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44章 茂陵秋·菩萨蛮

  菩萨蛮

  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

  立马认河流。茂陵风雨秋。

  寂寥行殿锁。梵呗琉璃火。

  塞雁与宫鸦。山深日易斜。

  茂陵秋

  我们安徽人有个歌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民间还传说他炮轰功臣楼,可知朱元璋是个很不招人待见的人。他的枭雄气,不同于刘邦,也有别于曹操。贫寒出身的他,是草草削成的剑矛,尖锐逼人,底质却弱脆。

  没有太大的气度,一味严苛到底。各朝皇帝削权罢官,也只有朱元璋做得这样不地道,受人指摘——大明天子坐龙廷,文武百官命归阴。朱和尚身上带着悍然匪气,刚猛有余,仁柔不足,是枭雄,但不具备真正的仁者气度。

  因为猜忌之心,不肯放权。朱元璋做皇帝做得格外辛苦。据说他每天要看二百多份奏章,处理四百多件政事,堪称皇帝中的劳模。因为事必躬亲,君主集权在他手中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他也成为历史上最专制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不过,如此高度集中的皇权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为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明代中后期皇帝为所欲为,极度腐败,甚至数十年不上朝,大臣也无计可施。

  物极必反。朱元璋的后代懒惰者居多,大明朝的十六位皇帝,有为的屈指可数,千奇百怪的怪胎倒不少。若不是靠着朱元璋开国及朱棣其后制定了一系列强化君权的政体和严谨稳当的国策,凭着他那些不成器只会胡作非为的儿孙,根本不会有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国祚。

  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明朝后来的十三位皇帝就被葬于北京昌平县北天寿山的明皇陵,即现在的明十三陵。容若这一阕即是过十三陵的感怀之作。这样的作品《饮水词》中颇有几首,像《好事近》

  有“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采桑子》有“行人莫话前朝事,风雨诸陵,寂寞鱼灯。天寿山头冷月横”等句,都是容若过经明十三陵时,对前朝皇陵景象的描绘。

  茂陵是明宪宗朱见深的陵墓,朱见深和万氏之间的孽缘令人感慨。万氏比皇帝大十七岁,然而封为贵妃,恩宠隆绝。万氏美貌而性妒,在力求专宠和打击后宫皇帝子嗣方面不遗余力,险些使朱见深断了子嗣。她的行事风格不免让人想起汉成帝妃赵合德。可叹的是,这两个女人遇见的两个男人都是执迷不悔万死不辞得很。刘骜死于与合德交欢,朱见深则在万贵妃死后不久,悲伤过度而亡,其实和殉情也差不多。面对这样没有理由的迷恋,男女畸爱,后人也只能叹一句——前世冤孽。

  也许,因为朱见深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因为妃子死后郁悒而死的痴情皇帝,他对爱妃的深情暗合了容若对爱妻的感情;所以,在秋日的黄昏,容若才会不经意间立马茂陵,感慨良多吧。

  读这首词仿佛赏画。容若全以景语入词,以词境作画,以画意入词。将“行人过尽烟光远”的飘渺、“茂陵风雨秋”的沧桑、“寂寥行殿锁”的荒芜、“山深日易斜”的感伤融合在一起。故更婉曲有致,意境幽远,其不胜今昔之感、兴亡之叹又清晰可见。

  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锁,锁住了行宫大门,也将旧时的热闹与繁华锁在了时空深处。只有那些盘旋在宫殿上空的大雁和乌鸦,还像以前那样不停地聒噪着,似乎还想在这深山日暮的断瓦残垣里,找寻到旧日的荣华记忆。

  天寿山暮色四合,最后一抹残阳的余晖洒落山林深处。深山空寂。我策马远行,不敢再回首苍茫夜色。人事如飘蓬,风吹浪卷。

  多少繁华流过,回眸处,满眼荒凉。

  我知道,现世鼎盛也会有这样荒芜的一天。盛衰兴亡,这一切毕竟无可避免。百年之后,谁知何处埋枯骨?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刘心武续红楼梦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庄子心得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红楼梦魇 人生若只如初见 美人何处 诗三百:思无邪