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46章 雪芹隐居处

  燕京西山,太行一脉,不与五岳争鸣,而别饶神奥奇雄之气,凡高人才士,身到其间,去而回顾,未有不钟情而眷想者。“西山”的本义,乃土人谓山自西来,故称曰西山,今则误为“山在京西”之意了。“西山内接太行,外属诸边;磅礴数千里,林麓苍黝,溪涧镂错,其中物产甚饶,古称神皋奥区也。”“太行首于三危,伏于河,折北而尊为恒山,支峦复岗,毕赴于燕(YāN),秩秩然复纚属以东,数千百里,入于海上。土人以其西来,号曰西山。”(引自《日下旧闻考》)此其大势也。但通常所云西山,自京师居者而言,则近指香山一带,远指“三山”“八刹”(八大处)为主,其特色是山林、寺庙、离宫禁苑的异样组合。如旧文所写:“西山诸兰若(佛寺),白塔无虑数十,与山隈青霭相间。流泉满道,或注荒池,或伏草径,或散漫尘沙间。春夏之交,晴云碧树,花香鸟声。秋则乱叶飘丹;冬则积雪凝素:信足赏心,而雪景尤奇。”(《宸垣识略》卷十五)西山自然风物之胜如此,而古刹尤多,自唐及明,说者谓有“七百寺”,则杜牧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转觉无奇矣,堪称天府奥区,人间仙境,是以游者无不流连忘返——而居者则隐在衡门僻巷之间,野浦疏林之境。

  雪芹的山村——“不如著书黄叶村”的此一久迷之地,还可寻觅踪迹吗?

  敦诚此句,原是宋贤苏东坡“家在江南黄叶村”与清人王苹“黄叶林间自著书”的一个组合运用,本非实指,那儿也没有一个真叫此名的村落。敦敏也有“清磬一声黄叶村”之句(《熙朝雅颂集》),同为虚拟之名目。雪芹祖父在时,似乎有过一处郊村住处,其诗集卷八《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四首》之三云:“……放仗几家笼蜜炬,缓归骑马月中村。”但此指海淀地方的“下处”,距香山尚远,更无论以西之地了(曹寅此诗中“辇路”、“游人”、“车马”等字句,皆是畅春苑附近一带之地理情况,因苑在海淀(今北京大学旁),康熙常驻此苑,大臣贵官因于海淀附近备有住处,以便上朝值班。)。故与雪芹的山村并无交涉。畅春苑、圆明园相邻,王公大臣在此亦多有赐园或私园。御苑所属卫军、内务府分署、百般服役官员、差遣,以至各种“园户”,云集于此,并非“隐者”所在之“幽居”“尘外”也。

  然则雪芹的山村,必另有所在。

  如依周啸邦在60年代初所作调查(他是彼时王昆仑北京副市长办公室人员,王受命办理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纪念活动,周在实地访查踏勘中有较亲切收获),传说中雪芹尝居杏子口一带。

  今以此说为中心,则有不同来源之线索辐辏此间,值得注意寻究。

  一个是张宜泉《春柳堂诗稿》中《伤芹溪居士》诗首句的“谢草池”,另一即老舍先生在50年代于万安山下山村所闻雪芹在此出家的传述。还有就是亡友吴恩裕先生也向我说踏访杏子口的感受,以为“若说雪芹住在这种环境,就对了!”(但我已难忆其说与周啸邦说是一源抑为不约而合)更重要的还有鄂、曹皆有“镶蓝旗”的经历,而此旗在香山排列,地位颇近杏子口。

  今按其地理而推之(依据乾隆《宸垣识略》,取其简明可信),从健锐营之演武厅而计,往西南里许,为梵香寺;寺再西,为长龄寺(旧为延寿庵),在中峰下(中峰即万安山);再西南为宝谛寺(乾十六建),又西为宝相寺(乾二十七建,时正雪芹、脂砚协作《石头记》批本)。过此,“西山列嶂忽开,如两袖之垂:其左为帝王庙、翠岩寺、曹家楼;其右为弘教寺,而其中为中峰,在香山之后。以其为诸峰之中,故曰中峰”。——此处吴长元按语云:“中峰即万安山也,在香山南麓内。”然后——

  中峰下,南过龙泉禅林,为滕公寺。循大道而南,数里,至万佛阁。过此即杏子口。道旁杏,皆老干,多百余年物也。

  这就是从健锐营而言,渐往西南,达到杏子口的一幅“地理简图”。

  我们找到了杏子口,然后再看——

  门头村,在郊西八里许,以其地为西山门径,故名。在静宜园(香山)东南二里许。

  下(中峰)弘教寺,循山趾而南,有卢师山,与平坡山并峙,诸寺鳞次……

  大约一到门头村境,景物又有不同,如查嗣篜(曹寅诗友)题此间之小屯(村)云:“万顷绿杨烟,波光暖接天。分明西堤水,只是少湖船。”可见其美了。

  若来到了平坡山,则张宜泉吊雪芹诗中所说的“谢草池”,便有了些着落。

  平坡山,(明)正德中改名翠微山。岭虽高而不觉其峻。寺在山巅,一目千里。后有小天宁寺,殿后藤胎(观音)大士,(高)七尺,清古具丈夫相。……(《石头记》第17回叙及观音遗迹,无人确解;不知所指。疑与西山佛寺相关。

  试看明人姚广孝题平坡寺诗:

  平坡杳杳挹西湖,径断樵行败叶铺。

  泉落石河深愈急,云归沙树远疑无。

  夜堂风静舒帷幔,晓井霜寒掣辘轳。

  那得馀生辞世网,卷衣来此坐跏趺。

  今日看来,恐怕雪芹正是初至香山下,厌新建大营一带气味,自己逐步寻向杏子口、门头村,——一度栖憩于中峰万安山附近,然后更转向西行,看中了翠微山的风光,在谢草池边“庐结西郊别样幽”,是一处人踪罕到的幽居陋屋。

  谢草池,并非用典,是实有其地。《日下旧闻考》卷一百零三引宋硄《平坡访谢草池作》诗云:

  玉泉西畔昔惯住,卢师东边今始行。

  山石荦确啮马足,树林阴翳藏禽声。

  座上主人谈众妙,壁间图画教长生。

  所嗟秘径禁来往,不敢题诗留姓名。

  试看这处本是禁人来往的秘径,故知者言者绝罕。宋硄与题,亦不著其所访“主人”之名,而又云“不敢题诗留姓名”者,实包宾主而言,即不敢称主人之名字,遂亦不便留自己的姓氏——那诗题实在是隐去所访之人而只标所在之地,其主人与佛寺无涉,却是一位道家隐士,故言“谈众妙”(“众妙之门”,出《老子》)、“教长生”也。

  与张宜泉诗对看,“谢草池边晓露香”,通首并无与兄弟相关之本事情节,何必泛用谢灵运、谢惠连兄弟典故?故知亦为地名实指。其末句“翠叠空山晚照凉”,亦与翠微山景切合(可与明人题句“绣岭迭迭紫翠重”、“壁倚千寻石,池开万劫灰”等对看)。

  依今日所能推寻的路线而观,雪芹离城后,迤逦到达健锐营一带(营西北方卧佛寺、樱桃沟退谷等处名胜甚多,也会有他的足迹,但无从证明他在此有过住处(在健锐营西北一路寻找雪芹遗迹,也是60年代以后的事,我也作过种种推测(如《曹雪芹小传》中《山村何处》等章节),但俱无实据,也少确切的线索。由此而衍生的一些编造的“传说”,日增月益,全属齐东野语,可资谈笑,而不可以混入学术论著中,今俱略去。)),自此而至万安山,至杏子口,又西而至翠微山一处人踪罕至的“秘”境——其挚友敦家兄弟亦总不肯明言其居处,甚至二敦所到过的雪芹山村,是不是杏子口、万安山一带,而谢草池这处最后之“藏修地”,只有张宜泉一人曾来造访与凭吊。

  诗曰:

  翠叠空山晓露清,池名谢草劫灰平。

  寻踪问径无消息,只有烟霞万古情。

  〔附说〕

  40年代,我在京西海淀燕京大学读书时,某先生(忘记是谁了)谈及,他曾闻雪芹住过海淀(参看《曹雪芹小传》)。1983年80岁老人王文治言:他在辅仁大学生物系当工友,到香山去采标本,在“香山后街”小饭铺歇脚,听铺主夫妇两老人自语:曹雪芹当年就在这儿住过(指其铺址)。然未及烦王老领路去访寻此一故地,他即下世,此线索遂亦迷失。即所云“后街”亦不知何指。记此俟有知者补之。

wW w.Xia oshuotxT.NetTxt小xiaoshuo说天堂

同类推荐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于丹庄子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 刘心武续红楼梦 美人何处 红楼梦魇 诗三百:思无邪 当时只道是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