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56章 雪芹小照考实

  小照原藏者为河南商丘郝心佛,河南博物馆以五元之价从郝氏旧品地摊上收得。上海文化局局长方行,至郑州开会,到馆,于内部见此册页,计数十开,皆绘乾隆时人小像,内有雪芹此幅,夹一纸条为记,嘱馆方拍照后寄沪。馆方照办,但照片拍成左右各一张(原“对开”相连)。

  方行于1963年将照片寄我,嘱加研考。

  不久郭沫若闻知此件,由馆方调京鉴定。其时目见者有黄苗子、刘世德等人。我亲向他们取证,皆云是一件册页(而实有多少对开,二人所言已不与方行信札一致)。

  郭命人查《尹文端诗集》,果收有册页中尹之此诗二首,但诗题却作《题俞楚江照》。于是郭云:此像为“俞雪芹”,而非曹姓。

  从此,像主发生“问题”,种种揣测之词相继而生(至最近一二年,犹有人撰文“鉴定”而作考,实则河南原件亦未寓目)。

  稍过(年月失记),因专家学者皆欲弄清究竟,文化部又从河南调来小照。但此次到京者与前复又不同:册页变成了一叶对开。询之馆方,坚称只此一张(且有购买发票为证)。

  自此,疑者益多,各有“疑点”,且相互矛盾,无法解释,蔚以“奇观”(有人说此对开原为白纸,诗画皆伪作,后又改称诗真画假。有人说画是乾隆人作,题记可疑。有人说小像头部经过涂改,伪为芹照。有人说五行题记的左上角纸,是后接上去的)。

  另三位权威鉴定专家的意见尤为有趣——

  (一)启功:不相信画是雪芹,以为小照绘者皆不自题(他对尹诗相信,曾将所藏尹诗手稿巨轴亲携见示,因其夫人实尹公之后代。尹字迹完全一致无伪)。

  (二)徐邦达:疑五行题记不真,画是乾隆旧物。我问他五行题记如系后添,为何墨迹深透,与尹诗字同样古旧,若作伪如何取得此种奇效?他答:画经揭裱,趁未全干燥时即题字,则可得此效果云。然而,原件确为原装古裱,绝无“揭裱”之可言(众专家无赞徐说者)。徐对此已无法自解,避而不言了。

  (三)谢稚柳:认为此照之画、题、诗,同为原迹,并无作伪可言。

  以上三种权威鉴定,皆海内一流专家,其歧论如此。然则我们又将何所依从呢?如此一件稀有珍品,并无一定一致之论据,仅仅如此即被判为“伪物”,是否审慎妥当?恐应以更好的科学研究态度与识见再作论断。

  事情更为复杂化的现象,是河南博物馆作出了三次《调查报告》,而且让郝心佛写出了承认作伪的“揭谜”文字公开发表。馆方对自己收购珍藏的文物,千方百计,力言其“伪”,这在收藏史上实为罕闻之例。

  最近,商丘王长生先生,经过深细访察,找到数位知情人,方知郝在当时(历史问题:冯玉祥部下少将)写出“揭谜”一文,实非得已,盖有难言之苦。雪芹小照,本来真实。

  三十余年之奇案,至此方得初步澄清。王长生有文发表,兹不多赘(文载《商丘社会科学》)。

  所应说明的,则有三大要点——

  第一,现在判明,原物是一多开册页,绘人众多,故尹诗不题上款者,本非为一人而作,乃是“总题”。其册首原有一总图,即众宾客“雅集”的行乐图(古谓“行看子”),有风物园林为背景,而其后诸页是分绘单人小照。尹诗“坐对青山”、“白门云树”等句最为明显,而专家皆不悟此义,遂空辩诗为谁作(若题单人像,必书像主名号,不管官位多高,也无空白之礼)。

  第二,既是多开之册页,方行见时为数十开;至郭、黄见时,已剩八开;最后再调京来,又只剩一开!——此册页由何人何故拆散?不敢妄揣。惟欲辨真伪,不悟此为要害之点,则孤立片面论事,焉得其实?此为纷纷歧说武断的根本问题,却无人一究。

  第三,后来发现五行题记之笔迹,与河南之一当代人朱聘之笔迹相似,又印章是陆厚“培”而非厚“信”,于是质疑判伪者更有理由。然而,如系朱之字迹何以今人墨迹能与古无异(徐邦达已承认此点)?仍未解决。至于印章印泥色质,鉴定家亦无“全新”之说,而《调查报告》却说是“借用古印泥”云云。这种曲为之说的理由,能否成立并令人信服?亦未闻专家有语。因此,仍不能据此而强断是非。

  对此小照调研最力者(三到商丘,追踪一切当事人),为宋谋(王易),他的意见是:像绝无伪,五行题记或由前页移写至此(因为原欲拆散分售得利)。

  今各存其说,以俟论定。

  至于对以上复杂内情一无所知者,放言轻肆,议短论长,且多讽刺,既与治学无关,概不置辩。

  一九九九年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人生若只如初见 诗三百:思无邪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庄子心得 美人何处 刘心武续红楼梦 红楼梦魇 当时只道是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