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9章 趣字经(1)

  曾国藩之所以如此强调这个“趣”字,是因为“趣”并不只是讲个笑话、逗个乐,“趣”对人生而言,其实意义重大。

  第一,趣对个人的影响意义重大。

  我们常说一个人当有志趣,这个志趣我们通常理解为志向与兴趣,主要侧重在志向上。也就是说一个人应当有远大的人生目标与志向。但我也常想,既然主要说是有志向,那就叫志向好了,干嘛非要叫志趣呢?说明这个“趣”字虽然在这个词里是辅助的作用,但它起到的辅助作用,并不是那种无关紧要的辅助作用,而应该是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辅助作用。

  事实上,不管这个“趣”是理解成兴趣,还是情趣,我个人认为,它都代表了一种积极的、愉悦的、向上的、乐观的心理状态,一个只有在这种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形成的人生价值观、人生志向,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所以不论你立什么样的志,首先你要有那种“趣”的健康心理。

  在我理解,这种“趣”的健康的心理状态,缘自人的自然本能,在人生叫纯粹,在爱情叫纯洁,在童年时叫天真烂漫。

  曾国藩,我们都知道他志向远大,但他的确可以说得上是一个有志趣的人,因为就从童年看,他也的确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事实上,每一个孩子,原来都是天真烂漫的,因为他们都是天使。只是后来,在我们这些成人的熏陶下,他们才渐渐丧失了原来天真烂漫的天使本性。

  曾国藩12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段趣事,很可以看出他的本性来。

  有段时间,他每天到六里外的一个学堂去念书。他爹是私塾先生嘛,他爹正好那段时间在那儿教书,他就跟着他爹到那儿去念书。但他小啊,才12岁,玩心也蛮重的,有时候就跟小伙伴一起走,就不跟他爹一起走。

  去上学的路上,要经过村外的一个神王庙,其实也就是个土地庙,但当地都称之为神王爷爷庙。因为迷信,所以大家对庙里的神王爷爷都还是挺敬重的。

  有一天,曾国藩惹了个大祸。他就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一样,放学之后,在路上磨磨蹭蹭,在路上跟小伙伴们玩玩闹闹,反正天黑之前,就赖着不肯回家。那天,他们就在这个神王庙里玩,曾国藩因为不小心,居然把神王的像给碰倒了。这下可好,立刻就有小伙伴告了他的状。

  他爹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对本乡本土的神灵还是相当重视的。再加上又是个私塾先生,也就是个老师了,本来对自己孩子的要求就格外严格,现在听说曾国藩居然把神王像给碰翻了,不由得大为恼火。他这时候的表现,和我们大多数父母一样,劈头盖脸把小曾国藩一顿痛骂,有没有动手打孩子我们不知道,反正12岁的曾国藩为此是委屈坏了。他心的话,我又不是故意的,你神王、你土地爷那么厉害,你跟我一小屁孩儿较什么劲啊?

  这里就体现出曾国藩天性里比较有趣的一面了。

  他不能恨他爹啊,他爹管教他那是他爹的权利和义务。他也不恨告密的小伙伴,这一点倒跟一般小朋友不太一样。他恨的居然是那个被他撞翻的土地爷!

  但他一个12岁的小屁孩儿,又能拿土地老爷怎么样呢?

  他爹因为比较迷信庙里的那个泥塑像,又因为是自己的儿子触犯了神王,所以不仅到庙里扶正了神王,还上了香,末了,想想还不够意思,居然又掏了点钱,给神王重塑了一身金衣。

  曾国藩这个气啊,为这个泥巴像他好挨一顿臭骂不说,他家本来就不富裕,他爹还专门掏了钱给这块烂泥巴换了件衣裳。曾国藩心想,过年的时候我都没新衣裳穿,你一块烂泥巴因为我倒骗了套新衣裳。我跟你没完!

  可他爹都那么敬重这个神王,小小的曾国藩也受当地乡土文化的影响,他不怕这个神王吗?他又能把这个连他爹都怕的神王怎么样呢?

  第二天上学的时候,12岁的曾国藩特意一个人弯到了神王庙里来。他干嘛来了呢?

  他要罚神王!

  那他怎么罚神王呢?说起来真是富有童趣,曾国藩也真可算是一个朱德庸先生笔下的“绝对小孩”!

  他拿了一根棍子,但并不是要用这根棍子去打神王像。要这样的话,他就不是后来的曾国藩,而是后来极具造反精神的洪秀全了。

  这根棍子是他平常的坐骑,也就是他玩游戏的时候骑的一匹马。李白不是说嘛,“君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自幼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竹马,就是说小朋友两腿间夹着根小竹棍,假装成骑马的样子。这就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典故。

  曾国藩把他那匹“马”,也就是他平常夹腿里的那根木棍特意带了来,棍头上还绑着一根绳,也就当于马缰绳了。

  那么,他把他那头名贵的“白龙马”带到神王庙里来干什么呢?

  只为特殊的惩罚。

  小曾国藩把他那根当成马的棍往神王像的肩头一放,把马缰绳往神王手上一搁,然后立定脚跟,腆起小肚子,抬手用一根手指头轻蔑地指着那个泥巴像的土地爷说:

  “搭帮你,我到山冲里去读书了,你给我看好我的马,要走失了,拿你是问!”

  “搭帮你”是湖南土话,就是“麻烦你,谢谢你,打扰你帮个忙”的意思。你看,小小的曾国藩他要惩罚神王,但他心里头还真不敢不把神王彻底不当回事儿。可他虽然把神王当回事儿,也就是他在心里头还是有点怕神王的,他还是要惩罚神王,还是要罚神王做事,帮他看马。这一下,孩子身上那种既有些畏惧、又有些不甘心的童趣就表露得淋漓尽致。

  他先说一句“搭帮你”,意思是谢谢你帮我看好了马,这种开场还是有几分客气的。可最后越说还越凶了,说走丢了马,拿你是问。这种矛盾心理,让人感觉实在太有趣了,所以说一个孩子的天真烂漫,在这里,真是纤毫毕现。

  其实,孩子身上有这种天真烂漫,是天性,很正常。难得的是,一个人能始终保持这种天真烂漫的本性,虽然在尘世的污浊中,也能偶尔羚羊挂角、有迹可寻地表现一下。这种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有志趣。曾国藩虽然后来南征北战,不论在战场还是官场,按他自己的话,都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他身上始终偶尔会表现出这种少年时候就有的天真烂漫来,这就尤其难能可贵了。

  比如他写过一首诗,你一听就会发现这根本不像是文人写的诗,因为虽然也有诗的形式,可内容极其简单。诗云:

  每日清晨一柱香,谢天谢地谢三光。

  所求处处田禾熟,但愿人人寿命长。

  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恼爹娘。

  四方平静干戈息,我若贫时也不妨。

  要是严格从声律平仄上来说,他这首诗还真可以算是一首标准的七言律诗。可曾国藩给这首诗取了个什么题目呢?

  叫《打游诗》。

  当然,我们现在说的打油诗,是打酱油的油,而曾国藩说的游泳的游,但他这个“打游诗”跟我们说的“打油诗”是一回事儿。而打油诗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就是诙谐,就是有趣。

  曾国藩可是桐城派诗文大家,当时但凡以儒学自命的知识分子都不屑于写这种打油诗的,但曾国藩就是个例外。他不怕别人说,平常还特别喜欢写,而且还经常拿自己来打趣。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天性里有一种能让自己产生的愉悦的趣味性。他认为这种天性里的趣味性是弥足珍贵的,所以他在家训中也曾经对孩子说,一个人要“终身有忧处,终身有乐处”。

  忧,是忧患意识,是志向;乐,不用说,自然就是志趣的趣。

  第二,趣对亲情的影响意义重大。

  曾国藩最讲究治家,所以他的家训最有名。曾国藩治家,最讲究“家和万事兴”,那怎样才能“家和”呢?

  曾国藩认为,除了家庭成员之间要有孝、悌、忠、信、温、良、恭、俭、让等儒家的伦理观念之外,家人之间也要有情趣。所以他会当众讲述儿子要砸儿媳织布机的故事,而在这处故事里,作为一贯给人严父形象的曾国藩居然会跟着儿子一起大喊大叫,也让老婆先把自己的织布机砸了。不说别的,就这种家庭氛围,在他这样的朝廷一品大员的家庭中,就实在是难能可贵了。

  所以,我们评点他的家训,很多人误以为家训的“训”,就只是教训的“训”,其实这种看法大错特错。事实上,仔细研究曾国藩的家训,我们会发现,他在训导教育的同时,也特别重视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产生一种活沷的影响与启发。

  这一点,很多后人从他那里所学甚多。作父母的虽然要有严父慈母的姿态,但自身一定要有情趣,一定要善于营造家庭里趣味性的生活氛围,而在这种氛围里,孩子的心理才会是愉悦的,孩子接受影响的过程才会是积极和有效的。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美人何处 诗三百:思无邪 刘心武续红楼梦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庄子心得 红楼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