祸变福。

  §§§第七节 悲伤与快乐是双胞胎

  老祖宗说话

  有一苦境界,就有一不苦的相对待。

  译文:有苦的时光,就一定会有幸福的时光;有不高兴的时候,就肯定会有高兴的时候。

  过来人的故事

  刘邦虽然后来叱咤风云当了皇帝,但以前在家乡可是个混混。因为家里没钱,刘邦为人又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所以虽然处过的女朋友不少,但一说到结婚,姑娘们头都摇成了拨浪鼓。所以,到了四十岁,刘邦还是光棍一条。

  这让他的父母非常伤心,一天到晚,不是唉声,就是叹气。刘邦本人虽然人前总是装着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一到深夜,他也痛苦得直把自己的头往墙上撞。

  但生活无常,祸福难定。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一生。

  山东人吕公因为躲避仇人的追杀,逃到了江苏境内刘邦所在的县。他之所以逃到这,是因为这个县的一把手是他的老朋友。县里大大小小的干部,见吕公是一把手的远道客人,就纷纷到他家去祝贺他落户本县。恰好这时,刘邦做了个亭长(秦时一个很小的基层干部,比村长大那么一点),他也就在恭贺的客人当中。

  办酒席那天,负责接待客人的人说:贺礼多的坐堂上,贺礼少的坐堂下。刘邦这人,平时胆子就大,好开玩笑,于是,他一进场,就忽悠说:同志,给我记上,本人礼金一万!而实际上,他半毛钱也没带。

  吕公在屋里一听,礼金这么多,也吃了一惊。他连忙跑出来,把刘邦往里请。吕公这个人非常喜欢相面,一看刘邦就是个贵相,因此非常看重刘邦,让他坐贵宾席。这时,有人嘀咕说,就刘邦这样的角色,也能受到这么好的招待,真不知道吕公是怎么想的!但刘邦根本就不在乎,大剌剌地就坐上了首位。

  在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吕公一个劲地用眼神示意刘邦留下。等喝完酒,刘邦就真的挨在后面没走。吕公对刘邦说:我这个人喜欢相面,相了那么多,就没见过有你这么好的,希望你不要辜负了自己的好皮囊!我有个大女儿还没出嫁,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就让她做你老婆!

  这时,刘邦心想,就我这老光棍能娶上个有钱人家的女儿,还嫌弃啥,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但过后,老吕的老婆很不乐意,她说:你常常说,咱们这个大闺女不是一般姑娘,一定要嫁个好女婿。可多少富贵人家的子弟来提亲,你都没答应,却偏偏许给这么个不着四六的老男人,我想不通!

  吕公说:别说了,这种事,你们女人不懂!最终,吕家的大女儿成了老男人刘邦的妻子,即后来的吕皇后。

  点|睛|智|慧

  老天爷从来不会只眷顾一个人,也从来不会放下某个人永远不管。他给了你美丽,可能你的智力就得逊点;给了你智慧,那你就得做好成为“老大难”的准备。在忧伤的时候,高兴的事可能马上就会接踵而来,但心理脆弱的人,一般都等不到那个时候。所以,当你觉得绝望的时候,再挺一挺,越困难也就意味着奇迹的出现已经离你越近了!

  §§§第八节 谨防私心杂念

  老祖宗说话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得一世。

  译文:人只要一起私心贪念,便刚强的变得懦弱,聪明的变得昏昧,有恩的变得残忍,干净的变得脏污,从而断送了自己一生的名节。所以人要谨防私心,以不贪为宝。

  过来人的故事

  太子刘据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深受宠爱,几岁时就被立为皇太子。但长大后的他,性格儒雅仁慈,跟汉武帝的风格截然不同,所以,汉武帝心里有点不太满意。

  到了汉武帝晚年,他又跟一个宠爱的妃子生了个儿子,即后来的昭帝。爱屋及乌,再加上小男孩实在是可爱聪明,所以汉武帝的心思有点波动,从此以后,他看太子刘据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这时,一些逐利的小人,就乘机说太子的坏话。

  有一次,汉武帝卧病在床,老人疑心重,他就派了个宦官去打探太子的消息。那名宦官随便找个地方转了一下,就回来撒谎说:“皇上,听说您病了,太子他是满面春风。”汉武帝一听,也不管真假,马上怒骂道:“快把那个畜生给我叫来!”太子来后,汉武帝劈头盖脸地骂:“我病了你就那么高兴?你就那么急着想当皇帝?”

  一听父亲这么说,太子连忙跪下说:“父皇!这真的是冤枉了儿臣!一听说您病了,我这几天一直非常担心。本来早就想来看您,但他们就是不让进!”说完,又流下了眼泪。汉武帝再一看儿子眼睛有血丝,这才稍微舒服了点。

  但经过这件事后,加上小人们继续煽风点火,汉武帝对太子的防范心更重了。有一次,汉武帝去了郊外避暑,宫里只有太子和皇后。已经神经质非常严重的汉武帝,老是怀疑长安城内有人要咒他死。这时,他身边的一个大臣说:“我看见宫里有一股妖气升腾而起!”这可击中了汉武帝的要害,他立即吩咐这位大臣带人去宫里搜查。

  这名大臣之所以那么说,就因为他平时说了不少太子的坏话,现在汉武帝渐渐不行了,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他一门心思想把太子拉下马。到了宫里后,他到处搜,搜来搜去,搜到了太子的寝宫。

  太子爷往门前一站,大声说:“你们想干什么,谁给你们的权力?”那名大臣阴冷地说:“太子殿下,请谅解,我们也是奉皇上的旨意办事!给我搜!”士兵们一拥而进,把太子宫搞得鸡犬不宁。

  但搜了好一会儿,什么也没搜着。到最后,大臣却手里拿着个桐木人对太子说:“这是什么?”“你……你……你这个小人!竟敢陷害我!”太子气愤地说。这时,太子心想:与其这样等着挨宰,不如先杀了这个卑鄙小人。于是,他把那名大臣逮起来给杀了。然后准备去向父皇解释。但已经有人先一步去汉武帝那告太子谋反。汉武帝一听,马上派人带兵去攻打太子。最后,出逃中的太子与两个儿子被逼自杀。

  过后,汉武帝也感觉到非常后悔,把以前说过太子坏话的宦官全部处死。他也知道都是自己的偏心害了太子,懊悔不已。

  点|睛|智|慧

  普通人有点私心贪念是难免的,但一定不能任由这私心贪念出来坏事。一个人一旦有了私心贪念,智慧和理性就会急剧降低,从而做出一些很愚蠢的事。历史上,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不少,汉武帝本来是很英明的一个人,因为一时的私心,他做出了追悔莫及的事。

  §§§第九节 心可细密,不可琐碎

  老祖宗说话

  心思要缜细,而不可琐屑。

  译文:做事时,心思缜密周到没错,但就是别太计较一些小的细节。

  过来人的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既能搞政治经济,也能搞军事,而且有远大的理想,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

  诸葛亮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谨慎和缜密。

  有一次,他在陕西汉中地区与曹魏军相持。运粮队从四川运来了粮草,要做登记入库的工作。本来这事应该由后勤部门的有关人员来做,但诸葛亮不放心,坚持要亲自过问。但还没工作一会儿,他就咳嗽了起来,而且非常厉害。这时,一位管军粮的军官就对他说:“大人,我看您脸色不太好,又咳嗽得这么厉害,您还是回去休息吧,这里有我们就行了。”

  但诸葛亮坚决地说:“我没事,你们都忙你们自己的!”但刚说完这句话,他又猛烈地咳嗽起来。那名军官就哭着说:“大人,您回去吧!我们蜀国还得仰仗您呢!这点小事就交给我们来做吧。”

  但诸葛亮反驳说:“小事?粮草是小事吗?没粮草,我们就会前功尽弃!我之所以亲自来做,就是因为它太重要了,只有亲自动手,我才放心!”于是,诸葛亮一边咳嗽一边工作。

  别说,诸葛亮亲自打理还真有作用。这次,他查出,运来的粮与账面的实际数目有很大的出路。

  谨慎和缜密虽然是个优秀的品质,但过了分,就不好了。

  有一天,一位下层军官因为犯了军法,被罚打二十军棍。本来这事跟诸葛亮没关系,但当执行人员要执行时,诸葛亮恰好路过这里。于是,他大喝一声说:“慢!我来亲自执行!”就要拿执行人员手中的木棍。执行人员往后一退,紧握着木棍说:“大人!这种事让您干不合适!再说您身体也不好,还是让我们来吧!”诸葛亮严肃地说:“赶快给我!不然治你们俩的罪!”执行人员没办法只好给了诸葛亮。

  但一棍刚下去,诸葛亮就差点摔倒,更让人揪心的是,一口鲜血吐了出来。大家非常难过,纷纷跪下劝:“大人,您不能这样啊!还是赶快回去休息吧!”特别是那位犯错的军官,他泪流满面地说:“大人!您回吧!您回了,就算把我杀了,我也无怨无悔!”

  “当今天下,兵争不断,不严明军纪,蜀国何以自存,统一大业何时完成?我之所以亲自执行,就是为了告诉大家,犯军法者,必不宽恕!”大家拗不过他,只好让他执行。但这事过后,诸葛亮卧床一个月。

  诸葛丞相这么辛苦,五十出头就因积劳成疾而亡,给后人留下了遗憾。

  点|睛|智|慧

  “厨师高不高,放盐要恰好。”不管什么东西,都得服从“中庸”这个原则。性格也一样,谨慎周密和婆婆妈妈,中间就隔着一层薄薄的纸。如果自觉是婆妈琐碎型的,那遇事就多督促自己“大而化之”,尽量避免去抠一些细枝末节;如果自觉是粗枝大叶型的,那遇事就多督促自己“抓小放大”。

  §§§第十节 凡事不可太痴迷

  老祖宗说话

  迷则乐境为苦海,如水凝为冰。

  译文:对一个东西如果太过痴迷,快乐就会变成悲伤,就好像水凝结成冰。

  过来人的故事

  卫懿公是卫国的第十八代国君,他治理国家的能力一般,但非常喜欢优美高雅的仙鹤。

  卫懿公对仙鹤的喜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将园林中所有的鹤,按照品种、毛色、身材、走路的姿态等,进行等级评估。评估完成后,从高到低,分别给予不同的爵位和待遇,仙鹤吃的食物也是专门精心配制而成。

  一只鹤也许花不了几个钱,但这么一园子鹤,花去了国家大量的赋税,搞得财政有点入不敷出,于是,卫懿公就加重税收。这下卫国的老百姓愤怒了,抱怨道:这是什么世道啊?一只破鸟比人还金贵!但卫懿公就是充耳不闻。

  卫懿公与他的鹤可以说形影不离,每次他要出去视察的时候,马车两边站的不是卫士,而是亭亭玉立的仙鹤,卫懿公还自诩“鹤将军”。怕颠坏了自己的宝贝,卫懿公特意教人在车底下安了个减震装置:一个弓形的器械。

  当时卫国北边的一个少数民族打了过来,当紧急军情送到卫国都城的时候,卫懿公正准备带鹤们出去游玩。一听到这个消息,卫懿公也是大吃一惊,因为“打仗”两字对他来说就像古老的传说。

  但事情来了,想躲是躲不了的,于是,卫懿公把手一挥,哭丧着脸说:回!回!回!但当他召集兵员时,却发现根本就没几个人。于是,他就跟大臣们商量增加兵员。但这消息刚一传出,青壮年就纷纷躲了起来。

  好不容易抓住几个,卫懿公就问:“保家卫国是每个老百姓的责任,你们为什么要跑?”大家回答说:“国君,您还用得着我们吗,您自己不是有一件秘密武器吗?”

  “什么武器?”卫懿公焦急地问道。

  “仙鹤将军啊!”大家齐声回答说。

  听见这话,卫懿公这才如梦初醒。原来老百姓是怪我对仙鹤太好了,为了国家,那就放吧!于是,卫懿公忍痛把所有的仙鹤都给放了,老百姓这才勉强同意跟他去打仗。

  但到了战场的头一个晚上,亲自巡夜的卫懿公就听见士兵们唱:“仙鹤吃官俸,百姓苦耕耘;仙鹤坐官车,小民操兵革;敌军凶顽不可挡,士卒作战多死伤;仙鹤仙鹤今何在,心怀恐惧赴疆场!”听到这些,卫懿公心都凉了半截:老百姓还是念念不忘我以前的过错呀,可见自己以前实在是太荒唐了!

  第二天打仗的时候,敌人个个如狼似虎,而卫国的士兵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交手,没过两招,就纷纷丢掉武器,脚底抹油,一溜烟跑了。卫懿公最后被敌人围住,剁成了肉泥。

  点|睛|智|慧

  人生在世,谁都会有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很正常,但就是别太痴迷。一痴迷,就容易失去理性,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忽略人生中更重要的东西和事情。最后的结果就是,本来是让人快乐开心的爱好,却变成了沉重的负担乃至灾难。

  §§§第十一节 说句话就可做好事

  老祖宗说话

  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矣。

  译文:遇到别人犯糊涂的地方,说一句话提醒他;遇到别人有难处的时候,说一句话帮助他。这都是做了很大的好事。

  过来人的故事

  荀子曾说,作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最好是要会说:因为有时候一句话可以顶得上九鼎,可以说退敌军,还可以救人性命。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国君叫齐景公。这位齐景公什么都好,就是业余爱好太多,其中用老鹰捉兔子就是他最钟爱的项目之一。

  人家养鹰可不像一般的平民老百姓,什么事都得自己动手,齐景公专门委派了一名官员去伺候他的老鹰。

  有一天,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养鹰的官员不小心让老鹰飞走了。这下可把齐景公气坏了,立即就要把这名官员处死。

  当时齐国最有名的能人、宰相晏子一听说,马上赶了过来,指着养鹰的官员对齐景公说:“大王,别急,就这样杀了他太便宜他了,不妨等我数出他的三大罪状后再杀。”

  齐景公见晏子跟自己“同仇敌忾”,就连忙说:“好啊!”

  于是晏子把那名养鹰的官员叫到齐景公面前,大声地对他说:“你知道你错在哪里吗?第一,你给大王养鹰却让老鹰飞走了,这是玩忽职守。第二,使我们大王为了区区一只老鹰而杀人,那不是让齐地的人民说我们大王不爱护老百姓吗?第三,天下的诸侯见我们的大王为了一只鹰而杀了自己的臣子,那他们肯定认为,我们的大王把鸟看得比人才还重要。因为你做了错事,让我们的大王背上这么多恶名,你说说你到底是何居心?”说完后,便请齐景公赶快把养鹰的官员拖出去杀掉。

  齐景公现在算是品出了晏子的意思,心想:好你个晏子,教训个人,还曲里拐弯的。行,我服了你!很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句:“别杀了,你的意思我明白,多谢老相国的教诲。”

  因为晏子的一句话,齐景公免了滥杀之名,养鹰的官员也保住了一条性命,两全其美。

  点|睛|智|慧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_天.堂

同类推荐 美人何处 红楼梦魇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庄子心得 诗三百:思无邪 刘心武续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