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7章 应酬篇 (5)

  然而一出宫,李林甫就马上给牛仙客通风报信,并给他出了一招以退为进的计策。如此一来,唐玄宗决定对牛仙客行实封之命,并让他兼领尚书,但刚正的张九龄仍然坚持己见,反对皇帝升用牛仙客。这一回,玄宗铁青着脸,怒喝道:“难道朕什么事情都要按你的意见办吗?你三番五次地反对我提拔牛仙客,是不是认为他无门籍,难道你又是出于什么门阀吗?”张九龄并未被吓倒,而是冷静地回答道:“我出身自是低微,而牛仙客是中华之士。我是陛下任命的宰相,负责皇上的诏命。牛仙客只是河湟一使典,目不识丁,若委以大任,我看不合适。”

  当张九龄在朝廷上和皇帝据理而争时,李林甫在旁装聋作哑。私下他像是抱不平地对玄宗说:“只要有本事,认不认得字有什么关系呢?皇上要用什么人就用什么人,有什么可不可以的!”

  李林甫在巴结皇帝的同时,又给张九龄放了一支冷箭,以至于唐玄宗对张九龄越发不满,并最终将他罢相。

  对于那些才能、威望、功劳超过自己,有可能影响自己地位的人,李林甫必定会千方百计地除掉。李适之是唐王朝宗室,后拜相入阁,李林甫害怕他得到玄宗的重用,便下套整治李适之。

  一天,李林甫故意告诉他:“李大人,据说华山发现金矿,如果开采出来,就可以增加国家财富。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过皇上还不知道。”于是,毫无心机的李适之将这件事上奏给唐玄宗。玄宗一听有如此好事,马上把李林甫叫来问他有何高见。李林甫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回答道:“陛下,其实微臣早就知道这件事,但华山是龙脉所在,不宜开采,所以我一直不敢说。”唐玄宗听后不由得感激李林甫保护了李氏的王气根本,认为李林甫是个知根本、顾大局的人,自然疏远了李适之。

  一般来说,小人得志后的所思、所想、所行,都离不开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势,李林甫自然不例外。他担心儒臣出将入相会威胁自己的地位,就蛊惑唐玄宗提拔胡人安禄山、哥舒翰等为边将,从而把边地兵权拱手送给番将,最终酿成安史之乱,毁了大唐的千古盛世。

  正如《资治通鉴》中记载:“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喜欢玩弄权术的李林甫表面上甜言蜜语,背后却阴谋暗害,因此世人谓之:口有蜜,腹有剑。

  世上总有一些小人存在,他们往往因为嫉妒、仇恨,或者为了迎合某些人的趣味而瞎起哄,去制造、传播流言。其实这些正说明了这些人的人格不健全,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正直的人不用理会这些无稽之谈,就像浮云暂时遮住了太阳,但只要风吹云散,太阳依然是那样光辉灿烂。当然,与此同时,我们要更加注重对自己的品德修养,从而谨防小人谣言的伤害或者腐蚀。对于那些表面谦恭、内心险恶的人更应该警惕,否则后患无穷。

  俗语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而小人最精于暗箭伤人,我们断难全然躲过小人的“十八般武艺”。所以老祖宗留下的这句“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是非常有道理的,有些人就是因为不把小人放在眼里而死于耿直。当然,正直的本性无可厚非,但是在无法推翻小人的势力之前,我们不妨把头先低下来。这不是懦弱,而是待人处世中与小人打交道的一种策略、一种智慧。

  为大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的重臣郭子仪,不仅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且在交际应酬中也是一个难得的高手。他平定“安史之乱”后,得到皇帝的赏赐和重用,但他并没有居功自傲,反而比从前更加小心谨慎。

  有一次,郭子仪生病在家,许多同僚都前来拜访,其中有个名叫卢杞的官员,相貌奇丑,一般妇女看到他都会忍俊不禁。这个人就是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奸诈小人,身居宰相之位,但当时他还只是一个尚未成名的小角色。

  郭子仪一听门人报告卢杞求见,便马上让家人都退到后堂去,不要露面,然后自己一个人到客厅里接待来客。虽然卢杞是自己的下属,但郭子仪以礼相待,并和他单独谈了很长时间。

  卢杞走后,家眷们奇怪地问郭子仪:“您平日接见其他客人,都不避讳我们在场,今天接待一个无名之辈,为何要如此慎重?”郭子仪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卢杞这个人很有才干,但他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内心非常阴险,而且他相貌丑陋,半边脸是青的,好像庙里的鬼怪一样。你们看到他万一忍不住失声发笑,那么他一定会怀恨在心。如果这个人将来掌权,我们就没有一个能活成了。”

  不久,卢杞因能言善辩深得皇上的宠爱,果然做了宰相,凡是过去看不起他或得罪过他的人,一律给予杀人抄家的报复。只有郭子仪的全家,虽有少许不合法的事情,但卢杞最后也没找他的麻烦,卢杞认为郭子仪当年还是很看得起他的。

  郭子仪之所以能够明哲保身,与他一生聪明的处世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不得罪小人,的确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小人之所以能成为小人,是因为他们比常人更容易记仇,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因此如果我们被迫要与小人打交道,务必要考虑周全,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也不要刻意揭露他们的面目。

  也许我们会认为小人的实力并不强大,与其和他们保持距离,不如划清界限,相互为敌。但是翻开历史,屈原投江、孙子髌脚、嵇康下狱、岳飞被害,能有几个忠臣抵挡得了奸臣的陷害?小人行事既无道德可言,亦无底线可说。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往往不择手段,可以践踏任何规则和防线。君子斗不过小人,就在于:君子在乎道德人格,而小人却全然不顾。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狡猾的小人为证明特尔斐的神示是假的而与另一个人打赌,到了约定日期,他手里拿着一只小麻雀并藏在外衣下。他走进庙里,让神说出他手中拿的东西是死是活。小人心想,如果神说他手里的东西是死的,他就拿出活着的麻雀给神看;如果神说是活的,他就悄悄捏死麻雀,再拿出来给神看。神识破了他卑鄙无耻的诡计,对他说:“小子,不要自作聪明了!东西在你手里,是死是活还不是你说了算!”

  正如诗人北岛所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小人们为了一己之利,说瞎话,进谗言,搞阴谋,完全不受道德规范的约束。而人性大多都是向善的,我们不如小人狠毒阴险,对付人的花招和心眼也没小人多。所以不必过于刚直,也不必疾恶如仇,外圆内方便可。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小人可以得逞一时,但不可能得逞一世,正义的力量最终还是会战胜邪恶。

  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

  ■ 一

  节义之人济以和衷①,才不启忿争②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谦德③,方不开嫉妒之门。

  迷津指点:

  ①

  和衷:和善,和睦同心。

  ②

  忿争:愤怒相争。

  ③

  谦德:谦虚、俭约之德。

  古文译读:

  一个崇尚节义的人对世事的看法容易流于偏激,所以必须用平和的胸襟来调剂,才不至于跟人发生争执;在政治上有所成就的人,必须经常保持谦恭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招致人们的嫉妒。

  ■ 二

  标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榜道学①者,常因道学招尤。故君子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只浑然和气②,才是居身之珍。

  迷津指点:

  ①

  道学:宋儒治学以义理为主,因此就把他们所研究的学问叫做理学,这种理学也就是“道学”。此处的道学是泛称学问道德,也就是通常所说“道学先生”的道学。

  ②

  浑然和气:浑然是淳朴敦厚,和气是儒雅温和。

  古文译读:

  标榜节义的人,到头来必然因为节义受到批评诋毁;标榜道学的人,经常由于道学而招致人们的抨击。因此一个君子应平日既不接近坏人做坏事,也不标新立异建立声誉,只是一种纯厚、和蔼的气象,这才是立身处世的无价之宝。

  ■ 三

  性躁心粗①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迷津指点:

  ①

  性躁心粗:性情浮躁,用心不专。

  古文译读:

  性情浮躁、粗心大意的人,什么事都做不成功;性情温和、心绪平静的人,种种福气自然会来。

  ■ 四

  天地之气①,暖而生②,寒则杀③,故性气清冷④者,受享亦凉薄⑤。唯和气热心⑥之人,其福也厚,其泽⑦也长。

  迷津指点:

  ①

  气:节气。

  ②

  生:当动词用,繁殖的意思。

  ③

  杀:当动词用,蚀也。

  ④

  清冷:寂静没有生气。

  ⑤

  凉薄:就是淡薄。

  ⑥

  热心:有血性而且富于同情心。

  ⑦

  泽:禄曰泽。

  古文译读:

  由于大自然有四季的变化,春夏气候温暖,万物就获得生机,秋冬寒冷,万物就丧失生机。做人的道理也跟大自然一样,一个性情高傲冷漠的人,他的表情就有如秋冬天气那样冷漠而无人敢接近,因此他所能得到的福分也就稀少而淡薄。只有那些个性温和而又满腔热情的人,既肯帮助别人也能获得别人的帮助,所以他获得的福分不但丰厚,而且他的禄位也会长久。

  ■ 五

  建功立业者,多虚圆①之士;偾事②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迷津指点:

  ①

  虚圆:谦虚圆通。

  ②

  偾事:败事。《礼记·大学》:“此谓一言偾事。”

  古文译读:

  自古以来能建功立业者,大多是谦虚圆滑、灵活应变的人;凡是惹是生非、遇事坐失良机的人,必然是那些性格执拗、不肯接受他人意见的人。

  ■ 六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①。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穷受用。

  迷津指点:

  ①

  不形于言:不流露于言语。形,流露。

  古文译读:

  察觉别人有欺诈行为,仍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言谈举止如常;受到别人的侮辱,仍要装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面不改色。这样做有无穷的意味,也有受用不尽的好处。

  ■ 七

  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①,如暴而扬之②,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③,如忿而疾之④,是以顽济⑤顽。

  迷津指点:

  ①

  曲为弥缝:意为婉转地加以指出,使其改正。曲,迂回婉转;弥缝,弥合修补。

  ②

  暴而扬之:意为暴怒后抛弃。暴,暴怒;扬,抛弃。

  ③

  化诲:化解,教诲。

  ④

  忿而疾之:意为愤恨而痛斥的意思。

  ⑤

  济:救助。

  古文译读:

  当我们发现别人有什么缺点时,要很婉转地为他掩饰或规劝他,假如在很多人面前揭发人家的缺点,这不仅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心,也证明了自己的无知和德行的缺失;我们一旦发现某人个性比较愚鲁固执时,就要很有耐心地慢慢诱导他、启发他,假如因而生气地厌恶他,不仅无法改变他的固执,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愚鲁和固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其“礼”就在于一个“和”字。“和”是宽容精神的表现,是理论理性的体现。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国家为政之道要讲究“政通人和”,家庭这个社会细胞要讲究“家和万事兴”,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同样也要讲究“以和为贵”,商业或企业的经营者也必须讲究“和气生财”。王夫之在《周易外传·说卦》中说:“天地以和顺为命,万物以和顺为性。”自然界是如此,人类生活、社会生活也不例外。生活中需要和睦的人际关系,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人们需要在和颜悦色中交往,在和蔼可亲中相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好与坏,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思想情感、行为方式都有很大影响。

  然而,人类自古至今,因国界、宗教、种族、主权、经济利益的分歧,思想、语言的差别,乃至因家庭、财产、感情等诸多问题,所引起的冲突不胜枚举,以至常常上演“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惨剧。所以“和为贵”的观念,无论是对匡正今日社会所发生的种种弊病,还是对个人的发展都不无裨益。

  “以和为贵”的思想随着中华文明流传了几千年。遇事以和为贵,大会少许多干戈,小会少许多烦恼。历史上关于“和”的故事不计其数,其中“将相和”的故事最为人所熟知。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因完璧归赵被赵王封为大夫。后来,秦国兴兵入侵赵国,蔺相如又上演了一出“渑池赴会”的好戏,维护了赵国的威严和领土完整。因此,立了大功的蔺相如被封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刘心武续红楼梦 美人何处 人生若只如初见 红楼梦魇 于丹庄子心得 当时只道是寻常 诗三百:思无邪 于丹论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