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5章 曹雪芹上世与山东的真关系

  本文标题中特书“真关系”者,因当世传布着一种假关系的说法,故援孟子“不得已”之义,而作此文,用辨是非,以求真实。

  按曹雪芹中古始祖是宋开国元勋枢密鲁国公济阳王曹彬,谥武惠。彬之第三子玮,字宝臣,彰武军节度使,谥武穆。武穆之后孝庆于南宋咸淳仕至显文阁待制,知隆兴府(南昌),遂落户于南昌,子孙迁至城南武阳渡——故此一支之始迁祖为曹孝庆。

  孝庆五传至善翁,善翁之二子端明、端广兄弟,时至明初永乐二年,逃灾荒而北上,因是灾民流离者身份,遂到京东之丰润县落户(永乐二年,江西、湖广水灾,七月赈之。见《明史》卷六《本纪》成祖纪。又,是年移山西民万户实北京。全国性大移民措施之下,灾民自然选择了北上的路线。),是为雪芹上世在明代的始迁祖。

  叙到此处,暂时截住——因为本题是不能离开山东的,故先讲清山东的根源真相,然后再回到丰润以后的事情。

  先说曹彬为何所封曰济阳王。

  原来济阳本是曹氏得姓的最早地望。

  据《诗·曹风》注疏及《通志》姓氏考,曹乃周之同姓国,后即以国为姓。今存之池州曹氏宗谱,卷端有《曹氏总传》,开头即云:

  周初,叔振铎封于曹,在山东兖州济水之阳,曹州,——晋曰济阳,隋曰济阴,后周曰曹州。有祠,在眊山,宋学士王禹偁有碑。子孙以国为氏,而曹姓始焉。

  可知曹姓之始,由于武王克商后,封弟叔振铎于济水之阳,其国曰曹,释者以为即今菏泽、定陶、曹县一带。

  自叔振铎生太伯脾,脾生仲君平,平生宫伯侯,侯生二子,长云,次风。云为孝伯,传二十一公,至伯阳,国终。风生良夫,良夫生窿,窿生节,节生进,进仕鲁公子遂邑宰。进生刿,世居鲁孝廉里。

  曹刿是谁?就是《左传》所载鲁庄公十年长勺之役“三鼓”克胜之人——那名言已成为典故:“一鼓作气……”其后十三年、二十三年,都有他的功绩记载。

  刿五传(名字皆无缺,但皆今铅字所无,排印不易,只得从略)至約,字仲马,为曹成公使蔡,因居蔡。

  約又五传至碏,字子循,生于周敬王十八年己亥(前502年),从学于孔圣之门,列于七十二贤,位亚颜、曾,唐封曹伯,宋封上蔡侯,从祀宣圣庙。

  曹癠六传至莸、薰。莸为秦沛令,始居沛。

  莸生沭,沭生参、轸。参字伯舆,轸字仲舆(皆由车驾得名,参即骖义也)。参生于秦王政之十六年庚午(前231年),初为秦沛狱吏,后为佐汉开国的名相“萧、曹”,封平阳侯——也即是雪芹的秦汉时代的远祖。

  以下的世系,因与山东本题无直接关系,略而不叙了。惟参七传至曾,复居济阴。曾字伯山,从欧阳歙受《尚书》,积石为仓以藏书,世称“曹氏书仓”。

  以上是雪芹上世与山东的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历可按。

  然后回到曹彬。

  彬为河北灵寿人,据谱系,是为参之三十九世孙,而雪芹的武阳一系的祖宗是彬之三子,恰好到了第四十世。

  四十世曹玮的后代,在宋末因宦地而著籍南昌,后裔到明初有兄弟二人逃荒北上,至于京东,已如上述。此伯仲之弟弟端广,约于明永乐中末期由丰润始出关外至辽东谋生,卜居铁岭——因开原“马市”的兴旺,市在开原南,与铁岭接壤,故此到铁岭者,取其地利也“马市”是明初一大创举,也是明末一大祸端(努尔哈赤“七大恨”中即涉及“马市”之不平现象),始设于永乐四年春,初设广宁、开原东、开原南三市,以待朵颜三卫蒙古与海西女真,双方贸易,很得民族间良好交往效益。其后待朵颜二市废,只有开原南市以待女真者独存而兴旺。其后天顺年间又开设抚顺马市。而铁岭正处于开原与抚顺之间,最得地利(抚顺再南,即辽、沈了)。马市的史迹,详见《明史》本纪。)。

  这支铁岭的后人曹世选(又名锡远,宝)到明末时后金天命四年(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女真兵陷铁岭而被俘,因人才出众留而不杀,成为旗奴,隶于满洲正白旗包衣人——这便是雪芹的明末时期的五世祖。

  以上世系,不但曹家自己清楚,就是朝野上下,包括皇家宗室人等,也都知悉。是以康熙朝前期南北诗文学士名家题赠于曹寅的,都明白点醒他的祖系是汉相、宋王之后。这些例子在拙著《红楼梦新证》中早有征引。如:

  (一)朴学大师阎若璩诗云:

  汉代数元功,平阳十八中。

  传来凡几叶,世职少司空。——《潜邱矰记》

  (二)饮水词人纳兰性德词云:

  藉甚平阳,羡奕叶,流传芳誉。——《楝亭图卷》与词集

  此皆点出平阳侯相国曹参的显祖。

  (三)叠韵纳兰词的古燕袁硍则说:

  惠穆流徽,朝野重,芳名循誉。——《楝亭图卷》

  这一例则转向宋初的中古显祖曹彬了。尤其重要的是:这证明当时人人皆知曹寅家是曹彬武惠与其第三子曹玮武穆的后裔——这也就正是指“江西南昌武阳河北丰润辽东铁岭”的这个三大历史时期(阶段、背景、意义)的史实历程,而无待于像后世的“红学家”“曹学家”的什么“考证”。

  (四)张云章赠曹寅诗云:

  淑装继相萧为侣,取印提戈彬作伦。——《朴村诗集》

  这则是诗的一联而兼切平阳与济阳两大显祖的佳例。

  至于近年发现北京图书馆所藏善本于成龙《江宁府志》与唐开陶《上元县志》(皆康熙间撰)中有曹玺传(玺即寅父),前志云:

  宋枢密武惠王后也。及王父宝,宦沈阳,遂家焉。——卷十七《宦迹》

  后志云:

  其先出自宋枢密武惠王后。著籍襄平——大父世选,令沈阳有声。——卷十六《人物传》

  两志之传文,合参互证,事实分明:曹世选(又名宝)因做后金时期沈阳地方的行政官,因而落户沈阳——亦即“著籍襄平”。著籍,占籍,皆寄籍、附籍之义,正以表明本非当地人(“著籍”的正解,参看新版《辞源》所引《后汉书·李忠传》:“三岁间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与明郑真《荥阳外史集》:“赵之先居襄阳,在宋建炎时有扈从来南者,遂占籍焉。”文义甚明。)。襄平,古郡名,此以代指辽东,乃是泛词。盖后金之陷铁岭,在天命四年;二年后又陷辽、沈;至天命十年,即又将都城由辽迁沈。而曹世选之“令沈阳”并“家焉”,不过最多是从天命六年到十年这几年中有可能是辽、沈两地皆曾宦居,那如何会有“祖籍”是“襄平——辽阳”的史事发生?是讲不通的。至于曹世选之子曹振彦在辽阳石碑上留下姓名,那已是天聪四年(1630)的事,已是天命六年(1621)以后十载之事了。

  盖一人多名,报籍多地,皆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归旗的被俘汉人的隐讳政治麻烦的方式,而现在的有些人对此是不懂了,而把“著籍襄平”一语错认为是说“祖籍辽阳”。

  说到此处,方可又回到山东问题上来。

  主张“祖籍辽阳”说的人,主要论据是《五庆堂辽阳曹氏宗谱》内收录了曹寅上下世的这一支的几个人名(实转录《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或《清通志》氏族志)。但此谱有康熙曹士琦自序,明言他这一族辽阳曹“自元以前无所考”,谱中也略无“惠、穆流徽”的任何痕迹。

  这使“辽阳说”者十分为难,无法自圆己说。

  该说者所想出的办法如何?最初是打算“绕过去”,回避不谈。大约觉得这个破绽会为人揭出,于是称引了“五庆谱”藏者曹仪简先生的话。据云曹言:尚藏有山东定陶谱。于是该说者便下结论云:曹雪芹上世是由江西迁至定陶,又由定陶直迁辽阳的——总之与丰润、铁岭无关系,云云。

  这个说法是由一部数十万言的考证得出的,海内外颇有影响,有的奉为圭臬。

  1995年3月11日,《文艺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曹雪芹祖籍“辽阳说”中的一个疑点》。此文使人们十分震惊。据此文所叙,撰文者与几位同志采访了曹仪简先生,作了录像录音,原为证实“祖籍”问题的真相。但出他们意外,曹的叙述与著书称引者所言正好相反。要点是:

  (一)旧藏的不是定陶族谱,只是一个写有几个名字的简单的名单。

  (二)定陶这一支,与明末之事无关,乃是清入关后随军南下,而后来才落户于定陶的——当然也与江西联不上。

  (三)不但如此,他的大姊曾藏有一个册子,载记的是铁岭祖先的祭辰的日期表。这也就是说:他们辽阳这一支,正是由铁岭迁去的。

  (四)据采访者说,曹先生还特别表示,丰润曹谱里为何不收辽阳一支?他觉得不可解。换言之,在他意识中,世系的脉络显然正与我们考知的迁徙路线是一致的,即:丰润→铁岭→辽阳→沈阳→北京。

  对此问题,本文根据所见史料(当然是很有限的一部分),如实叙列如上,以供专家们参考,以期得到澄清,重新作出正确的结论,不再多赘。

  至于本主题的总括几句话就是——

  曹雪芹上世,自周武克商,其弟叔振铎封于曹,在济水之阳,本是山东人;直到曹莸,始因宦居沛。而其后“曹氏书仓”仍在济阴。晚至曹玮的曾孙曹实,还又袭封了鲁国公。经过了长期的繁衍流迁,曹氏遍于南北各地,世诞杰才伟器,兼擅文武。至五代时,诞生曹彬,已为河北真定灵寿人。其三子玮的后裔落籍江西,又迁回河北。后来一支出关,俘为旗奴,是为雪芹五世祖,名世选(又名锡远,宝)。世选后宦沈阳,又寄籍沈阳,故《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亦称其“世居沈阳地方”,皆清人讳言祖籍之文例也。

  及清入关,旗兵南下,除当时攻战平定之外,并设八旗驻防兵,驻防旗人多随驻地落户。故此又有一支自辽东回到了“老根”济阳(定陶一带)。所以,现今山东曹州地区,无论远古近古,都有曹氏的苗裔。

  山东是曹氏的最早发祥地。这一史实值得重新大书特书——因为数千年后,又诞生了特异天才伟大文星小说家曹雪芹。

  本文十分潦草,粗陈鄙意。并望能由此引起山东(以及全国各地)重视发掘抢救各种曹氏族谱的工作,对研究氏族文化的事业提供更多的文献依据,相信会有更新更多更重要的收获。(本人所见只丰润、武阳、池州墩头三谱。池州谱原为曹彬次子琮与池州族人协修者,今全谱巳佚,只见墩头一支所续修者。意中安徽、山东、河北必有曹谱尚待发现。)

WWW.xIAOsgyitxt.Com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美人何处 红楼梦魇 于丹论语心得 当时只道是寻常 诗三百:思无邪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于丹庄子心得 刘心武续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