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56章 老人与海(1)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年-1961年,美国作家。1899年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后来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阳照样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

  20世纪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猎,写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说。1937年发表了描写美国与古巴之间海上走私活动的小说《有的和无的》。西班牙内战期间,他三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写成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他曾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的正义斗争。

  海明威1941年偕夫人玛莎访问中国,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后又以战地记者身份重赴欧洲,并多次参加战斗。战后客居古巴,潜心写作。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离开古巴返美定居。因身上多处旧伤,百病缠身,精神忧郁,1961年7月2曰用猎枪自杀。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事梗概

  桑提亚哥老人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了。最初,一个年轻的孩子曼诺林和他一起分担恶运,但在过了四十天倒霉日子之后,孩子的爸爸让孩子到另一条船上干活去了。从那个时候起,桑提亚哥只是一个人干活。每天早晨他划着小船到有大鱼出没的墨西哥湾流去,每天晚上他总是两手空空地回来。

  孩子喜欢并且可怜这个老渔人。曼诺林要是自己没有挣到钱,就会乞讨或偷窃以保证桑提亚哥有足够的食物和新鲜的鱼饵。老人谦卑地接受孩子的好意,谦卑中带有某种隐而不露的自豪感。晚餐时(吃的是大米饭和黑蚕豆)他们总会谈论在运气好的日子里一起捕获的大鱼,或是谈论美国的棒球赛和伟大的狄马吉奥。夜间桑提亚哥一个人躺在自己的小棚屋里,梦见非洲海滩上的獅子,几年前他航海去过那个地方。他不再梦见自己死去的老婆了。

  在第八十五天,桑提亚哥在寒冷的黎明前的黑暗中,把小船划出了港口。在把陆地的气息抛在身后之后,他放下了钓丝。他的两个鱼饵是孩子给他的鲜金枪鱼,还有把鱼钩遮盖起来的沙丁鱼。钓丝垂直地下到暗黑的深水里。

  太阳升起时,桑提亚哥瞧见金枪鱼在太阳光下跃起。一条小金枪鱼咬住了他艉缆上的鱼钩。老人在把颤动的金枪鱼拉上船板以后,心想这可是一个好兆头。

  快到中午时,一条马林鱼开始啃起一百英尺深处的那块鱼饵来了。老人轻轻地摆布那条上了钩的鱼,根据钓丝的份量他知道那准是一条大鱼。最后他猛拉钓丝把鱼钩给稳住了。但是,那条鱼并没有浮出水面,反而开始把小船拖着往西北方向跑。老人打起精神,斜挎在肩膀上的钓丝绷得紧紧的。他虽然孤身一人,体力也不如从前,但是他有技术,他懂得许多诀窍。他耐心地等待鱼累乏下来。

  日落之后,寒意袭人,老人冷得发抖。当他剩下的鱼饵中有一块被咬住时,他就用自己那把带鞘的刀把钓丝给割断了。有一次那条鱼突然一个侧身,把桑提亚哥拉得脸朝下地跌了一跤,老人的颊部也给划破了。黎明时分,他的左手变得僵硬并抽起筋来了。那条鱼还是一直往北游,一点陆地的影子都瞧不见了。钓丝又一次猛地一拉,把老人的右手给勒伤了。老人肚子饿得发慌,就从金枪鱼身上割下几片肉,放在嘴里慢慢嚼着,等着太阳出来晒暖他的身子和减轻手指抽筋的痛苦。

  第二天早上,这条鱼蹦出了水面。桑提亚哥瞧见鱼的跃起,知道自己钓到了一条未见过的最大的马林鱼。一会儿鱼又往下沉去,转向了东方。在炽热的下午,桑提亚哥节省地喝起水壶里的水。

  黄昏之际,一条海豚吞食了他重新放上鱼饵的小钩子。他把这条“鱼”提到了船板上,小心不去拉动他肩上的钓丝。休息一会之后,他切下几片海藤肉并且把在海豚胃中发现的两条飞鱼留了下来。那天夜里他睡着了。他醒来时觉得当这条鱼跳起时钓丝就滑过他的手指。他缓慢地把钓丝放松,尽力想把这条马林鱼拖乏。在这条大鱼放慢跳跃时,他把划破的双手放在海里洗,并且吃了一条飞鱼。日出时,这条马林鱼开始打起转来了。老人感到头晕目眩,但他尽力把大鱼在每转一圈时拉得更近一些。他虽然几乎筋疲力尽,终于还是把自己的捕获物拉得和小船并排在一起并用鱼叉猛击这条马林鱼。他喝了一点水,然后把马林鱼捆绑在他那条小船的头部和尾部。这条马林鱼比船还长两英尺。哈瓦那港从来没有见过捕到这么大的鱼,他扯起有补丁的船帆开始向西南方向驶去,心想这下要发财了。

  一个小时以后,他瞧见了第一条鲨鱼。这是一条凶猛的尖吻鲭鲨。它飞快地游了过来,用耙一样的每齿撕这条死马林鱼。老人用尽余力把鱼叉往鲨鱼身上扎去。尖吻鲭鲨打着滚沉下去了,带走了鱼叉,而且已经把马林鱼咬得残缺不全,鲜血直流。桑提亚哥知道血腥味会散开来。他望着海面,看到两条犁头鲨游近来了。他用绑在桨的一头的刀子击中了其中的一条,并看着这条食腐动物滑到深海里去了。他杀死了正在撕食马林鱼的另一条鲨鱼。当第三条鲨鱼出现时,他把刀子向鲨鱼戳去。鲨鱼打了一个滚,结果把刀给折断了。日落时又有一些鲨鱼游过来了。起初他设法用舵把朝它们劈过去,但是他双手磨破了皮在流着血,而游来的鲨鱼多得成了群。在暮色中,他望着地平线上的哈瓦那的微弱的灯光,听着鲨鱼一次一次在啮咬马林鱼的尸体。老人此时想到的只是掌舵和他自己极度的疲乏。他出海太远了,那些鲨鱼把他打败了。他知道那些鲨鱼除了大马林鱼的空骨架之外,是什么也不会给他留下的。

  当他划进小港,让小船冲上沙滩时,岸上的灯火都巳灭了。在朦肽之中,他只能分辨出那条马林鱼白色的脊背和竖着的尾巴。他拿着桅杆和卷起的船帆,往岸上爬去。有一次他在重压下跌倒了,他耐心地躺在地上,积蓄力气。等他进了自己的棚屋时,他一头倒在床上就睡。

  那天早上晚些时候,孩子发现他时他还躺着。这个时候,一些渔民聚在那只小船的周围,对这条从头到尾长有十八英尺的大马林鱼啧啧称奇。当曼诺林拿着热咖啡回到桑提亚哥的棚屋时,老人醒了。他告诉孩子可以把他那条鱼的长吻拿走。曼诺林要老人休息,把身体养好,以便日后再一起出去捕鱼。整个下午老人都在睡觉,那孩子就坐在他的床旁边。桑提亚哥正在梦见那些狮子呢。

  〔作品评介〕

  《老人与海》是创作于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一经问世,便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海明威热”。它再次向人们证实了海明威作为20世纪美国杰出小说家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和卓越的功绩。

  《老人与海》的内容很简单,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经过了84天,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大家都说他运气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5天,他决定去渔夫们从未去过的深海打鱼,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在海上,老人发现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艰难的搏斗,终于在第三天早晨,把鱼叉刺进了马林鱼的心脏。在返回的途中,老人遇到了鲨鱼的五次袭击,他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反击。当他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小说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极其独特的表现手法。

  一、人物形象。

  海明威以凝练的叙述语言和手法塑造了桑提亚哥这一鲜明丰满、情感丰富、内心刚毅的硬汉子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深蕴在这个富有多重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之中。

  在故事的发展演绎中,通过桑提亚哥与小男孩的对话、在海上的内心独白、回忆、思考,以及熟练的捕鱼动作和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等生动细致的描写,刻画出一位年迈体弱,在既定的失败和死亡面前毫不气馁、英勇无畏、不屈服于命运的渔夫形象。不仅从正面形象勾勒出老人独有的外貌特征,而且从老渔夫那海水一般蓝的眼睛里折射出老人老而不衰、布满自信的性格特征。随着时间的延续,发现鱼、与鱼斗智斗勇、与鲨鱼的殊死搏斗等故事情节逐步展开,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借助于大马林鱼之狡诈、鲨鱼之凶残、搏斗之血腥显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坚强。即使是面对强大的敌人和死亡的威胁,他的意志也最终战胜了惧怕心理,对老人而言,生命的存在并不是第一位的,只有伟大人格的存在,只有保持男子汉的尊严才是第一位的。正如老人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就是桑提亚哥这一艺术形象向读者昭示的硬汉子精神,同时这也是海明威的人生宣言。

  作为《老人与海》中的主角,桑提亚哥这条硬汉子,又是海明威一生坎坷的经历和自身桀骜不驯的性格在艺术上的折射和反映。

  二、结构。

  海明威是以简洁凝练而著称的作家,他的《老人与海》在结构艺术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具体表现在剪裁、布局和节奏的处理上。

  纵式结构。《老人与海》采取了纵式结构的方式,即在众多渔夫中老人作为他小说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选择了非常可爱的孩子曼诺林做老人的伙伴,选择了辽阔深远的大海作为老人捕鱼的典型环境,选择了一生中难得遇见的大马林鱼作为老人的对手,把这一系列情节的发展按自然的时空顺序安排在两天时间内进行,这样剪裁实际上有许多东西并没有被真正剪裁掉,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完成,达到“一石多鸟”的艺术效果,寓意深厚。一方面集中体现了他作品的主题:“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另一方面,很好地体现了他创作的冰山原则,让读者领会到八分之一的故事描绘所暗示的潜台词原来海明威所歌颂的桑提亚哥的精神是一种人类精神,人之为人,其意义就在于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勇于拼杀,蔑视痛苦和死亡。

  轮辐式的布局。小说的全部时间非常紧凑,前后只有四天:出海的前一天,以老人从海上归来为引子,让周围的人物一个个出场,交代了他们与老人之间的关系:一个热爱他,跟他在一起学习钓鱼的孩子曼诺林;一对非常自私的父母;一群尊敬他,但永远不能理解他的打渔人;一个关心他的酒店老板。老人就生活在这样的人物群体中,相比之下,他与众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他很乐观,心胸开阔,是个经验丰富、充满信心、勤劳勇敢、富于冒险、热爱生活的纯朴的古巴渔民。整个布局就是这样,围绕老人展幵了一幅广阔的生活图画一这里有陆地也有海洋、有蓝天也有白云、有老人也有小孩、有孤独也有欢聚、有斗争也有和平、有穷有富、有爱有恨。从这样的布局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老人的生活环境,而且充分把握了老人的性格特征。同时,这种轮辐式结构还能产生线索清晰明了、中心集中突出、故事简洁明快的效果。

  三、艺术手法。

  为了充分地表达作品的内容,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

  完美的照应。保人与海》非常讲究照应的完美。老人独自一人住在海边一座简陋的茅棚里,第85天的黎明他从这里扛着工具由孩子送他出海;两天后的黎明,他独自驾着小船又回到了海边,扛着工具又进了小茅屋,孩子第一个来看他,整个故事就是这样,在时间、地点、人物及道具方面形成了照应关系,有头有尾,产生一种完满的美感。这种首尾完全相呼应的照应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他引导人们去思考:一去一回都是黎明,地点依然是小茅棚,人物依旧是老人和孩子,用具还是那些捕鱼的工具,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惊奇的变化,但这里已经蕴藏了不同的内容:出海前老人精神抖擞,充满信心;孩子为老人担心、祈祷、祝福;老人的工具是完好的;小茅棚在老人的心目中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归来后,老人已经疲惫不堪,面临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全面崩溃;孩子为老人的受伤而哭泣,为老人的归来而欢乐,为将来能继续跟老人学习本领而庆幸;老人用作战斗武器的捕鱼工具已残缺不全;小茅屋此时成了老人衷心向往的处所。可见前后已发生了本质上的巨大变化。使用这样的照应头绪清晰,有助于对作品进行全面集中地把握,整体感很强。

  引人的悬念。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一开始就设了两个悬念:老人一连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捉到,他准备第八十五天继续捕鱼,他很背运(孩子的父母这样看他),那么,他能否捕到一条大鱼?老人在感到他的力气可能不支的情况下,认为自己有信心有诀窍,认为像他这样一个“古怪”的老头子会做好一切的,那么,他有什么样的信心和诀窍?他的“古怪”又表现在哪里呢?这是读者迫切想要知道的,这股巨大的吸引力牢牢牵着你去寻找你所想知道的一切,最后读完作品就会得到比较圆满的答案。悬念随着情节的发展消失了,我们对作品的总体精神也得以了解,这就是悬念设置的艺术效果。

  强烈的对比。老人的性格威力就是在不懈地出海一一捕大马林鱼一一斗鲨等一系列冲突中逐渐显示出来的。大马林鱼、凶鲨是海中的无敌将领,它们强壮有力,毫无畏惧,为所欲为;而老人年老体弱,孤单一人面临这样强大的敌手,展开交锋和冲突是非常激烈的,老人能在最后打退一切进攻者,这种威力不能不让赞叹。这种以弱对强的斗争,能够强化矛盾的冲突,更鲜明地突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层次一坚强。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诗三百:思无邪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生若只如初见 美人何处 刘心武续红楼梦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庄子心得 红楼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