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30章 保身六法(1)

  事实上,严格说起来,曾国藩在“明哲保身”这一点上,比郭子仪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则他面临的形势与环境比起当年的郭子仪来说,更恶劣,更危险。

  郭子仪当年虽然功高盖主,但不论是唐肃宗、代宗还是德宗,这几位君王本身对郭子仪还是很信任的。朝中虽然有鱼朝恩这样的奸臣想做手脚,但毕竟兴不起大浪来,所以郭子仪只要稍稍放低姿态,立刻赢得人心,对于盛名之下的危机,化解起来也就容易得多。可曾国藩率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整个清政府对他手握重兵是非常担心的,甚至是非常害怕的,而且满清朝廷向来有“满汉相防”的祖训,对于曾国藩这样一个汉人统领天下作战能力最强的部队,这本身就让自慈禧而下的满族贵族寝食难安。

  除了朝廷自上而下的猜忌,曾国藩以团练之师即民兵武装作底子组成了湘军,从而挽救了清政府的天下,这让清政府正规军八旗和绿营都极没有面子。所以不论是军方还是政界,大家都以曾国藩为洪秀全之后最危险的潜在敌人。在这种态势下,曾国藩又不想造反,又想明哲保身,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二则郭子仪是功成名就后面对功高盖主、奸臣妒贤的局面作出的反应,这属于条件反射,而曾国藩眼光则要远得多,他早在功高盖主的局面出现之前,就极具前瞻性地作出了深谋远虑的安排。

  这就要说到曾国藩为避因功高盖主而有可能出现的危局预先作出的安排了。总的来看共有六个方面,通过这些方面,尤其可以看出曾国藩以柔克刚的处世智慧。

  第一,让功于人。

  湘军在攻克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之前,沿长江一线所攻克的最后一个重要城市是安徽的安庆。当时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军攻下安庆之后,曾国藩和胡林翼作为湘军的统帅都长出了一口气,因为他们都知道安庆至关重要,安庆一下,南京再无凭障可据,成了一座孤城,湘军顺江而下,打下南京也就是早晚的事儿了。

  不仅曾国藩、胡林翼明白攻取安庆的重要,清政府也知道攻取安庆的重要,所以事后不久就彻底改变了对湘军与对曾国藩的态度,封他为两江总督兼兵部尚书,主管东南四省军政大权。

  按理说打下安庆主要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的功劳,而曾国藩又是前线总指挥,要论功行赏的话,曾氏兄弟当然是头功。可曾国藩非常出人意料,他在给朝廷上表按功请赏的折子里,把攻克安庆的头一份功劳居然让给了胡林翼,说是安庆攻克,完全是胡林翼的指挥之功。要知道,胡林翼虽然是也是湘军核心领导之一,但他当时一直在湖北当巡抚,主持湘军的后勤支援工作,其作用也就相当于汉代的萧何而已。曾国藩自己在最前线,却说整个战役都是胡林翼指挥的,这就让曾国荃看不懂了。

  更让曾国荃看不懂的是,曾国藩把指挥之功让给胡林翼也还好说,胡林翼毕竟是湘军自己人,问题是曾国藩把作战之功也让出去了,而且让给了绿营将领多隆阿,说具体攻占安庆的第一功,应该是多隆阿。

  这一下曾国荃可真憋屈坏了,说大哥你这不是猪油蒙了心——自己人坑自己人吗?我曾老九打下安庆多不容易,最激烈的关头我作为三军主帅都亲自抽刀上阵了,为此还挨了一箭,还火线负了伤,好不容易才攻下安庆。这么大的功劳,你说你把你那份儿让了也就算了,怎么能把我这份儿也一起让了呢?况且还让给绿营的多隆阿!

  对此,曾国藩对弟弟的解释是:“有难先自己当,有功先让人享。”(《曾国藩全集·家书》)那意思就是说再大的功劳你也得让出来,这是做人的品德!

  但问题是曾国藩为什么要如此让,而且还让得这么大呢?曾国荃想不明白,是因为他没有他哥哥看得远。三年之后,当曾国荃率湘军主力陈兵南京城下,眼看要攻克南京大功告成的时候,曾国藩告诉他答案了。答案是八个大字——推功让人,远身避祸!

  就是在这个时候,曾国藩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出了我们前面提到的他晚年想做郭子仪的那段话,他说:

  “古来成大功大名者,除千载一郭汾阳外,恒有多少风波,多少灾难,谈何容易!愿与吾弟兢兢业业,各怀临深履薄之惧,以冀免于大戾。”(《曾国藩全集·家书》)

  这段话里可有三句潜台词。其一,你马上要打下南京来了,这对我们兄弟来说,可是震古烁今的大功大名。其二,从历史规律来看,这种大功大名的身后,紧随而来的往往是大风波、大灾难。其三,你我要是不学郭子仪,恐怕不能“免于大戾”,也就是逃不过这场大灾祸。

  如此三句潜台词,在苦战多年之后,在大功即将告成之前,在曾国荃马上要建不世之功、曾家要因此而大大飞黄腾达之前说出来,说明曾国藩的头脑是多么的清醒,多么的冷静!

  所以曾国藩要求弟弟还得像攻克安庆那样一定要分功给别人,而且这一次还不能打完南京再分功,最好打下来之前就分功,所以你不要一个人在那苦打南京,最好让李鸿章、左宗棠他们都一起来会攻南京。

  可是曾国荃死活也不答应,他苦围南京三年,当年放着上海、浙江这些富得流油的地方都不去,因此把上海让给了李鸿章,把浙江让给了左宗棠,他就是要独贪攻下太平天国都城南京这个首功。现在已经到最后关头了,大哥让他把这份大功让出来大家分,他如何甘心?

  曾国藩说不动弟弟,甚至把死去的爹妈都请出来了,他给弟弟写信说,如果咱爹咱妈在,也会同意大哥我的想法的,也会主张让李鸿章带淮军来帮你攻南京的,你就听大哥我的话吧!

  幸好,李鸿章作为曾国藩的入室弟子,完全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曾国藩向朝廷请旨,让李鸿章带淮军与曾国荃一起会攻南京,李鸿章打下常州就再不向前走一步了。朝廷一再催促,他也不动;手下将领都想去南京城下与湘军抢功,他也纹丝不动。他给曾国藩的信里明确说,老师请放心,湘军攻克南京,这个最大的蛋糕,最大的首功,我李二是绝不会去抢的。

  李鸿章很聪明,他一边站在外围边上按兵不动,一边还让弟弟带着新式的大炮去帮助曾国荃。果然在最后关头,曾国荃终于凭一己之力攻下南京,完成了独占首功的心愿。

  可曾国荃心愿了了,曾国藩的心事却更重了,据他自己说,在曾国荃攻下南京的消息传来的那天夜里,他开始固然高兴,但后来整夜“绕室彷徨,细细思索”。然后他在给朝廷的上表中又故技重施,这次居然把攻克南京的首功推给了当时任湖广总督的官文。

  官文与胡林翼是搭档,一个是湖广总督,一个是湖北巡抚,是湘军作战的大后方。而且官文是满族官员,他任湖广总督其实是满清贵族监视湘军的一颗棋子。曾国藩为什么没像上次一样,把功劳首推给胡林翼呢?因为胡林翼这时候已经病死了。胡林翼不在了,他居然就把湘军苦战十年的大功一股脑推给了官文。他把自己这份领导之功推给了官文,自然又把弟弟曾国荃的破城之功分给了李鸿章、左宗棠这些人。这回曾国荃倒不生气了,他也理解大哥的用心,随你怎么分,反正天下人眼睛都是雪亮的,反正天下人都知道南京是我曾老九打下来的,这就行了!

  曾国荃对于曾国藩的让功于人是完全理解了,但曾国藩接下来的做法,却让曾国荃实在无法接受了。

  这就要说到曾国藩保身之法的第二招:裁撤湘军。

  要说曾国藩做事真是极具前瞻性,他从攻下安庆开始,就开始倾全力谋划一件事。

  什么事呢?

  答案极不符合他的为人和作风,居然是——筹钱。

  曾国藩写过一句名联,叫“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所以他一生为官的诀窍就是一个“穷”字。这个“穷”字是比“廉”还要“廉”的“穷”。所以他一生勤俭节约,平常吃饭只吃一个菜,因此被人称作是“一品宰相”。这样一个人,他为什么要费尽心力去筹钱呢?而且一筹还不是个小数目,整整五百万两!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红楼梦魇 美人何处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生若只如初见 诗三百:思无邪 刘心武续红楼梦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庄子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