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51章 从宝坻到丰润——红楼远影

  清初有一大官兼诗家,名叫宋荦。他父亲宋权是顺治朝的大学士,大学士就是宰相级了,地位很高。他家老宅在北京北城什刹海边,和著名的“恭王府”(这是清末的名称)是同一地带。宋荦少年时在宫里当侍卫——大臣的子弟才许有此亲信的职位,所以和曹家早就熟识。日后曹寅作江宁织造官,宋荦又正好作江苏巡抚,是当地的地方大吏。他二人公私交往都不会很少,也有诗文唱和。

  单说在先的话,宋荦初时要到京东的通州去做官。那时文名极大的朱彝尊久客京津二地,对北方的风土极是精晓和欣赏(他与水西庄的关系也密切),就作诗给宋荦,那头两句写道是:“渔阳松馓宝坻鱼,皘酒吴船味不如。”他是说,只这三样特产,连江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吴中美味,也是比不上的呢!你看这评价可高也不高?

  那么这三样是什么?渔阳本是现今蓟县的古名,松馓据说是一种点心类食品,形制有如松馓故而得名。宝坻鱼,那就更是天津人所熟知的了,而我以为朱彝尊此处的特指银鱼而言。至于皘酒呢,则是丰润的特产。此酒名叫“皘阳老酒”,在清代京城,名重朝野,称为北酒第一。

  为什么称为皘酒?因为是用皘河之水所酿,其水质特佳,故酒味甘冽清醇,味厚而又不像次酒那么“上头”,故为上品。

  皘水,当地人称“还乡河”,也叫倒流水儿。我们中华江河,大抵来自西而流向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人能诵。但皘水奇怪,它是发源于东而曲折地向西流注。传说宋徽宗被金人俘虏,押向塞外,路途是必经丰润的,见此水西流,因悲叹河水尚能还乡,而我却没有返国之日了。后人遂相沿称之为“还乡河”。

  此河发源远在卢龙之境,卢龙在周朝以前乃是古之孤竹国(其国君生二子,即有名的伯夷与叔齐)。雪芹令祖曹寅,一生的诗是按年月编刊的,其卷一就有一首《饮皘酒》,开头说:“眷言酌昆友,陶然和水奇。(中言酒品虽多,而推此为醇酎。)寒泉伏百里,忆出孤竹时。”这就是我才讲的那道理了。

  曹寅为何作此饮酒诗?原来,皘酒本是曹家酒。丰润曹氏与北京内务府曹氏原为一家骨肉。

  这话有何根据?且听我略叙原委。

  若从头说起,可就真是“说来话长”了。

  曹姓的起始,是周武王伐纣以后,分封诸侯时,封叔振铎于山东之曹地,因此他那一支遂得姓为曹——其地即后世称为“曹州府”者是也。这支曹姓了不起,历世诞生文武奇才。不妨略举几位:如曹刿(军事家,“一鼓作气”,再三则衰竭的名言,就是他说的)、曹(孔门七十二大贤之一)、曹蛾(孝女寻父于江)、曹不兴(大画家)、曹国舅(八仙之一,因曹家出了一位皇后,故此俗称国舅,实名曹佾。如今河北满城县中仍有曹仙洞,即他修炼之处)……这些名人,都是他们一家子。

  单说到了秦朝,出了一位特大伟人,名叫曹参,是汉高祖开国十八功臣的第二位(仅次于萧何),世封平阳侯。说也奇怪,等历史推移到了五代十国,后周又出了一位特大伟人,名唤曹彬,他又是宋朝的开国元勋,下江南统一了全国,官至枢密(也称“节相”全国军政最高长官),爵封武惠王——如今河北灵寿县还有武惠王故居的遗址石碑。

  要知道,曹雪芹这一门曹氏,和丰润的那一门曹氏(丰润四大姓氏之一),就都是武惠王的后裔。

  这一点,两曹是自己清清楚楚,外人也都知道,而且各种史册、传记、族谱,也都记载分明,可以互证的。

  所以,曹寅总是直呼丰润曹的同辈(为官在京,来往亲密)为“大兄”、“二兄”、“四兄”,诗中所用的词语,也都是“骨肉”、“雁行”、“连枝”、“联床”这类喻指兄弟的典故。

  原来曹彬生有七子,以第三子曹玮的材器最像父亲,官做到彰武节度使——巧极了,还是咱天津地区的老“总督”官呢!他也封爵很高,卒后谥武穆(比岳飞早多了)。他的后代流寓到江西豫章(南昌)的武阳渡,传到曹孝庆,历史已到永乐二年大移民的时候,孝庆之两子兄弟二人一同北迁,回到河北,卜居丰润:这兄弟二人,便是丰润曹与北京曹的“迁祖”了。

  所以我们说,雪芹祖籍是河北丰润。

  以上是斑斑可考的史实。可是怎么敢定皘酒就是曹家酒呢?说起来更是有趣。

  曹寅的“嬷嬷兄弟”康熙大帝,六十年盛世,最得力的三位大臣(宰相级)是李光地、张玉书、陈廷敬,陈相国是山西泽州人,他最为康熙钦佩信任,崇检尚廉,打击贪吏,文、史、政、经诸多方面都有过人的表现。他著述丰富,仅诗文就有八十卷。他的一首《皘酒歌》盛赞此酒,明言“谁将皘水变春醅?曹家兄弟成欢宴。”此诗是寄给玉田县孟姓友人转给丰润曹鼎望的——鼎望是个创业人,文名亦重,去年丰润发现了他的墓志与坟茔,曹寅所称的二兄四兄,就都是他的儿子。

  刚才因陈诗提到玉田。对玉田,也要讲上几句。因为它与《红楼梦》也有关系。

  丰润原是玉田的一部分,地名永济务(犹如天津有河西务,务是交通商贸之要地),金代才分出来自成一县,原名丰闰,也是盐场所在地,故后又改名丰润。玉田之名,从唐代开始,只因此地古时有一块地,种菜却种出白玉来!这段故事,古书纷纷记载,特别是南北朝时代诸大家学者如郦道元作《水经注》、葛洪作《抱朴子》……皆有明文。据当地传说,玉田也叫过“蓝田”——蓝田是陕西古代产玉的名地。

  这就妙了!你看雪芹作书,让史湘云咏白海棠,就说是“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这就是用玉田的典——因为玉田的玉是白玉,才与白海棠“对口”;若是陕西的蓝田,是青玉(秦始皇的传国玺,是蓝田美玉,即上品青玉),那就没法讲了。

  这证明:雪芹对他“老家”地方掌故很熟悉。

  还有就是《红楼》写到玉田胭脂米(红色香稻),据专家说,玉田产,今之丰南王兰庄,也有过御用专产此米之地。40年代我作《红楼梦新证》时,就引过康熙种胭脂米的记载。此后,海内外论《红》者也就不断地谈起胭脂米了。他们却不知道,康熙曾把这米种交与曹寅、李煦在江南试种,谁知等到雍正阴谋政变夺位之后,惩治他老子的亲信人,将曹、李都“治”得极苦极惨——那就连在江南分去了胭脂米种,也成了一条“罪”!

  学者们发现,雪芹使用过“倒匾”一词,这也只有宝坻到丰润一带才有这个特殊的方言。

  更奇的是:史湘云打趣林黛玉,说盼着将来的“林姐夫”也是个咬舌子,不会说“二”,每日让她去听“爱厄”去!这“爱厄”总没人解得开。现在知道,把“二”说成“厄”(è),是丰润北部山区直到迁西、迁安地带的特有土音,他们念不出“二”来。我在上初中(天津河北觉民中学)时,同班的一位迁安孩子,会说“一厄三四”,同学们常取笑。请问,如果雪芹对“老家”的事不熟知,他怎么写得出这样的趣话呢?

  〔附记〕

  “倒流水儿”一称,从燕大老同窗石建国兄得知。陈廷敬诗,由淮阴教育学院张一民同志提示。均此志谢。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诗三百:思无邪 于丹庄子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 当时只道是寻常 美人何处 红楼梦魇 人生若只如初见 刘心武续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