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评议篇 (2)
1939年12月4日,戎马半生的吴佩孚因牙疾复发、高烧不退,请日本牙医看病后猝死,时年65岁。噩耗传出,北平的日本占领军和汉奸政权隆重祭奠了这位誓死不屈的大人物,甚至连日军侵华最高司令官也参加了公祭仪式,而华北沦陷区的各省市三日之内均下半旗志哀。抗战胜利后,为表彰其保持晚节,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一级上将。陪都的报纸上,更誉吴佩孚为“中国军人的典范”。而中共元老董必武在《日本企图搬新傀儡》一书中也对吴佩孚作出了中肯评价: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的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可见,一个人的晚节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所谓“盖棺论定”的道理所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有悔改之心,就说明善根未断,所以佛教有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个人不论以前出身如何低贱或者如何堕落,只要能够痛下决心猛回头重新做人,世人不但原谅他们过去的失足与不幸,而且钦佩他们的毅力与勇气。相反,一个人虽然有很好的出身和过去,如果到了晚年受了诱惑误入歧途,就会做出自毁名节的劣迹,从而败坏了一世英明。例如,汪精卫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孙中山革命,而且建立了很多功劳。他当年冒死刺杀清摄政王,被俘后还写了一首壮志凌云的诗:“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岂料到了后半生却晚节不保,竟不顾民族大义,甘为日寇傀儡,到南京成立所谓“新中华民国政府”,结果落得遗臭万年的汉奸罪名。
《增广贤文》有曰:“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一个胸怀大志、终身锐意进取的人,他少年时犯的错,是茁壮成长的代价;他中年时犯的错,是勇立潮头的代价;他老年时犯的错,是老当益壮的代价。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做一个勇敢而充满智慧的人,这才是完整的人生。当然,既然是错误,就肯定与正确有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劳和努力。为了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就必须有相应的预防纠正措施,从而不断地接近成功。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 一
粪虫①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②;腐草无光,化为萤③而耀采于夏日。因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④生也。
迷津指点:
①
粪虫:一种生在粪土中的甲虫,因以粪为食而得名,今人俗称其为“屎壳郎”。古人以为蝉的幼虫是从这种甲虫变化而来的。
②
饮露于秋风:蝉的饮食方式,用以比喻不慕富贵、高洁自守的情操。古人认为蝉虽生于土中,却不食杂物,专以露水树汁为生,是一种十分洁净的动物。此外,在古人眼中,蝉生于夏而死于秋,有坚守节操之慨。
③
萤:萤火虫。古人以为萤火虫为腐草所生。
④
晦:暗的意思。
古文译读:
粪土中所生的蛆虫最为污秽,可它一旦蜕变为蝉,就以啜饮秋天十分洁净的甘露为生;腐臭的野草原本暗淡无光,可它一旦孕育成萤火虫,便能在夏夜闪烁出耀眼夺目的光彩。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这样一个道理:洁净之物往往出自污秽,光明常常来源于黑暗。
■ 二
居逆境中,周身①皆针砭药石②,砥节砺行③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④,销膏靡骨⑤而不知。
迷津指点:
①
周身:全身,浑身。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圣人包周身之防,既作之后,方复隐讳以辟患,非所闻也。”
②
针砭药石:比喻纠正不良行径、促人上进的各种外部环境。针,古时用以治疯的金针;砭,古时用来治病的石针。两者皆为古代的针灸器械,后泛指金针治疗与砭石出血之疗法。药石,治病用的药物的泛称。
③
砥节砺行:指磨砺操守和品行,同“砥节励行”。砥、砺本指磨刀石,后引申为磨砺、锻炼。王闿运《曾孝子碑文》:“惟先生姿度朴坚,砥节砺行,颖敏足以成学,迂诚足以矫世。”
④
兵刃戈矛:皆为兵刃、兵器,比喻环境险恶酷烈。《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⑤
销膏靡骨:销膏,指灯烛燃烧时耗费油膏,此处是粉身碎骨的意思。《汉书·董仲舒传》:“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
古文译读: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逆境中,身边所接触的人和事全是有如针灸药石之类的治疗器具,在不知不觉中磨炼了我们的节操和德行。反之,一个人如果生活在顺境中,这就等于在我们的面前摆满了消磨精神意志的杀伤利器,无形中使我们的身心受到腐蚀而走向失败。
■ 三
横逆困穷①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②,能受其锻炼则身心交益③,不受其锻炼则身心交损④。
迷津指点:
①
横逆困穷:横祸逆运困、苦贫穷。
②
炉锤:比喻磨炼人心性的东西。
③
交益:同时受益。交,一齐,同时。
④
损:本义减少,此处指伤害或损害。《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古文译读:
灾祸、困苦、贫穷的逆境,就像是锻炼英雄豪杰心性操行的锻锤。能够经受得住这种磨炼的人,他的身心从中会获得极大的裨益。相反,经受不起这种锤炼的人,他的身体心灵会受到极大的损伤。
■ 四
青天白日①的节义②,自暗室漏屋③中培来④;旋乾转坤⑤的经纶⑥,自临深履薄⑦处缲⑧出。
迷津指点:
①
青天白日:青天和白日,天气晴好,这里指政治清明,光明磊落。宋·陈亮《谢罗尚书启》:“内韬骏发之才,蔚负老成之望。青天白日,有是清明;霁月光风,终然洒落。”
②
节义:节操与义行。
③
暗室漏屋:虽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做亏心事。谓光明磊落。暗室,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漏屋,简陋的房屋。语出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④
培来:培育而来。
⑤
旋乾转坤:改天换地,根本扭转局面,也作“旋转乾坤”。比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或已成的局面,表示人的魄力极大。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
⑥
经纶:本指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这里指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⑦
临深履薄:面临深渊,脚踏薄冰,比喻谨慎戒惧。《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⑧
缲(sāo):同“缫”,意为理出、总结,此处表示整理领悟。
古文译读:
青天白日般光明磊落的节操义行,都是从暗室漏屋的艰难困苦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左右天下大局的经纬纲纶,也都是从兢兢业业的行事作风中磨砺出来的。
古往今来,许多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段艰难而心酸的过程: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到处碰壁,一生遭受冷遇困境但从不气馁,晚年执笔著《春秋》,成为一代圣人;韩信甘受胯下之辱的博大胸怀,至今依然激励着许多正遭受各种挫折甚至穷途末路,但誓死不向困难低头的好男儿、大丈夫;李嘉诚年少失怙,家庭贫困,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不断拼搏,最终成为亚洲首富……这些惊世伟才,不畏艰难,面对逆境,顽强抗争,最终成就大业。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处逆境固然是痛苦压抑的,但对一个有作为、能自省的人来讲,在各种磨砺中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修正自己的不足,一旦有了机会,就可能由逆向顺。反之,居顺境当然是好事,但对于一个没有良好的品质和远大追求的人来讲,优裕环境中往往容易堕落腐败,这和在清苦环境中的容易发奋上进的道理一样,就恰如食物在温暖环境中容易发酵腐败和在寒冷环境中容易保存长久相同。当然,喜好顺境而讨厌逆境是人之常情,但我们应该明白,“良药苦口利于病”,人在逆境中生活虽然痛苦,可同时也能培养节操,锻炼行为,而这正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历史上“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最为人们津津乐道。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孙敬的著名政治家。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只要一拿起书,孙敬常常是废寝忘食,总是看到后半夜还不休息。有时候,孙敬疲倦得直打瞌睡,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一头拴在房梁上,另一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疼痛就会立刻赶走睡意。
从这以后,孙敬更是发愤读书,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最终,饱读诗书的孙敬成为一位颇有名气的大学问家,他博学多才、通晓古今,常有学子不远千里而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这就是孙敬“头悬梁”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依赖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奋斗,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能勇敢向前,这样才能有大的成就。常言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苏秦,字季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苏秦年轻的时候,周游列国,但都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看到苏秦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回到家中,他的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的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家人的冷淡让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
从此以后,苏秦发愤学习,钻研兵法,常常读书到深夜。为了防止自己睡着,苏秦准备了一把锥子放在身边,一旦打瞌睡,他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虽然很疼,有时候都刺出血了,但猛然间的疼痛可以让他清醒过来,从而继续坚持读书。就这样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苏秦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开始,苏秦周游六国,成功地宣传了自己“合纵”的政治主张,成为当时显赫一时的人物。
虽然苏秦以锥刺股的学习方式并不科学,但是这种学习的精神和态度是值得我们效仿的。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如果天资聪慧,勤奋则会使我们如虎添翼;如果我们资质平凡,勤奋同样可以为我们赢得一切。正如《老子》中所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真正的人才并非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因此,即使我们没有过人的天资,即使身体有缺陷,即使别人看不起自己,但是只要我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勤恳恳,一样能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孟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生在世,顺境固然可喜,但逆境往往是我们成长中经常遇到而又必须正确面对的境况。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一个经过挫折锻炼的人才,往往拥有更为坚强的意志,可见,逆境对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古代不少思想家都认为“多难兴才”,魏源甚至说:“逆则生,顺则夭矣;逆则圣,顺则狂矣;草木不霜雪,则生意不固;人不忧患,则智慧不成。”虽然不免有些片面,但逆境成才现象所体现的某种意义上的规律性,是不争的事实。
华罗庚,1910年出生于江苏太湖,是世界著名数学家。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对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作为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华罗庚不仅影响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他的个人经历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华罗庚的父亲开了一间小杂货铺,生活拮据。1924年,华罗庚从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然而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华罗庚再次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w w w. xiao shuotxt. n etTxt。小_说_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